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名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3.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4.资本边际效率:它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由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6.充分就业量: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7.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8.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9.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11.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或只会跌落。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2.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

13.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14.古典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

它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通过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收入、支出、投资和储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各种经济指标,如消费指数、投资比例等。

2.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以持续增长,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却相对较慢。

其中,主要的理论有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等。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研究劳动力供求关系,包括就业率、失业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以及影响就业和失业的因素,如人口结构、技能水平、经济政策等。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需求管理等。

5.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全球货币交易市场,涉及各国的货币汇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制度等问题。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财政政策的工具、影响和效果。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准备金比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工具和效果。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研究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包括国际贸易的模式、影响因素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特征、长度和波动幅度,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10.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经济中不同群体之间收入的分配情况,包括劳动者、资本所有者、政府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原因和影响。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的归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制定相应政策。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经济基础知识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总结一些最新的经济基础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市场供求关系-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2.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3. 生产成本分析-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4. 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分析-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5. 理性人假设和边际决策- 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6. 税收和补贴- 税收对市场的影响- 政府补贴对市场的影响二、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国民经济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收入- 价格指数2. 经济增长理论- 生产要素投入- 生产率提高-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 通货膨胀和失业- 通货膨胀的影响- 失业的类型和影响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功能和手段- 货币政策的功能和手段5.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比较优势理论- 汇率和外汇市场三、经济制度基础知识点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计划经济的优势和劣势2. 产权制度- 产权的定义和种类- 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就业与收入分配- 就业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4.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以上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除了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定义和概念外,还要学会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祝您成功!。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P487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 —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 — 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知识点总结这个总结是按照蔡老师划定的考试范围,主要以讲义为蓝本,同时参考了课本和其他少量资料,按照我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增删。

希望对大家有参考意义。

第一部分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关系:1、总产出(GDP)(1)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政策与增长之间的关系。

(2)商业周期,即经济短期波动问题:商业周期的形成原因、短期生产暂时下降的原因、政府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短期总产量水平的决定。

2、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水平的决定因素、总产出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3、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形成原困、政府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成本与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4、国际收支与汇率: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变化怎样影响一国总产出水平、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支出法:从产品使用出发,计算一年内在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和劳务方面的支出总和,从而得出该年生产出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流量的货币价值总和。

包括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G、净出口NX。

2、收入法从收入角度,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具体项目有:3、增加值法:GDP计算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因此,相加的应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

三、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GNP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吗?)1、不能衡量不进入市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2、地下经济无法统计入GDP;3、只反映人们所得最终产品和劳务增减,但不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减;4、不能反映某些提供产品、劳务经济活动的负作用,如环境污染等;5、不能说明构成GDP经济成果结构;6、不能反映商品质量改进带来的福利水平的提高。

7、计划经济与转轨经济容易制造GDP泡沫;四、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四部门三市场循环经济流量图由NI=C+S+T N X+M、AE=C+I+G+(X-M),可得 S+T N X+M=I+G+(X-M)NI(National Income):家庭支出角度AE(Aggregate Expenditure):企业最终产品使用角度。

T N X:政府净税收T N X=T X-T RT X(Taxes) :政府税收T R(Transfer) :政府转移支出第二部分增长理论一、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积累与储蓄决策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y=f(k)是人均产出与资本—劳动比率之间的关系。

(一)索洛模型1、基本假设:(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其中s为储蓄率(2)劳动增长率n不变(3)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劳动与资本可以相互替代。

(4)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生产报酬不变。

(5)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率与利率分别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2、索洛模型增长函数方程:Δk=sy-(n+d)k3、稳态分析:(1)稳态的原理: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的状态。

当人均收入与人均资本不变时,经济就处于稳定状态,人均收入与人均资本的稳态值y*和k*就是向新工人提供资本和重置损耗机器所必须的投资与经济产生的储蓄相等时的值。

(2)稳态的条件:Δk=0,并且在y*和k*的值满足sy*=sf(k*)=(n+d)k* 稳态增长率:ΔY/Y=ΔK/K=ΔN/ N=n 如下图:(4)储蓄率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储蓄率的增加不影响稳态增长,但是能够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5)人口增长对产出的影响:A、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BC、短期内生产增长率为负,长期内逐渐调整到更高的增长率。

(6)具有外生技术变量的增长:外生技术变革的影响。

A、外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引起生产函数和储蓄曲线的上升,从而在更高的人均产出与更高的人均资本处达到新的稳态;B、人均产出增长率和总产出增长率稳定于n+g,独立于储蓄率。

(7)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A 、稳态中的产出增长率是外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它等于n ,独立于储蓄率。

B 、尽管储蓄率的增加不影响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提高资本-产出比率可以提高稳态收入水平。

C 、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

稳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率决定。

总产出的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和人均增长率之和。

D 、趋同是新古典理论的最后判断:如果两国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和生产函数相同,那么他们最终将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

如果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储蓄率,那么他们会在稳态中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是如果他们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那么他们的稳态增长率也将相同。

(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及相关数学推导结论:1、αα-==1),(L K L K F Y 其中α介于0和1间。

