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靠性分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实用一篇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实用一篇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实用一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1概述(一)智能计算的内涵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智能计算的内涵就是充分结合学术专家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知识,作为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推动复杂生产过程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媒介是络,具有便于控制和操作的特点,拥有强大的信息储备和图像处理的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内涵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

我们将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维修方式、操作方式、湿度、温度、辐射和负载等一定等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机网络完成业务的能力称之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

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由给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完成业务能力三部分共同决定的。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是对计算机网络运行能力的有效反应,是实施计算机网络设计与规划的重要参考。

2智能计算下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相关因素(一)传输交换设备计算网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传输交换设备,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接受数据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对于保障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畅通具有关键性作用。

它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它一旦对网络产生干扰和破坏,不容易__出,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网络设备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一部分是能和用户进行直接接触的一种终端设备,所以也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和终端设备的交互能力是正相关系,终端设备的交互能力越低,则计算机网络就会表现出越低的可靠性。

(三)网络拓扑结构我们将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连接的主要方式称为拓扑结构,它也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某种情况下,拓扑结构是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可靠性

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可靠性

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可靠性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备受质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怎样能够判断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呢?本文将通过分析性论述结构,举例说明具体操作方法,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并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同时对问题进一步阐释,并围绕主题添加更多细节,提供深入相关信息和扩展内容。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查看信息来源来判断其可靠性。

在阅读一篇网络文章或看到一则新闻时,我们可以关注文章或新闻的来源。

合法的新闻机构和权威的网站通常会提供作者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借助这些信息可以进一步核实作者的身份和专业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作者的名字来了解他们的背景和专业资质,以判断他们的可靠性和信誉度。

如果来源不明确,或者信息来自于不被公众认可的个人博客或社交媒体账号,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该信息保持怀疑态度。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内容的分析来判断其可信度。

一篇可靠的文章或新闻应该具备明确的逻辑和合理的论证。

我们可以注意文章的论点是否充分,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论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文章是否存在明显的偏见或倾向性,是否有夸大或歪曲事实的现象。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其是否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从而判断其可靠性。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查证信息的背景和相关数据来判断其可信度。

在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往往会被快速传播,而这些信息往往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当我们看到一条新闻或信息时,我们可以尝试在多个渠道上进行搜索,查找相关的数据和背景信息。

如果多个可信的来源都提供了相同或相似的信息,那么这个信息的可靠性就相对较高。

相反,如果只有一个来源提供了该信息,并且其他来源都没有提及或反驳该信息,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怀疑和审慎思考。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工具来辅助判断网络信息的可靠性。

例如,一些浏览器插件和手机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网页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这些工具通常会提供网页的信誉评级和用户的反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评级和反馈来判断网页的可靠性。

互联网协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互联网协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互联网协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连接了全球各地的人们和信息。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互联网协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互联网协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互联网协议的安全性分析1.1 漏洞和攻击风险互联网协议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攻击、黑客入侵、恶意软件和数据泄露。

这些威胁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数据被篡改或破坏、网络服务中断等问题,对用户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1.2 协议本身的安全性互联网协议中存在一些安全漏洞,例如域名系统(DNS)的劫持、ARP欺骗、IP欺骗等。

这些漏洞可能被恶意分子利用,使得网络通信被劫持、篡改或监控,引发安全隐患。

1.3 用户敏感信息的保护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活动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

互联网协议需要保证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防止被盗取或滥用。

二、互联网协议的可靠性分析2.1 丢包和延迟问题在互联网通信过程中,数据包可能会丢失或者延迟,这会导致网络通信质量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特别是对于视频、音频等实时性较强的应用,丢包和延迟问题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更加明显。

2.2 网络拥塞和带宽分配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设备和用户,网络拥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网络流量超过网络带宽的承载能力时,会导致网络延迟增加和通信质量下降,影响用户体验和网络的可靠性。

2.3 互联网可用性的保障互联网的可靠性需要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即网络服务应当随时可用,不受网络故障、攻击等因素的影响。

