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克、达尔文、孟德尔及其遗传学
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

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提到进化论,我们⾸先想到的是达尔⽂,达尔⽂是公认的现代⽣物学奠基⼈。
⽽实际上, 拉马克早在达尔⽂出⽣的那⼀年(1809年)就在《动物学哲学》⾥提出了⾃⼰的进化学说,但在⽣物学历史上,达尔⽂主义⼀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拉马克主义则⼀直受着不公的待遇。
但随着最近⼏年表观遗传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拉马克主义也是科学的。
⼀、拉马克表观遗传学与达尔⽂⾃然选择论的冲突在⽣物学上,有些⽣物基因没变,但能够把⼀些性状遗传给下⼀代,这被称为表观遗传学。
这⼀理论的主要提出及代表⼈物就是拉马克。
拉马克认为,⽣物经常使⽤的器官会逐渐发达,不使⽤的器官会逐渐退化,这就是进化领域的“⽤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Jean Baptiste Lemarck,1744~1829)在1809年出版了《动物学哲学》。
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个是⽤进废退,⼀个是获得性遗传。
后⼈把拉马克对⽣物进化的看法称为拉马克学说或拉马克主义,其主要观点是:1.物种是可变的,物种是由变异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2.⽣物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等级阶梯,⽣物本⾝存在着⼀种内在的“意志⼒量”驱动着⽣物由低等级向⾼等级发展。
3.⽣物对环境有巨⼤的适应能⼒,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物的变化,⽣物会由此改进并适应,环境的多样化是⽣物多样化的根本原因。
4.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动物习性的改变,习性的改变会使某些器官经常使⽤⽽得到发展,另⼀些器官不经常使⽤⽽退化,在环境影响下所发⽣的定向变异,即后天获得的性状是能够遗传的。
由于拉马克的观点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不变论产⽣了很⼤的冲突,他受到敌对势⼒的打击和迫害,导致他的⼀⽣都是在贫穷与冷漠中度过的。
晚年的拉马克双⽬失明,忍受病痛的折磨,但仍顽强地让幼⼥柯尼利娅做笔录,⾃⼰坚持写作,把毕⽣精⼒奉献给了⽣物学的研究。
达尔⽂⾃然进化论的核⼼思想是⾃然选择,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存。
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的异同

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的异同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都是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但它们的观点和假设有所不同。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由自然选择和基因变异驱动的。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种群中那些拥有更适应环境的性状和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下去。
而基因变异则是指生物基因中的随机突变和重组导致了新的性状和特征的出现。
因此,达尔文进化论认为进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相比之下,拉马克进化论则强调生物的进化是由环境的影响和生物自身的努力驱动的。
他认为生物通过不断地努力和适应环境来改变自己的体质和性状,从而使后代更好地适应环境。
例如,他认为长颈鹿是因为不断伸长自己的脖子来够到更高的树叶而进化出长颈,这个理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而且,拉马克进化论没有考虑到基因变异的重要性,因此他的理论在现代生物学中已经被淘汰了。
总的来说,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对进化的驱动力的理解。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进化是由自然选择和基因变异驱动的,而拉马克进化论则认为是通过环境和生物自身的努力。
在现代生物学中,达尔文进化论被广泛接受,而拉马克进化论则被视为过时的理论。
- 1 -。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3)

8. 在玉米中,与糊粉层着色有关的基因很多,其中三对是 A-a, I-i 和 Pr-pr。要糊粉层着色, 除其它有关基因必须存在外,还必须有 A 基因的存在,而且不能有 I 基因存在。如有 Pr 存 在, 糊粉层紫色。如果基因型是 Pr-pr,糊粉层是红色。假使在一个隔离的玉米试验区中, 基因型 AaPrprII 的种子种在偶数行,基因型 aaPrprii 种子种在奇数行。植株长起时,允许 天然授粉,问在偶数行生长的植株上的果穗的糊粉层颜色怎样?奇数行上又怎样?(糊粉 层是胚乳的一部分,所以是 3n)
或 Cn s psqn-1=(n﹗psqn-s )/s﹗(n-s)﹗=6!/6!(6-6)! ×(1/2)6(1/2)(6-6)=1/64
6. 在玉米中: (1)5 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2)5 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3)5 个花粉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4)5 个胚囊能产生多少配子?