(1)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厂商进行生产的目的是实现最大化利润,111(1)(1)(1)(1)F K K L Y Y K L MPL w K L L L L L L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同理KY K F r α=∂∂=由以上两式有()1Y Y wL rK L K YLKαα-+=⨯+⨯=(2)人均产出随人均资本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在减少,换言之,资本存在边际产出递减。

αααααααk y LK y L L K L Y LK Y =⇒=⇒=⇒=--11(3)资本积累方程dK sY K -=•表示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总投资减去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损耗,式中,s 是储蓄率,d 是折旧率。

dtdKK K K K t t =⇒-=•-•1(4)索洛图αk y =,k n d sy k )(+-=•稳定状态:当0=•k ,即劳动力人均资本量保持不变时,为稳定状态。

2、相关结论(1)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即为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份额;同理,可证得: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为θ,即资本对产出的贡献份额。

L w L MPL w L AK LYMPL ⨯=⨯⇒=-=∂∂=-θθθ)1( θθθθθθ-=-=⨯=⨯⇒--1)1(11LAK L AK Y L w Y L MPL (2)=⨯⨯产出增长率技术进步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11()()()()log ()log ()log ()log ()(1)(1)(1)Y A K L Y t A t K t L t Y t A t K t L t dY dA dK dL dt dt dt dtY A K L Y A K L g g g g Y A K Lθθθθθθθθθθ--••••=⇒=++⇒=++-⇒=++-⇒=++-(3)人均产出增长率=技术进步率+资本份额×人均资本增长率1log log log log ()log ()log ()111y A kY AK L y Ak y A k L Ly t A t k t dy dA dkdy dA dk dt dt dt y dt A dt k dt y A k y A kg g g y A kθθθθθθθθθ-•••===⇒=+⇒=+⇒=+⇒=+⇒=+⇒=+ (4)假定劳动力与总人口比例是一常数,即人口增长率为常数n 。

人均资本的变化,取决于人均产出、储蓄率、折旧率、人口增长率、以及人均资本存量。

⇒-=⇒-=⇒=dtdLL dt dK K dt dk k t L t K t k t L t K t k 111)(log )(log )(log )()()((5)稳定状态与人均消费:()k K L K K sYdK k k nk nk k K L K L KsYk dk nk k sy d n kL •••••••-=-⇒=⨯-=⨯-⇒=--⇒=-+消费的高低取决于人均产出、储蓄率、折旧率、人口增长率、以及人均资本存量。

(6)稳定状态人均产出的决定k n d sy k )(+-=•()100()s k sk n d k sk n d k kn dααα•-=⇒=-+⇒=+⇒=⇒+ )1(*)1(1*])([])([)(αααα--+=*=⇒+=d n s y d n sk k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水平,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以及资本的产出弹性(资本份额)。

(7)比较静态分析储蓄率提高的影响:较高的劳动力人均资本对应的劳动力人均产出也比较高;经济体比以前更富裕1。

(8)水平效应:投资率上升会产生水平的效应。

向新稳定状态的调整3、对经济增长的展望(1)人均产出没有增长:α)(**k y =,因为在稳定状态,0k •=。

*************()(())log ()log(()),00y y t k t y t k t y k k y g y k k yααα=⇒=⇒==∴==(2)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中,劳动力人均产出保持不变;当然产量本身是增加的,只不过它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同而已。

()()ln ()ln ()ln ()()0y Y L y Y L Y t y Y L y t y t Y t L t L t y Y L g g g g g g n•••=⇒=-⇒=-⇒=-⇒=⇒==曲线斜率为dyy dt=, 更精确地讲,YYYYY 应为g =产出增长率原本等于人口增长率,但在外生冲击初人均产出最初有所增长,但增长会在新的更高水平(3)转型动态分析:1()()()k sy n d k sk n d k ksk n d kαα•-=-+=-+⇒=-+结论:某经济体k 值低于其稳定状态值越远,增长率越高;某经济体k 值高于其稳定状态值越远,则衰退得越快。

索洛认为穷国和富国最终人均收入水平将趋同,因为前者所实现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快于后者。

(三)引进外生技术进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为使经济系统能产生持续增长,引入技术变量Aαα-==1)(),(AL K AL K F Y ,被称为“劳动增强的技术进步”或“哈罗德中性的技术进步”,经济体无关,而是独立于经济体外自动产生。

1、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

d n +1,(1)0sysk a kα-=-〈 *kk k g k•=K sYK sY dK d K K•=-⇒=- 资本积累方程11()Y K AL y y k A L Lαααα--==⇒= AA k k y y •••-+=)1(αα (式4-1) 由资本积累方程K sYd K K •=-可知,当且仅当KY 比值为一定值时,K 的增长率是一常数;此外,若KY一定,则ky 也一定,更为重要的是:y 和k 以相同比率增长,结合AA k k y y •••-+=)1(αα,有 ()1y k y k A y k g g g g g g g g αα==+-⇒==由于且劳动力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的增长率等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增长率g ,从而得出结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