网络故障或攻击可能导致网络服务中断,造成不便和损失。

三、解决方案3.1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针对互联网协议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可以采取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协议的安全性。

此外,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及时修补漏洞和完善安全机制。

3.2 优化网络设备和架构通过优化网络设备和架构,提升互联网协议的可靠性和性能。

网络可靠性分析

网络可靠性分析
在7.3中,讨论了网络可靠度的近似计算,这些 可靠度的计算首先依赖于相应可靠集的定义7.5; 这些不同定义的可靠集表明了对网络可靠性的 不同要求和重点,而可靠度则是网络处于相应 可靠集的概率。
网络综合可靠度
为了进一步分析网络的可靠度,需要考 虑网络承载的业务。
下面以电话网为例,考虑网络平均呼损 的计算。在4.4中已讨论电话网络平均呼 损的计算方法,不过在4.4中并没有考虑 网络故障因素。考虑故障因素的电话网 络平均呼损也可被称之为综合不可靠度。
n
连通度的辅助指标
为了更加细致地描述图的可靠性,引入 三个辅助指标。它们的定义如下:
定义7.3 C =最小割端集的数目; B =最小割边集的数目; A =最小混合割集的数目;
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例7.5 下图中(a) ,(b) ,(c)三个图,分别计算它 们的各种可靠性指标。
(a)
(b)
网络在只有端故障下的近似可靠度
首先,假设网络仅有端故障,Ci (i ) 表示 有 i 个割端的割端集的数目。此时,网 络的不可靠集可以按照割端集来分类, 由于各个端点的故障独立,网络可靠度 可以计算如下:
n
R(n) 1 Ci qi (1 q)ni i
网络近似可靠度
由于 q 1,保留最大的项,则有:
两端之间的可靠度
考虑图的某两个端s和t,所谓s和t之间的 可靠度是指s和t之间有路径相通的概率。
这个概率的近似计算类似网络可靠度的 计算。如果各边、端的可靠度不一样, 并且网络规模不大,也可以对可靠度做 准确计算。
7.4 网络综合可靠度
在7.2中讨论了通信网的各种连通度以及一些辅 助指标,这些指标仅仅依赖于拓扑结构,是对 可靠性的确定性度量。
的混接系统,若第 i 个子系统的可靠度

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1. 引言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可靠性指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能力,安全性则关注系统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防护能力。

本文将针对网络系统仿真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可靠性分析2.1 系统健壮性网络系统的健壮性是其可靠性的基础,指系统在面对异常或非预期输入时能够正确处理并继续正常运行的能力。

在仿真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各种异常情况和边界条件来测试系统的健壮性,如输入非法数据、模拟资源不足等。

2.2 容错性网络系统的容错性是指系统能够对故障或错误进行恢复和修复的能力。

在仿真设计中,可以通过模拟错误情况和故障场景来测试系统的容错性,比如模拟网络连接中断、硬件故障等情况,观察系统的自动修复能力和恢复速度。

2.3 可用性网络系统的可用性是指系统在用户需要时随时可用的能力。

在仿真设计中,可以通过模拟系统繁忙、大量连接请求等场景来测试系统的负载能力和可用性。

同时,还应考虑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策略,以确保系统数据的持久性和可用性。

3. 安全性分析3.1 认证与授权网络系统的认证与授权是保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在仿真设计中,需要设置合适的认证机制,包括身份验证、权限管理等,以确保系统只有经过验证的用户才能访问敏感信息和功能。

3.2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是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完整性的关键环节。

在仿真设计中,需要使用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协议,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考虑防止中间人攻击、数据篡改等安全威胁。

3.3 漏洞与攻击防护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常见漏洞和攻击手段,如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请求伪造(CSRF)等。

通过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等手段,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潜在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 系统维护与更新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

网络协议的性能与可靠性分析

网络协议的性能与可靠性分析

网络协议的性能与可靠性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协议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础和依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决定了互联网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本文将对网络协议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常见的网络协议的发展和优化。

