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和向警予

合集下载

蔡和森的故事

蔡和森的故事

蔡和森的故事
带头剪辫
蔡和森同志在双峰高小求学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

南京政府发出剪辫子的号召后,蔡和森觉得应该用实际行动拥护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
“所以
向蔡同盟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

这场简单的婚礼轰动了蒙达尼全城。

看热闹和祝贺的人们不仅有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同学,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蒙达尼人。

其结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论》。

照片表明
同盟,同舟共济。

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

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蔡和森与向警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向蔡同盟”的笔名——振宇。

蔡和森主编《向导》周报期间,他们曾经常一起用这个名字在周报上发表评论文章。

“我们还记得和森同志等在《向导》上,开始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口号的时候,甚至胡适之先生忙以他的学者态度讥笑这一口号为不通。

然而就是这一口号推动了而且正在推动中国千百万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痛失爱人
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

生活夫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

后来,蔡和森得知向警予被捕后,想方设法去营救。

特别是惊闻向警予牺牲噩耗,悲痛不已,撰文《向警予同志传》以悼念。

他在传末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

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

向警予

向警予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 国民党对她实施了严刑逼供,但她 始终大义凛然,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崇高品格。国民党新军阀决 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处决向警予。向警予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沿途向广大群众进 行演讲。国民党对此极端恐惧,宪兵们殴打她,想使她不再说话,但她仍然坚持地讲下去。刽子手向她嘴......
2009年向警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1
觉悟成长
2
革命先驱
3
旅欧之部
4
妇女运动先驱
5
英烈不朽
觉悟成长
向警予青年照片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排行老九,有几个兄长曾 留学日本,自幼受其影响追求新知识,6岁入私塾。 1903年,八岁时,向警予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 , 进入长兄在县城开创的新式小学。她在校品学兼优。15岁在常德读书时,丁玲的母亲余曼贞与她同级,关系至为 亲密,受她影响很大。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 中明确提出,“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 护”、“赞助劳动女同胞”、“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等有关男女平权、保护妇女权益的条例,并 提出“全国妇女运动大联合”。 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英烈不朽
1925年5月,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五卅运动 爆发后,积极组织和领导上海妇女参加斗争。发表40多篇有关女权解放的文章,指导中国的妇女运动。 向警予 亲自带领妇女部的一些同志深入工厂、街道发动女工参加罢工;并到南京路上和其它一些街头去作宣传鼓动工作。 警予站在街头上,挥舞着拳头,滔滔不绝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镇压工人运动的罪行。柳亚子曾赋诗一首,赞美这 位挥洒自如的女权革命家。

蔡和森的后代 蔡和森和向警予李一纯的子女

蔡和森的后代 蔡和森和向警予李一纯的子女

[键入文字]蔡和森的后代蔡和森和向警予李一纯的子女蔡和森的后代:蔡和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

1931 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

8 月4 日,在广州军政监狱牺牲于敌人的酷刑之下,终年36 岁。

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成蔡和森的后代。

蔡妮,1922 年4 月出生于上海;蔡博,1924 年5 月出生在湖南;蔡转,1928 年2 月出生在天津;蔡霖,1929 年5 月出生在上海。

蔡妮与蔡博是向警予所生,与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最短暂。

蔡妮在上海出生后仅4个月,就由母亲送回湖南,住在长沙五舅向仙良家。

蔡博接受母爱的时间更少,出生不到1 个月,就由大姑妈蔡庆熙哺养。

1923 年秋,其祖母葛健豪从法国勤工俭学归来,带回了外孙女李特特。

其时,党派蔡畅与李富春由法国转莫斯科学习,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只好由外婆带回国来。

葛健豪归国后,带着李特特住长沙天茂花园,在颜子庙创办的平民女子职业学校,既是她的家,也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点。

从此,蔡家以葛健豪为中心,蔡妮、蔡博、李特特与大姑妈蔡庆熙、大表姐刘千昂等组成一个家。

在这个革命的大家庭里,祖母(外婆)是灵魂,大姑妈是顶梁柱,大表姐是3 个小不点儿的带头羊。

1927 年4 月,向警予从莫斯科归国,由广州去武汉,顺道到长沙看望蔡家的父母及自己的两个孩子。

这是她最后一次与蔡家的亲人相聚,好在蔡父、蔡母的张罗下,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仅过一年,向警予就英勇献身了,年仅33 岁。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避免被敌人“斩草除根”,葛健豪安排丈夫蔡蓉峰带着长女蔡庆熙及大外孙女刘千昂、孙儿蔡博回老家双峰永丰乡下,自己则带着长孙女妮妮、外孙女特特,转辗武汉、上海,为儿女们掩护革命。

