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宫殿建筑内有排水设施和冷藏室

·先秦时期出现了砖

二、汉

⑴背景

·罢黜百家“楚汉的浪漫”

⑵成就

①木构建筑三大结构体系:抬梁、穿斗、井干

②楼阁建筑

③斗栱的出现和应用

④屋盖的基本形式的出现(第五立面)

⑤技术上、制砖、拱券技术(主要用于墓室)

⑥石阙艺术(高姬墓阙)

⑶实例

①汉长安

②高姬墓阙

③白马寺(佛教传入)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⑴背景

·战争、分裂、人口急剧下降

·“人的觉醒,文的自觉”时代精神

⑵成就

·因为精神的痛而关注彼岸世界→宗教的发展

·三种石窟:

·山水园林的发展

·家具的出现(垂足而坐出现,宋代以后真正开始全面)

△南北朝以前主要席地而座,少数民族因长期骑马不习惯席地,便产生了家具,

垂足而坐产生

⑶实例

①永乐寺塔

②南朝墓

中国建筑史整理笔记

朱光亚教授东南大学

一、WHY:正确认识建筑和树立价值观

过去时:修养

现在时:古为今用

将来时:职业精神

二、WHAT:

建筑史:“站立的基石”“智慧的积累”

·Tadao Ando :有深度的建筑

·克罗奇:历史是一门万古长青的知识

·建立正确的建筑观

三、HOW:

⑴文化观的改变

·古代的两大体系

“道”形而上者,意识形态

“器”形而下者,自然科学

彼此不相往来

1840(鸦片战争)→1861(洋务运动)→1894(甲午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95(戊戌变法)→1911(辛亥革命)社会制度的变革

1911→五四运动→30年代(文化心理的改变)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0年 1979—1989

认识西方建筑之始:建筑之功能、技术、空间→“西方功能好,形式中国好”

→反思“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并从根本上了解:弘扬中国文化建筑文化密

不可分,“道”“器”相融的结果。

后兴时期的建筑文化特征:环境、城市、文化

⑵建筑观的改变

①谋求生存的物质手段

②艺术之母(形式的重要)

③工业产品:住人的机器

④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我国与西方接触的阶段)

⑤“建筑是关于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第14界国际建筑师大会

⑥后现代:文化认同

本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文化现象

科技高度的发展——条件、环境恶化,信息社会的出现对艺术的冲击,感到科

技的冷水——产生困惑:人与社会、自然、人、自我的关系

在建筑上的特征:用通俗的形式表达大众认可的形式

“京剧联奏”:以节奏来统一

“新的平面感”(没有深度的文化现象)

C·Jencks:《后现代建筑语言》

“三个e”:energy、environment、ecology

“三个s”:syntax(句法)、semartics(语法)、sculpure

⑦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

对理性的语法:无逻辑、无原则

折、消、解、反叛、否定

对现代发展至今的根本否定,对西方传统的根本否定

⑧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和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针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而提出

⑶文化观

古建筑是在什么文化背景下产生?与现在连接的接合点是什么?

公元前2200:在龟壳上的数字《河图洛书》

西汉《黄帝内经》《教沦》

1、3、5、7、9 天教,阴教,奇

2、4、6、8 地教,阳教,偶,各个方向相加常数:15

·明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九开间”九为天数

“记用9室,谓法龟文”

与等级及数字概念密不可分

·天一阁:6开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中国古代思维:联想、比喻、模糊型的思维。

四、建筑史体系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⑴史官文化与城市、宫殿、住宅

⑵宗教文化与坑墓、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

⑶士大夫文化与园林

⑷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五、方法: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六、参考书:

⑴中国古代建筑史刘郭桢

⑵中国建筑的结构与类型刘致平

⑶苏州古典园林刘郭桢

⑷华夏意匠李允囗

⑸中国通史范文谰

⑹结构主义(人类发展的结构)皮亚杰

⑺图式语言 A Pattern Language C.Alexander

⑻美的历程李泽厚

⑼广义建筑学吴良镛

⑽建筑文库(丛书)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时间轴

·朝代轴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文化特征:

·从蕴育到发展经历曲折,但一直延续下来——与其他文明不同一贯的延续性意味

着兴盛还是危机(建筑结构的延续与发展)。《兴盛与危机》金观淘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多元性

“迁徙、聚合、民族、战争、变化”

国内南北民族的互动;