一、性能分析网络协议的性能主要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

首先,数据传输速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即带宽和延迟。

带宽是指网络连接的最大数据传输能力,通常以 Mbps (兆比特每秒)或 Gbps(千兆比特每秒)来表示。

延迟则是数据传输从发送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网络协议的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之一是网络拓扑结构。

不同的拓扑结构对数据传输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星型拓扑结构将所有终端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可以提供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延迟,而线性拓扑结构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的中断和拥塞。

其次,网络协议本身的设计和实现也会影响性能。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等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演进,旨在提高传输效率和减少网络拥塞。

例如,TCP协议通过使用拥塞控制算法和流量控制机制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而HTTP协议则引入了缓存机制和分块传输,以提高网页加载速度。

最后,网络设备的类型和规模也会对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路由器是网络中重要的传输设备,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路由器具有不同的传输速度和缓存容量。

此外,网络设备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导致网络流量的拥塞和性能下降。

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是指网络协议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存在多种风险和挑战,如数据包丢失、传输错误和网络故障等,会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为了提高网络协议的可靠性,采取了各种技术和机制。

一种常见的技术是使用校验和来检测传输错误。

校验和是通过对数据包进行计算得到一个校验值,接收端可以使用同样的算法计算校验和,并将其与发送端的校验和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网络可靠性分析与应用实例

网络可靠性分析与应用实例

网络可靠性分析与应用实例摘要: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要素,接着分析了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靠性的原因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最后以某单位的计算机网络优化改造方案为实例,探讨了如何规划设计以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

关键词:单点故障;高可靠性;网络;生成树;协议;VRRPAbstract:At first introduces the elements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reliability,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impacts the reliability of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and the methods to improve reliability。

Finally, giving an example----a computer network optimization program,investigating how to design the computer network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twork。

Key Words:Malfunction of single point;High reliability;Network;Spanning Tree;Protocol;VRRP可靠性是进行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与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

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一般包括网络的生存性、抗毁性及有效性等多个方面,涉及到网络通信设备、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多方面因素。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密不可分,它们已经完全融合。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靠性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的计算机网络优化改造方案。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要素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固有特征之一,它表明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用户的要求和设计的目标,执行其功能的正确程度。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与网络软件可靠性、硬件可靠性及所处环境有关。

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的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

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的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

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的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系统仿真设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的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分析是通过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确定系统的故障概率,从而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可靠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分析,了解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确定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这是可靠性分析的基础,通过功能分析可以明确系统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可靠性分析提供指导。

其次,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故障模式分析,即确定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

这是可靠性分析的关键步骤,通过故障模式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和故障原因,为进一步的可靠性评估提供依据。

然后,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即评估系统在不同故障模式下的故障概率和故障影响。

可靠性评估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实验数据和仿真分析等方法进行,根据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以确定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最后,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即评估系统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运行和用户业务造成的影响。

风险评估包括故障影响分析、失效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步骤,可以通过评估系统的故障概率、系统失效后的影响以及用户需求等指标来评估系统的风险程度。

在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是相互关联的,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可以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而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可靠性设计提供指导。

因此,在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环节,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要实现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中的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成熟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系统可靠性分析软件,如MATLAB、Python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网络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同时可以使用故障模式和失效模式分析(FMEA)方法,对系统的故障模式和失效后果进行分析;另外,还可以使用风险评估矩阵、故障树分析等方法对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修复系统在故障之后,其修复时间的 分布有多种类型。 下面假设系统的修复时间为参数 的负 指数分布,系统正常工作时间为参数 的负指数分布,若R(t )为可靠度函数,则
R(t )




