脓胸病人的护理常规
脓胸护理常规

脓胸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2.根据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物,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理。
3.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及面色变化。
4.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
(二)护理要点
1、尽量避免咳嗽,必要时给止咳剂。
2.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通便措施。
3.胸痛剧烈患者,可给予相应的止痛剂。
4.胸腔闭式引流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
(三)宣教和指导要点
1.用药宣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和时间,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如患者伤口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使用后应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2.饮食指导:应食用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
(四)出院指导
1.饮食护理,多进高蛋白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如有高热、胸痛、咳嗽、咯痰应及时就诊。
肺脓肿护理常规

肺脓肿护理常规
【概念】
指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性病变,形成包含坏死物或液化坏死物的脓腔。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咳嗽咳痰情况,痰液颜色、量、性质。
2、评估患者胸痛情况,有无并发脓胸。
【护理措施】
1、病室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流通。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待感染控制与毒血症状消退后,可适当活动。
3、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方法,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通畅。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痰量,注意观察痰液颜色,有无分层及痰中带血等。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紫缙等,应及时做好详细记录,必要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6、指导患者连续3日留取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2、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高热、咯血、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警惕大咯血和窒息的发生,及时就医。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
1、术后护理常规1.1 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了解肺膨胀的情况。
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的引流时,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消除泡沫,保证引流通畅。
为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1.2 每次换引流瓶时,要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 cm,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
引流管长短要适度,一般为60~70 cm.过长不易引流,过短易滑脱,质地柔韧。
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70cm,以防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
水封瓶及外接管应无菌消毒,有刻度。
1.3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出液体时,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并作记录。
由于开胸手术会有气体在胸腔残留,加上肺段切除或肺裂不全行肺叶切除后造成肺段面漏气,术后病人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愈合。
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病人不要鼓励病人咳嗽,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术后早期拔管。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少于10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宜凝血。
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医院管理胸外科脓胸病人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胸外科脓胸病人护理常规
胸膜腔化脓性感染造成积脓称为脓胸。
脓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是胸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急性脓胸表现为高热、脉速、胸痛、气急、咳嗽和紫缙;慢性脓胸表现为病人消瘦,严重贫血、血浆蛋白降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
除胸部手术病人护理常规外,还有以下措施。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呼吸困难者,给氧气吸入。
(二)注意水电解质平稳,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血浆或人体白蛋白,增加易消化的食物。
(三)胸腔穿刺抽脓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脓液的性质、量,必要时以使用有效抗生素。
(四)进行闭式引流者,应严格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护理,并观察有无支气管胸膜痿。
(五)注意体温变化,高热病人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
(六)指导病人作深呼吸运动及吸气训练,以促进肺扩张及脓腔闭合。
(七)嘱病人注意休息,增加营养,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体温过高与疾病所致感染有关。
(二)疼痛与疾病有关。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消耗有关。
脓胸

第九节脓胸一、定义脓胸(empyema)是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二、病因致病菌进入胸膜腔途径有:1. 直接由化脓病灶侵入或破入胸膜腔,如肺脓肿或邻近组织的脓肿破裂。
2. 外伤,异物存留,手术污染或血肿引起继发感染。
3. 经淋巴途径,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膈脓肿等。
4. 血源性播散,如败血症或脓血症。
三、分类(一)按致病菌不同分类1.化脓性。
2.结核性。
3.特异病原性脓胸。
(二)按病变范围分类1.全脓胸。
2.局限性脓胸。
(三)按病理发展过程分类1.急性脓胸。
2.慢性脓胸。
四、临床表现脓胸的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 渗出期(Ⅰ期)。
此期若能排尽脓液,肺可完全膨胀。
2. 纤维化脓期(Ⅱ期)。
此期虽有大量纤维蛋白沉积于脏,壁胸膜表面,但清除脓汁及纤维蛋白后,肺仍可再膨胀。
以上两期病理变化基本属于临床的急性期。
3. 机化期(Ⅲ期)。
此期如不进行纤维板剥脱术,肺就无法膨胀,此时临床上已进入慢性脓胸期。
五、治疗原则1.急性脓胸1)消除病因如食管吻合口瘘等.2)尽早排净脓液,使肺早日复张.3)控制感染根据治病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全身和胸膜腔内感染4)全身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纠正贫血等.2.慢性脓胸1)非手术治疗①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消除中毒症状和纠正营养不良。
②积极治疗病因,消灭脓腔。
③尽量使受压的肺复张,恢复肺的功能.2)手术治疗。
①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②胸廓成形术。
③胸膜肺切除术。
④引流手术。
六、治疗方法1.急性脓胸内科治疗即可治愈1)体位引流排除脓液,促进咳嗽。
2)根据细菌培养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3)物理治疗及支持治疗。
2.慢性脓胸多需行手术治疗。
七、常见护理问题1. 体温过高。
2. 营养失调。
3. 清理呼吸道低效。
4. 焦虑。
八、护理目标1. 病人呼吸功能改善,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
2. 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3. 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小儿结核性脓胸急性发作的围手术期护理杨贵红

