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验八报告
linux的实验报告

linux的实验报告Linux的实验报告引言:Linux作为一种开源操作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强大的稳定性,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Linux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以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功能。
一、Linux的起源与发展Linux诞生于1991年,由芬兰大学生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开发而成。
起初,Linux只是一个小型的个人项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加入其中,使得Linux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操作系统。
二、Linux的核心特性1. 开源性:Linux的源代码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改进。
这使得Linux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2. 多用户和多任务:Linux支持多用户同时登录,并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稳定性和安全性:Linux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很少出现崩溃和漏洞。
这使得Linux成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首选操作系统。
4. 强大的命令行界面:Linux提供了强大的命令行界面,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命令行操作来完成各种任务,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效率。
三、Linux的实验应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Linux进行了实践应用。
1. 安装和配置Linux操作系统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Linux发行版,并进行安装和配置。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区方案、安装软件包和设置用户账户等。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熟悉了Linux的安装过程和基本配置。
2. 熟悉Linux的文件系统Linux的文件系统与Windows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了解Linux的文件结构和文件路径。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命令行界面进入不同的目录,创建和删除文件,以及修改文件权限等操作,深入了解了Linux的文件系统。
3. 学习Linux的基本命令Linux的命令行界面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命令来完成各种任务。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 cat /var/log/messages
3.挂载fat32的分区:
# mount -o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cdrom(加入参数codepage=936和iocharset=cp936是为了支持中文文件名),最终fat32分区被挂载到/mnt/cdrom下。
实验过程:
一.压缩、解压缩命令:
1.在/root目录下建立新目录student:# mkdirstudent
2.进入student目录
# cd student
在student目录下建立目录stu1、stu2,文件test1、test2
# mkdir stu1
# mkdir stu2
# touch test1
④ntfs:Windows文件系统。
⑤hpfs:OS2用的文件系统。
⑥iso9660:CD-ROM光盘的标准文件系统。
确定设备的名称:在Linux操作系统中,设备文件通常都在/dev目录里。可以直接检查/var/log/messages这个文件,在该文件中可以找到计算机开机后系统已辨认出来的设备代号:# cat /var/log/messages
获得系统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使用如下命令:# cat /proc/filesystems
如果系统并不支持要挂载设备的文件系统类型,那可能需要重新编译内核以使其增加对该种文件类型支持。
常用的文件系统有:
①ext3:Linux的文件系统
②ext2:Linux的文件系统
③vfat:Windows的FAT32文件系统,也兼容FAT16的文件系统类型
说明:
shell从字面上翻译是外壳,它是一个壳层,而这个壳层介于用户与操作系统间,负责将用户的命令解释为操作系统可以接受的低级语言,以及将操作系统相应的信息以用户可以了解的方式来显示,如缺少它,则用户与操作系统将完全被阻隔而无法沟通。
linux 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

linux 基本操作实验报告《Linux基本操作实验报告》Linux操作系统是一款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服务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熟悉Linux的基本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分享一份Linux基本操作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登录和退出Linux系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如何登录和退出Linux系统。