1 1
e ( )t

在 t 时, R


1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
R(t ) e 0
r ( x ) dx
t

平均寿命
EX R ( t )dt
0
可修复系统

对于可修复系统,系统处于故障、正常 的循环交替中。系统的可靠度有时也被 称为可用度,它表示在总时间中有多少 比例的时间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其可靠 度R应与时间t无关,
正常时间 R 总时间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
三、研究内容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
目前关于井下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结构多集中在分层簇状拓扑结构。 网状无线传感器网络,以蜂窝六边形顶点位置放置节点,构建的 是完全网状网络,通信开销大。 实际上要实现井下作业的有序进行,必须对井下随机移动的矿工 实现实时通信和准确定位。由于矿工的移动具有随机性和密集 性,因此要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和人员的准确定位,必须考虑 随机移动节点的拓扑结构和拓扑控制算法。针对移动节点的移 动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节点的组团协议,并对拓扑控制算 法进行深入研究。
复杂系统可靠度

例7.3. 下图表示由5个独立子系统构成 的混接系统,若第 i 个子系统的可靠度 为 Ri ,求整个系统的可靠度。
1 5 2
3
4
7.2 连通度与线连通度


若考虑连通无向图 G (V,E) ,连通度 与线连通度 反映了图的可靠性大小, 下面再定义一个混合连通度 ,其定义 如下 定义7.2 min | X | ,其中为混合割集。 2m 则
n
连通度的辅助地描述图的可靠性,引入 三个辅助指标。它们的定义如下: 定义7.3 C =最小割端集的数目; B =最小割边集的数目; A =最小混合割集的数目;


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例7.5 下图中(a) ,(b) ,(c)三个图,分别计算它 们的各种可靠性指标。
四、提炼出研究课题

动态拓扑控制机制
资源的有效调度,网络的自组织机制,基于域的分布式自动成簇 算法,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自适应部署策略研究
数据的有效可靠传输
基于事件的路由传输机制,数据流不均衡时的数据融合及多路径 传递,密钥管理方案

网络可靠性评估方法
基于网络覆盖、连通度、节点行为的评测方案
7.1 可靠性理论基础
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 关键技术研究
一、概念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综合了微电子 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 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 络覆盖区域中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的网络方式传 送给观察者。

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一般记为MTBF; 1 为平均修复时间,一般记为MTTR, 同时 也被称为修复率。

1

对于可修复系统可以利用实测数据来估计它的 可用度;而对于不可修复系统,容易根据实测 数据获得可靠度的估计值,从而得到寿命分布 函数。
7.1.3 复杂系统的可靠度

子系统可以依照不同的方法构成大系统, 最简单的如串接、并接。在下图中分别表 示了串接、并接系统。
两端之间的可靠度


考虑图的某两个端s和t,所谓s和t之间的 可靠度是指s和t之间有路径相通的概率。 这个概率的近似计算类似网络可靠度的 计算。如果各边、端的可靠度不一样, 并且网络规模不大,也可以对可靠度做 准确计算。
7.4 网络综合可靠度


在7.2中讨论了通信网的各种连通度以及一些 辅助指标,这些指标仅仅依赖于拓扑结构,是 对可靠性的确定性度量。 在7.3中,讨论了网络可靠度的近似计算,这 些可靠度的计算首先依赖于相应可靠集的定义 7.5;这些不同定义的可靠集表明了对网络可 靠性的不同要求和重点,而可靠度则是网络处 于相应可靠集的概率。

由于 q 1,保留最大的项,则有:
R(n) 1 C q

类似,在只有边故障的情况下:
R(e) 1 B p


在混合故障下, 其中 s 0,t 0,s t ,求和的项遍历所 有 A 个混合割集。

R(n,e) 1 p s qt

例7.6 如果端故障概率为 q ,边故障概 率为 p ,q 1,p 1 ,且各边、端故障 概率独立。请计算完全二部图 K3,3 在各 种情况下的近似可靠度。

国外
多集中在网络安全方面,以防御敌我双方的各种恶意攻 击,采用一种多路径传递以抵御网络中的有选择攻击。
密钥方案

国内
国内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也有相关研究,一种基于网 络均衡度的Ad Hoc网络可靠性度量方法 ;基于发送功率的无 线链路存在的概率模型

