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人机校核

合集下载

整车部技术手册-人机舒适性分析

整车部技术手册-人机舒适性分析

整车部技术手册-人机舒适性分析整车部技术手册-人机舒适性分析1.简介本章节将对整车的人机舒适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要求的评估和改进措施的提出。

2.驾驶员舒适性分析2.1 驾驶座椅舒适性分析①座椅调节功能分析②座椅材料选择分析③座椅人体工学设计分析2.2 控制设备布局分析①驾驶台布局分析②操控器件设计分析③操作界面人机工程学评估分析3.乘客舒适性分析3.1 座椅布局设计分析3.2 座椅舒适性评估分析3.3 空调系统设计分析3.4 噪音和震动分析4.环境舒适性分析4.1 温度控制系统分析4.2 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分析4.3 光照设计分析5.安全性舒适性分析5.1 安全座椅设计分析5.2 安全系统人机工程学评估分析5.3 紧急情况下的人机交互分析6.改进措施6.1 驾驶员舒适性改进措施6.2 乘客舒适性改进措施6.3 环境舒适性改进措施6.4 安全性舒适性改进措施7.附件●驾驶座椅调节功能表格●座椅材料选择样品图●控制设备布局示意图●乘客座椅布局设计图●空调系统设计图纸●噪音和震动测试报告●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图纸●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设计图纸●光照设计方案图纸●安全座椅测试报告●安全系统评估报告●紧急情况下的人机交互分析报告8.法律名词及注释8.1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机器、工作环境的匹配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8.2 舒适性:指人在特定的环境或工作条件下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良好,不感到不适或疲劳。

8.3 安全性:指车辆在正常或突发情况下能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8.4 人机交互:指人和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包括物理接触和非接触式的交互方式。

整车部设计手册-总布置图

整车部设计手册-总布置图

第一章整车集成1.1总布置图绘制1.1.1意义根据新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然后再绘制总布置草图,然后开始进一步的造型设计。

其中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对后期的开发设计起到依据和指导作用。

1.1.2总布置草图的绘制1.1.2.1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1.1.2.1.1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发动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1所示。

图1-1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1.1.2.1.2总布置草图内容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 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1、H 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2、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3、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4、COP 零件的状态;5.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6、各种限制面;7、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1.1.2.1.3绘制概念草图步骤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1)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

通过空载或设计载荷时车轮中心(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及地板门槛纵平面来确定整车坐标系。

然后摆放车姿,如图1-2所示。

图1-2(2)确定踏板和踵点位置,如图1-3所示。

后踵点图1-3(3)先确定前排H 点位置,再确定后排H 点位置,如图1-4所示。

整车部设计手册-动力部分

整车部设计手册-动力部分

总布置篇第一章动力部分1.吉利发动机及变速器型式(种类)目前吉利的发动机包括3G10、MR479Q,MR479QA, 4G18(4G15),4G24(4G20)、柴油机4D20,纵置发动机4G24改进型.其中3G10、MR479Q,MR479QA、4G24为前排气汽油发动机,4G18(4G15)为后排气汽油发动机。

4G13,4G13T后排气增压型发动机.匹配的变速器JL—5S109,JL—S118,S170B,S160G、CVT,QR631D、6MT—1等.6MT-1 V5A14G24 MR479Q1.1.1动力总成的布置发动机进行布置时,要首先充分考虑发动机及变速器允许的最大布置倾斜角度(变速器的布置角度通常可以根据悬置安置面与坐标系XY面成0度时测得,或者根据输入轴与输出轴线生成平面与整车坐标系的XY面的角度),在角度允许的范围内(询问主管工程师),合理调整,以达到尽量大的油底壳最小离地间隙,传动轴角度在空、半、满载均≤4.5deg要求之内,以及周边零部件的通用化.对于动力总成布置时通常要求空载状态下,油底壳(变速器壳体)离地间隙要求170mm以上,如果油底壳离地间隙太小,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就无法对发动机油底壳形成有效的保护.通常在满载条件下,城市工况,轿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要求大于125mm以上,并且需要加装发动机底部护板。