在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系统。
在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命令“exit”来退出系统。
实验二:文件和目录操作在Linux系统中,文件和目录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使用命令“ls”来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使用命令“cd”来切换目录,使用命令“mkdir”来创建新的目录,使用命令“rm”来删除文件或目录。
实验三:文件编辑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来编辑文件。
比较常用的编辑器有vi和nano。
我们可以使用命令“vi”或“nano”来打开文件进行编辑,然后保存并退出。
实验四:用户和权限管理Linux系统中的用户和权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使用命令“useradd”来添加新用户,使用命令“passwd”来修改用户密码,使用命令“chmod”来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实验五:系统管理最后,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命令来管理系统。
比如使用命令“ps”来查看当前系统进程,使用命令“top”来查看系统资源占用情况,使用命令“shutdown”来关闭系统。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
当然,Linux系统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和命令,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Linux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linux系统实训报告

linux系统实训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关于Linux系统实训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Linux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进一步加深了对Linux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训内容1. Linux系统简介Linux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好和开放性强的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领域,如服务器、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等。
2. Linux常用命令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Linux系统下的常用命令,如cd、ls、mkdir、rm等。
这些命令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文件的管理和操作。
3. 文件权限管理Linux系统有一套完善的文件权限管理机制。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chmod和chown命令来修改文件的权限和所有者,以及如何通过chmod命令来设置文件的特殊权限。
4. 文本编辑器在Linux系统中,有多种文本编辑器可供选择,如vi和nano。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这些编辑器来创建、编辑和保存文本文件,并体验了它们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
5. Bash脚本编程Bash是Linux系统默认的命令解释器,我们掌握了Bash脚本编程的基本知识,能够编写简单的脚本程序来实现自动化任务和批量操作。
6. 网络配置与服务Linux系统支持网络功能,我们学习了如何配置网络连接和设置IP地址,以及如何使用Linux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服务,如SSH、FTP等。
7. 系统管理和性能优化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Linux提供了丰富的系统管理工具和性能优化手段。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top、ps等命令来查看系统状态和进程信息,并掌握了一些优化技巧来提升系统性能。
三、实训经验总结1.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Linux系统实训中,理论知识只是基础,真正的学习和体验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
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Linux系统。
2. 多角度思考问题Linux系统是一种非常灵活和自由的操作系统,我们在实训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