小儿结核性脓胸急性发作的围手术期护理杨贵红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脓胸急性发作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对43例结核性脓胸急性发作患儿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前按常规抗结核、抗感染治疗,早期充分胸腔闭式引流改善中毒症状,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做好疼痛、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实施功能锻炼。
结果:所有患儿均1次手术成功,平均住院(25.84ʃ6.21)d,均痊愈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患儿胸廓发育正常。
结论:对结核性脓胸急性发作患儿做好围手术期全面、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康复。
关键词小儿结核性脓胸;急性发作;围手术期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30结核性脓胸是小儿胸外科较为常见疾病,处理方法比较复杂,临床上大部分采取抗感染、清除病灶、胸腔闭式引流以及持续胸腔冲洗等方法治疗[1]。
但常常因为选用抗生素不恰当、脓液黏稠不易引流、小儿不合作等导致脓液潴留,形成慢性脓胸,对小儿健康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我科对43例结核性脓胸急性发作患儿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做好围手术期全面、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 2012年2月在我科住院结核性脓胸急性发作患儿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
年龄3个月 7岁,平均(3.92ʃ1.07)岁。
病程7 28d,平均(18.03ʃ2.14)d。
患儿均有诊断明确的结核病,均为抗结核初治者,其中肺脓肿15例,支气管胸膜瘘20例,胸壁结核瘘作者单位: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杨贵红:女,本科在读,护师管8例。
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者6例,胸腔积液培养阳性者10例。
1.2治疗方法术前按常规服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等抗结核、抗感染治疗4周,对症支持疗法,如化痰、吸氧、纠正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
全身麻醉条件下,在患侧腋中线第5或6肋间外侧切3 5cm开口,进行钝性分离肌层,有效清理脓液,于锁骨上缘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接水封瓶,缝线固定引流管,减轻脓液中毒症状;术后继续接受抗结核治疗1年。
气胸血气胸脓胸护理常规

幅度减小,皮下气肿,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3. 胸部x线检查 肺萎缩、大量积气、气管和心脏移向健
侧。 4. 诊断性穿刺:高压气体向外冲-症状好转又加重。
(五)处理原则
1. 急救处理
? 患侧锁骨中线与 第2肋间交界处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 小量气胸:萎陷30%以下无明显症状。 2. 大量气胸:萎陷60%以上,患者出现低氧血症。 3. 胸部x线检查
胸闷、胸痛、气促、气管向健侧移位、伤 侧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
处理原则
1. 小量气胸:无需治疗,1~2周自行吸收。 2. 大量气胸:胸穿抽气、胸膜腔闭式引流。 3. 抗感染。
气胸、血气胸、脓胸 护理常规
外科二区 冯慧然
气胸
? 概念:胸膜腔内积气称为 气胸。 ? 损伤性气胸:外伤导致胸膜腔内积气
? 分类
? 闭合性气胸 ? 开放性气胸 ? 张力性气胸
一、闭合性气胸
(一)概念 :空气经肺或胸壁的伤道进入胸膜腔,伤道迅速闭合,不再 有气体进入胸膜腔,胸膜腔与大气不相通。
(二)特点:多是肋骨骨折的并发症、不再继续漏气 胸膜腔内压增高,仍<大气压,患侧肺部分萎陷
? 三、 病理生理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 伤侧肺萎陷,纵隔健侧移位,严重影响腔静脉回流
? 少量 心包、肺、膈肌运动的去纤维蛋白作用,形成不凝血
? 大量 凝固性血胸
机化
影响呼吸运动
? 良好的培养基,感染性血胸,脓胸
四、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小量血胸 0.5L以下,无明显症状。 (二)中量(0.5~1L)和大量( 1L 以上)血胸
2. 专科处理
脓胸