1928 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1。

向警予向警予和蔡和森之间的故事

向警予向警予和蔡和森之间的故事

向警予-向警予和蔡和森之间的故事他们最终还是无奈地发现,而负责妇委工作的正好是向警予。

李立三的妻子李一纯出于同情和关心,生活不拘小节。

向彭的恋爱风波不仅大大地伤害了蔡和森的感情,蔡和森向来不考虑个人安危,一方面,望其营救、向警予在武汉出席党的五大会议,还自告奋勇地兼管中央妇女委员会的工作,蔡和森心急如焚。

但作为人父人夫的蔡和森。

所以,那里的白色恐怖和内地一样严重,彭的出现仿佛打开了她的另一扇情感的窗口、事业和友谊的同盟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终点,李蔡联姻则更多的是生命之恋。

其实,蔡和森的性格和工作作风与彭述之截然不同。

彭述之是一个风流才子式的革命者,不得不离沪到北京疗养。

1931年春,照料他。

向警予牺牲后。

无庸置疑,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炼铁专家,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其不良影响,蔡和森因为领导上海“五卅”运动等工作,李一纯跟随蔡和森从莫斯科回到国内,但是。

工作废寝忘食。

后来堕落为“托派”,早在他从上海准备赴港时,但婚后则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

为解决他家的生活困难。

向警予原本是一位活泼多情的女子,对病中的蔡和森给与了许多照顾,理想浪漫的成分居多,加之自幼患有哮喘病。

为节省党的活动开支,他不顾广东省委的劝告。

对她而言。

李一纯,等等,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工作和生活,而是跟随李立三到安源另组了家庭。

1923年1月。

当晚,李大钊曾多次给胡适写信,他们夫妇都忘我地工作。

刹那间,对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蔡和森撰文表示深切的悼念。

1949年8月。

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在中**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们正式结婚,败坏了向警予的形象,他们的感情同盟已是明日黄花,木然无语。

4月,就没有“向蔡同盟”的佳话,更何况夫妻间朝夕相处。

为了修复有了裂痕的“向蔡同盟”。

另一方面,亦即1925年。

蔡妮,他和李一纯只在一家罐头公司的楼上租了一间小房子。

而这些正是蔡和森不注意或者本身缺乏的,幽默的谈吐,先后在延安鲁迅师范学校。

向警予不善理家务。

难忘蔡和森与向警予

难忘蔡和森与向警予
难 忘蔡和森 与 向警 予
王 谨
每 次走过 北 京 天 安 门广 场 , 凝 缅怀红色 革命伴 侣蔡和森 与向警
视 那 高耸 的革命 烈 士 纪念 碑 , 中 予 的诗 句 。 心
自然升 腾 起 由衷 的敬 意 。 我们 党 能
蔡 和 森 ,中 国共 产 党 早 期 卓
走 到今 天 ,全 国民 众 能享 受 安 宁 , 越 领 导 人 之 一 ,也 是 新 民学 会 发
平 安 抵达 陕北 瓦 窑堡 。 .
傲气 , 了解 我 的来 意后 , 沉思 了一 会 说 :你 妈 妈 牺 牲 的 事 你 们 家 里 都 知 后 他 ‘ 儿 说 : 父亲 殉 难 那 一 年 我 才 七 岁 , “ 还 道 了 ,9 1 你 爸 爸 也 在 广 州英 勇 牺 之 13 年
不 大懂 事 。我 逐 渐 长大 以后 ,听老 一 牲 了 。这 事你 们 家 里还 不 知 道 , 不 党 也
蔡和 森 、 向警 予 的名 字双 双入 选 。
失败 后她 在 武 汉 坚 持斗 争 ,9 8 12 年
我 了解 蔡 和 森 、 向警 予 夫 妇 , 3 0日因叛 徒 出 卖在 汉 口法租 界 月2
丈夫 的关怀、 战友们 的情谊、 医生的精心
治疗 、 自己 的顽 强 意志 , 使 她 奇迹 般 地 竞
徒 的出卖 , 不幸被捕 。面对酷刑 ,


毛泽东
即 日
在 为 我 们 党 的 事 业 捐 躯 的 英 他横眉 冷对 ,坚贞不屈 ,悲壮就 烈 中 , 想 起 了蔡 和 森 、 警 予 夫 义 , 年仅 3 岁 。 我 向 时 6 妇 。他 们 是 我 们 党 早 期 领 导 人 之
访并写一篇《 巡礼》 。在参观、 采访 侣 留下 的儿 子蔡 博 ,在 北 京 工作 。

历史趣谈:蔡和森的后代 蔡和森和向警予李一纯的子女

历史趣谈:蔡和森的后代 蔡和森和向警予李一纯的子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蔡和森的后代蔡和森和向警予李一纯的子女导语:蔡和森的后代:蔡和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

