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
地图学

答:综合抽象性;系统性;约定性;传递性;时空性;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地图符号可以等价变换。
4.试述点状符号的定位方法。
答:(1)符号图形中有一点的,该点即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住置。(2)几何图形符号,以图形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3)宽底符号,以底部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4)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以直角的顶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5)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以下方图形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6)不依比例尺描绘的其他符号,以符号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6.试述普通地图上海岸的表示方法。
答:沿岸地带和潮浸地带的分界线即为海岸线的位置,它是多年大潮的高潮位所形成的海陆分界线,地图上通常常都是以蓝色实线表示;低潮线一般用点线概略绘出,其位置与干出滩的边缘大抵重合。潮浸地带上各类干出滩是地形图上的表示重点。它对说明海岸性质、通航情况和等陆条件等很有意义。地形图上都是在相应范围内填绘各种符号表示其分布范围和性质。海岸线以上的沿岸地带、主要通过等高线或地貌符号显示,只有无滩陡岸才和海岸线一并表示。沿海地带重点是表示该区域范围内的岛礁和海底地形。
4.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可将符号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
5.成轴对称的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非成轴对称的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底线。
6.点状符号的定位点有以下几种情况:几何图形符号,以图形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宽底符号,以底部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以直角的顶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12.在地图上,主要表示居民地的位置、形状、人口数量、类型、行政等级和居民地建筑物质量特征。
13.居民地的形状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
地图学

第一章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三项基本特性:严密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科学的地图概括。
3、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坐标系统、控制点、地图投影、比例尺)、辅助要素。
4、大于或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而小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第二章1、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2、参考椭球体:在地球表面适当位置选择一点p,令p的铅垂线和椭球面上相应P0点的法线重合,并使P0点椭球面与其大地水准面相切,这里的P点就称为大地原点,旋转后的椭球面成为参考椭球面,其包围的形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3、大地原点的选址应该符合:地质构造稳定、离开大城市,附近无大的工矿区、地形开阔,便于从事高精度测量、便于管理与保护、大致位于整个大地坐标系覆盖地区的中部等条件。
4、地理坐标系:是用地理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在大地测量学中,地理坐标系又可分为:天文地理坐标系、大地地理坐标系、地心地理坐标系。
5、大地测量学中,常采用天文地理坐标系;地图学中,以大地地理坐标系更好。
6、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为基准地心坐标系: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参考椭球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其中心位于地球质心附近,与地球质心不重合总地球椭球与全球的大地水准面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其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7、国家大地控制网: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广大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并使其依一定的几何图形构成网状,在网中测量角度、边长和高差,然后在一个统一坐标系统中算出这些点的精确位置,这个网状的统一整体,称为国家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
地图学

地图学复习1.地图的基本特性:解决曲面和平面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这是地图的第一个基本特性; 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也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这是地图的第二个基本特性。
2. 地图的基本矛盾:1.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
2.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3.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两个基本的组成方面:一是地图内容的符号化;二是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和概括。
4. 地图的现代特征:1、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征。
(心象地图)2、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征3、地图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5. 地图的基本特性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6. 地图的组成要素有数学要素(坐标网、地图比例尺、测量控制点)、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其他要素)、辅助要素(读图工具、参考资料)。
7. 地图按主题(内容)首先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按内容性质可再分为自然现象地图(自然地理图)和社会现象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8. 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可以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大于1:100万的为地形图。
9. 地图分幅: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10. 地图编号:行列式编号法和经纬度编号法(此处有算法)11. 地图的功能:模拟功能、信息负载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认知功能。
12. 地图学的现代特征:跨学科特征、信息传输特征、模型化特征、高技术特征。
13. 高技术特征: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14. 地图学是一门利用地图图形或数字化方式科学的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z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空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地理环境空间信息进行数据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以图形或是数字方式传输地理空间环境信息的科学与技术。
地图学的学习计划

