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合集下载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目录 退出
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 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 进知识分子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 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 认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传播方式: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 2.广泛传播 (1)团队实践:以“工读互助团”为代表的社团进行了广泛实践,但最终 失败。这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 造。 (2)三次论战:1919 年李大钊和胡适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别 进行了论战。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3)学会宣传: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 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1)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正式传播 (1)主要原因: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 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 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他歌颂十月革 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 年 5 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者:王琦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价值,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启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要有合适的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国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1、国际环境(1)一战使资本主义矛盾凸显。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逐渐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新型资本主义国家加快发展步伐,要求对领土重新进行划分,由此导致各大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年6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波及范围广,伤亡惨重,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一战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促使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进行思考。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打破中国“闭关锁国”之势,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向外国进行学习,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加之一战的失败,促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的新路径,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新的道路。

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俄国工人群众成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革命的成功是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为许多身处水深火热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希望。

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中国向西方学习屡次以失败告终,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知识分子推翻旧制度实现国家独立带来一条全新的道路。

十月革命成功前的俄国与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似,这使得正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中国人意识到社会主义在落后的俄国可以实现,在中国必然也可以成功,因此,中国知识分子抛弃向西方学习的改造方案,走上十月革命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

必须指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国内的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是第一位的。

每个国家都有其国情,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性质决定的。

并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社会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初,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人们在透视这段早期传播史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将得到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如何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看:它突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先进文化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强调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要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并上升到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高度,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或者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团、期刊纷纷出现,形成了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包括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思想解放运动。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纵观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

纵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中国的内在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国内因素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广泛传播并被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所信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五四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

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武器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纲常礼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主义,砸碎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二十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战以后西方各国受到很大的创伤,给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黄金时代”。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外国在华企业的增加,到五四时期,中国的产业工人已有约200万人。

虽然中国的产业工人总数还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女工和童工,但中国的无产阶级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因受三重压迫,已经积蓄了很强的反抗力量。

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及一些行业,便于组织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作者:张鹏飞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7期摘要: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开始传播,成为我国工人阶级进行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并指导我国人民历经种种磨砺,战胜重重困难,最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我国得到传播,除了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深受我国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特别是海外的一些留学生,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救亡图存的一个契机。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我国的,及其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何种影响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早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播;意义;价值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41-03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它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它自从进入我国以来,就成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既是我国积极响应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号召的结果,又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

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它不仅促进了我国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西方的许多国家先后进行了两次的工业革命,特别是欧洲国家,如英法等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国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这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渐增强,逐渐向世界强国转变。

同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两大社会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频发,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不仅结合了众多学科的优秀成果,而且为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推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进程,成为指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发展是为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以供大家阅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中国哲学中存在着悠久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传统,更重要的是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达到了统一,形成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正因为中国哲学中存在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很容易被先进的思想家接受.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中国哲学中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密切相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基础,又构成了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不同民族哲学都有其独立性,但却可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学说,我们既要看到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又要看到二者有不一致的方面,要有自觉的批判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达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

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批判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然后,再用经过分析、批判的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去创造性地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具有“民族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世界性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把握,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性理论.因此,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普适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世界性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世界上每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列宁指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所以,依照列宁的观点,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同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四次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与封建守旧势力 近代中国最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次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新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现代两种不同发展 范式之间的正面交锋 新文化运动
我国现代三次思想大解放
1、内容:
197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放拉开序幕 第一次思想大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开创和引导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旗帜 (3)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5、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三个代表”思想
1、形成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
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年—— 1927年)——萌芽阶段 代表作
内容
意义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
(2)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初步形成阶段 代表作
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 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3)成熟:
南方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根本问题,标志着理论体系的成熟 十四大——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 全党,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将其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继承性与发展性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 度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稍后的一段 时间内,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减少了对中国的 商品和资本输出,从而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有了一个短暂而繁荣的“黄金时期”。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不可或缺的 经济基础。
三、是中国工人阶级 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 深入发展
而就在此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一、是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苦 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先进知识分子不 断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但是, 地主阶级自救、资产阶级革命,都没能解决 中国的实际问题,国内的政治依旧黑暗。知 识分子们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他们 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作指导。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人阶级逐步成长壮大,工人运 动日趋高涨。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工人运动 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求科学的精神武器。 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 阶级基础。
四、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有力 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促进了人们 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思想文化条件。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 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涌现出的一批先进 分子的宣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思想和理论适应 了迫切要求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落后状 况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中丰富的唯 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世界大同思想相 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 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们说说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统一而完整的思想体系。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阐述自一战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国内因素一随着一战的结束,五四运动的开始,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其一,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其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科学、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一切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

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其三,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加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和深入。

其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也有利于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古代中国人就有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相似之处如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生活富足安定而言又有相似之处。

国际原因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除了
国内因素外,还有国际因素的影响,即有利的“世界大气候”。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先进分子眼中黯然失色,使他们把眼光投向苏俄,投向马克思主义。

其三,世界工人运动的澎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鼓舞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因素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是它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科学地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马上把它付诸实践,用于指导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宣传和实践活动分不开。

由上所述可见自一战以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是有许多因素促成的。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国内的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作用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其他国际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些因素是第二位的,它们要通过中国国内的条件才能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