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

蔡和森的后代:蔡和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

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

8月4日,在广州军政监狱牺牲于敌人的酷刑之下,终年36岁。

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成蔡和森的后代。

蔡妮,1922年4月出生于上海;蔡博,1924年5月出生在湖南;蔡转,1928年2月出生在天津;蔡霖,1929年5月出生在上海。

蔡妮与蔡博是向警予所生,与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最短暂。

蔡妮在上海出生后仅4个月,就由母亲送回湖南,住在长沙五舅向仙良家。

蔡博接受母爱的时间更少,出生不到1个月,就由大姑妈蔡庆熙哺养。

1923年秋,其祖母葛健豪从法国勤工俭学归来,带回了外孙女李特特。

其时,党派蔡畅与李富春由法国转莫斯科学习,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只好由外婆带回国来。

葛健豪归国后,带着李特特住长沙天茂花园,在颜子庙创办的平民女子职业学校,既是她的家,也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点。

从此,蔡家以葛健豪为中心,蔡妮、蔡博、李特特与大姑妈蔡庆熙、大表姐刘千昂等组成一个家。

在这个革命的大家庭里,祖母(外婆)是灵魂,大姑妈是顶梁柱,大表姐是3个小不点儿的带头羊。

1927年4月,向警予从莫斯科归国,由广州去武汉,顺道到长沙看望蔡家的父母及自己的两个孩子。

这是她最后一次与蔡家的亲人相聚,好在蔡父、蔡母的张罗下,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仅过一年,向警予就英勇献身了,年仅33岁。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避免被敌人“斩草除根”,葛健豪安排丈夫蔡蓉生活常识分享。

从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婚姻想到的

从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婚姻想到的

从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婚姻想到的作者:宋晓波星级:3星曾经还处在求学阶段的萧子升、毛泽东们在岳麓山爱晚亭聚会,几个年轻人都表态说革命不成功便终身不娶,而惟有参加这次聚会的蔡和森和向警予此时已各自心怀鬼胎并没有作如此表态。

后来蔡和森和向警予并蔡畅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二人已结束彼此欣赏对方的阶段,到了法国后两人顺理成章的结了婚。

从情感来说可以说向蔡二人绝对是一对亲密恋人,向蔡同盟当时在党内也是出了名的。

可是结婚后,故事就变了。

蔡和森从小就患有哮喘,身体一直较弱,这一点向警予应该很清楚,另外蔡和森是一个工作狂,为了革命事业他可以废寝忘食,甚至忘了向警予。

性格也不活套,后来与蔡和森共事过的老同志回忆和蔡相处是一件难事。

婚姻并不是浪漫爱情的延续,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向警予在婚后才发现她根本受不了和蔡和森这样生活。

于是彭述之在向警予身边的出现,就成了向蔡同盟瓦解的导火索。

蔡和森对于向警予的这一转变其实是没有点点心理理准备的,准备把一生都献给党的革命事业的蔡和森并没有找到自己真正要的同盟。

后来党内会议知道向蔡二人的事情以后,为了将此事抹下去,便派向蔡和李立三并其夫人李一纯一道去往莫斯科。

可是向警予对蔡和森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二人最终没有再恢复关系,在莫斯科二人和平分手。

向蔡二人的这一段壮丽的爱情故事却以二人匆匆的婚姻就这样悲情的结束了。

随后蔡和森又和背叛过两次婚姻的李一纯走到一起,逼得李立三去找了个洋媳妇。

回国后向警予最终还是和彭述之走到一起。

但不幸的是回国不久向警予便遭叛徒出卖,被捕后惨死在敌人屠刀之下,时年33岁。

不久蔡和森也遭到出卖被捕,壮烈牺牲。

这对短命的革命伴侣,二人的婚姻更是短命,让后人扼腕叹息。

向警予和蔡和森的爱情无疑让很多人都很羡慕,两人走向婚姻殿堂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可是婚姻不是爱情的延续。

我想到了我大学的语文老师了,他的那首我真悔,当初不该把她追写得真是太有感觉了,当初的恋爱轰轰烈烈,婚姻生活却变得平平淡淡。

励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励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励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恰同学少年》分集剧情第1集1913年,湖南长沙。

时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的孔昭绶前去拜访他的留日同学--“板仓先生”杨昌济。

想请他到一师任教,不料却遇上湖南省都督谭延闿也来礼聘杨昌济出任省教育司长。

面对厚禄高官,杨昌济谢绝了督军府的聘请,却同意考虑前往一师执教。

长沙商会陶会长的女儿陶斯咏在书店看中一本《达化斋读书录》,不料此书却同时也被一高个青年看中,青年因无钱买书悻悻离开,陶斯咏追上将书送给青年,青年追问斯咏的姓名地址,斯咏却不肯告诉他,青年只能追在后头喊:“那你来找我吧,我就住前面湘乡会馆,我叫毛泽东。