两个极核 1/4AABB
精核
1/4AAbb
1/4aaBB
1/4aabb
1/2Ab 1/2ab
1/8AAABBb 1/8AAAbbb 1/8AaaBBb 1/8Aaabbb 1/8AAaBBb 1/8AAabbb 1/8aaaBBb 1/8aaabbb
4.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方式画
答:
5×4=20 个 5×1=5 个 5×1=5 个 5×1=5 个
7. 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 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 62。 (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多少? (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你是否能说明马-驴杂种是可育还是 不育? 答:(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 32+31=63。
遗传学内容(补充)

本章要点1.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遗传学(Genc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及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ihereditg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变异(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统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
没有变异特征物种将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2.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1.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2.动、植物新品种育种实际上是个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
遗传+变分+自然选择----形成物种遗传+变异+人工选择-----动、植物品种3.遗传、变异与环境■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片和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引起的变异中包含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特性,也包含只在生物当代表现出米,而不能传递给后代的变异----西汉的著名唯物士义者--王充(王阳明)在《论衡》中指出:某些偶然变异是不可遗传的4.动物遗传学的任务■遗传与变异现象与基本规律---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及其表现规律■遗传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遗传的本质),揭示遗传变异的内在规律■指导动物进传改良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改良实践2.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三、遗传学的应用1.对生命本质的探索1.生命现象的遗传统性2.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1.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1.遗传学研究生物在少数几个世代繁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遗传、变异现象与规律2.生物进化研究生物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规律及发展方向2.指导动植物、微生物遗传改良工作1.提高育种工作的预见性2.创造新的遗传变异3.提高选择可靠性与效率4.定向创造和重组遗传变异等Myostatin的来源和分子特征■Myosta属于转化生长因子-B( TGF-B)超家族成员。
常缨生物进化论第二章现代进化论的理论来源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 ) Darwin 1809-1882
英国人,19世纪杰出的生 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 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 论的奠基人。
恩格斯称达尔文的进化论 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 发现之一。
主要著作《物种起源》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 变异》。
达尔文的这一论述,与拉马克的多元论不同,它是属 于一元论的范畴。
1
2
1拉马克观点:生物起源和进化的多元系统。个系统 在开始时,缘于自然发生。
2达尔文观点:生物起源的一元系统。最早生命由化 学进化产生。
4、自然选择是变异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同一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变异,有些变 异对生存比较有利,有些则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就出 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现象。这就是自然选择。
上述观点与拉马克进化论是一致的。
2、生物进化论是逐渐和连续的,其中不存在不连续 的或不连续的突变。
达尔文指出:“自然选择只能通过累积轻微的、连续 的、有益的变异而发生作用,所以不能产生巨大的或 突然的变化,它只能通过短且慢的步骤发生作用。”
这一观点,与拉马克学说也相一致。
3、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祖 先。例如,一切昆虫都有他们的原始祖种,一切哺乳 动物也源于共同的祖先,其他的种群也都这样。
显微镜 指南针 地址锤 气压计 书
1831年,12月31日,环球旅行开始,但大部分时间是 在南美洲进行工作的。这次为期连续五年的科学考察,规 模很大,经历很多,使他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使他成为名 符其实的博物学家。实际上,这是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
环球旅行
考察航线
巴西---南美洲的东海岸---火地岛---南美洲的西海岸 ---新西兰---澳洲---塔斯马尼亚岛---印度洋---非洲的好望角 ---大西洋---巴西
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理论比较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年代逐渐形成。如加拉帕戈斯 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2)骤变式:自然界中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变的方 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 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拉马克:环境决定的变异 或动物本身意愿决定的变 异都适应环境 公式:变异=适应
进化方向
自然选 择决定
生物自 身决定
2. 联系 达尔文、拉马克都承认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 物祖先进化而来,即由简单→复杂,由低等→高等方向进 化而来,且都是“渐变”的结果。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 观点的有(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 类型 D.环境改变后,会使生物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变异
进化的。这对于进化论的 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
