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关于如何提高植物耐盐性措施的探讨

关于如何提高植物耐盐性措施的探讨摘要本文概述了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机理,植物耐盐的生物学机理,以及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关键词盐害耐盐性盐适应性综合治理盐渍土、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开发利用盐水资源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及环境治理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此,了解盐害对植物的伤害,研究植物的盐适应生理是很有必要的。
1盐害对植物的伤害土壤中盐分过多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危害称为盐害。
植物对盐分过多的适应性称为抗盐性。
植物发生盐害的机理是:生理干旱、离子比例失调、抑制植物细胞呼吸、光合作用降低、蛋白质合成受阻、有毒物质积累。
2 植物的盐适应及抗盐机理土壤中盐分过多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危害称为盐害。
植物对盐分过多的适应性称为抗盐性。
植物的抗盐机制分为避盐和耐盐。
2.1 植物的避盐机理有些植物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避免体内的盐分含量升高,以避免伤害,这种抗盐方式称为避盐。
避盐又分为三种,拒盐、泌盐和稀盐。
①拒盐:一些植物的根对某些盐离子的透性很小,在一定浓度的盐分范围内,根本不吸收或很少吸收盐分,从而“拒绝”一部分离子进入细胞。
另外,植物根部能向土壤分泌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为有机酸和氨基酸类,它们能与土壤溶液中的某些离子起鳌合或络合作用,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能减少对这些离子的吸收。
植物的拒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②泌盐:指植物将吸收的盐分主动排泄到茎叶的表面,而后被雨水冲刷脱落,防止过多盐分在体内的积累。
泌盐也称为排盐。
盐生植物排盐主要通过盐腺(salt gland),如玉米和高粱等作物都有排盐作用。
有的植物可通过吐水将盐分排出体外。
③稀盐:指植物通过加快吸收水分或加快生长速率来稀释细胞内盐分的浓度。
如肉质化的植物靠细胞内大量贮水来冲淡盐的浓度。
植物吸收盐离子的同时,通过叶片或者茎部不断的肉质化,形成发达薄壁的组织,贮存大量的水分,使得进入植物体内的盐分被稀释,盐离子始终保持在较低浓度水平。
2.2 植物的耐盐机理植物通过生理过程或代谢反应的改变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称为耐盐,这对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的抗盐能力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利用

盐碱地改良技术
灌溉洗盐:通过灌溉将土壤中的盐分冲洗出来 排水降盐:通过排水将土壤中的盐分排出 地下水控制:控制地下水位,防止盐分上升 土壤改良剂:添加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盐分含量
盐碱地改良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物理改良技术:包括深耕、平整土地、修建排水设施等,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 化学改良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等,改善土壤化学性质,降低土壤盐分。 生物改良技术:通过种植耐盐植物、微生物等,改善土壤生物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案例一: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盐碱地治理 案例二:新疆塔里木河盐碱地生态修复 案例三:山东东营盐碱地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 案例四:河北黄骅盐碱地生态农业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可以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植被恢复可以提高盐碱地的土地利用价值,为农业、林业、牧业 等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盐可以促进植物果 实和种子的发育,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 质量
盐碱地改良:通过施用盐碱地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 盐渍化防治:通过施用盐渍化防治剂,防止土壤盐渍化,保护作物生长 盐害防治:通过施用盐害防治剂,减轻盐害对作物的影响,提高作物产量 盐碱地种植:选择耐盐碱的作物品种,在盐碱地上种植,提高作物产量
促进全球盐生植物研究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共享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推动盐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植物生长:盐害可以刺激植物 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植物生 长。
促进植物代谢:盐害可以刺激植物 代谢,从而提高植物对营养物质的 吸收和利用效率。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的抗盐性:我国长江以北以及沿海许多地区,土壤中盐碱含量往往过高,对植物造成危害。
