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部设计手册-底盘布置篇

合集下载

底盘制动管路布置和底骨架设计设计说明

底盘制动管路布置和底骨架设计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 EM6120HNG5底盘制动管路布置和底骨架设计学院(直属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3年6月2日摘要底盘制动管路系统和底骨架是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其布置与组成、管路的设计走向与安装、底盘装配和调试工艺及调试质量控制。

客车底盘技术是整车技术的关键,其制动管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客车的输气与刹车制动性能,本车型采用的是四回路气压制动系统,主要根据其系统原理及设计规范进行合理的布置管路,最后经过系统性能分析计算,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其制动性能与稳定性。

底盘装配和调试工艺及调试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气制动系统检查、制动系路试工艺以及行车制动与轴荷分配检查,来校核其制动性能。

底骨架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运行环境以及相关的标准,对底架后段升台骨架和中乘客门踏步骨架做出改进设计,在满足骨架设计规范前提下,装配到原有的底骨架中,达到优化底架的目的。

【关键词】底盘制动管路;底骨架;底盘装配;制动踏板;行车制动AbstractThe chassis brake lines and bottom skeleton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bus.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layout and composition, pipelin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chassis assembly and commissioning process and commissioning of quality control, as well as chassis and body engaging process.The bus chassis technology is the key to vehicle technology. Whether the brake lines are good or bad, directly impacts on passenger gas and brake performance. The model is a four-circuitpneumatic brake system, whos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piping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design of the syste m,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alysis, maximizing its life and improve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Chassis assembly, commissioning process and commissioning of quality control, are mainly to the air brake system check, brake system road test process,and the service brake and axle load distribution check, to check the braking performance.Keywords: chassis brake lines, the end of the skeleton, chassis assembly, brake pedal, service brake.Bottom skeleton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customer requirements,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the standard paragraph or table skeleton chassis and the middle of the chassis skeleton is made to improve the design, assembly to meet the skeleton design specifications premise original bottom skeleton to achieve optimization under frame purpose.【Key words】chassis brake lines ; the end of the skeleton ;chassis assembly ; brake pedal; service brake目录1 前言 (1)1.1 我国客车底盘的发展与现状 (1)1.2 国外客车底盘的发展状况 (1)1.3 课题设计思路 (2)2 EM6120HNG5客车底盘气压制动管路系统设计 (3)2.1 客车制动的原理方案分析 (3)2.2 客车底盘气压制动管路的组成与基本原理 (4)2.3 客车底盘气压制动管路系统设计 (11)2.4 底盘气压制动管路布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8)2.5 底盘装配和调试工艺及调试质量控制 (20)2.6 储油罐及膨胀水箱架设计 (22)3 EM6120HNG5客车底骨架改进设计 (23)3.1大型客车车身结构特点介绍 (23)3.1 车身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3)3.2 底骨架加强 (24)4 总结与探讨 (28)4.1 总结 (28)4.2 探讨 (28)致谢辞 (30)【参考文献】 (31)1 前言1.1 我国客车底盘的发展与现状从表面上看底盘的品种,一个大客车底盘厂可能有几种或十几种型号的大客车底盘,但实质上品种仍然较少,主要原因是发动机的品种太少。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某公司产品研究院二○一九年六月1 总布置设计注意事项1、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

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及主要尺寸,提出整车设想(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1、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及运动校核。

1、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及控制,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1、4正确处理好整车与部件、部件与部件的设计、使用和制造之间的矛盾,使产品符合好用、好修、好造和好看的原则。

2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步骤2、1收集资料和整车设想:在明确所开发车型的主要使用用途,主要技术经济要求、生产方式、生产纲领以及此类车型的使用环境,道路条件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国内外同类车型的技术情况以及该类车型配套的各大总成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另外需了解相关的标准、法规等情况。

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整车的初步方案。

2、2编制设计任务书:总体方案经过讨论后,可以确定车型的主要参数,初步确定各总成的位置,编制出设计任务书。

2、3设计任务书批准后,通过总布置计算、校核、准确地计算出各总成尺寸和主要性能参数,下发联系单。

2、4协调各总成间的关系,绘制总布置图,避免各总成间的干涉情况。

2、5试制、试验、修改和定型:设计完成后,总体设计人员应参加试制、试验、记录并解决试制和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同时还应测定车辆的整体质量、满载质量以及轴荷分配,并进行修改设计。

