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三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2节清华学生问过的215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2节清华学生问过的215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当要解决的问题纠缠在一起,如何分析呢?横向 分析与纵向分析有什么区别?在纵向分析时,合 理切分为什么重要?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过窄, 可能进行全面的横向分析和深入的纵向分析吗? 分析问题时,怎么就算找到症结了呢?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在事物发 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 是矛盾群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第38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一个幽闭的人是完全孤立的吗?事物之间的联 系是通过联想建立起来的吗?如何正确把握事 物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什么样的判断是真理?
事物的联系的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 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都具有内在的 结构性;任何事物都同其他的事物处于一定的 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 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 结。(第34-35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人在事业发展中要有意志力?要能经受得 住挫折?要能耐得住寂寞?即使在他人否定自我 时,依然能够坚持住自己的信仰?为什么一个伟 大的事业需要很多代人的自觉的牺牲?人为什么 能够甘于牺牲呢?人靠什么获得自信呢?人是否 要盲目坚持做必然要失败的事呢?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 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 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 其相互关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 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 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秀才对官员说:“官位贵,官印重,风吹官袍 动,官衙里面能藏凤。”
面对商人的回答则是:“金子贵,元宝重, 风吹银票动,红罗帐里能藏凤。”
对学士的回答又是一种格调:“书为贵,情为重, 风吹秋波动,君心深处能藏凤。”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矛盾性质 作用与反作用 排斥与吸引 化合与分解 同化与异化 前进与倒退
❖青花瓷之模仿19人.flv
一群商人在一条船上谈生意,船在行驶中出了故
障,渐渐下沉。必须让乘客跳水逃命。船长深谙世故, 知道这些商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方式说 服他们。于是他对英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体育运 动”,英国人崇尚体育,听罢就跳;他对法国商人说: “跳水是一种时髦,你没看见已经有人在跳了吗?” 法国人爱赶时髦,听完即跳下;他对德国商人说; “我是船长,现在跳水,这是命令!”德国人严于纪 律,服从了命令;船长对意大利商人说:“乘坐别的 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准许!”意大利人 多有逆反心理,你不让他跳他偏要跳。对非常现实的 美国人,船长就说:“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的,不 亏!”对中国商人则说:“你不是家有八十多岁的老 母亲么,你不跳水逃命怎么对得起她老人家呀?”
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康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 德 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
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黑 格 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 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 系的表现。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Nhomakorabea联系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
➢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的基 本要求。
拆字的故事
崇祯“友” 、“有”、 “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2020/3/16
否认矛盾的观点
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三条基本规律 对 立 统
五对基本范畴 一
2020/3/16
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2、对立统一是事物





2020/3/16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系统、理论、自觉 一般世界观 零散、经验、自发
2020/3/16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怎样被明确的
③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一,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盾 的 普
从空间上看 无处不在 从时间上看 无时不有
事物的共性 绝对


2020/3/16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事物
盾 从空间上看 矛盾

方面 事物的个性 相对

事物
殊 从时间上看 过程

阶段
2020/3/16
2020/3/16
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思维——文化

社会——政治
自然——经济
2020/3/16
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章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一章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 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 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
• 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 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7矛盾与和谐
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不能 等同,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体现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强调平衡、协调、合作
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 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 决矛盾中实现的。
阶段性部分质变
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
建立农会
革命根据地延安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块块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相对于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 全国而言,就是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在改革开放中,许多探索性的实践都需要经 过试点,先搞局部试验,试验成功了再全面推 广。这些试点和试验也是局部性部分质变的表 现。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 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
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 它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是
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
❖ 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
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矛盾普 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 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3节-清华学生问过的69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3节-清华学生问过的69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与区别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将失败,别的人已经看得很清楚, 自己却看不清楚呢?算命和预测有什么区别? 成功与否和失败与否可以预测,但是成功的方 式和失败的方式能够预测吗?一个人的前途是 可以预测的吗?为什么人会相信一些人能够成 功,而相信另外一些人不能够成功呢?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与区别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在高尚行为后面 是不是有利益动机呢?社会赞扬的高尚的道德 品质的总体来源是否与利益有关系?高尚性如 何超越利益的呢?
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第一,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 径;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 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50页)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 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这些发展规 律,并遵循这些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第46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东西有无用的吗?社会让 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个人学习的动机与社会 让人学习的动机有什么区别?个人学习的动机 为什么可以是好奇心呢?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要 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 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 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 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 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 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第4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黑格尔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 作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 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 质世界和客观规律。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心外无物”(王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本原:唯物主义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何谓本原? 意识本原:唯心主义 能:可知论
能否统一?
否:不可知论
3、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 基本派别。在哲学史上这两大派别的争论和斗争,同 时还伴随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是什么?
世 界
怎么样?
思 维 和 存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第一性的问题
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回答世界 是怎样存 在的问题
辩证法
坚持联系发 展矛盾的观点
形而上学
坚持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 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 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 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 证法。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整个世界
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 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5事物的普遍联系一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5事物的普遍联系一发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 的,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 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整个世界无 不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材料分析:
【透视热点题材】
我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 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保 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绝不 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经济发 展。 (1)材料体现了唯物辨证法什么道理? (2)请用这一观点,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必要性。
4.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 ,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 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想一个办法 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 之间存在着( A )(2013年) A. 因果联系 B. 必然联系

2、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 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 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 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 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BD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C. 主观联系
D. 本质联系
多选题
1、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 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 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 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C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 治理论试题)

马原 第1章(2)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马原 第1章(2)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灵魂:对具体情况 作具体分析。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 守的一个原则。
思考题:

