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系以及永恒发展

请问猫与羊有什么关系?
猫、田鼠、蜂和三叶草 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 相互联系之中。
达尔文曾提到他的一项著名而有趣的发现——“食物 链”。他观察到,在养猫愈多的地方,羊也可以养得愈 多。
原来羊吃的有一种三叶草,这种草是靠丸花蜂授粉的,
而田鼠为吃这种蜂蜜又往往会破坏蜂窝,所以,田鼠多 了,蜂就少,从而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就少。相反,养 猫愈多,田鼠就愈少,丸花蜂因而也就愈多。三叶草就 越繁茂;三叶草愈多,牧草充足,喂的羊也自然就愈多 了。这样,猫、田鼠、丸花蜂、三叶草和羊之间,就形 成了一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食物链。
例如,虽然地球和太阳相距1.5亿公里,但二 者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由于太阳对地球有 巨大的吸引力,地球由于公转对太阳有巨大 的排斥力(离心力),二者的共同作用才使 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这 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 样地,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人才不可能随 心所欲地想跳多高就跳多高,投掷出去的石 块才不可能飞离地球,而总是要落在地球上。 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
联系的普遍性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 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 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 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 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联系的普遍性
与住房问题相联 系的其它问题— —牵一发而全身 俱动
在基督山伯爵中,有一段很经典 的蝴蝶效应的故事:
给白菜下砒霜,兔子吃白菜,老 鹰吃兔子,老鹰掉到河里,鱼吃了老 鹰,鱼被别人捉住做菜,毒死了仇 人。。。。。。。
一个人的死和豆角涨价
陕西安塞县副县长的父亲大人去世了,孝 子为父亲大肆操办丧事,把老人本该停放 三五天的丧期适当地控制到了十三天—— 因为停放时间越长,吊唁的客人越多—— 结果来吊唁的客人很多,拉动了当地的内 需,使当地的豆角、青椒、西红柿的价格 每五百克分别涨了0.5元、0.2元、0.2元, 导致了当地家庭主妇们的不满,直言不讳 地说什么“就盼着快点下葬,好使菜价掉 下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17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表示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部各要素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18
注意区分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和诡 辩
• 材料一:辩证矛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
38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1
• 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 现代化建设起点低等等,就是我国的国情的基本 特点,即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殊国 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 的模式,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等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这些大政方针是符合我 国国情的,它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 理的指导下制定的。
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 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 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3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联系及其特点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以下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
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依人的意识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物质与运动形式之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实际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及系统性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整体性原则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作为整体,系统是由部分组成的,但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整体的功能也不是部分功能的机械相加。
要从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综合地、系统地把握事物,避免孤立地、片面地看事物,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注意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问题,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随便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联系起来。
第二,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能使我们正确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联系发展矛盾PPT课件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事物 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 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 映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
精品课件
16
例如,树叶存在着,这意味着树 叶和光、水等联系着,不和光、 水等联系了,树叶就不存在了。 因此,承认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也就承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一、起源 1、形而上学 2、辩证法 二、辩证法的发展 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
精品课件
1
1、形而上学的历史起源
metaphysics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传》
精品课件
2
2、辩证法的历史起源
dialectic
dia——lectic
精品课件
44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 认 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 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 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 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 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 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 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 实现。 ”
dialogue
lecture lector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苏格拉底
4
二、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 1、朴素辩证法(古代辩证法)
精品课件
5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万物皆变,万物皆流
精品课件
6
(一)、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 1、朴素辩证法(古代辩证法) 2、唯心主义辩证法 3、唯物主义辩证法
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 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
上来说,就在于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 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 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 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 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 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 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 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 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N
S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 相辅相成的。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 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 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 动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5事物的普遍联系一发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 的,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 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整个世界无 不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材料分析:
【透视热点题材】
我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 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保 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绝不 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经济发 展。 (1)材料体现了唯物辨证法什么道理? (2)请用这一观点,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必要性。
4.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 ,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 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想一个办法 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 之间存在着( A )(2013年) A. 因果联系 B. 必然联系
2、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 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 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 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 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BD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C. 主观联系
D. 本质联系
多选题
1、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 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 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 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C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 治理论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讲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牛顿是近代最负盛名 的自然科学家,但是 由于受到了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影 响,他也难以解释事 物发展的动力究竟为 何,只是说上帝给了 世界“第一推动”。
• (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真正动力。
• 2.矛盾的定义 • 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规律。 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之为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属性 称之为斗争性。
(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1.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事 物的相互作用则必然导致食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
• 2.发展 • 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 (1)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 西。
• (2)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 偶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定如此的趋势, 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
• 方法论:善于在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事物发 展的机遇。