地图学的学习计划第一部分:总览一、学科简介地图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并通过制图、识图和解读地图来获取空间信息。
地图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学科,它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相关学科密切相关,对于地理学和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2. 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能够识别和解读各种类型的地图;4. 熟练运用地图制图软件进行地图设计。
第二部分:学习内容一、地图学基础知识1.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关系。
二、地图学的基本原理1. 地图的投影方法和地图的坐标系统;2. 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符号表示;3. 地图的制图规范和地图的设计原则。
三、地图的种类和用途1. 地形图、地质图、土地利用图等各种类型的地图;2. 地图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3. 地图的简化和变换。
四、地图制作技术1.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图制图;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图制图;3. 利用地图制图软件进行地图设计。
第三部分:学习方法一、理论学习1. 阅读地图学的经典教材和专业论文;2. 参加地图学相关学术讲座和研讨会;3. 结合实地调研和实习,加深对地图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操作1. 利用地图制图软件进行地图设计;2. 实地测量和勘探,掌握地图的实地制图方法;3. 参与地图的制作和修订工作,积累实际经验。
第四部分:学习计划一、阶段目标1. 第一阶段:对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地图识图和解读;2. 第二阶段:掌握地图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能够制作简单的地图;3. 第三阶段:熟练掌握地图学的各种技能,能够应用地图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安排1. 第一阶段(半年):阅读地图学的入门教材,学习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参加地图学的基础培训课程,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2. 第二阶段(一年):深入学习地图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参与地图的制作和修订工作,积累实际经验;3. 第三阶段(一年):参加地图学的专业研讨会,结合实地调研和实习,深入掌握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
地图学

2】圆柱投影:圆柱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再将圆柱面展开成平面的构成一种投影 经纬线形状:纬线平行且等于赤道的直线 ,经线垂直于纬线且等长的直线 变形规律:赤道无变形,离赤道越远维度变形越大,经线面积亦如此 应用:时区日界线、我国全国水陆半球图
9欧美等国家在制作世界地图时用摩尔威特投影
10摩卡托投影:它是等角原板投影,在等角圆板投影中,球面上的微分圆投影后的图形保持原状,即一点上的长度比,向任何方向均相等 。等角航线:地球上二点之间的一条等方位线。大圆航线:地球球心与二点所构成的平面,在球面上的割线
11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的构成【方里网的构成】
16一个图形的视觉中心比他的几何中心高出5%
17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18地图注记分类:地名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幅注记
19一般宋体用作流程注记,粗等线体【图名、重要地名】细等线体【一般名称、说明】横体字【小比例尺、政区名称】左斜宋体【河流】耸肩导线体【山脉】
25数据分级的方法:等差分级,算数分级法、等比分级、标准差分级、分位数分级法、裂点法、外因分级
26等值线特征:形态模拟、等值闭合、不相交、可重叠、密陡疏缓
27等高距分类:计曲线,每五条等高线加粗一条、首曲线,基本等高线、间曲线,二分之一等高线、助曲线,四分之一等高巨
地图学

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编绘的不同:
(1)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底图与专题内容是分别编绘的。
(2)专业人员先做专题原图,制图人员再做编绘原图
可以从地图底图上表示的基础要素及其与专题要素之间的联系,提取和挖掘潜在信息
专题内容表示方法的特点:
定点符号法:不能依比例表示较小面状数据
线状符号法:狭窄条带状分布的数据
面状符号法:
质底法:连续分布并布满真个制图区域
等值线法:连续渐变的面状数据
范围法: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数据
6.2地图集
定义:围绕特定的主题与用途,在地学体系的影响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
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
中央经线投影后的长度比为0.9996
特性:
是一种“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椭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相割的经线上无投影变形
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中央的比例因子取0.9996是为了
保证离中央经线左右约330km处有两条不失真的标准经线
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将地球划分为60个投影带
高斯‐克吕格投影没有角度变形,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也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
高斯投影优点:投影精度高
变形小
计算简便,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
图上精确量测计算
5.2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投影条件:
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细分类,或者取消低级分类
数量特征的简化:
将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
分级等级越多,概括程度越低
地图学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4. 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9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10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1.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12.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3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14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5.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6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17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问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2.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4 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地图学的发展及重要性