3 总布置设计应进行的主要计算3、1轴荷分配。

3、2稳定性。

3、3最小转弯半径。

3、4动力性计算。

3、5燃料经济性计算。

3、6成本预算。

4 总布置设计中的几种校核图4、1转向轮跳动图。

4、2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运动图。

4、3传动轴跳动图。

4、4钢板弹簧与纵拉杆运动轨迹校核图。

5 总布置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5、1应尽量考虑与我厂原有车型的通用性,尽量少投入胎膜具。

5、2应考虑系列化问题,如多种动力总成、空调等。

5、3各总成布置时尽量均布,防止车体因载荷不均而偏斜。

汽车底盘主要零部件简要介绍和简单布置要素

汽车底盘主要零部件简要介绍和简单布置要素

下摆臂总成
连车身
后拉杆总成
中华后悬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后悬架由上摆臂总成、下摆臂总成、后上横臂总成、后拉杆总 成、减震器带弹簧总成、横向稳定杆、轮边总成组成,近似看 成可以控制运动速度的四连杆机构。(如下简图)
连车身
连横梁总成
弹性、减振 阻尼元件 相对于前悬架,后悬架的后上横臂总成的安装位置进行变 化,同时增加后拉杆总成,使后车轮只能进行上下跳动, 不可以象前轮一样转向。但是在高速转向时由于车身侧倾, 使后悬架左右压缩量不同,会使两个车轮同时向左(向左 转向时)或向右(向右转向时)偏转一定的角度,这就是 这种悬架产生的“随动转向”。它的优点会在后面进行说 明。
连车身
连横梁总成
弹性、减振 阻尼元件 前悬架同时具有转向的功能,通过转向拉杆向左或向右的 运动,推动车轮绕主销向左或向右的转动,实现转向功能。
下一7张
汽车底盘主要零部件简要介绍和简单布置要素
上摆臂总成
减振器带螺 旋弹簧总成 后上横臂总成
横向稳定杆
连车身 连车身 转向节 车轮轮胎总成
横梁总成(为表示内 部结构,变为透明色)
器,拉索式手制动。
2)ABS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带制动总泵总成, ABS
ECU(电液控制单元),四通道管路,后钳式制动或鼓式制动
器, 拉索式手制动。
4.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踏板,离合总泵,离合管路,安装在变速器上的离合分泵,
离合器及分离叉,差速器、变速器,等速万向节传动轴,换挡手柄,换挡拉线。
主要作用:将人手产生的旋转力矩传递给转向器输入轴。
具有溃缩功能,保证车辆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碰撞对驾车 者
的伤害。
可以进行调整,适应多种体形驾驶员的需要。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 定义汽车总布置是指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 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尺寸与安装位置能否满足整车空间尺寸的 要求,使其在安全性、拆装便利性以及与人体的关系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协调 可靠,达到最优结果。

二、整车布置基准线 工作步骤如下图I■■ ■■初步参数确定绘制总布置草图校核总布置方案整车布置基准线注:1.均应在汽车营群雄窸下进行之母图时应将汽耳前融荏左侧■1车库上平面线纵粱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粱的上缘面在侧(前) 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z 坐标线,向上为“ +”、向下为“-”。

有些客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 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 0.5 °〜1.5 ° ,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 速时,客厢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 地面画成斜的。

| 2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即 z 坐标线, 向前为“-”,向后为“ +”。

3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曲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 作为横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即 y 坐标线,向左为“ +”、自右为“-”, 4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 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踏板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 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 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形式发动机昼矍驱动形式载客量装或量基准线/面确定同图的零线确定整车方式方和标注 酬定正负要求和琴数的 整车工况 是再合 结构尺寸三、各部件的布置各部件的布置主要包括传动、转向、悬挂、制动等,下面来一一看看:11、传动系的布置由于电动机、无极变速器装成一体,所以在电动机位置确定后,包括电动机、无极变速器在内的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

三轴新能源客车底盘布局优化设计

三轴新能源客车底盘布局优化设计

三轴新能源客车底盘布局优化设计发布时间:2022-09-19T09:14:18.56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月)4期作者:高嘉利[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汽车能源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高嘉利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315000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汽车能源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而汽车底盘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综合性能。