对于更换动力总成的布置时,应先对动力总成的主要外廓尺寸进行比较,如压缩机位置、动力转向泵位置及变速器部分的选换档摇臂位置、原悬置安装点位置等,并询问动力总成的质量变化,这样可以初步判断以便校核中重点的考虑检查。

油底壳离地间隙检查传动轴角度检查由于动力总成是通过悬置连接在车身或副车架上,而悬置系统一般为弹性体(橡胶或液压形式),在发动机各种工况运行时均会有一定的运动量。

所以在布置动力总成时要充分考虑与周边不动件的间隙(如与车身纵梁一般间隙要求15mm以上),当然间隙值的定义与悬置的型式存在一定关系,通常来说,根据橡胶悬置特性,在动力总成的高度方向要求留20mm以上间隙,侧边以及前后方向的间隙通常根据动力部门提供的特性值增加一些余量进行要求。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千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SAE J 903-1999 乘用车前风窗刮水系统 SAE J 287-2007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
式中: G
H17
H30
综合包装因子, 单位为毫米 (mm) ;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单位为毫米 (mm) ;
前排座高度, 单位为毫米(mm)。
H17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H30 前排座高度; L53 加速踏板踵点和SgRP点纵向距离。
图2 用来确定综合包装因子G的尺寸 4.1.2 手操作空间范围参考平面(HR平面)
验证杂物箱是否满足一般存放物品要求, 并且能够使乘员在正常乘坐位置使用。 4.3.2 校核方法 4.3.2.1 储物校核:将车辆用户手册、 车辆档案等类似文件放入杂物盒并关闭, 文件在杂物盒内无干 涉状态, 杂物盒开闭顺畅(具体文件需在设计前期定义考虑)。 4.3.2.2 打开极限位置校核:将杂物箱开启到最大开度位置, 量取杂物箱盖内壁与仪表板杂物箱开口 处的最小间隙A, 并检查杂物箱盖与SAE 95%的假人腿部是否有干涉, 见图19所示。 4.3.2.3 打开过程校核:在CATIA运动分析模块将杂物盒的开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对运动过程中杂 物箱与周边件, 尤其是侧门护板的最小间隙进行记录。
方便驾驶员对组合仪表信息的识认性, 减少驾驶安全隐患。 4.4.2 校核方法
将组合仪表及眼椭圆数据调入UG软件,截取过眼椭圆中心的Y平面,如图20所示, 连接眼椭圆中 心与组合仪表中心,连线长度L称为驾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距,连线与组合仪表表盘的夹角A称为驾 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角, 连线与过眼椭圆中心线的水平线的夹角B称为驾驶员下视角。 4.4.3 要求

(完整版)仪表板人机校核

(完整版)仪表板人机校核

组合仪表
过V2点或眼椭圆下部做与风窗陶瓷边上端或引擎盖上 端(取高点)相切的线即为前方下视野,下视野不得 小于5度,一般设定在6度以上
仪表板上表面应在下视野限制线以下
前方下视 野线
DVD一般布置在中控面板上,屏幕中心距眼椭圆中 间距离800mm左右为佳
DVD屏幕与Z轴夹角应小于24度,以保证读碟的需 求
为避免炫目应防止仪表的光线照射到前风挡上,应 控制仪表帽檐的长度。
如果帽檐长度不足以 遮挡仪表光线,则希 望反射光线不进入眼 椭圆,或反射区在刮 扫区的B区以外。
炫目限制线
为避免组合仪表炫目,希望仪表帽檐尽量长,但帽
檐不能过长,同时需考虑方向盘操作空间。方向盘
在整个调节范围内,与帽檐的距离推荐在60mm以
副仪表板肘靠高度要求距R点Z向160~210mm
副仪表板与后排乘客座椅X向间隙一般要求大于 250mm,保证后排中间乘员脚进出方便性
表盘与视线夹角在90°±5°范围内。测量方法:过 组合仪表中心点做与中间眼椭圆中心点的连线,测量 表盘与连线的夹角。
组合仪表高低位置根据盲区设定
根据SAE 1050制作组合仪表盲区 组合仪表上重要显示符号不应在盲区内
根据经验,仪表上部与轮缘盲区最好有5mm以上 的间隙,否则有被转向盘轮缘遮挡的风险
上。
帽檐需在下视野限 制线以下
帽檐下端不能影响
方向盘间 隙限制线
组合仪表 视野线
组合仪表的视野
下视野限 制线
组合仪表在侧门玻璃上的反光区应与外后视镜观察 区不重叠
人体位置、仪表位置、车门玻璃倾角、外后视镜位 置、仪表罩形状对反光结果均有影响
组合仪表侧窗成 像
影响后视镜观测区域
外后视镜 车门玻璃

