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班11月份主题班会“法律与我同行”教案(1)

合集下载

法律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法律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法律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青少年应遵守的法律规范3.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三、教学难点1.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法律对青少年的具体保护措施四、教学准备1.法律知识PPT2.法律案例视频3.法律知识问答题目五、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的主题班会是以“法律伴我成长”为主题,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班会,了解法律、尊重法律,让法律成为我们成长的守护神。

(2)让我们从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开始,引出今天的主题。

2.案例分享(1)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案例中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青少年的行为,探讨其违法行为背后的原因。

3.法律知识讲解(1)通过PPT,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青少年应遵守的法律规范。

(2)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青少年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

4.法律知识问答(1)设计一些关于法律知识的问答题目,让学生抢答,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进行引导和纠正。

5.讨论环节(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指导。

7.互动环节(1)组织一场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

(2)对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奖励。

8.结束语(1)同学们,法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我们成长的守护神,也是我们行为的规范。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班会的机会,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2)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共创美好未来!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同学们,法律看似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法律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1. 班会主题:法律伴我行2. 班会目标: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让法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

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的法治思维,提高同学们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同学们的法治思维,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案例引导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

2.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同学们在讨论中提高法律意识。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五、教学内容1. 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a. 法律的作用和定义b. 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 基本法律知识a. 宪法的概念和作用b.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 违法行为及其种类3. 法治思维的培养a. 法治思维的定义和特点b.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法治思维4. 法律案例分析a. 分析典型案例,让同学们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b. 引导同学们学会用法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5. 讨论: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a. 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b.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如何做到遵纪守法教案示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法律伴我行。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基本法律知识(10分钟)1. 教师讲解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提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三、法治思维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讲解法治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法治思维?四、法律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同学们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法制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法制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法制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我国的法律体系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遵守法律,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5.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 遵守法律,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四、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规定和操作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我国的法律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4. 实践活动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遵守法律。

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个教案能帮助您开展“法制伴我行”主题班会。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法律知识资料和案例。

2. 制作PPT,用于展示法律知识和案例。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

4. 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尽的责任。

5.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遵守法律。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法律在我身边安全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法律在我身边安全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法律在我身边安全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法律在我身边安全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篇1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法律伴我成长”主题队会,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知法、懂法、守法,做一个合法的小学生。

活动形式:班会形式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国家法律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人都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学习和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厂、学校、商店要正常地进行工作,就要有各种规章制度,我们的国家要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就要制定法律。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看一看同学们是否知法、懂法,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我们的主题是“法律伴我成长”。

二、法规考验1、同学们,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吗?(《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法法律知识竞答赛(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B) A、未满16周岁的我国公民B、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C、未满20周岁的我国公民D、未满22周岁的我国公民(2)有的家长规定,儿子可以上学,女儿不给读书,帮做家务。

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A)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3)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需要法律给予(A) A、特殊保护B、特殊关注C、特殊照顾D、特殊援助3、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身边的事情(1)如何防范被拐骗、绑架?1、尽量避免与陌生人打交道。

2、不要轻信熟人(包括亲戚)。

3、不炫耀不露富不谈论家庭情况。

4、注意把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

5、寻求帮助时要找可靠的人。

6、有异样情况及时向家长老师汇报。

(2)受到坏孩子欺负怎么办?1、勇敢面对现实不怯懦不胆颤。

2、惹不起躲得起。

4、设法告诉对方家长或老师。

5、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增强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2.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法律的严谨性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法律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3.法律案例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1.法律的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法律的功能(1)教师讲解法律的规范功能、教育功能、保护功能和惩罚功能。

(2)学生讨论: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3.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教师通过案例讲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法律的作用。

4.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1)教师讲解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2)学生讨论:在遇到侵权行为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5.法律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培养(1)教师讲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一个与法律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四、互动环节1.教师设计一个法律知识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

2.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课后作业2.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孩子对法律的认识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功能、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作用,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家长参与评价,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

2024法律伴我行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2024法律伴我行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2024法律伴我行主题班会设计方案2024年法律伴我行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如下:一、引言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作为学生应该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

因此,本次班会的主题为“2024法律伴我行”,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法律,了解法律,树立法律观念,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二、主体部分1. 法律的重要性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是保障人民权益的保障。