• 现实是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 必然性的存在,标志着事物的现状。
• 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尚未实现的潜在的东 西,预测者事物发展的前途。
• 方法论: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把握事物发展 的各种可能
•例证2:晏子使楚
•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 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 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 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 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 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 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 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 (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 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 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 民善盗吗?”——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2章重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围绕着社会状态怎么样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 (1)联系: •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没有斗争
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 争性。 • (2)区别: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 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2.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而非主观臆想的。
事物内部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的联系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长征与联系
抗日战争
“九一八” 事变
解放战争
长征
党内路线 斗争
新中国 新长征
“9.11”事件的影响
•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
事物之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与功能,它适应了
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旧,是因为
它的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走向灭亡就不可避免。
•
第二,就新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
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它既否定了旧事
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新事物中合理的,
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对立面的协调和统一”
——毕达哥拉斯
•
我们所要建设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
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胡锦涛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 1. 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
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积土成山” “集腋成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
3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中有阶段性和局部 性的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 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质量互变规律
• 1、什么是矛盾?
•
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
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 同一性和斗争性: •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
性。 •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 . 量变与质变
•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 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 . 量变与质变
•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 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 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飞跃
3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
是事物的共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2.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是事物的个性,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
相对的。
“世界上找不 到两片相同
的树叶” —莱布尼茨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
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有根本矛盾
仍然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
容纳的内容。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 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 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 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 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 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的 观点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水
恩格斯论联系
•
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
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
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
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
织起来的画面。
• 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
1. 什么是联系
•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 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的关系。
(1)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 提,共存于依个统一体中。
(2)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 福兮祸之所付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 通的性质和趋势。
祸兮福之所依, 福兮祸之所付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 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上帝造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可分 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对 抗 性 矛 盾
在根本性质和利益上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可分 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非
小天
对 抗
两上 口下 打雨
性
架地
矛 盾
不下 记流 仇,
不具有对抗性,双方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
胡锦涛 总书记“6.25”讲 话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
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 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 展的根本规律
列宁论对立统一
•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 对它的两个部分的认识……是辩 证法的实质。”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规定为 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 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
弗拉基米其尔 ·伊里奇 ·列宁(1870——1924),马 克思和恩格斯学说和事业的继承者。
要“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改革开放:不能退回老路,不能僵 化保守,不能闭关锁国。
十七届三中全会
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 面的基本目标: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 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 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 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 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 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水
1.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五种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运动、变化
下降、倒退 的运动
前进、上升 的运动
社会运动
发展
2.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 旧事物
合乎历史前进 方向,具有远
大前途
丧失历史必 然性,日趋
灭亡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9.11事件”
美国
世界
中国
英国奶奶模特
3. 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
•
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
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
联系。
•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的相互联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促
进人 的全面发展。
•
把握世界发展中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
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社会化
社
大生产
会 主
封
义
建 主 义
私人占
社 会
有制
社
会
资本主义社会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 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3.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矛盾同一性作用的表现:
•
第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 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
• 展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
• 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 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 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 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1. 辩证否定观
促使事 物灭亡
否肯 定定 因因 素素
和谐与矛盾的关系
•
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不能等
同,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
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容并蓄的博大精神。但
和谐并不否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绝对的
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
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
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的重要意义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 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 证关系原理科学地揭示了认识发展的一般 规律。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 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 、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 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 展所处的历史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