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储量划分对比

改进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规范的历次建议特邀咨询委员胡魁一、对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建议,2007年3月23日,专家建议第2007—14期,总638期; 1 二、建议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2005年3月,专家建议第2005-8期,总488期; 3 三、论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的关系,2002年5月,《地质与勘探》2002—3期,第64页; 4四、G轴的含义亟待澄清,2001年12月,专家建议第2001-55期题目为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套改工作的一点建议,《资源•产业》2002-1期发表题目为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G轴含义辩识; 13五、规范漫话,2007年5月6日稿; 17六、对“关于确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指导意见”的修改意见,2006年12月稿23七、联合固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以及对我国储量分类系统的改革建议《中国矿业》l998年第7卷第2期 24 八、三维储量/资源分类国际框架,1996年7月13日出版,《中国地质》1996年第7期总230期6-8页, 28一对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建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以下简称1999分类标准)制订实施七年多了,由于套用了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强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含义,强化了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强化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观念,同时统一了不同矿种之间的口径,功不可没。
但是由于对地质可靠程度即G轴的理解出现分歧和处置不当,1999分类标准也存在重大缺陷,既与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出现分歧,又丢掉了我国原有分类分级的某些精华,引起执行中的一些混乱。
笔者曾多次提出建议修订。
欣闻修订1999分类标准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的议事日程,特对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修订1999分类标准的原则建议一、坚持在1999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坚持套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的技术路线。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 吉林 省 国土资 源厅矿 产资源储 量处 ,吉林 长春 106 ) 3 0 1
[ 摘
要 ] 列举 了新 旧矿 产 资源/ 量分 类及相 关 的定 义 ,并 把 二 者 在勘 查 阶段 ,对矿 体 的控 储
制程 度 、 工程 密度 、储 量 类 别 、矿床 的经济评 价 和可行 性 评价 等 方 面加 以对 比 ,指 出 了相 同之
源 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前者包括经可行性研究 或预可行性 研究
证实为次边 际经 济的矿产资源和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 的 内蕴经济 的 矿 产 资 源 ,后 者 为 经 过 预 查 后 预 测 的矿 产 资 源 。 资 源 量 与 矿 产 资 源 是 不 同的 两 个 概 念 ,矿 产 资 源 是 大 概 念 ,是 一 类 自然 资 源 的 总 称 ,
型 ,详 见 表 1 。
表 1 固体 矿产 资源储 量 分类及 代 码表
Ta l Cls i c to fs l ie a e e v nd c d s be1 a sf a in o o i m n r l - r e a o e i d ls s
注 :1 编码 第 1 表示 经济 意义 ,它 是可 行性评 价确 定 的结果 。… . 位 1’表示 经 济 的 ,“ M” 表示 边 际 经 济 2 的 ,“ S 2 ”表示 次边 际经 济 的 ,… 3’表示 内蕴 经济 的 ,“ ”表 示经 济意 义 未定 的 。 ? 2 编码 第 2位 表示 可行 性评 价 阶段 。… ’表 示进 行 了可 行性 研 究 ,“ ”表 示 进 行 了预 可 行 性 研 究 , . 1 2 … 3’表 示进 行 了概略 研究 。 3 编 码第 3位 表示 地质 可靠 程度 。“ ”表 示探 明的 ,“ ”表 示 控 制 的 , … . 1 2 3’表 示 推 断 的 , “ ”表 4 示 预测 的 ,“ ”表示 未扣 除设计 、采 矿损 失 的可采储 量 。 b
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的对比研究

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的对比研究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杨兵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实现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1999年在国土资源部组织下,对我国传统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新的分类标准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在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另外这一段时间也是矿业领域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期,中外交流增加,对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也更加了解。
因此,有必要对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的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并与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系。
一、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国际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并行两套资源和储量分类方案。
一套是由政府机构制定并只在机构内部执行的分类方案,是为政府摸清国家资源家底、进行资源形势分析、制订矿产勘查开发政策服务的;一套是由矿业行会制定并为整个行业所执行的方案,这套方案既是企业实际勘查工作以及储量计算等所依据的标准,也是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矿权评估、矿权转让、上市招股、合资合作等所依据的标准。
(一)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关于政府的分类,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分类。
有关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首先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已查明的资源和未查明的资源(334)两类。
在已查明的资源下再分为确定的(331)、推定的(332)和推测的(333)三类,其中将确定的(331)和推定的(332)又合称为探明的。
然后再根据经济性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三类,如经济的推测资源量。
在未查明资源之下分为假定的和假设的两类。
这些国家政府一般不将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和资源量,通通作为资源量。
美国将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矿产叫做储量基础,而将次经济的矿产叫做资源。
统观各种分类,美国的储量基础应属于资源量而不是属于储量。
因为不论哪种分类,储量均不是原地的而是可采出的。
新旧资源储量级别代码对照表Microsoft Word 文档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作者:青苹之末出自:偷得浮生半日闲浏览/评论:1,066/0 日期:2006年5月28日 09:0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1999年8月6日发布,并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G轴含义辨析