地图学的发展及重要性一、什么是地图学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国家的疆域可以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国家版图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
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
现阶段对地图学的定义是:研究地图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学科。
二、地图学的发展本文将从四个大的阶段讲解地图学发展简史:原始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
一、原始地图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今天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图1-5)。
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图1-6),是制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绘有山脉,四个城镇和流入海洋的河道。
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从近代发现的太平洋海岛原始部落用木柱制作的海岛图,用柳条、贝壳编缀的海道图等,证明原始地图仅起确定位置,辨别方向的作用,可能都是些示意性的模型地图。
二、古代地图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地图成为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我国发现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挖掘出的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
地形图内容包括自然要素(河流、山脉)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这和现代地图四大基本要素相似。
对古代地图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希腊著名数学、天文、地图学家托勒密(公元87~150年)和中国晋代杰出地图学家裴秀。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西方、东方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古代地图科学的重大成就,对后来的地图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
托勒密写的《地理学指南》,实际上是一部地图学论著。
附带的27幅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集雏形。
中国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了18幅《禹贡地域图》及《地形方丈图》;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六项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图的基本特征⑴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⑵运用地图语言⑶地图概括2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要素⑴控制点⑵坐标网⑶比例尺⑷地图定向地理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出版信息等辅助地图使用的要素。
3地图的功能与应用1) 模拟功能模型可以有物质模型与概念模型之分。
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
2)信息的载负功能3)信息的传输功能4) 认知功能⑴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⑵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⑶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⑷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4 地图的种类⑴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说明某个要素。
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地图。
⑵按比例尺分类大(≥ 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 1:100万)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5地图分幅地图编号编号就是将划分的图幅,按比例尺大小和所在的位置,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进行编号。
编号是每个图幅的数码标记,它们应具备系统性、逻辑性和唯一性。
常用的地图编号有行列式、自然序数式、行列-自然序数式和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号等9长度比和长度变形: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m表示长度比,Vu表示长度变形10面积比和面积变形: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 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 F之比。
P表示面积比Vp表示面积变形11标准点和标准线标准点,系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点,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的切点。
离开标准点愈远,则变形愈大。
标准线,系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一种线,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或相割的那一条或两条线。
标准线分为标准纬线和标准经线(分别称为标纬和标经),并又各自切纬线和割纬线或切经线和割经线。
离开标准线愈远,则变形愈大。
标准点和标准线,在确定地图比例尺、分析地图投影变形分布规律、确定地图投影性质和在地图上进行量算,均要用作依据。
12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
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13等变形线等变形线是投影中各种变形相等的点的轨迹线。
14比例尺:指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l与其相应的实地长度d之比。
地图上注记的比例尺,称之为主比例尺。
由于投影后有变形,所以主比例尺仅能保留在投影后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而其他地方不是比主比例尺大,就是比主比例尺小。
大于或小于主比例尺的叫局部比例尺。
15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地图投影按其变形性质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
(1)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因此,球面上一定范围内的地物轮廓经投影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
长度比的变化仅与点的位置有关,而与方向无关。
即a=b,θ=90°(经纬线投影后相互垂直),所以等角投影又称正形投影或相似投影,也有叫保角映射。
为了满足a=b的要求,则由投影的面积比公式:可知,P=ab=mn这种投影的面积变形较大。
(2)等积投影等积投影是指投影面上的任意图形面积与地球椭球体面上相应的图形面积相等的投影。
等积投影满足面积比P=1,由公式可知,P=ab=1 变形椭圆的最大长度比与最小长度比互为倒数关系,a=1/b, 或b=1/a,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点上变形椭圆的形状相差很大,即长轴越长,则短轴越短。
