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合集下载

内能教案(精选3篇)

内能教案(精选3篇)

内能教案(精选3篇)内能教案1(一)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二)教具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2、引入新课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

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

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3、进行新课(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

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

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

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

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实验后,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

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

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

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

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

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了雾。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与阅读指导并行。

【实验器材】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2、内能有哪两方面的主要作用?新课引入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内燃机有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

我们有必要学习内燃机原理。

〖新课教学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燃气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1)构造(图)。

(出示模型或挂图。

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如图(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

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这是第一个冲程。

2.〈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

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块、木块、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对内能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内能”一词。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演示实验:热水和冷水混合,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4. 讲解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的一种能量。

3. 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实际应用,如保暖衣物、热水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等。

2. 教师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利用内能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此外,对于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课方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 《内能》教课方案】13.2 《内能》教课方案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课方案】内能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门路:做功、热传达;知道做功和热传达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课要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要素教课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要素教课方法:讲解法教课过程新课引入: 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推进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为了一杯温水 ,是因为热水失掉了一种能量 ,冷水获取了一种能量 ,从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看法来看 ,这终究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内能察看对照 : 运动着的篮球拥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 ?结论:相互吸引的分子也拥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相互排挤而拥有势能相互排挤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相互排挤的分子也拥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全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拥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 、全部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拥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虑 : 内能的大小跟什么要素相关呢 ? 结论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相关思虑 : 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达 (吸热或放热 )2. 做功 .(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达改变内能 .a. 物体吸热b. 物体放热温度高升温度降低内能增添内能减少议论 : 热传达改变内能的本质是什么 ?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一样物体之间 ) ( 同一物体之间)思虑:内能改变多少能够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达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想 :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达 (三种方式 )来改变内能的 . 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添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虑: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变能的转变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变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变为机械能四、总结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全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 热传达 .b. 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 传达的热量来量度b. 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达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五、讲堂练习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达和做功2.物体内部全部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温度高升全部分子的动能总和必然增添 ,因此这个物体的内能增添 .3.冬季 ,用嘴敌手呵气 ,手会温暖 ,这是用热传达的方法增添了手的内能 ,而它的本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温暖 ,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添手的内能 ,在这过程中 , 机械能转变为内能 .4.用打气筒打气时 ,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 ,这是为何 ?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课方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讲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看法,能用分子相互作使劲的知识解说一些简单的现象。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10篇)初中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利用内能的两种重要方式:加热和做功。

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二)教具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答略)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略)。

2.引入新课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

人类在利用能量方面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寻找其来源,有效地控制其去处,以达到驾驭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进行新课板书:(第二节内能的利用)(1)利用内能来加热教师: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利用也是随处可见的。

我们天天吃饭,那么生米是如何变成熟饭的?学生:是通过加热,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使米变熟。

教师: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学生:冬季取暖利用了内能。

学生:热水袋暖胃利用了内能。

(教师还可补充一些加热的例子,如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教师: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

板书:一、直接加热物体教师: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可以有多种方法。

目前人们最普遍运用的还是用火直接加热。

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烟囱林立,家家生火,也有它不利的一面。

首先是能源浪费大。

早在100多年前,门捷列夫就曾说过:“烧煤等于烧卢布”。

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本身都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其产品遍及医药、化工、纺织、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将它们付之一炬,就失去了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机会。

再加上直接燃烧效率较低,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

其次是对环境的污染。

燃烧后的废渣、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就造成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为了趋弊兴利,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

例如在冬季取暖问题上,把各家生火取暖改为分片供热(暖气)。

用效率高的锅炉替代简易炉灶。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内能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

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较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六、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内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
铁丝若干段,砂纸、打火机、广口瓶、打气筒、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