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Linux实验系统是一个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旨在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在使用Linux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时的经验和收获。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我使用的是一台配备Intel Core i5处理器和8GB内存的个人电脑。
2. 软件环境:我下载并安装了Linux实验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基于Ubuntu操作系统,并预装了一系列常用的开发工具和软件包。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Linux基础命令的使用在这个实验中,我通过终端窗口使用了一些常用的Linux命令,如ls、cd、mkdir、rm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操作,掌握了如何在Linux中创建、删除和移动文件夹,以及如何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
2. 实验二:Shell脚本编程这个实验要求我们使用Shell脚本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对指定文件夹中所有文件进行备份的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Shell编程语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法和命令,比如if语句、for循环和cp命令。
我还学会了如何将Shell脚本保存为可执行文件,并在终端中运行。
3. 实验三:网络配置与管理这个实验主要涉及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和管理。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网络接口,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接,以及如何使用ifconfig命令查看和管理网络接口的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验收获通过使用Linux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我获得了以下收获:1. 对Linux操作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我对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文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在Linux中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以及如何使用命令行界面进行各种操作。
2022年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引教师年05月16 日实验一在LINUX下获取协助、Shell实用功能实验目旳:1、掌握字符界面下关机及重启旳命令。
2、掌握LINUX下获取协助信息旳命令:man、help。
3、掌握LINUX中Shell旳实用功能,命令行自动补全,命令历史记录,命令旳排列、替代与别名,管道及输入输出重定向。
实验内容:1、使用shutdown命令设定在30分钟之后关闭计算机。
2、使用命令“cat /etc/cron.daliy”设立为别名named,然后再取消别名。
3、使用echo命令和输出重定向创立文本文献/root/nn,内容是hello,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内容为word。
4、使用管道方式分页显示/var目录下旳内容。
5、使用cat显示文献/etc/passwd和/etc/shadow,只有对旳显示第一种文献时才显示第二个文献。
实验环节及成果:1.用shutdown命令安全关闭系统,先开机在图形界面中右击鼠标选中新建终端选项中输入命令Shutdown -h 302、使用命令alias将/etc/cron.daliy文献设立为别名named,左边是要设立旳名称右边是要更改旳文献。
查看目录下旳内容,只要在终端输入命令即可。
取消更改旳名称用命令unalias 命令:在命令后输入要取消旳名称,再输入名称。
3.输入命令将文献内容HELLO重定向创立文本文献/root/nn,然后用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内容为word。
环节与输入内容HELLO同样,然后用命令显示文献旳所有内容。
4.使用命令ls /etc显示/etc目录下旳内容,命令是分页显示。
“|”是管道符号,它可以将多种命令输出信息当作某个命令旳输入。
5实验二文献和目录操作命令实验目旳:1、掌握LINUX下文献和目录旳操作命令,如pwd、cd、ls、touch、mkdir、rmdir、cp、mv、rm等。
2、掌握LINUX下建立链接文献旳措施。
linux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

∣inux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Linux实验报告汇总)(一)Shell 编程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Linux下的C编程基本方法。
2)掌握shell编程方法。
3)掌握dialog图形化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1、编写能输出“Hello world!”问候语的C程序,并在终端中编译、执行。
要求记录所使用的命令及结果。
#include stdio.hmain()(printf(Hello world!\n);)2、编写一个C程序并设置其在后台执行,其功能是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设置),在屏幕上显示信息:Time for play!,写出相应的程序、命令及结果。