脓胸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脓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脓胸(ICD-10:J86.9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患者常有高热、胸痛、咳嗽、咳痰、气短、食欲不振和全身不适等;2.合并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可因改变体位而咳嗽,咳出大量脓痰。
患者多呈急性病容,可因呼吸困难而不能平卧,甚至发绀;3.脓胸慢性化以后,由于长期感染和消耗,患者有低热、食欲缺乏、消瘦、营养不良、乏力、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4.体征:患侧肋间饱满,呼吸动度减小,纵隔向健侧移位,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脓气胸并存,胸廓上部叩诊呈鼓音,下部叩诊呈实音;慢性脓胸患者可见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动度降低或消失,纵隔向患侧移位,脊柱侧弯,杵状指(趾)。
5.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引起的致密影。
少量积液时(1OO~300ml)肋膈角模糊、变钝;中等量以上积液(400~1000ml)时,显示弧形阴影。
脓气胸并存时,可见气液平面。
全脓胸可见到肺萎陷及纵隔移向健侧;局限性脓胸常表现为包裹性阴影;慢性脓胸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膜增厚,肋间隙变窄。
多呈密度增强的毛玻璃状模糊阴影,纵隔向患侧移位,膈肌升高。
CT扫描对多房性局限性脓胸的诊断和定位有特殊重要意义,可进一步确定脓腔的位置、大小及患侧肺内有无病变。
在X线定位和B超指引下做胸腔穿刺,抽取脓汁做涂片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确定诊断并指导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为脓胸(ICD-10:J86.903)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此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血糖、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结核抗体(ATA)、腺苷脱氨酶(ADA)、血气分析、血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学检查:痰涂片查细菌×3、痰培养菌;(4)PPD皮试;(5)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胸部B超;(6)胸液检查:必做(常规、生化、腺苷脱氨酶(ADA)、肿瘤标志物、涂片找细菌、细菌培养+药敏、结核抗体(ATA),选作(乳糜试验、细胞学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脓胸的护理常规
脓胸是由致病菌侵入胸膜腔引起的化脓性感染。
分急性和慢性脓胸。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肺炎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
急性脓胸病人常有高热、胸痛、咳嗽、咯痰(合并支气管胸膜痿者咯脓痰)、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甚至休克等。
查体可见患侧肋间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和纵隔移位,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慢性脓胸病人常有低热、慢性咳嗽、脓痰、胸闷不适、消瘦、贫血、低血浆蛋白等,查体可见患者胸壁塌陷,呼吸活动受限制,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向患侧移位,可有杵状指
(趾)。
胸膜腔穿刺抽出脓液便可确诊。
早期应用抗生素,予有
效的支气管引流,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办法。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脓液压迫肺组织、胸壁运动受限有关。
2、疼痛与炎症刺激有关。
3、体温过咼与感染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营养素摄入不足、代谢增高、消耗增加有关。
【护理措施】
1.改善呼吸功能
(1)体位:取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有支气管胸膜痿者取患侧卧位,以免脓液流向健侧或发生窒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较多者协助排痰或体位引流,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酌情给氧。
(4)协助医师进行治疗:
1)急性脓胸:尽早行胸腔穿刺抽脓。
可每日或隔日1次。
抽脓后,胸腔内注射抗生素。
脓液多时,应分次抽吸,每次抽脓
量不超过1000ml,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
脓液黏稠、抽吸困难或伴有支气管胸膜痿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2)慢性脓胸:①行胸部成形术后:应采取术侧向下卧位,用厚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并根据肋骨切除范围,在胸廓下垫一硬枕或加沙袋1〜3kg压迫,以控制反常呼吸。
包扎松紧适宜,随时调整。
②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后易发生大量渗血,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尿量减少、烦躁不安且呈贫血貌,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3〜5小时内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50〜200ml且呈鲜红色,应立即快速输血,酌情给予止血药,必要时准备再次开胸止血。
(5)呼吸功能训练:鼓励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吹气球、
呼吸功能训练,促使肺充分膨胀,增加通气容量
(6)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维
持有效引流:急性脓胸病人如能及时彻底排除脓液,使肺逐渐膨胀,脓
腔闭合,一般可治愈。
对慢性脓胸病人应注意引流管不能过细。
引流位置适当,勿插入
太深,以免影响脓液排出。
若脓腔明显缩小,脓液不多,纵隔已固定,可将闭式引流改为开放式引流。
开放式引流应保持局部清洁,按时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
引流口皮肤涂氧化锌软膏,防止发生皮炎。
2.减轻疼痛指导病人作腹式深呼吸,减少胸廓运动,减轻疼痛,必要时行镇静、镇痛处理。
3•降温高热者给予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鼓励
病人多饮水,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4.加强营养鼓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根据病入口味合理调配饮食,保证营养素的供给。
必要时给予少量多次输血或肠内、外营养支持,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
5•保持皮肤清洁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和肢体活动,按时擦洗身体,按摩背部及骶尾部皮肤,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
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床单平整干净,减少摩擦,避免汗液、尿液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预防压疮的发生。
6.心理护理护士应经常与病人交谈,关心体贴病人,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坦诚回答病人有关疼痛、不适及治疗方面的问题,鼓励病
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早
日康复。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说明饮食与疾病恢复的关系,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促进疾病康复。
2、体位指导为保证有效引流,宜取半坐卧位;支气管胸膜痿
者,取患侧卧位,胸部成形术后病人则取术侧向下卧位。
3、康复知识
(1)积极有效地治疗急性脓胸是预防慢性脓胸之根本。
(2)胸廓成形术后病人,易引起脊柱侧弯及术侧肩关节的运动障碍。
故病人需要采取正确姿势。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