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内能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内能.2内能(上课用)

高
5.在地上摩擦 6.用锤敲
温度升高的 过程,往往 伴随着运动
做 功
7.反复弯折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
(一)、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定义:
使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 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条件: 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3、结果: 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温度相同为止。
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产生原因:
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以具有分子动能; 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分子势能。 3、影响因素: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 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4、说明: (1)物体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能量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取一根铁丝,我们有什么办法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1.用火烧铁丝 3.用手搓 5.在地上摩擦 7.反复弯折铁丝
2.放在太阳下晒 4.用手焐 6.用锤子敲击 8.浸在热水中
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1.用火烧
2.太阳晒
用温度更高
热
4.用手焐
的物体使铁
传
使铁
8.浸在热水中
丝温度升高
第十三章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动能和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内能,又称为内在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在不同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一、引入:1. 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例如:“什么是内能?”、“内能和热能有什么区别?”等等。
然后再由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引出本课的主题。
2. 示范实验: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将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倒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两杯水的温度变化,然后问学生:“为什么两杯水最后的温度一样了?”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二、概念解释与概念巩固:1.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内能的概念,例如:踢足球时踢重球和轻球,踢重球时手感较强,是因为重球的内能更高。
然后由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进一步巩固内能的概念。
2. 设计一些概念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并在下节课进行解答与讨论。
例如:“当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放在同一个房间里,为什么它们最后的温度会相等?”、“为什么在炒菜时食材的温度会升高?”等等。
三、探究内能的因素与变化规律:1. 设计小组实验: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例如:“通过加热物体探究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比热容探究内能与物质特性的关系”等。
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推导出内能与物体温度、物质特性之间的关系。
2. 设计观察与分析活动: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示意图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物体内能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水蒸气凝结为水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水蒸气的温度变化、水蒸气的状态变化以及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
四、内能的应用:1. 示范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在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例如:将一杯开水倒入一个密闭的保温杯中,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保温杯外表的温度变化。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人教版九年物理内能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内能的概念 • 内能的形成 • 内能的应用 • 内能与其他能量的转换 • 内能实验研究
01
内能的概念
内能定义
内能即内部能量,是指物体内部 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
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 和状态等因素有关。
内能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 量,是研究热力学过程的基础。
。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绝热容器、不同物质的小球、加热器、温度计等。 2. 将小球放入绝热容器中,用加热器加热,测量初始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验
01
3. 观察小球的温度变化情况,记 录实验现象。
02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系统吸收的 热量和内能的增加量,对比结果 ,得出结论。
,分子间距离进一步减小,内能继续增大。
内能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总结词
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详细描述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从微观角度看,质量大的物体含有数目众多的分 子,分子数目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大。例如,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状态的情况 下,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03
内能的应用
内能与热机
热传导实验
3. 观察铜棒和铝棒另一端温度变化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4. 对比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验
总结词
探究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 应用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物质在等温过程中 的能量变化,探究能量守恒定律
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 律之一,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吸 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内能(上课用)

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
——热传导
炒菜时,铁锅热得烫手
用电热水袋焐手取暖
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
——热辐射
车胎中的空气在阳光照射 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铝锅中的水在太阳灶的加 热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
——热对流
茶壶中的水在自身循环流动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做功改变内能
滑下时摩擦 搓手时手变热了 发烫了
内能是物体与分子有关的能 内能是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及相互作 用力有关的能
2、机械能:
机械能是--物体作为整体所具有的能
机械能是--是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
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
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能大小无关;
物体的机械能可零,但物体内能不能为零。
静止在地面上的球没有机械能,运动在空中的球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3、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D
B. 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 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 内能越大
D.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42
4、古代人们利用“钻木取火”是利用 做功 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今天 人们用划火 柴的方法取火,是用 做功 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6.
请 回 答
过程,往往
伴随着运动
做 功
7.反复弯折
热传递:
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互相接 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 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内能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3.2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通过实验和实例,掌握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3.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如比较不同温度水的内能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冬天手摸暖气片感觉热?”“内能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等。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如“为什么热水冷却后内能减少?”等。
3.通过问题串,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的关系是什么?”