#include stdio.hmain()(int time=0;printf(请输入等待时间(单位:s):);scanf(%d/&time);sleep(time);printf(Time for play!\n);)3、编写C程序,求1到100之间整数的阶乘和,并对程序进行优化。
写出程序、命令和结果。
#include stdio.hmain()int i;double s = l,sum = 0;for( i= l;i= 100;i++)sum+=s*=i;printf( 1到100之间整数的阶乘和:%f\n,sum);printf( 1到100之间整数的阶乘和:%e\n,sum);}4、编写C程序,根据键盘输入的半径求圆面积,要求在命令行周率(P∣=3∙14,PI=3∙14159,PI=3.14159626 等)进行编使用不同的译,写出程序、命令和结果。
#include stdio.hint main()double r = 0.0 , Area = 0.0;printf(请输入半径:);scanf(%lf, &r);Area = PI * r * r;printf(圆面积:%f∖n, Area);)5、编写shell程序sh.l,完成向用户输出“你好!”的问候语。
LINUX基础实验报告

LINUX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主要是介绍Linux系统概况,⽆运⾏代码。
实验⼆:Linux的基本操作重要知识点[Tab]使⽤Tab键来进⾏命令补全,Tab键⼀般键盘是在字母Q旁边,这个技巧给你带来的最⼤的好处就是当你忘记某个命令的全称时你可以只输⼊它的开头的⼀部分然后按下Tab键就可以得到提⽰或者帮助完成,当然不⽌补全命令,补全⽬录,补全命令参数都是没问题的。
Ctrl+c键⽤来强⾏终⽌当前程序。
⼀些其他常⽤快捷键按键作⽤Ctrl+d键盘输⼊结束或退出终端Ctrl+s暂定当前程序,暂停后按下任意键恢复运⾏Ctrl+z将当前程序放到后台运⾏,恢复到前台为命令fgCtrl+a将光标移⾄输⼊⾏头,相当于Home键Ctrl+e将光标移⾄输⼊⾏末,相当于End键Ctrl+k删除从光标所在位置到⾏末Alt+Backspace向前删除⼀个单词Shift+PgUp将终端显⽰向上滚动Shift+PgDn将终端显⽰向下滚动通配符是⼀种特殊语句,主要有星号(*)和问号(?),⽤来对对字符串进⾏模糊匹配(⽐如⽂件名,参数名)。
当查找⽂件夹时,可以使⽤它来代替⼀个或多个真正字符;当不知道真正字符或者懒得输⼊完整名字时,常常使⽤通配符代替⼀个或多个真正的字符。
终端⾥⾯输⼊的通配符是由 Shell 处理的,不是由所涉及到命令语句处理的,它只会出现在命令的“参数值”⾥(它不⽤在命令名称⾥,命令不记得,那就⽤Tab补全)。
当 Shell 在“参数值”中遇到了通配符时,Shell 会将其当作路径或⽂件名去在磁盘上搜寻可能的匹配:若符合要求的匹配存在,则进⾏代换(路径扩展);否则就将该通配符作为⼀个普通字符传递给“命令”,然后再由命令进⾏处理。
总之,通配符实际上就是⼀种 Shell 实现的路径扩展功能。
在通配符被处理后, Shell 会先完成该命令的重组,然后再继续处理重组后的命令,直⾄执⾏该命令。
Shell 常⽤通配符:字符含义*匹配 0 或多个字符匹配任意⼀个字符[list]匹配 list 中的任意单⼀字符[!list]匹配除list 中的任意单⼀字符以外的字符[c1-c2]匹配 c1-c2 中的任意单⼀字符如:[0-9] [a-z]{string1,string2,...}匹配 sring1 或 string2 (或更多)其⼀字符串{c2..c2}匹配 c1-c2 中全部字符如{1..10}在linux命令⾏中获取帮助使⽤man 命令通常情况下,man ⼿册⾥⾯的内容都是英⽂的,这就要求你有⼀定的英⽂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923-1 刘彬20090230139实验八系统及网络管理一、实验目的1.理解系统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2.学会对用户和组进行一般的管理。
3.掌握文件系统的装载和卸载。
4.学会网络配置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内容1.Shell命令方式下为新用户建立帐号和工作组,删除本地用户和组。
2.图形方式下为新用户建立帐号和工作组,删除本地用户和组。
3.手工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
4.配置网络。
三、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室内的实验环境与系统是共用设施,请不要在系统内做对系统或对其他用户不安全的事情。
要求每个同学登录后系统后,要在自己的家目录下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子目录(以自己(拼音)名字或学号)。
以后所有工作都要在自己的目录内进行。
建议以后的实验都在同台计算机上做,这样可以保持连续性。
用户要按通常实验要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主要步骤(一)Linux的用户管理1.创建新用户创建一个用户帐号徐完成以下步骤:①添加一个记录到etc/passwd文件中。
添加命令为:useradd。
例如,创建新用户user01的命令如下:useradd -c“normal user”-d /home/user01 –g users\ -G student,computer –s /bin/bash user01-c “normal user”:“normal user”是对该用户的注释。
-d /home/user01:指定用户的工作目录(宿主目录)为/home/user01。
–g users\:定义user01所属的组为users。
-G student,computer:同时将user01归属于student和computer组。
–s/bin/bash:指定用户所启动的shell为/bin/bash。
在Linux中,创建用户后,必须为用户设置密码。
②设置用户密码。
例如,为user01设置密码的命令如下:passwd user01为安全起见,密码的设置不要过于简单。
在实际使用中,系统可以根据当前的运行情况自动确定用户的参数。
③创建用户的主目录(要由用户自己创建)。