发展乃至整个生物科学的 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
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达尔文进化论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 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2)生存斗争 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而引发。 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 冷等)之间的斗争。 斗争结果:生物个体大量死亡,少量生存。
(3)遗传变异 ①变异是不定向的,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②遗传的作用:可使微小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和加强,从而形成生 物新类型。 (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表现为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 斗争中取胜而保留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 存斗争中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
进化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进化论是关于生物种群演化的理论,它由一系列科学发现和思想演变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接受。
以下是关于进化论形成和发展历程的概述。
1. 古代思想: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思考生物的起源和多样性。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有机体的连续链条,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渐进的变化相互联系。
然而,缺乏证据和科学方法,这些观点只能视为纯粹的哲学假设。
2. 拉马克的遗传理论:18世纪末,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遗传的力量”的理论,即个体通过积极适应环境产生的特征可以遗传给后代。
尽管这个理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为后来的进化思想奠定了基础。
3. 达尔文的进化论:19世纪初,英国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核心思想。
他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两个关键观点:物种的多样性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产生的,而不是由神创造;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其有利特征传递给后代。
达尔文的理论引起了巨大争议,但逐渐被科学界接受。
4. 孟德尔的遗传发现:19世纪中叶,奥地利修道士格雷戈尔·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一系列育种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的工作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为进化论提供了分子基础。
5. 基因学和遗传学的发展:20世纪初,基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遗传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随着基因的发现和DNA结构的解析,人们开始理解基因如何编码生物的遗传信息,并且如何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6. 群体遗传学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中期,群体遗传学的发展为进化理论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
群体遗传学研究了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和遗传漂变的机制。
同时,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形成将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突变和基因流等因素整合在一起,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
7. 分子进化学的兴起:20世纪后期,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促使分子进化学成为进化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比较DNA和蛋白质序列,研究人员可以重建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并推断出共同祖先的存在时间和地点。
普通生物学 第七章 遗传与变异

XBY 正常
利用果蝇的杂交试验,摩尔根等不仅将基因与染色体关联起 来,还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 因在遗传时,趋向于连锁在一起遗传。
五、连锁交换定律及其染色体基础 (一)连锁遗传现象 • 贝特森和庞尼特的杂交试验结果说明了两对相对性状具有联系 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 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1)为显性
隐性
1850 2001 224 207 299 152 227
隐性
25.3 24.9 24.1 24.1 25.3 26.2 26.0
7324 8023 929 858 1181 580 1064
从试验结果来看,这7对相对性状都在F1中表现为显性特征,而 在F2中出现分离,显性植株数目占75%左右,隐性植株占25% 左右,呈3:1规律。
孟德尔的解释 P: 配子 RRYY X RY rryy ry
F1
配子 RY Ry rY ry
RrYy
⊗ RY Ry RRYy (黄色饱满) RRyy (黄色皱缩) RrYy (黄色饱满) Rryy (黄色皱缩) rY RrYY (黄色饱满) RrYy (黄色饱满) rrYY (绿色饱满) rrYy (绿色饱满) ry RrYy (黄色饱满) Rryy (黄色皱缩) rrYy (绿色饱满) rryy (绿色皱缩)
图7-6 雌、雄果蝇染色体组
(三)伴性遗传 •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是指控制性状的 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与性染色体的遗传方 式密切相关。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 (1)正反交的结果不同;(2)后代性状的分布和性别 有关;(3)常呈一种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即基因常常由母亲传给儿子,再由儿 子传给外孙女。 • X连锁隐性遗传:人类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红绿色 盲受隐性基因(b)控制,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 色觉为显性,其基因用B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获得性状:是指用进废退器官这种变化是可遗传 的,即所获得的变异是两性所共有,这一切变异能 通过繁殖而保持在新生(后代)的个体上。
3、评述
10
二、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1、达尔文生平与科学活 动。
11
2、达尔文进化论