整车部设计手册-动力部分

整车部设计手册-动力部分

总布置篇第一章动力部分1.吉利发动机及变速器型式(种类)目前吉利的发动机包括3G10、MR479Q,MR479QA, 4G18(4G15),4G24(4G20)、柴油机4D20,纵置发动机4G24改进型。

其中3G10、MR479Q,MR479QA、4G24为前排气汽油发动机,4G18(4G15)为后排气汽油发动机。

4G13,4G13T后排气增压型发动机。

匹配的变速器JL-5S109,JL-S118,S170B,S160G、CVT, QR631D、6MT-1等。

6MT-1 V5A14G24 MR479Q1.1.1 动力总成的布置发动机进行布置时,要首先充分考虑发动机及变速器允许的最大布置倾斜角度(变速器的布置角度通常可以根据悬置安置面与坐标系XY面成0度时测得,或者根据输入轴与输出轴线生成平面与整车坐标系的XY面的角度),在角度允许的范围内(询问主管工程师),合理调整,以达到尽量大的油底壳最小离地间隙,传动轴角度在空、半、满载均≤ 4.5deg要求之内,以及周边零部件的通用化。

对于动力总成布置时通常要求空载状态下,油底壳(变速器壳体)离地间隙要求170mm以上,如果油底壳离地间隙太小,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就无法对发动机油底壳形成有效的保护。

通常在满载条件下,城市工况,轿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要求大于125mm以上,并且需要加装发动机底部护板。

对于更换动力总成的布置时,应先对动力总成的主要外廓尺寸进行比较,如压缩机位置、动力转向泵位置及变速器部分的选换档摇臂位置、原悬置安装点位置等,并询问动力总成的质量变化,这样可以初步判断以便校核中重点的考虑检查。

油底壳离地间隙检查传动轴角度检查由于动力总成是通过悬置连接在车身或副车架上,而悬置系统一般为弹性体(橡胶或液压形式),在发动机各种工况运行时均会有一定的运动量。

所以在布置动力总成时要充分考虑与周边不动件的间隙(如与车身纵梁一般间隙要求15mm以上),当然间隙值的定义与悬置的型式存在一定关系,通常来说,根据橡胶悬置特性,在动力总成的高度方向要求留20mm以上间隙,侧边以及前后方向的间隙通常根据动力部门提供的特性值增加一些余量进行要求。

整车部设计手册-动力部分

整车部设计手册-动力部分

总布置篇第一章 动力部分1.吉利发动机及变速器型式(种类)目前吉利的发动机包括3G10、MR479Q,MR479QA, 4G18(4G15),4G24(4G20)、柴油机4D20,纵置发动机4G24改进型。

其中3G10、MR479Q,MR479QA 、4G24为前排气汽油发动机,4G18(4G15)为后排气汽油发动机。

4G13,4G13T 后排气增压型发动机。

匹配的变速器JL-5S109,JL-S118,S170B,S160G 、CVT, 精品财会,给生活赋能 QR631D 、6MT-1等。

6MT-1V5A11.1.1 动力总成的布置发动机进行布置时,要首先充分考虑发动机及变速器允许的最大布置倾斜角度(变速器的布置角度通常可以根据悬置安置面与坐标系XY 面成0度时测得,或者根据输入轴与输出轴线生成平面与整车坐标系的XY 面的角度),在角度允许的范围内(询问主管工程师),合理调整,以达到尽量大的油底壳最小离地间隙,传动轴角度在空、半、满载均≤4.5deg 要求之内,以及周边零部件的通用化。

