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12课时 连加 连减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
介绍
在一年级的数学研究中,学生将会研究到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年级数学中的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连加
连加是指将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在一年级,学生将会研究到一
些简单的连加例子,以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概念。

连加的示例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数学中常见的连加示例:
1. 2 + 3 = 5
2. 4 + 1 + 2 = 7
3. 6 + 2 + 1 + 3 = 12
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将数字相加来解决这些问题。

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数字的相加是可交换的,不论数字的顺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

连减
连减是指从一个数中依次减去多个数的运算。

在一年级,学生将会研究到一些简单的连减例子,以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概念。

连减的示例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数学中常见的连减示例:
1. 7 - 2 = 5
2. 10 - 4 - 1 = 5
3. 12 - 2 - 3 - 1 = 6
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将数字相减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样地,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数字的减法操作是可交换的,结果不会受到数字的顺序影响。

总结
连加和连减是一年级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概念。

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示例问题,学生可以逐渐理解这些概念,并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建立更加牢固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精选10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

(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

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

——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4组口算(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

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3)让学生回答。

(说的有点道理即可)2、看图列示(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

(直接说了)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现)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习)二、探究新知1、连加(1)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2)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预设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

5 3=8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

5 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

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

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4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研究的。

(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一)教学连加: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操作2:又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 5+2+1=8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摆一摆,说一说吗?)3、练习;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第【1】篇〗连加连减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说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

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小明在喂小鸡)二、学习连加(一)观察图画,列出算式1.课件演示小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2.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3. 尝试列式师: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生试着列出算式:5+2+1(屏幕出现“5+2+1”)4. 学生结合动画说说算式的含义师:结合图,说说算式5+2+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生:就把5只小鸡、2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

(二)学习计算顺序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思考回答:先算5+2=7,再算7+1=8问: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根据学生的计算,师板书:5+2+1=8 (三)揭示课题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有3个加数,2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三、学习连减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师:就在刚才我们学习连加的时候,小鸡吃饱了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走了几只,又走了几只?还剩几只?2.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一年级数学上2.3.3《连加、连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2.3.3《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设计主题名称《连加、连减》年级学科一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内容分析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学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跑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是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连加、连减,理解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10以内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顺序。

2.难点:明确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首先让我们开展口算练习,一起算一算吧!生:4+2=63+2=57-2=59-2=76+3=95+1=65-1=47-2=5师:同学们都算对了吗?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每组的两题有什么关系呢?生:我发现第一行的得数和第二行的第一个数是一样的,师:是啊,两道算式是首尾相连的。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加连减。

【经历过程,探究新知】尝试,建立连加模型1.感知事情发展顺序。

课件出示课本第59页情境图上面的部分。

师:周末到了,小丁回老家帮奶奶喂小鸡,他在地上撒了些米。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看见了什么?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

师:(课件动画出示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继续观察,你又看见了什么?生1:跑来了3只小鸡。

生2: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你觉得谁说得更准确?想一想,3只小鸡是怎样来的?是一起来的吗?生:3只小鸡是分两次来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学⼀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精选3篇)⼩学⼀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位优秀的⼈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家分享。

⼀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P72连加连减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法,正确进⾏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具:贴图、投影⽚。

教学过程: ⼀、复习 看谁算得⼜对⼜快。

4+2=5+2=7+1=2+1=3+5=6+2=8+2= 4+4=8+1=7-2=5-3=9-7=2-2=8-5 3-2=10-3=7-2=6-1=5-2=1+3= ⼀、新知 (⼀)、1、出⽰玩具图(投影) 2、⽣观察说图意,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3、⼀共有⼏个玩具?你会列式吗? 4、指⽣汇报,列式。

师板书:4+3+2=9 5、⼩组讨论,7这个算式怎么计算? 6、说说算式表⽰的意思 7、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师板书:4+2+32+4+33+4+2…… 8、⽣说算式怎样计算? 9、运算顺序:先⽤第⼀个数和第⼆个数相加,再⽤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板书:连加计算 (⼆)、出⽰买鱼图(投影) 1、看图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式10-2-2 3、读算式 4、试着算⼀算,⽣尝试练习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10-3-2=5 6、哪位同学说说这是⼀道什么题?板书:连减 7、请同学们想想连加和连减题再计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

课间休息放⾳乐做操。

⼆、练习 1、把复习题中每组相关的题合并成⼀道连加或连减题并计算(投影) 1+3+2=5+2+1=2+1+5=6+2+2= 4+4+1=7-2-3=9-7-2=8-5-2= 10-3-2=6-1-2= 3、先把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列式计算。

10-3-()=() 同学发表⾃⼰的意见 填上数使横⾏、竖⾏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背10 的分与合2.出示口算课件)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每组两个题有什么关系呢?汇报:每组第一道算式的得数出现在第二个算式中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1.教学例题(一)教学连加:1 师:老师认识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

