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是马克思的个人理论,而这种理论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人”,其本质是在”社会中、历史中行动的人” 。

【关键词】:马克思;现实的人

一、个人的含义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个人在马克思的哲学和思想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个人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个人始终是马克思进行研究的一条主线。

读到这里,很容易让人想到,我们当今社会所特别强调和提倡的”集体主义”--就是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和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是有些出入的,那么究竟集体和个人谁是更基础性的?当二者的利益出现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笔者认为,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是基础性的,集体是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重新发现个人,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各项权利,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这样的集体才更有活力,更强大,集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二者的利益出现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对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建立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应该建立在上一个答案的基础之上的,当我们个人遇到这个问题时,个人可以完全根据个人的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解决,你可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可以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完全是一个个人化的问题,个人有选择的权利。单个人遇到这个问题,单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这是自由的和偶然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考虑,总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或者多数人会选择”个人利益是第一位的”,或者多数人选择”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无论单个人怎样选择,从统计上讲,总会有一个多数人的选择,这个却是必然的,就是这个多数人的选择,就是对问题的最好回答,也是问题的最后的答案。这里面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在调节着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选择和解决。

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问题上的两个错误,第一、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人,而不是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现实的历史的人”。第二、批判费尔巴哈脱离人的实践活动,简单、直观地把人只看作是感性的对象,而不是感性的活动,没有看到人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在完成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批判之后,马克思进一步对”现实的人”作了具体说明:”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

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二、个人所受到的束缚

“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处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因为共同生活本身不是自愿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

“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

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身心方面的某种程度的萎缩。当分工发展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时,全体社会成员便开始严重地片面发展起来。分工和生产力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私有者之间的分配,进而引起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工和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反过来世界市场的发展又进一步刺激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分工、生产力和世界市场分裂着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最终表现为以对抗形式对人们进行奴役,把每个人都束缚在狭小而固定的范围内活动,终身执行着一种局部职能,成为机器的附属物,这样的人就注定是片面的畸形发展的受限制的人。

三、个人的解放

“如果他们把哲学、神学、实体和一切废物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如果他们把’人’从这些词句的统治下--而人从来就没有受过这些词句的奴役--解放出来,那么’人’的’解放’也并没有前进一步”,

在这里,马克思先是批判了德国哲学教对人的解放的超现实的,仅仅是词句的理解,接着提出了自己的人的解放理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气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

四、解放的途径

“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给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完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按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思想,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完全摆脱了由旧式分工所造成的人们职业上的局限性和发展的片面性,获得了才能的全面发展,这里的”才能”首先是指劳动者的智力、体力的充分发展。从而使人成为既能从事直接物质生产,又能从事文化科学工作,具有广泛兴趣爱好,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爱好,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

“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人们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是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靠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共同体(指共产主义社会,作者理解),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在这个共同体中各个人都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各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的生产力为前提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而这些条件从前是受偶然性支配的,并且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同单个人对立的。”

“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相一致的”,马克思在这里揭示了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人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着社会历史,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社会历史的改变,首先就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人的力量的发挥和发展程度的现实表现,因此,也可以说,个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一致的”。

“在大工业中,生产工具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才是大工业的产物,这种矛盾只有在大工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因此,只有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

同样,对于21世界的人类来说,现存的社会制度同样在束缚着人类的解放,束缚着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没有办法,人类的解放最终只能通过现存制度的最终发展才能实现。也就是说,现存制度一方面束缚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又要好好的,乖乖的,在这种制度下生活,努力使这种制度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并依此来获得人类的解放,获得人类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是不可跨越的必然要经历的唯一的道路,也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一条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