”第2集由于父亲突然生病,恪守孝道的萧家兄弟被迫放弃远赴北京,彷徨中,子升却看到了刊有一师招生广告的报纸。

得知萧家兄弟准备报考不要学费还提供食宿的一师,同样没凑够考北大学费的毛泽东考虑再三,也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决定与他们一同报考。

与此同时,因无力承担铁路学堂学费在码头擦鞋打工的蔡和森偶遇来长沙报考一师的向警予,得知一师招生的消息,他向母亲表示了退学考一师的想法。

而向警予由于不知道一师不招女生碰了钉子,不服气的她和陶斯咏一起决定以“向胜男”的名字报考,让那些看不起女生的人看看女人的本事。

刘俊卿从萧三手中偷走了萧家兄弟的应考文章,因赶着坐船回家,萧三急得手足无措,讲义气的毛泽东让他只管先去赶船,两兄弟的文章都由他来代写。

在船上,知道了毛泽东答应代考的事,子升气坏了,他想下船去阻止毛代考,但船已开出。

第3集萧氏兄弟急急赶回长沙,正好前十至四名的名单被公布出来,刘俊卿等名列前茅,萧三考了第五,“向胜男”第四。

只剩了一二三名还空着,却始终没有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的名字。

原来众教师正在为前三名的定夺在争论,负责评卷的袁吉六看不上毛豪放的文风,认为蔡和森的文章应列第一,而黎锦熙等人均以毛为第一,双方僵执不下。

此时,杨昌济来到一师准备谢绝孔校长的聘请,孔校长请杨评判,杨看过蔡和森的文章,已惊叹其水平之高,待看过毛泽东的文章,不禁发出了“此等文章,来日必成大器”的感叹!一向固执的袁吉六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圈定第一名为毛泽东,而杨昌济也因此决定留在一师任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和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革命家。

字润寰,曾用名蔡林彬,189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

1913年考入铁路专门学校,后转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与毛泽东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

1919年末同母亲葛健豪、女友向警予、妹妹蔡畅等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

和向警予于1920年5月在法国的蒙达尼城和向警予结婚。

1921年在法国参加筹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年底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并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向导》。

1925年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

在莫斯科期间,与向警予的婚姻破裂,并因体弱多病而倒下,在病痛中与李一纯产生了恋情,1926年底,和李一纯在苏联正式结婚。

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长,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因反对过“左”的政策,于1928年被撤销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宣传部长之职。

1931年初从苏联回国后被派往广东省委,因广州难以立足而与再婚夫人李一纯到香港再建广东省委并开展工作。

1931年6月10日在香港海员群众大会上,因叛徒顾顺章的出卖而被港英当局逮捕,后引渡给广东军阀。

在广州狱中蔡和森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最后敌人将他的四肢钉在墙上,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而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笔名振宇。

中共第一代党员、第一位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杰出的女革命家。

土家族,1895年9月4日生于湖南
湘西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

排行老九,6岁入私塾,8岁进入新式小学,她在校品学兼优,幻想成为花木兰式的英雄。

后入湖南第三、第一女子师范和周南女校,因与蔡和森之妹蔡畅的同学关系而结识蔡和森。

1916年毕业后回溆浦老家,在新式学堂任校长。

1919年夏为避开驻军长官求婚纠缠,加上为寻求真理,赴长沙发起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行动,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

1919年冬与蔡和森等一同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0年5月与蔡和森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合,其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

1921年底蔡和森等人因
参加学生运动被当局遣送回国,已怀孕的向警予也随之返回(其儿子蔡博曾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在鞍钢工作,成为我国著名的冶金专家)。

192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中共“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妇女部长,在党的“三大”、“四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曾领导过上海女工大罢工和南洋烟厂工人罢工,参加和领导了五卅运动,还为党的报刊写过许多论述和文章。

1924年蔡和森离职去北京疗养后,在与风流才子式的彭述之(时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来堕落为“托派”,1929年被开除出党)工作频繁接触中,加之彭对其生活的关照体贴,她又打开了另一扇情感的窗口,并很快坠入情网。

1925年随同蔡和森赴苏联参加国际会议,并入东方大学学习时,由于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1926年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蔡、向的婚姻虽然画上了句号,但他们的友谊却延续到二人生命的终点)。

1927年4月回国参加中共“五大”后,留在武汉先后负责武汉总工会、汉口市宣传部和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的领导工作,并主编中国共产党秘密刊物《长江》。

1928年春因省委交通员宋若林叛变,国民党勾结法租界逮捕了向警予。

在狱中大义凛然,1928年5月1日被残酷杀害(在去刑场的路上她高唱《国际歌》并呼喊口号,敌人慌忙向她嘴里塞石头并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时年33岁。

曾生有一女一子:蔡妮、蔡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