例如,cd/home #进入home目录mkdir user01 #创建user01目录④重新启动计算机reboot⑤重新用user01 登录。
2.删除用户删除用户命令:userdel。
例如,userdel user01用户被删除以后,该用户宿主目录仍然存在,系统不会在删除用户的同时也删除宿主目录,主要是防止误操作删除该目录中还有价值的资料。
如果确认也可以删除宿主目录了,需要用rm命令手工删除。
例如:rm-rf/home/user01。
操作:根据实例,自己再操作一遍。
要求用户名另起,尝试不带参数或带部分参数的情况。
答:操作输入命令如下:首先是创建新用户:添加一个记录到etc/passwd文件中useradd -c“normal user”-d /home/user01 –g users\ -G student,computer –s /bin/bash liubin设置用户密码sudo passwd liubin创建用户的主目录cd /homesudo mkdir liubin重新启动计算机sudo reboot再是删除用户:sudo userdel liubin如果确认也可以删除宿主目录rm –rf /home/liubin(二)Linux的用户组管理1.创建组在Linux中可以创建一个组,然后将成员添加到这个组的列表中。
可以以组为单位来分配资源。
隶属于同一个组的成员可以访问同一个资源。
①创建组的命令:groupadd。
例如,命令groupadd group1将创建一个名为“group1”的没有任何成员的组。
组存放于/etc/group文件中。
每一个组由单独的一行列出,例如:Student:x:527:其中,第一列是组的名字。
第二列是一个密码。
真正的密码存放在/etc/gshadow 映像文件中。
第三列是组的一个数字索引。
在第三列之后将是以逗号隔开的组成员的用户ID。
2.管理组成员①可以编辑/etc/group文件,将成员添加到相应组里面。
②也可以用gpasswd命令向组中添加成员。
该命令中带参数-a,后面是要添加的用户名和所属组名。
例如: gpasswd –a user01 group1。
③若删除组的成员,该命令带参数-d,例如:gpasswd –d user01 group1。
操作:根据实例,自己再操作一遍。
要求组名另起。
答:创建组:sudo groupadd mygroupsudo gpasswd –a liubin mygroup删除组:sudo gpasswd –d liubin mygroup(三)在图形界面环境下执行上述操作。
写出图形方式下的操作过程。
(四)文件系统1.手工挂载文件系统命令格式:mount [-fnrvw] [-t type] device dir其中:-t type:指定文件系统类型;device:待安装文件系统的块设备名;dir:安装点(目录);-f: 模拟一个文件系统的挂装过程,用它可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是否可以正确挂装。
-n: 挂装一个文件系统,但不在fstab文件中生成与之对应的设置项。
-v: 命令进展注释,给出mount命令每个操作步骤的注释。
-r:将文件系统挂载为只读模式;-w:将文件系统挂载为读写模式。
例如:在软驱中插入一张磁盘,然后将软驱挂载为msdos文件类型。
挂载软磁盘的命令:mount -t msdos /dev/fd0 /mnt/floppy挂载完成后,用ls命令查看软磁盘中包括的文件。
操作:如何挂载优盘?请写出操作过程。
答:cd /mntsudo mkdir floppymount -t msdos /dev/sdb1 /mnt/floppy此时优盘内容中文显示为乱码可改为sudo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floppy -o iocharset=utf82. 手工卸载文件系统命令格式:umount [-hV]umount [-a] [-n] [-v] [-t types]其中:-h:显示帮助信息。
-V:显示版本信息。
-a:表示要卸载/etc/fstab中的所有文件系统;-n:卸除时不要将信息存入/etc/mtab文件中。
-v: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t types: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
例如:卸载软盘的msdos文件系统。
命令:umount -t msdos /dev/fd0卸载完成后,从软盘驱动器中取出软盘。
操作:如何卸载优盘。
答:可按如下命令操作:cd /sudo umount –t vfat /dev/sdb1(五)网络配置:1.网卡配置在图形界面下,使用按步骤”开始”->”系统设置”->”网络”进入配置界面。
选择”设备”选项卡,首先删除原来的网卡。
然后选择”新建”,新建一个以太网卡。
2.通讯参数配置:① Windows端启动cmd/DOS介面,使用命令ipconfig查询Windows端虚拟网络VMnet8的IP地址。
比如IP Address: 192.168.179.1Subnet Mask:255.255.255.0Default Gateway:192.168.179.2记下此地址,在Linux端将IP地址配置与此网络地址相同。
② Linux端IP配置。
可以使用图形或命令netconfig。
选择使用静态地址,设置如下:地址:192.168.179.5 #最后一段只有不是1和2就行子网掩码:255.255.255.0默认网关:192.168.179.2(注:画线部分为可以要修改的部分,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③ DNS设置。
根据所用线路类型或运营商,设置相应的值。
比如网通的为202.102.224.68或202.102.227.68。
校园网的可为211.67.112.129等。
以可解析地址为准则。
测试方法可以在图形方式下通过上网来实现。
也可在字符方式下使用命令nslookup或host来实现。
例如:nslookup (Windows / Linux)host (Linux)。
④主机。
可以不设。
若设则为本机可直达的域名或机名(它的内容均为/etc/hosts的一行)。
⑤使用ifconfig检查网络配置,若不正确则重新配置。
⑥激活网络服务。
五、实验报告1. 以书面形式记录下你操作的每一步过程,包括输入、输出信息。
2.总结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