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轴含义辨析(魁胡/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北京#"""0-1近几年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进展很快,其标志之一就是颁布实施了新的分类标准,即(2’3#--**4 #555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以下简称新分类1,并按照新分类开展了全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
笔者在评估师培训期间系统地学习了新分类有关文件,在此谈谈体会和疑问,与同行们探讨。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新分类的最大成就是与国际接轨#摘要:颁布的新储量分类标准标志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改革有很大的进展。
新分类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分类也存在着不完善问题。
本文就新分类中的( 轴含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可靠程度( 轴的含义亟待澄清。
关键词:资源;储量;分类;(轴;含义新分类是在联合国国际资源’储量分类框架/ 简称联合国框架1 的基础上制定的,“完全可以和联合国国际资源储量分类框架相套用”$ # % 。
因此实行新分类的意义最主要的就在于与国际接轨,这也正是联合国框架制定的初衷。
联合国框架是三维分类,中国新分类也完全套用了三维,三维即经济轴、可行性轴和地质可靠程度轴。
与原来的分类分级相比较,经济意义更加鲜明了,但不能说原来的分类分级没有经济含义,因为表内表外的划分、工业指标的厘定都有严密的经济内容。
真正强化了的是可行性研究,这将有利于经济可靠性评价工作的落实。
同时,在储量分类中引入可行性轴,对中国传统的地勘体制和老牌地质队的传统做法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而地质可靠程度不论新老分类都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分类根据。
联合国分类框架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框架性。
联合国分类特别工作组始终坚持这个原则,旨在制定一个国际公认的对比框架,同时保留各国自己的特色,这正是他们的成功秘诀,因此,能得到联合国各地区委员会的支持和在6"多个国家推广。
这个特征对我国资源’储量分类的意义在于:在接受联合国分类框架的时侯,不必顾忌同时保留自己的特色。
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表1 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表
旧标准储量分级 新标准资源储量分级及编码 勘探 表内矿 A+B C D 表外矿 A+B C D 111b 111b 122b 2S11或2S212b 122b或333 333 详查 普查
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数据标准转换文件解读

8
一、文件出台背景
再次就转换结果广泛听取管理部门、矿山企业、研究院所等各方面 意见建议,确定了最终的转换对应关系,进一步修改完善转换方案,使 转换方案尽可能做到既科学合理,又简单可行、易于操作。
最后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 准数据转换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70号)。
9
内容提纲
文件出台背景 文件起草的主要原则
文件内容解读
10
二、文件起草的主要原则
一是本次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据转换着眼于满足国 家掌控矿产资源家底和宏观管理需要,总体上按照实事求是、简 单可行、易于操作的原则进行。
4.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将转换结果下发至矿山企业, 基建矿山根据矿山设计,生产矿山(停产矿山)根据矿山生产实 际等情况,填写矿山储量数据转换结果调整说明,编制2020年度 矿山储量年报,对转换结果进行调整和确认。
24
(三)数据转换的实现路径
矿山储量数据转换结果调整说明
采矿权人名称
采矿许可证号
矿山储量年报名称
转换结果是否调整
是□
否□
一、说明数据转换结果调整的依据与理由。
二、特殊问题及处理方式。
三、数据转换调整结果评述,包括信息来源、可靠性、调整结果(列
出下发的转换数据与矿山企业调整确认数据包括的各类型矿产资源储量)。
四、真实性承诺。
采矿权人签字盖章: 备注:数据未做调整的,无需说明理由。
年月日
24
(三)数据转换的实现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表
旧标准储量分级 新标准资源储量分级及编码 勘探 表内矿 A+B C D 表外矿 A+B C D 111b 111b 122b 2S11或2S21 2S22 2S22 2S22 2S22 2S22 122b 122b或333 3分别套成探明的、控制的 及推断的。这仅仅是“相当于”,而不是“等于”。至于 原规范各级储量与新规范中各个类型的一一对比,则要给 原各级储量赋予经济意义后才能对比。 上述为单一及主要矿产储量,而共、伴生矿产储量,除尚 难利用(表外)的储量其经济轴为2S 外,其它(经济 轴)与主矿产对应的资源储量分类编码一致。 为了把旧标准的储量转换成新标准的资源储量,国土资 源部于1999年制定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 求》方案,对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套改作了明确规定。根据 该方案的有关规定,对于现在开采矿区的新旧标准资源储 量对比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