因此,为了使新能源汽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从业人员要依托经验、加强创新,结合实际的研究底盘的设计方向和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材料应用;创新意识引言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研发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也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实际设计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应该重视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尤其是汽车底盘设计,需要明确其占据的位置,进而能够制定针对性设计方案,合理的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中,不断调整设计模式,提高设计的质量,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稳定发展。

1三轴新能源客车底盘布局特征分析汽车发展至今,汽车底盘技术已经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从整个底盘系统来看,传统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各种子系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动力系统的改变使得底盘系统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

例如,驱动电机接口,进行设计优化;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同样需要全新的转向动力源,零部件、管路均需要实施针对性的调整。

三轴车新能源客车相对二轴新能源客车增加了随动桥,其底盘布局特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新能源汽车底盘布局能够部分沿用传统汽车底盘结构,对应的工作原理相似。

(2)新能源汽车底盘属于机电一体化工程,涉及到电子控制系统、电动化辅助系统、驱动电机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系统等,相应地底盘布局设计研究需要与电气、机械等专业协同开展。

底盘设计说明书

底盘设计说明书

1. 概述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的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汽车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汽车只有如下属性而具备组成系统的条件:①②③汽车是由多个要素(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整体的行为有影响;组成汽车的各要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要素所能具有的。

由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调的汽车所具备的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反之,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是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会因相互扼制而抵消,功率循环、轴转向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功能的等级性必然会映射到设计任务中来、用整体性来解释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整车性能的综合优化,道理是十分显然的、汽车设计任务的等级形态表现为:上位设计任务是确定下位设计任务要实现的目标,下位设计是实现上位设计功能的手段、上、下位体系可从总体设计逐级分至零件设计,总体设计无疑处于这种体系的最上位,设计子系统的全部活动必须在总体设计构建的框架内进行、子系统设计固然重要,但统揽全局、设计子系统组合和相互作用体系规则的总体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加广泛、更为深刻。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 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 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 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 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2 设计原则、目标(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单位姓名⽇期单位姓名⽇期编制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审核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审核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批准⽬录1 范围 (2)2 规范性⽂件引⽤ (2)3 术语和定义 (3)4 设计准则 (3)1 范围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于我公司6--12⽶的⼤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件引⽤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法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压制动装置压⼒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空⽓弹簧橡胶⽓囊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法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QC/T 299-2000 汽车动⼒转向油泵技术条件QC/T 301-1999 汽车动⼒转向动⼒缸技术条件QC/T 302-1999 汽车动⼒转向动⼒缸台架试验⽅法QC/T 303-1999 汽车动⼒转向油罐技术条件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法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QC/T 470-1999 汽车⾃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法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系列及技术条件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法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法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法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法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法3 术语和定义上述标准中确⽴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于本标准。

汽车基础构造_底盘设计基础

汽车基础构造_底盘设计基础

③ 设有空档,中断动力传递,实现临时停车及发动机的空载启 动,便于变速箱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④ 分配动力到前后桥及工作装置。
传动轴
传动轴
Page 37
传动轴
Page 38
(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
①较远距离传动扭矩; ②补偿传动轴与车架之间的角度位移(由 于汽车的载量变化及道路的颠簸所至); ③补偿传动轴的轴向位移,以利于传动系 总成的装配及满足车辆工况的要求;
转向传动机构作用
n 传递转向力和转向运动到转向桥的转向节,使转向轮偏转,并使两转向轮 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以保证汽车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相对滑移尽可能
小。
基本功能就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Page 33
传动系的基本构成:
n 离合器、 变速箱、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
离合器
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用: 用于结合和切断 发动机传出的功 率流
发动机前悬置
Page 8
发动机后悬置
发动机左悬置
Page 9
发动机右悬置
水冷却系主要由 百叶窗、水箱( 含上、下水槽及 散热器)、水泵 、节温器、分水 管、冷却风扇、 输水管、风扇带 、水套等组成。
Page 10
水冷却系
水冷却系的基本工作原理
Page 11
发动机气缸周围设有水套,可燃混合气燃烧后产生的余热由 水套周围的冷却水吸收,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强制循环水将 热量代入水箱,并通过散热器与大气实现热交换以达到冷却 发动机的目的。
汽车悬架的形式
汽车悬架的形式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种:
Page 20
非独立悬架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跳动时,影响 另一侧车轮也作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汽车的平稳性和 舒适性较差,但由于构造较简单,承载力大,目前仍有部分轿车的后悬 架采用这种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