对于动力总成布置时通常要求空载状态下,油底壳(变速器壳体)离地间隙要求170mm 以上,如果油底壳离地间隙太小,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就无法对发动机油底壳形成有效的保护。

通常在满载条件下,城市工况,轿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要求大于125mm 以上,并且需要加装发动机底部护板。

对于更换动力总成的布置时,应先对动力总成的主要外廓尺寸进行比较,如压缩机位置、动力转向泵位置及变速器部分的选换档摇臂位置、原悬置安装点位置等,并询问动力总成的质量变化,这样可以初步判断以便校核中重点的考虑检查。

由于动力总成是通过悬置连接在车身或副车架上,而悬置系统一般为弹性体(橡胶或液压形式),在发动机各种工况运行时均会有一定的运动量。

所以在布置动力总成时要充分考虑与周边不动件的间隙(如与车身纵梁一般间隙要求15mm 以上),当然间隙值的定义与悬置的型式存在一定关系,通常来说,根据橡胶悬置特性,在动力总成的高度方向要求留20mm 以上间隙,侧边以及前后方向的间隙通常根据动力部门提供的特性值增加一些余量进行要求。

浅谈整车总布置DMU校核

浅谈整车总布置DMU校核

浅谈整车总布置DMU校核整车总布置DMU校核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整车布局时可以快速地进行评估和对比设计方案的优劣。

这种校核方法在汽车制造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整车总布置DMU校核包括多个方面的校核,以下是其中的主要校核:1. 空间校核:通过将各个部件、系统的三维CAD模型共享,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整车布置的空间校核。

空间校核主要是为了验证各个部件在车身内的布置是否合理,以及检查不同部件之间的冲突和干涉情况,避免设计时出现空间上的问题。

2. 人机工程学:整车总布置DMU校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天线覆盖面积、人类工程学等来优化驾驶员的认知、操作和驾驶体验。

这种校核方法主要是为了保证车辆的人机工程学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方便驾驶员使用车辆。

3. 强度校核:在整车总布置DMU校核中,设计师需要考虑车身的强度和安全性。

这种校核包括分析车身的结构和材料来保证车身的刚度和抗撞性,通过模拟各种比例载荷下的变形和应力来检查车身设计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4. 风洞校核:风洞校核是车辆设计中必要的一步。

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风流场分析来优化车辆的气动性能,这种校核可以说明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行驶情况,帮助设计师理解车流线和起伏以及风压的分布,以便进行车辆设计的优化。

整车总布置DMU校核是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和降低错误率。

这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成为车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车总布置DMU校核不仅可以优化车辆设计,还可以提高整车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虚拟环境,整车厂商可以在没有实际生产车辆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线的布置和工艺分析,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在整车制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DMU校核来分析装配过程,并验证各组件的匹配性和装配性,以确保制造出符合标准、具有良好质量的整车。

这种校核方法并不是只具有汽车制造行业可以采用,而是可以运用在其他的制造业中。

此外,整车总布置DMU校核还可以支持车辆的后期服务和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整车集成篇 第二章 人机校核 2.1 人体乘坐舒适性 2.1.1 人体姿态角度 Ramsis里面的二维人体模型是95%SAE人体,其默认最舒适角度如下图1所示:

图1 RAMSIS默认舒适角度 Ramsis中的靠背角调节角度是5°-40°,躯干角是60°-130°,膝盖角是80°-180°,踝角是87°-135°,基本上能够反映大部分人体常规姿态。而实际在汽车设计当中,人体有一个设计舒适角度,见表1和图2示意。