也就是说,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等积投影便于在地图上量测面积,主要用于编制要求面积无变形的地图,如政区、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地图。
(3)任意投影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即包括了除等角、等积投影之外的所有投影。
在任意投影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投影,即等距投影。
所谓等距投影是指保持沿变形椭圆一个主方向长度比为1,即a=1,或b=1。
该种投影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
常用于编制对投影性质无特殊要求或区域较大的地图。
如教学用图、科普地图、世界地图、大洋地图,以及要求在一方向上具有等距性质的地图,如交通地图、时区地图。
16墨卡托投影的定义是16世纪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Mercator)所创造的,故又称为墨卡托投影,属于正轴等角圆柱投影,迄今还是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方面的重要投影之一。
17高斯投影分带因高斯投影的最大变形在赤道上,并随经差的增大而增大,故限制了投影的精度范围就能将变形大小控制在所需要的范围内,以满足地图所需精度的要求,因此确定对该投影采取分带单独进行投影。
根据0.138%的长度变形所产生的误差小于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图误差,决定我国1:2.5万至1:50万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考虑到1:1万和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对制图精度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限制投影带的精度范围,故采用3度分带投影。
分带后,各带分别投影,各自建立坐标网。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包含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2.运用地图语言:地图语言包括地图符号及符号系统、地图注记和地图色彩3.地图概括:把实地景物缩小或把原来较详细的地图缩成更小比例尺地图时根据地图用途或主题的需要,对实况或原图内容进行取舍和化简,以便在有限图面上表达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地理要素的主要特点的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地图概括2试述地图的基本内容(要素组成)?1.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坐标系统、控制点和地图定向。
2.地理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出版信息等辅助地图使用的要素。
3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等积投影:投影面上任意图形面积与地球椭球上相应的图形面积相等任意投影: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4地图比例尺的作用有哪些?1.测制和使用地图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2.反应地图的量测精度3.反应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5圆锥投影适合于什么样的制图区域?中纬度处延纬线伸展的制图区域7高斯—克吕格投影和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的主要差别?(高斯投影是切投影,通用墨卡托是割投影)8高斯-克吕格投影为了控制变形是如何分带的?因为高斯投影的最大变形在赤道上,并随经差的增大而增大,故限制投影的精度范围就能将变形大小控制在所需要的范围内,以满足地图缩需精度的要求,因此确定对该投影采取分带单独进行投影。
根据0.138%的长度形变所产生的误差小于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图误差,决定我国1:2.5万至1:50万地形图采用6°分带投影,考虑到1:1万和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对制图精度有更高要求,采用3°分带投影。
9大圆航线和等角航线在航海上的意义?当船只按等角航线航行时理论上可不改变某一固定方位角而达到终点10我国1:100万地图采用的投影方式是什么?这种投影有什么特点。
等角圆锥投影投影变化很小,每个投影带内,长度变形最大值为±0.3‰,面积变形最大值为±0.6‰,每个投影带的两条标准纬线近似位于边纬线内40′内11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关系如何?测量学为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奠定了基础,是地图内容更加丰富,表示地面物体的方法有原来的透视写景符号改为平面图形,地貌由原来用透视写景表示改为用晕翁法,进而改为用等高线法,编绘地图的方法得到了改进12地图符号按照其表示对象的几何特征如何分类?面状符号点状符号线状符号体状符号13设计地图符号有哪些基本要求?1.图案化:对制图形象素材进行整理、夸张、变形,使之成为比较简单的规则化图案2.象征性:强调符号与对象之间的自然联系,利用人们看到符号产生联想的心理活动自然地印象对事物的理解3.清晰性:每个符号都应具有良好地视觉个性4.系统性:指符号群体内部的相互关系5.适应性6.生产可行性:符号设计要顾及一定的制图生产条件下能够绘制和复制14专题地图上范围法和质底法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都可表示呈片状分布的专题要素1.质底法表示布满整个制图区域内某种现象连续地在各地分布的质量差别,各种不同的性质现象不能重叠,而范围法所表示的现象不是布满整个制图区域内,只是表示某一种现象或某几种现象在制图区域内局部的或间断的分布2.质底法表示不同性质的现象一般均有明确的分布界线,范围法只表示现象可以有明确的分布范围界限,也可以没有3.在范围法表示的地图上,同一种颜色或晕线只表示一种具体的现象范围,质底法中同一种颜色有事固定代表一类现象16简述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色相:即每种颜色固有的相貌。
表示颜色之间质的区别,是色彩最本质的属性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只色彩对光照的反射程度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18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有那些?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线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布满于制图区域现象的表示方法——质底法和等值线法间断呈片状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范围法分散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点值法现象移动的表示方法——动线法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分级统计区域法定位图表法分区统计图表法三、综述设计地图符号时所使用的视觉变量及其含义?视觉变量能够形成的图形知觉效果及形成不同效果使用的基本视觉变量?设计地图符号时所使用的视觉变量及其含义?整体感:是指当我们观察出一些像素或符号组成的图形时,它们在感觉中是一个独立于另外一些图形的整体差异感:当各部分差异感很大,某些图形似乎从整体中突出出来,各有不同的感受特征时,就表现出所谓的差异感质量感:将观察对象意义分出不同的质量、类别的感受效果,它们使人产生性质不同的印象等级感:指观察对象可以凭直觉迅速而明确地被分为几个等级的感受效果数量感:是从图形的对比中获得具体感受的效果动态感:从构图上给读者一种运动的视觉效果立体感:指在二维平面产生三维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