第一.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进化的。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 产生,旧种死亡。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现代进化论的理论来源: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 进化论、孟
德尔遗传学
第二章 生命及其起源
第三章 细胞的起源
第四章 化石和地质年代
第五章 多细胞生物的进化
第六章 行为的进化
第七章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八章 遗传变异
第九章 自然选择
第十章 适应
第十一章 隔离和物种形成
第十二章 进化的方向和速度
但不会消失。控制碗豆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
由组合互不干扰,独自分到配子中去,最终导致豌豆变
19
(2)独立分配定 律
20
3、评述
(1)、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
中是成双的,它们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因子能互不干扰彼此分离
并通过因子重组表现出来。
(2)、孟德尔著名的豌豆杂交试验的发现表明,控制豌豆性
状的遗传因子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它们可隐而不显,
1、拉马克生平和科学活 动。
9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第一、生物是变的,进化的,进化取渐进的方式。 第二、三、进化原因,除环境改变和杂交外,对较高等动物来
说更重要的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的遗传。 第四、进化的动力和方向,是生物天生具有的向上发展的内在
趋向,使它们从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 第五、最原始生物则起源于自然发生。
第一节 拉马克及其进化学说 第二节 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第三节 孟德尔及其遗传学
7
生物进化科学的发展: 1809年拉马克提出了系统进化学说。 1859年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论诞生。 孟德尔开创的遗传学对进化论的修饰和发 展→现代科学形态,现代达尔文主义,现阶 段进化学说的主干。
8பைடு நூலகம்
一、拉马克及其进化学说
第二.生物进化是逐渐和连续的,其中不存在不连续的变异和 突变。
第三.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第四.自然选择是变异的最重要的途径。
12
13
14
第1、2、3讲的是进化思想,第4点是讲进化机制,是达尔文学 说的核心内容。
A:繁殖过剩:是指每个物种产生比能生存多得多的后代。
B:生存斗(竞)争:是指生物生存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 所以它们必须为生存而斗争。这种生存 竞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生物跟 无机环境斗争三个方面。
C:自然选择:是指生物繁殖过剩、生存竞争,不同个体具有 不同变异,有些变异对生存有利、有些则不利。在生存斗 争中就出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现象称为自然选择。
15
D:定向选择:是指达尔文认为自然环境变化大都是有方向 的。因此,经过长期的有方向的选择、即定向 选择微小的变异得到累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 最终导致新种的形成。
4、进化论的研究对象
(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及人类起源等过 程。
(2)生物进化的机制和理论: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及两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化的方向、速度和分子基础,生 命起源细胞起源,人类起源与进化以及物种形成中的 某些理论。
(3)生物进化与其外界环境关系。 (4)生物进化论所研究的历史,包括主要学派及其论点。
第十三章 进化的分子基础
第十四章 进化的生态条件
1
第十五章 现代进化学说的主要学派
引论
一、生物进化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进化是指事物的演化或发展。其广义包括天体消长、生物 的演变、社会的发展等。狭义是指生物的进化。
2、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变化,或一个群 体在长期内遗传组成的变化。如鱼类:形态多样,生活环境 多样(海、淡水生活、钻泥、穴居)。 玫瑰:有刺、花根入药;花的颜色有紫红色、白色、红色、 黄色。 生物进化范围:某一物种(马和人)、某一类群(鸟类)、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
4
二、学习生物进化论的意义
1.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核心理论)。
2.进化论是哲理性很强之学科,包含许多进步观念,是人类共 同精神财富。
3.进化论是生物学对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
4.进化论揭示的原理,有助于人类控制和改造生物的实践活 动。
5.地球生命与地球环境协进化的概念是进化理论的新发展(现 代进化论已成为科学理论)。
2
3、生物进化论是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A、进化论提出者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奠定者是英国博物 学家达尔文。 B、进化论基本观点:地球上最早生命物质产生由非生命物 质转化而来,现存生物有共同祖先;进化过程,由少到 多。生物结构与功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C、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观点:生物和人由神所创造,上帝 当初创造多少种,地球现存多少种,不增加,也不减少。 D、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进化论的发展经过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进化论作为神创论(特创论、创世论)的对立 面而 产生,并最终战胜和潜代后者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 化论本身深入和发展,从生物组织的各个层次揭示进化原 因,机制和规律的过程。 E、狭义进化论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广义进化论即研究涵盖宇宙进化、生命进化、社会进化、文 化进化和未来全球社会进化的全过程,是完整的“天演论3”。
5
三、学习进化论的基本方法
1.进化论是一门历史性的学科,应把观察和实践相结 合。
2.进化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应联系学过的知识思 考。
3.进化论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应注意精神实质,理 论观点提高。
4.进化论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应注意吸取各派的长 处。
6
第一章 现代进化论的理论来源,拉马克进化学 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
E:人工选择:野生动植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发生变异,经人 类长期无意识或有计划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 选择,变异累积加强成为家养动物和栽培植 物;通过同一途径可得到它们的新品种。
3.评述
16
17
三、孟德尔及其遗传学
1、孟德尔 生平与科学活 动。
18
2、孟德尔定律 (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1)分离定 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