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专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所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多集中在地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地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尤其是煤矿井下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研究较少。由于 煤矿井下是非自由空间,特殊的环境、地理条件对无线传感 器网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和挑战。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应用对象、信道条件、实现目标上都与矿井无线监测的具 体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别,难以可靠、有效的满足矿井无线安 全监测的需求,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煤矿的应用研究还处在初 级阶段。
R(t ) P{X t} 1 F (t )

而 R(t )表示系统的可靠度函数或可靠度。
失效率函数


设系统的寿命为非负连续型随机变量X , 其分布函数为 F (t ) ,密度函数为 f (t ) ,定义 失效率函数如下: 定义7.1 对任意t,F (t ) 1 , 失效率:
f (t ) r (t ) 1 F (t )
不可修复系统

对于不可修复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为其寿命分布 X 和可靠度函数 R(t ) 。若失 效率函数为常数 ,X 服从负指数分布, 则
R(t ) P{X t} e t

不可修复系统的平均寿命记为MTTF,
MTTF 1

一般不可修复系统

一般地,系统的失效率函数不为常数, 设为 r(t ) ,则可靠度:

路由算法
链式结构的PEGASIS协议、地理定位辅助路由协议GEAR、基于 最小跳数的能量自适应路由算法以及LEACH、SPIN、TEEN等。 针对井下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的网络特点和通信需求,将位置信 息和网络梯度相结合,提出一种改进的贪婪路由算法。该算 法要求节点只记录一条的最小化拓扑信息,通过逐跳转发方 式实现数据的定向汇聚。路由的建立和维护采用分布式算法, 路由建立速度快、代价小,网络在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能利 用本地算法更新路由并重新构建出新的网络拓扑,最大限度 地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浴盆曲线


例7.1 如果一个系统的寿命分布是参数 的负指数分 布,求它的失效率函数。 下图中表示了典型的失效率函数,也被称之为浴盆曲 线。
7.1.2 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



如果一个子系统在故障后,不再修复, 这个子系统称之为不可修复系统。 如果一个子系统在故障后,经历一段时 间,修复又重新使用,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系统称之为可修复系统。 可修复系统和不可修复系统的区分并不 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 转换。
网络综合可靠度


为了进一步分析网络的可靠度,需要考 虑网络承载的业务。 下面以电话网为例,考虑网络平均呼损 的计算。在4.4中已讨论电话网络平均呼 损的计算方法,不过在4.4中并没有考虑 网络故障因素。考虑故障因素的电话网 络平均呼损也可被称之为综合不可靠度。
网络平均呼损


| 如果网络用 G (V,E ) 表示,V | n | E | m 各个端和边的故障独立,考虑网络中的 故障因素。 2 n m 种状态。 网络将有 Sk (k 0, , , n1 ) 下,端i和j 1 2 2m , 设在状态 之间的呼损为 p ,这个概率可以根据 状态 S k 下网络 G 的新结构 G (k ) ,然后依 照4.4中的方法计算。


7.1.1寿命分布和失效率函数 首先,考虑子系统的可靠性特点,然后 考虑子系统依照不同方法构成的大系统 的可靠性。 对于简单系统,假设它仅包含两个状态: 正常和故障。
寿命分布和可靠度

如果用一个非负随机变量 X 来描述系统 的寿命,X 相应的分布函数
F (t ) P{X t}.

有了寿命分布,就知道了在时刻t以前都 正常的概率,
(a)
(b)
(c)
7.3 网络可靠度的计算

7.3.1 网络可靠度计算的近似公式 | | 假设网络用无向图 G (V,E) 表示,V | n,E | m 如果每边的不可靠度为 p ,每端的不可 靠度为 q ,各边,端之间的故障概率相 互独立。在 p 1,q 1 的条件下,考虑网 络可靠度的近似计算。
(k ) ij
网络在只有端故障下的近似可靠度

C 首先,假设网络仅有端故障, (i ) 表示 有 i 个割端的割端集的数目。此时,网 络的不可靠集可以按照割端集来分类, 由于各个端点的故障独立,网络可靠度 可以计算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