5.作业小结:本节课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学习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内能说课课件 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初中物理内能说课课件物体的内能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物理课的老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物体的内能知识。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含能量的总和,是物体微观分子、原子保持运动和相互作用时所拥有的能量。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内能的概念、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内能,并应用这些知识到现实生活中。
二、概念解析1. 内能的定义内能指的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
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的大小和分子数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状态有关。
2. 内能的单位内能的单位通常使用焦耳(J)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1焦耳等于1千克·米2/秒2。
3.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也会增加,从而使得内能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4. 内能与物态变化的关系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例如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等。
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固态物体而言,内能较低;而对于气态物体而言,内能较高。
三、性质分析1.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内能和热量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热量是指能量从热源传递到物体中的过程中所增加的能量。
当热量从热源传递到物体中时,物体的内能也会相应增加。
相反,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会减小。
2. 内能的质量守恒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内能在物理系统内是守恒的。
这意味着在物体内部的能量转换过程中,内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虽然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其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3. 内能与功的关系功是指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内能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功的形式来表达。
例如,当外界施加一个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内能的变化规律1. 内能的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当物体从一个温度状态变化到另一个温度状态时,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教学内容:内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内能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内能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2.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热量变化和内能的概念,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内能的增加导致的。
二、讲解: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总和,是物体的热运动和势能之和。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温度来体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
举例说明内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计算内能的大小。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内能的大小。
五、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对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应用性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巩固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同学说,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 有同学说,在热传递过程中, 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直到两个物体的内能相同为 请你判断他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止。请你判断他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内能是个状态量、 内能是个状态量、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状态 状态量 下有不同的内能。 下有不同的内能。 热量是个过程量、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 热量是个过程量、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 过程量 热传递 起的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起的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即内能的改 变量。 变量。
o oC和200 oC的铁块200 C的铁块 的铁块________ ________
2千克的铁块 温度都为200 质量分别为1千克和2千克的铁块_________ 温度都为200 oC,质量分别为1千克和2千克的铁块_________ 0oC的水 质量都为1千克的温度都为0 的水和冰____________ 质量都为1千克的温度都为0 oC的水和冰____________ 质量都为1千克的温度都为100 质量都为1千克的温度都为100 100 oC的水蒸汽 oC的水和水蒸汽___________ 的水和水蒸汽______实验:怎样不用加热的形式使铁丝的内能增加 吗? 边做边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内能的?这种改变内 能的方式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效果一样吗?从能的转化过 程来看有什么不同?(参考方法:1、来回折铁丝;2、用 铁锤锤铁丝;3、用另一个物体与铁丝摩擦等。)
结论: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
内能
课堂小结: 内能: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相同质量的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 和状态有关。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内能
1.将下列各组物体中内能大的物体填在横线上。 将下列各组物体中内能大的物体填在横线上。 100 oC的水 质量相等的温度分别为100 的水___________ 质量相等的温度分别为100 oC和10 oC的水___________ 质量都为1千克,温度分别为100 质量都为1千克,温度分别为100
5.3 内
能
内能
8-1
复习:请同学们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 3、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 用力。 问题:组成物体的分子是否具有能呢?
内能
8-2
一、内能 1、分子动能: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 分子动能: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内能
8-3
观察: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把两个分子想象成用一根弹簧连接着的小球:
内能
8-4
2、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 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体积)有关。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体积)有关。
从能的转化来看:做功是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相 从能的转化来看:做功是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相 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过 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过 程。
内能
下列实例中哪些物体的内能发生了变化?如果发 生了变化,请按改变内能的方式进行分类。 (1)放在火炉边的物体温度升高了 (2)把一杯热水放在冷水中冷却 (3)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发热 (4)锯条锯木板时发热 (5)双手摩擦给手取暖 (6)钻木取火 (7)铁棒放在火炉里被烧红 (8)用嘴对手呵气给手取暖 3、4、5、6 、 、 、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1、2、7、 、 、 、 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有____________8___。
内能
8-5
3、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 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 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 分子势能的总和 的总和。 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问题讨论: 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
相同质量的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 相同质量的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体 的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 积和状态有关 有关。 积和状态有关。
4、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不可能为零。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不可能为零。
内能
8-6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实验:拿一根火柴棒去加热一根铁丝中央部分。 现象: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问题:铁丝的内能是怎么增加的?举 出一些类似的例子。 结论: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