这种由于土壤盐碱含量过高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害,植物对盐害的适应能力叫抗盐性。
根据许多研究报道,土壤含盐量超过0.2%~0.25%时就会造成危害。
钠盐是形成盐分过多的主要盐类,习惯上把硫酸钠与碳酸钠含量较高的土壤叫盐土,但二者同时存在,不能绝对划分,实际上把盐分过多的土壤统称为碱土。
世界上盐碱土面积很大,估计占灌溉农田的1/3,约4×107ha,而且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盐碱面积将继续扩大。
我国盐碱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海滨地区,盐碱土总面积约2~7×107ha,而且这些地区都属平原,盐地土层深厚,如能改良盐碱危害,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特别应值得重视。
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1.生理干旱: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由于渗透势增高而使土壤水势降低,根据水从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的原理,根细胞的水势必须低于周围介质的水势才能吸水,所以土壤盐分愈多根吸水愈困难,甚至植株体内水分有外渗的危险。
因而盐害的通常表现实际上是旱害,尤其在大气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随蒸腾作用加强,盐害更为严重,一般作物在湿季耐盐性增强。
2.离子的毒害作用:在盐分过多的土壤中植物生长不良的原因,不完全是生理干旱或吸水困难,而是由于吸收某种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产生了类似单盐毒害的作用。
3.破坏正常代谢:盐分过多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蛋白质代谢影响很大。
盐分过多会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和各种酶的产生,尤其是影响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形成。
盐分过多还会使PEP羧化酶与RuBP 羧化酶活性降低,使光呼吸加强。
生长在盐分过多的土壤中的作物(棉花、蚕豆、番茄等),其净光合速率一般低于淡土的植物,不过盐分过多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初期明显降低,而后又逐渐恢复,这似乎是一种适应性变化。
盐分过多对呼吸的影响,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呼吸作用降低,也有些植物增加盐分具有提高呼吸的效应,如小麦的根。
盐害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的盐害与抗盐性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在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由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盐类,常受盐害而不能正常生长与存活。
盐的种类决定土壤的性质,钠盐就是形成盐分过多的主要盐类,NaCl与Na2SO4含量较多称为盐土,Na2CO3与NaHCO3含量较多称为碱土。
而在自然界,这两种情况常常同时出现,统称为盐碱土。
1 植物的盐害顾名思义,盐害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这种影响就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危害有三个方面:1、1 生理干旱土壤盐分过多使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渗透势降低,根据水从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的原理,这就给植物造成一种水逆境,植物吸收水分困难,此时植物要吸收水分,必须形成一个比土壤溶液更低的水势,否则植物将受到与水分胁迫相类似的危害,处于生理干旱状态。
如一般植物在土壤盐分超过0、2%~0、5%时出现吸水困难,盐分高于0、4%时植物体内水分易外渗,生长速率显著下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1、2 特殊离子的毒害盐分过多的土壤环境的一个特点就是某些离子浓度过高,而毒害植物,这就就是盐类离子对植物的特殊效应。
高浓度盐分首先影响原生质膜,改变其透性。
由于膜的透性变化致使植物吸收某种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植物细胞内部的离子种类与浓度也就发生变化,这种不平衡吸收,不仅造成营养失调,抑制了生长,同时还产生单盐毒害作用,即当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盐碱土而言主要为钠离子)时,对植物起较强的毒害作用。
如Na+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受到Na+的毒害,减少对K+的吸收,同时也易发生PO43-与Ca2+的缺乏症。
1、3 破坏正常代谢由于盐胁迫影响了膜的正常透性与改变了一些膜结合酶类活性,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失调:(1)光合作用。
盐分过多使PEP羧化酶与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叶绿体趋于分解,叶绿素被破坏。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阻,气孔关闭,使光合速率下降,影响作物产量。
(2)呼吸作用。