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他在喂小鸡)2、(动态课件):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谁能把你看到的数学信息说一说、3师:谁能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表达5+24师接着往下看,又来了1只老师,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5 师:谁能把这幅图意完整的说一说?生1:原先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鸡?66.要求现在一共几只小鸡?怎么列算式呢?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指名汇报(生1;5+2=7 7+1=8 生2:5+2+1=8)追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为什么想到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指明回答)7.对比;两幅图,问今天学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以前有一个加号,现在有两个加号,在一道算式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想的算式叫连加。

8.怎么计算5+2+1这道算式呢?指名汇报、9.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带读)10、小结:像这样连加的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就可以了练一练;3+2+4(二)连减教学:1、师;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一年级第一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年级第一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

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

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

如:1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

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5,完成教科书P65“做一做”和P66“练习十四”第1、3、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体验数学的运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尝试,建立连加模型
1.感知事情发展顺序。

课件出示教科书P65情境图上面的部分。

师:周末到了,小丁回老家帮奶奶喂小鸡,他在地上撒了些米。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看见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有5只小鸡在吃米。

师:(课件动画出示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继续观察,你又看见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跑来了3只小鸡。

预设2: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你觉得谁说得更准确?想一想,3只小鸡是怎样来的?是一起来的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3只小鸡是分两次来的。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叙述图意,感知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意在为学生完成从一步加法到两步加法的迁移提供基础。

2.尝试列式表达模型。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们会列式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又跑来1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要把5只、2只、1只全部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2+1。

(教师追问:算式中的“5”“2”“1”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板书算式。

师: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有3个数,两个加号。

师:请同学们给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像这样把3个数合起来,也可以用加法计算,数学上把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师:这道算式读作:5加2加1。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算式)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叙述事情发展顺序到用算式表达图意,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出算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5+2+1等于多少呢?怎么算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先算5+2=7,再算7+1=8。

(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5+2=7算的是什么,7+1=8算的是什么。

)
师:对,我们先算5+2=7,再算7+1=8。

(一边说一边板书,强调学生要搭桥画线,先算出的“7”要写出来。

)
请学生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小结:三个数相加,我们可以先将前两个数相加,再用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设计意图】计算顺序是连加教学的难点,学生可能通过数数或者生活经验得到算式的结果,但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比较模糊。

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渐理解算理和建构算法,最终抽象出算式的计算顺序。

二、迁移,建立连减模型
1.尝试列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65情境图下面的部分。

师: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指名说一说。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只小鸡,先跑了2只,又跑了2只。

师:根据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剩下多少只小鸡?
师:你会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8-2-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8”“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总数里先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教师指着8-2-2)这个算式读作“8减2减2”(学生齐读),8-2-2等于多少呢?怎么算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先算8-2=6,再算6-2=4。

(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8-2=6算的是什么,6-2=4算的是什么。

)
师:对,我们先算8-2=6,再算6-2=4。

(一边说一边板书,强调学生要搭桥画线,先算出的“6”要写出来。


请学生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补充课题:连减)
师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用减法计算,数学上把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减。

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从左往右计算)
3.对比归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减,与连加的运算顺序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连加的经验,无论是算式模型的表达,还是运算顺序的实践,学生可以从中迁移,进而建立连减经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5“做一做”。

师:请大家按照图意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原有4根小棒,然后再摆3根,最后又摆1根,一共有几根小棒?列式为4+3+1=8。

预设2:原有10个五角星,先拿走3个,又去掉5个,还剩几个?列式为10-3-5=2。

2.算一算。

(1)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1题。

师:请你观察,每组算式的连加算式与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连加算式的第一步计算是第一个算式,第二步计算是第二个算式,连加算式就是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在一起了。

(2)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3、5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现错例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的掌握,提高运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连减计算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算出前面两个数相减的得数后,才能再用算出的得数减第三个数,重点让学生说说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将连加、连减两部分内容安排在一起教学,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促使学生将生动的具体情境转化为抽象的数的运算,为掌握运算顺序打好基础。

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充分表达,这样效果会更好。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36第二、三、五题。

二、看k àn 谁shuí 算suàn 得d é 又yòu 对duì 又yòu 快kuài。

10-5-4= 7+2+1= 8-3-5= 9-4-4= 7+3+0= 4+3+2=
8-4-2= 7+1+1= 2+6+2=
10-6-3=
1+2+4=
5+2+3=
三、看kàn 图t ú 填tián 一y ī 填tián
,算suàn 一y í 算suàn。

五、一y í 共gòng 有yǒu 几j ǐ 人r én

参考答案
二、(竖排)1 10 10 10 9 1 0 2 7 1 9 10 三、1.4+2+2=8 2.10-6-2=2 五、3+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