缺乏法治意识的社会将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法律的存在和实施至关重要。

同学们应该认识到法律对于自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2. 法律知识普及我们将邀请专业法律人士来为同学们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解答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他们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3. 法律教育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一些实际的法律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

案例可以涉及到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4. 法治精神培养法治精神是人民群众应有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全社会共同遵守和维护的基本规范。

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同学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引导他们立足法律、尊重法律、弘扬法治。

5. 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意识是人们在进行社会活动时所具有的一种以法律规范为指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态度。

我们将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激发同学们对法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结语法律是社会的保护伞,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石。

希望通过本次班会,能够引导同学们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树立法律观念,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2024法律伴我行”成为我们共同的主题,伴随我们成长,引领我们前行。

84班11月份主题班会“法律与我同行”教案

84班11月份主题班会“法律与我同行”教案

84班“法律与我同行”主题班会教案班长: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同行》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发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班长:我宣布,九(3)班《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

1、必答题:(你对法律知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小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抢答判断题(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法律伴我成长班会教案

法律伴我成长班会教案

法律伴我成长班会教案教案名称:法律伴我成长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法律信仰。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法律和法治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3.常见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4.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律概念和内容,提出问题引导讨论;2.视频展示相关案例和法律实践;3.分组讨论和展示,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什么是法律和法治(15分钟)a.讲解法律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由来和发展;b.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你认为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法治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3.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0分钟)a.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包括维护公平正义、保护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b.展示相关案例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c.分组讨论,学生就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常见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25分钟)a.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如民法、刑法、合同法等;b.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强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c.分组展示和讨论,学生就所学的法律知识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问。

5.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b.分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就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c.教师提供案例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维权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a.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确认学习成果;b.布置相关拓展任务,鼓励学生主动从事法律相关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我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班长: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同行》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发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班长:我宣布,九(3)班《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

1、必答题:(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小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抢答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4)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
(6)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
3、法治案例:
两网友来家做客“顺”走钥匙偷两万扬州市一初中女生王媛(化名),暑假趁家长外出在家中约见两名认识不到一周的未成年网友,岂料引狼入室,两网友偷走王家的大门钥匙。

几天后两小毛贼入室盗窃2万元后逃窜。

目前两人因涉嫌盗窃罪已被维扬区检察院批捕。

8月14日晚,王媛的母亲徐女士报案称家中2万元现金被盗。

警方勘察后将嫌疑人锁定在李强(化名)和王刚(化名)身上,并于当晚将两名嫌疑人抓获。

经查,李强和王刚今年分别只有17岁和15岁。

嫌疑人交代,今年8月初,他们通过QQ聊天认识了年龄差不多大的女孩王媛,性格活泼外向的王媛邀请二人到家里做客。

到了王媛的家中,由王刚陪王媛在房间聊天,李强则乘机溜进王媛父母的房间,将床头柜里的1000元钱塞入自己的口袋,还偷走了王媛家的备用钥匙。

8月14日上午,王刚打电话给王媛,得知其下午去网吧上网。

当天下午,李强再次拨打王媛家中电话,确认家里无人后,二人一同用之前窃得的钥匙开门入室,在王
媛父母房间席梦思拉链内窃走2万元现金。

慌乱中李强将手机遗落在了王媛家中,成了警方破案的线索。

花季少年迷网吧入室盗窃触刑法最近,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4名未成年人被告因沉迷网吧入室盗窃的刑事案件。

本案4名被告均为十五六岁的在校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一次4人出于好奇走进一间网吧。

上网聊天、玩游戏使他们感觉新鲜刺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有时甚至旷课或夜不归宿,整天泡在网吧里。

后来,手头的零用钱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上网的需要,于是便产生了盗窃的邪念。

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间,4人先后多次入室盗窃27100元及手机、手表等物,案值近三万元。

此案的发生令人深思。

本案中4名未成年人盗窃后,有的用赃款购置了手机、呼机。

由于沉迷网吧,他们有时夜不归宿。

沉迷网吧后,学习成绩出现大滑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走向犯罪。

沉迷于网络空间不能自拔,从而荒废学业,甚至为支付高昂的上网费用走上犯罪道路。

4、总结
同学们,老师首先祝贺你们班会开得如此成功,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法律法规的意义,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总结永远与你相随,让幸福快乐永远与你相伴!
主持人宣布:班会到此结束,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