一般来说,低盐时植物吸收受到促进,而高盐时受到抑制。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盐适应性研究进展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盐适应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盐胁迫,作为一种常见的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影响。
在盐碱地等极端环境中,植物常常面临高盐浓度的挑战,这对其生理代谢和生存策略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压力,植物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盐适应性机制。
本文旨在综述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包括生长抑制、光合作用降低、离子平衡失调等方面,并深入探讨植物在盐胁迫下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包括离子转运、渗透调节、抗氧化防御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适应性机制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如何应对盐胁迫,而且可以为植物耐盐性的遗传改良和盐碱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盐胁迫是指土壤中含盐量过高,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压力。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多个层面,涉及生理、生态、形态和分子等多个方面。
在生理层面,盐胁迫首先影响植物的水分平衡。
由于土壤中的高盐浓度,植物吸水变得困难,导致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失衡,进而引发细胞脱水和生理功能紊乱。
盐胁迫还会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系统,降低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效率,从而影响植物的光能利用和有机物的合成。
在生态层面,盐胁迫导致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
盐胁迫下,一些耐盐性强的植物种类或品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而一些对盐敏感的植物则可能因无法适应而死亡或生长受阻。
这种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在形态层面,盐胁迫会导致植物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的形态变化。
例如,耐盐植物往往具有较厚的叶片和茎秆,以减少水分蒸发和盐分积累;根系也更加发达,以增加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面积。
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减少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分配,增加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来适应盐胁迫环境。
在分子层面,盐胁迫会引发植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和基因表达变化。
例如,植物会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来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一些与盐胁迫相关的基因也会被诱导表达,编码耐盐相关的蛋白质或酶类,以增强植物的耐盐能力。
植物的抗盐性

植物由于过多的吸收某种盐类而排斥了对另一些矿质盐的吸收,导致营养缺乏或产生毒害作用。 光合作用下降,叶绿体解体;蛋白质合成受抑制,但分解加强,产生有毒的产物,对细胞产生毒害。
(二)离子失调导致毒害作用
二、植物对盐渍的适应机理
分避盐与耐盐
(一)避盐的机理
植物通过某种方式将细胞内盐分控制在伤害阈值之下,以避免盐分过多对细胞的伤害。
ABA对气孔运动调节轮廓:
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大,根系合成ABA以及木质部汁液中ABA的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的关闭。这种化学信号称为正化学信号。
1.正化学信号
保卫细胞ABA的信号转导途径
ABA与膜上受体结合,产生肌醇三磷酸(IP3)和腺苷酸二磷酸核糖(cADPR),以激活胞内钙库中的Ca2+释放,同时胞外Ca2+也可以经过膜上的Ca2+通道 (Ca2+ channels)内流,从而使胞内Ca2+浓度升高;另外ABA还可以诱导胞质碱化(pH升高)。胞内Ca2+浓度和pH升高可通过调节胞内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而调节质膜上相关的离子通道,如激活质膜上的阴离子通道(anion channels)和K+外流通道(K+out channels)、钝化K+内流通道(K+in channels),从而诱导气孔关闭或者抑制气孔开放。
高盐条件下保持一些酶活性稳定。
2.能消除盐分对酶或代谢产生的毒害作用
如细胞中的清蛋白。
3.通过代谢产物与盐类结合减少盐离子对原生质的破坏作用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抗盐锻炼 将植物种子按盐分梯度进行一定时间的处理,提高其抗盐能力。如盐水浸种。
选育抗盐品种
植物生长物质处理 促进植物迅速生长,稀释盐分。
第三节植物的抗盐性

魏槐兵
冯荣
余以勇
漆颖
赵伟
田梅
黎丽娟
土壤盐分过多对 植物的危害。
植物的抗盐性及 其提高途径。
盐害: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抗盐性:植物对盐害的适应能力。
·碱土:Na2CO3、NaHCO3为主 ·盐土:NaCl、Na2SO4为主
盐碱土