表1 舒适角度 舒适角度 最佳角度 20°95°95°<A3<135° 125°

85°<A4<110° 87° 25°80°<A6<165°

170°90°

图2 人体姿态角度示意 当然,设计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于微型车以及后排乘客而言,某些角度是能够在上述舒适角度范围之外的,特别是臀部角度以及后排乘客的踝角。

比如还有一种设计,根据车型种类来定义人体角度,见表2。 表2 根据车型定义人体舒适角度范围 -- -- 臀部角度 膝关节 紧凑型轿车 90°-95° 115°-120° 小型轿车 95° 125° 中型轿车 95°-100° 125°-130° 大型轿车 100° 130°

在实际的人机校核当中,一般根据上述经验角度来验证人体姿态的舒适性,如果超出了舒适范围,则在有足够布置空间的状态下,考虑适当调整人体。

2.1.2 座椅使用舒适性 一般座椅的设计H点位置与人体的H点轨迹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可以查看座椅行程轨迹的可行性。一般情况下,汽车设计当中驾驶员座椅主要考虑5%女性-95%男性之间所有的人体情况。因此,座椅的位置,必须至少包含这个范围,也就是座椅设计H点的轨迹必须包括这个范围内的所有SgRp点(如果是紧凑型轿车,也可以选择座椅轨迹两端为座椅实际轨迹),也就是大致包括所有范围的人体。滑轨角度为3°-5°,普通轿车高度方向调节量为35mm左右(X向接近时候测量),人体设计R点在高度调节范围内的中间位置,见图3。

图3 座椅轨迹范围 一般后排乘客的膝部与前排靠背的间隙最小要保证51mm(95%SAE人体的腿部粗),见图4。

图4 膝部间隙 --

-- 座椅的压缩量设计舒适值见图5,可以根据这些值验证座椅的压缩量的合理性。

图5 座椅压缩量 其它比如靠背和头枕的高度、宽度等座椅的实际尺寸,根据相关座椅法规校核。 另外,后期也可以通过主观评价来分析座椅的舒适性进行适当调整。

2.2 内部空间尺寸合理性 内部空间尺寸包括整车与人体相关的内部尺寸,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臀部空间、腿部空间、肘部空间,还包括人体进出方便性尺寸以及其它一些内部人体周边尺寸。

2.2.1 主要人体内部尺寸 人体内部主要尺寸包括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臀部空间和腿部空间。设计值根据车型不同,参考值如下表2和表3所示。

表2 前排内部空间参考值 腿部空间 头部空间 臀部空间 坐垫宽度 肩部空间 H点座标 横向头部间隙 紧凑型轿车 1055 970 1310 510 1310 315 315 小型轿车 1065 970 1360 520-530 1335 335 335 中型轿车 1075 975 1450 540 1445 365 365 大型轿车 1085 975-980 1500 550 1490 380 380

表3 后排内部空间参考值 腿部空间 头部空间 臀部空间 坐垫宽度 肩部空间 H点座标 横向头部间隙 紧凑型轿车 750-800 920-1000 1300 -- 1300 285 320

小型轿车 850-900 950 1350 -- 1350 315 340 -- -- 中型轿车 900-950 960 1450 -- 1440 350 370

大型轿车 ≥950 970 1500 -- 1490 375 385 以上设计值仅作参考,具体还要根据车型定义,与竞品车对比定出目标值,在后期通过控制达到。 2.2.2 人体进出方便性 (1) 概述 评价进出方便性的尺寸有很多,主要包括下图6中各项目:

图6 进出方便性评价指标 除此之外,还包括头部垂直空间、人体与A柱和B柱关系空间,人体与方向盘的关系,脚步进出空间(L18)以及小腿与门槛外板的关系等。

(2) 进出高度 进出高度的两种评价方法,评价方式见图7和表4: ·进入高度-前(H11):从前H点X平面至H点位置上方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 ·进入高度-后(H12):从后H点至H点前方330mm的一个截面上部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 -- -- ·出口高度-后(H69):从后H点至上部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它位于装饰车身开启处与后H点上方483mm一个水平面相交处前方254mm这个位置。