1、如果将若干个长短不一的木片扎成一个水桶,其 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片,而是最短的那一块。 这就是“木桶效应”理论。请结合实际加以评述。 2、中国京剧团去拉美国家访问表演,受到热烈欢迎, 载誉而归,再次体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句名言。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和理解。
联系具有普遍性
猫、田鼠、熊蜂和三色 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 于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的多样性

达尔文《物种起源》: 英国: 蝴蝶花(学名三色堇)的盛衰以 猫的多少为转移。 “猫多花就多,猫少花 就少。”

猫 —— 田鼠 —— 熊蜂 —— 蝴蝶花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一体化” “地球村”
裙摆理论

唯 物 辩 证 法 基 本 框 架
1、两个总特征
(1)普遍联系 (2)永恒发展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1)原因和结果 (2)必然和偶然 (3)可能与现实 (4)现象和本质 (5)内容和形式
2、三大规律
3、五对范畴
三 大 规 律
(1)对立统一规律 —— 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质量互变规律 —— 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3)否定之否定规律 —— 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五对范畴
(1)原因与结果:揭示前后相继、彼此制约 (2)必然与偶然:揭示存在和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 (3)可能性与现实性: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转化的趋 (4)现象与本质:揭示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发展的过程性
(1)过程: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在
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扩张。 (2)发展的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 的统一; (3)发展的过程是变异性和稳定性 的统一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首先,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是由过去、现在和未 来构成的过程.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 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 的未来.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运动、变化和发展:
– 运动:是指一切事物的变化及过程。它是由事物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的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 运动
– 变化: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或
大或小的变化。变化或变异——即量变和质变 –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更为深刻的 范畴,它是指事物的上升、前进的运动或变化过程。发展反 映了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发展是客观的普遍的永恒的。
联系的涵义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 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猫、田鼠、熊蜂和三 色草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 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 根本内容。
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
原因就是物质世界本身,是物
质世界所固有的永恒运动和事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不
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
认识更远的地方。” 恩格斯
数 学
横断学科示意图
联系的普遍性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把人们原 来没有认识到的联系揭示出来 环境科学
化学 物理学
法学 生物学
医学
地理学
经济学
综合学科示意图
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火水鱼”
联系的多样性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 的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 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 系。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 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 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 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趋势。

《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中医在分析人体的阴阳时指出的“言人之阴阳,则 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
②矛盾统一性的表现
第一,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
一个老板的愤怒跟一只耗子的委屈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人生和社会领域中的“蝴蝶效应”是什么?

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三)、世界发展的规律性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 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 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和相互制约。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 于其大胆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 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混沌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蝴 蝶效应“是混沌的一个例子。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 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 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做形象的 说明: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个骑士;伤了一个骑士,输了一次战斗; 输了一次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是军事领域中的所谓 “蝴蝶效应”。
太阳系结构示意图
联系的条件性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 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 素的总和。
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联系的普遍性 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 中完整地把握事物。
三角形
三角理论
坚 持用普遍 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不仅是唯

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 们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 方法。
联系的多样性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核燃 料铀 原 子 弹 爆 炸
DNA双螺旋结构
克隆牛
联系的多样性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苹果熟透了要 掉到地上,这是苹果与 地球之间的必然联系; 但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 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联 系。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工业依赖农业提供粮食、原材料 和市场等,农业又依赖工业提供化肥、农 药、机器和日用品。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把人们原 来没有认识到的联系揭示出来
化物 学理 物化 理学
边缘学科示意图
联系的普遍性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把人们原 来没有认识到的联系揭示出来 物 理 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学 经济学
―蝴蝶效应“的概念是气象学家洛伦兹 在1963年提出来的。 它的由来是这样的:-----他认为,在 大气运动过程中,即便各种误差和不确 定性很小,也可能在过程中积累起来, 经逐级放大,形成很大的大气运动。于 是,洛伦兹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 事物 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 敏感的依赖性,此后,”蝴蝶效应“之 说就不不胫而走。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1 矛盾的普遍性的涵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每一事 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

(从空间上看:处处有矛盾,从时间上看, 时时有矛盾.)
(二)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 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 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 用。
(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 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 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 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 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 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 量。

总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
性共同构成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课后练习题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辩证关系
第一,共性(普遍性)和个性(特殊性)是对立 的. 第二,共性和个性是统一的.


共性寓于(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三,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 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首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其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依据,也是我们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再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 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讨论 1、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基本原理谈 谈对日本商品的态度(抵制日货)

第三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 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 的根本方法



蝴蝶扇动翅膀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一 只蝴蝶漫不经心地拍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 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灾难性的风暴.其 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用,导致其身边的空 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 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 统产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 变化.科学家把这种现象戏称为“蝴蝶效应”, 意思是:一件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系、非常 微小的变化,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三)世界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 自然规律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 用; 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 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其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灭亡了,新事物产生了,形成 事物不断发展的链条.对过去的事物 ,要用历史的眼光,把 认识的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不能用今天 的标准去衡量过去的事物,更不能苛求前人.
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事物 的成长.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 历史和现状,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站在 事物前进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 的成长 .一切静止的观点、思想僵化, 安于现状的观念都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 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 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我们要正确地想 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是 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
达尔文 进化论的 创立者
门捷列夫
爱因斯坦
海森堡
元素周期律 相对论的创 量子力学的 的发现者 立者 创立者之一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已为 人类的全部实践经验和科 学发展所证实。
生物圈实验室
生物圈二号实验室
―先驱者”号
和平号太空站
联系的普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