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shi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精美图文简析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精美图文简析版
的壮丽美好。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
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 处长江上游。2. 啼:叫。
3.江陵:湖北江陵县, 处长江中游。
【简析】 这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返乡的愉悦心情。
gān xié
入竹/万竿-/斜-。
【注释】 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
月的鲜花,经过江河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 斜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3.妆:装饰,打扮。
【简析】 这是一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凉州词
• (唐)王之焕(huàn)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晞:晒干、天亮 2.德泽:恩惠 3.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
【简析】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 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精美图文简析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精美图文简析版
析版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shuā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晞:晒干、天亮 2.德泽:恩惠 3.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
【简析】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 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3.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简析】 小学这生是必背一古首诗著词名75首的精边美塞图诗文简,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 日平息边塞战析事版,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析版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湿。7.客舍:旅店。
析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精美图文简 析版
凉州词
• (唐)王之焕(huàn)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 2.度:越过。
3.仞:古代的长度单位。
4.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简析】

小学古诗75首及译文(全)

小学古诗75首及译文(全)

1、《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6、《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敕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0、《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3、《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16、《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以及对它们的简单赏析。

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诗人通过春日的景象,传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远大的抱负。

4.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诗人以庐山瀑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孤寂而坚韧的心境。

6.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

7.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

8.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赏析:这首诗以游子和母亲的情感为纽带,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9.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同情。

10.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晴雨两种天气下的西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以上仅列举了十首古诗词,实际上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有很多,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解析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解析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加粗的为课本上已有的诗词,其余为补充推荐的诗词)一年级上册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概写[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新课标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

新课标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加粗的为课本上已有的诗词,其余为补充推荐的诗词)一年级上册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概写[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1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释文】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年年枯萎呵又年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呵,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这是白居易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次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寥寥10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 无边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侵”“送别”之意,感情深沉但并不悲伤,表现出青年诗人开朗积极的情怀。

2 鹿柴唐·王维【释文】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听见说话的声响。

夕阳的光线映入深林,重新照射在青苔之上。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表达出自己淡泊闲远的内心感受。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游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晖,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露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小学古诗词必背75首原文加翻译

小学古诗词必背75首原文加翻译

小学古诗词必背75首原文加翻译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都令人心惊,将军夜晚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出的白羽箭,发现箭头深深插入了巨大石块中。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学三年级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美丽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在碧空中自由地飞翔。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悠闲地游动。

老渔翁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自在地垂钓,乐而忘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

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痛心的,就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解】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⑦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本段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解】1.川: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3.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4.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5.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翻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曲项:弯曲的脖子。

②拨清波:划水。

【解说】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

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有七岁。

5.《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解】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翻译: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疏落。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诗]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8.《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6)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

诗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10.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品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现代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十分伤感。

1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①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②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

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④君:你。

⑤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⑥催:催人出征。

⑦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⑧欲:将要。

⑨征战:打仗。

译文: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纵纵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催人出征。

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啊,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1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关:边关。

度:跨越。

飞将:指汉武帝时,镇守边关的大将李广,因英勇善战,有着“飞将军”的美名。

译文:边关依旧还是秦汉时的边关,明月还是那轮明月。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镇守卢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作品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14.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品注释:(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只。

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4) 照:照耀(着)。

作品译文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指元二。

(8)更:再。

(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0)故人:老朋友,旧友。

(11)更尽:再喝完。

(12)朝(zhāo):早晨、清晨作品译文: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的老朋友了。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⑴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⑵忆:想念。

[2-4]⑶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蒲州就在这一带。

⑷异乡:他乡、外乡。

⑸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⑹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⑺茱萸: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8)山东兄弟[1]:山东指华山以东。

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而王维当时在华山西面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译文我一个人孤独地在异地他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1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8.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作品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19.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译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