图7 尺寸示意 表4 进出高度设计值

前排进入高度-H11 后排进入高度-H12 后排出口高度-H69 770-800(780-810) 760-810 710-780 两种评价方式的前排进入高度要求为770mm以上。 (3) 人体与A柱和B柱、(C柱)之间的关系 人体与A柱的关系如图8所示,通过过方向盘中心点的横向和纵向尺寸来评价。

图8 人体与A柱关系 人体与B柱的关系如图9所示,包括H点和H点上方500mm处空间,一般评分至少要满足6分以上,8分为较好状态。 --

-- 图9 人体与B柱关系 人体与前方A柱或者B柱,后方B柱和C柱的关系也可以参考下图10值:

图10 人体与A、B(C)柱关系 (4) 人体、座椅与方向盘,座椅与仪表板的关系 当方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时,下沿与大腿轴线的距离定义70-85mm比较好,见图11。 -- -- 图11 腿部与方向盘间隙 其它相关尺寸还有方向盘和座垫以及靠背之间的关系,仪表台下部和座垫之间的关系。 (5) 前排脚部进出空间L18和后排脚部进出空间 该尺寸是车门开启最大时,从门槛内饰上方的102mm处测得的座垫与内饰件最小距离(位于R点之前330mm的门槛截面上,取Z座标最大的一点,点1,再向上位移102mm的水平截面)。它主要表征人的整个腿部、脚部是否能够顺利在进出,一般应保证L18>430 mm,如图12所示。

图12 L18尺寸和竞品车对比 对双门车后排乘客,脚部进出空间300mm以上比较好,见图13;对紧凑型的单门车辆以及对三排座椅的最后排,则可以要求前一排座椅前滑后计算后排进出空间,这样的脚部进出空间200mm以上较好(比如单门的yaris,三排座的奥德赛三排只有167mm)。对躯干而言,进出空间至少应该达到300mm以上。

开迪 开瑞 PRIUS CK F3 NL-1 450 420 450 348 440 450 FC-1 FE-1 YARIS LC-1 LG-1 CE-1 430 401 440 430 464 423 --

-- 图13 后排脚部进出空间 另外,还有踵点到点1之间的垂直高度H701(小于100mm较好)和H704(小于160mm较好)见图14。

(6) 小腿进出方便性 小腿与门槛外板如图14所示,主要应考虑小腿是否与门槛外板有间隙,该项目主要以第五百分位的女人为分析对象。

图14 小腿进出方便性 其它还有门槛高度H130和H131见图15。 (7) 其它 --

-- 图15 进出方便性其它项目 2.3 人机系统操作方便性 2.3.1 换挡机构和手刹 2.3.2 踏板操作 基本检查按照以下图和表设计值,详细可见踏板布置设计以及欧标踏板法规指南。

图 自动档踏板 --

-- 图 手动档踏板 表 踏板尺寸 名称 项目 主要内容

油门踏板 1 油门踏板宽度最小25MM,推荐为50MM。长度不小于130MM。 2 油门踏板到地板高度100~120MM(未踏时) 3 油门踏板到通道有25~40MM间隙,推荐在30MM 4 油门踏板操作空间不小于144MM 5 油门踏板到制动踏板有64~90MM间隙 6 油门踏板到制动踏板高度方向有50~60MM差值(推荐为55MM)

制动踏板

1 制动踏板宽度最小50MM,推荐为75MM,最大130MM。 2 制动踏板高度推荐50MM 3 制动踏板中心线到地板高度180~215MM(未踏时) 4 制动踏板到方向盘不小于600MM间隙(推荐610MM) 5 制动踏板右边界到油门踏板中心距离60~90MM(推荐75MM) 6 制动踏板到油门踏板有64~90MM间隙,高度方向有50~60MM差值(推荐为55MM) 7 制动踏板左侧空间不小于144MM

离合踏板

1 离合踏板宽度50~75MM,推荐为75MM 2 离合踏板到制动踏板高度方向有0~19MM差值(推荐为0MM) 3 离合踏板到制动踏板间隙大于137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