一、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
措施:改良土壤、泡田洗盐、增施有机肥种 植耐盐绿肥(田箐)种植耐盐树种(沙枣、紫 穗槐),种植耐盐碱植物(向日葵、甜菜)等。
谢谢观看!9339
指导老师:唐敏 第三学习小组制作 10园林技术(二)班
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1. 盐分过多,使植物吸水困难
容易使植物造成生理干旱,制使植物种子不能萌发。
2. 盐分过高造成毒害
盐分过高使植物细胞原生质中过多的积累某一盐类离子,从而发生盐害, 轻则抑制植物生长,重者造成死亡。
3. 盐分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
•呼吸作用:低盐时促进,高盐时则受到抑制,氧化磷酸化 解偶联。 •蛋白质分解加速,有毒代谢物积累
•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速率下降 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干扰 •还可使植物细胞膜透性增加,从而干扰代谢调控系统,使 整个代谢紊乱。
二、植物抗盐性及其提高途径 植物有两种抗盐方式:
逃避盐害:降低盐类在体内积累,避 免盐害的发生 。
忍耐盐害:植物通过自身的生理或代 谢的适应,忍受已进入细胞的盐类。
4.拒盐植物: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对盐分进入细
胞的通透性很小,在环境介质中盐类 浓度较高时,能保持对离子的选择性 透性而避免盐害。
长冰草
(二)、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1. 选育抗盐品种 2、抗盐锻炼
盐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

理论预测
盐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高盐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 低盐浓度会促进植物生长
盐浓度对植物代谢的影响: 高盐浓度会抑制植物代谢, 低盐浓度会促进植物代谢
盐浓度对植物生理的影 响:高盐浓度会导致植 物细胞失水,低盐浓度
会促进植物细胞吸水
盐浓度对植物生长的综合 影响:不同植物对盐浓度 的敏感性不同,需要根据
实验设计:设 置不同浓度的 盐溶液,如 0.5%、1%、 2%等,作为实 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过程:将 植物种子分别 种植在不同浓 度的盐溶液中, 观察并记录植 物的生长情况, 如发芽率、生 长速度、生物 量等。
数据分析:对 实验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如 方差分析、回 归分析等,以 确定盐浓度对 植物生长的影 响程度。
实验观察指标:植物生长速度、 生物量、叶片颜色、根系发育等
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 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 分析
实验结果:不同盐浓度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不同,高盐浓度对 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低盐浓 度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选 择某种植物作 为实验对象, 如小麦、水稻 等。
盐浓度对植5物生长的研
究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目前的研究方法可 能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 进和完善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可能不够 严谨,需要优化实验方案,提 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添加标题
数据来源:部分数据可能存在 偏差或不完整,需要更全面、 准确的数据支持
结论推广:目前的研究结论可 能只适用于部分植物或特定环 境,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普适性 和适用范围
部分
盐分代谢:植物通过 代谢过程将盐分转化
为无害物质
盐分排除:植物通过 蒸腾作用、雨水冲刷 等方式排除体内多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植物对盐分胁迫响应的两阶段模型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总结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有渗透 胁迫和离子毒害两个方面
植物生长受抑制最初由根系外部盐分所引起 的渗透胁迫造成。随后生长的进一步降低是盐分 进入植物细胞造成伤害所致。
盐碱地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存在问题
目前对植物耐盐性的分子基础知之甚少, 缺乏理论指导,真正的耐盐作物品种的 培育比较困难。
植物盐害及耐盐机理的研究成为
当前农业科研的重要课题!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1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发育的整体影响
盐分抑制植物组织和 器官的生长,加速发 育进程,缩短营养生 长期和开花期,减少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数 和籽粒数等。长时间 处于盐胁迫下,植物 的叶面积缩小。生长 受抑制,光合下降, 能耗增加,加速衰老, 植物最终因饥饿和缺 水而死亡。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2 .从细胞水平上看,盐胁迫对植物
的伤害主要由于两个方面: 渗透伤害和盐离子毒害
渗透伤害:土壤中盐分降低植物吸水能力,植物
生长减慢。
盐离子毒害: 盐分随蒸腾流进入叶肉细胞,对细 胞造成伤害,进一步降低植物生长。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还导致一 些次级伤害如氧化胁迫伤害等。 植物的抗盐性是一个非常复杂 的问题。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二、植物抗盐的生理机制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植物分类:
植物
盐生植物
碱蓬、滨藜、盐角草等
国家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主讲: 孟庆伟教授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主要内容:
一、盐碱土与盐生植物 二、盐害的机理 三、植物的抗盐机理 四、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植物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武 玉 叶
植物的抗盐机理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 与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2.面积广大
据世界粮农组 织的统计,全 球有各种盐渍 土 约 9.5 亿 公 顷,占全球陆 地面积的 10%, 东营盐碱地 广泛分布于 10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正 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每年约有5%的 不断增加 耕地因土壤盐渍化而撂荒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2)植物吸收较多的盐离子所带来的 离子毒害---盐害
正常生理状况下,植物细胞的胞质内维持着 较高的 K+/Na+ 比值。生长于高盐环境中的植物在 一段时间后体内会积累一定浓度的盐分,当胞内 Na+ 离子浓度大于 100 mM 时,可使细胞原生质凝 聚,破坏其胶体性质,甚至改变细胞质的pH值, 破坏酶的结构,使其生理活性降低,造成代谢紊 乱,蛋白质合成受阻,分解加剧。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盐害:指土壤中盐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盐土--含NaCl和Na2SO4为主的土壤;
碱土---含Na2CO3和NaHCO3为主的土壤。 盐土和碱土统称为盐碱土。
植物对盐渍的适应与抵抗能力称为抗盐性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3.盐地面积正在增加
世界人口的增加、工 业的发展、生态环境 的恶化,全球的温室 效应有增无减,地球 两极的冰山日渐消融, 海平面在不断上升, 今后还将有大量土地 被海水吞噬,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 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范围内限制作物产量的重大问题之 一。在受到土壤盐渍化的7%的总土地面积(约10,000 亿公顷)中,约有5%的耕地(15亿公顷)面积。我国 有3亿多亩盐渍化土地,约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25%。 人类的农业实践活动使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灌溉地最易盐渍化,而世界食物的1/3来源于灌溉地, 所以这类土地资源的盐渍化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干旱地的盐渍化是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某些地区 尤为严峻
茎或叶的薄壁细胞组织大量增生,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可以吸收和
储存大量水分,既可以克服植物在盐渍
条件下由于吸水困难造成的水分不足, 又可将吸收到体内的盐分稀释,保持低 水平。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生理上的适应: 渗透调节和离子区域化
渗透调节: 植物适应盐胁迫的主要
生理机制之一
离子区域化:盐生植物通过将Na+区域划 入液泡,使植物抵抗外界 的低水势而得以吸水。
非盐生植物 大多数农作物
根据对过量盐分的适应性不同,分三类 稀盐盐生植物 碱蓬、盐角草 盐生植物 泌盐盐生植物 滨藜 拒盐盐生植物 芦苇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1、稀盐盐生植物的抗盐机理
形态学上的适应; 即茎或叶的肉质化
碱蓬 盐角草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1)土壤中较高的盐离子浓度导致植
物水分亏缺----渗透胁迫
当环境中盐分浓度过高时,介质的水势下降, 水分的有效性降低,造成植物吸水困难,对植 物形成渗透胁迫。 近年来以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为目的的基因工 程研究表明:转基因植株在提高了抗旱能力的同 时,耐盐能力也得以提高,表明盐胁迫对植物可 产生渗透胁迫效应。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另一方面,工业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 加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迫切需 要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培育耐盐作物品种是利用盐碱地的一项经 济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五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