①大迁徙促成民族文化互动;②佛教文化入境;③境外文化交流;④少数民族文

化入侵;⑤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⑥基督教文化入境。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中国文化起源并非单一性,而是“满天星斗”。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文化现象和神话理论

燧人氏时期:开始用火,天然洞穴(周口店)

有巢氏:住屋开始(最早木构架)“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五蠹》韩非子

伏羲氏:渔猎之始,八卦,结绳记事(数字概念)

神农氏:农业之始(稳定)中国文化纷争时期

轩辕帝(黄帝):文化之始(龙的图腾)

二、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干阑式: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巢居

木骨泥墙:黄河流域——穴居

⑴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渭水)母系氏族社会(河南渑池)

·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居住区住房共分五组,每组以一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则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半穴居建筑遗址

木骨泥墙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

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

白灰面出现在仰韶中期,龙山时期普遍采用

⑵龙山文化(黄河中上游)父系氏族社会(山东历城)

“吕”字形

·一夫一妻制,面积缩小,面积分工

·材料:土坯砖出现,石灰面的广泛使用(防潮)

⑶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最典型的干阑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有原始的巢居发展而来;榫卯技术。

⑷细石器文化(东北、内蒙)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建筑已有了“群”的概念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祭坛

三、小结

⑴多元的

⑵手段——精神

⑶穴、木骨泥墙、砖、木构、石构

为什么发展为木构建筑?

①“自然条例论”刘致平

②“经济合理,省时省工”徐敬直

③“宗教观念浅薄”李允禾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

尧、舜之“禅让”制,大禹传子不传贤,制家制国不分,使中国文化较早脱离了神

性(神境削弱)。

⑴祖先崇拜(代替了图腾与神的崇拜)不便突破之重要原因;

⑵九鼎在观念上有神权下降,人的地位提高的倾向。

二、商阶级的产生——青铜工艺相当纯熟

⑴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

技术上:①夯土台80cm,区别高低,上下层的方式;

②封闭庭院(廊院);

③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④有永定村遗迹

⑵郑州商城:最早的城市遗址

⑶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⑷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村)

·器物:云纹、雷纹、甲骨纹(从神、宗教中解脱)

三、周(渭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建立了礼制,分封土地,分颁贵族,统一管理

·建筑上:建立了完整的礼制——宗法秩序的出现

等级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⑴城市:规模按等级来定

⑵住宅: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

最早的四合院出现

·“合院”形式

·家族居住

·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男尊女卑,男左(东)女右(西)

·湖北蕲春干阑式木架建筑

反映了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⑶建筑技术

①斗拱的概念

②瓦的发明并应用(西周)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

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③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⑷小结

①从形而上的角度,神的地位下降,人的地位上升,但仍未完全脱离

②从形而下(技术上),木构建筑被选择进行发展

思考题部分:

⑴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干阑式建筑,采用榫卯结构

⑵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出现在何处?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蒙古大青山区原始社会祭坛

⑶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木骨泥墙和干阑式

⑷中国的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遗址

⑸中国最早的瓦屋面何时出现?砖?

·西周

·春秋时期

⑹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地面建筑的发展,并出现两种基本结构形式

·城市有一定程度发展

·建筑开始出现群的概念和院的空间形式

·技术上出现抹面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一、先秦时期(春秋、战国、秦)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铁器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私肥于公”

·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

⑴春秋战国

①城市的建设高潮

齐临淄(山东)、赵邯郸、楚鄢郢(湖北江陵)、魏大梁(开封)、

②宫:高台建筑,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包夯土台的高台上建造建筑

③宗庙

围合在墙中,有前堂后室,牺牲坑

④水利工程(灌溉)

·西门豹引漳水盖邺

·秦、郑开渠三百里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春秋)

意筑长城“阴险为在”

⑤技术

·转的出现(主要用于地下),筒瓦、板瓦广泛使用

·榫卯技术更好,木构建筑技术更高

⑥理论:《考工记》齐国官书,记载西周之事

⑦人物:木建筑鼻祖——鲁班(公输般)

⑧意识形态

·商周:学在官府→学在四夷

·孔子:将人还给了社会

·老子:将人还给了自然人文思想的基础:将文化统一于人

·建立了中国人文主义基础,人的地位上升,神的地位基本为零

·“天人合一”孔子、或孔、老子之意的结合,天是自然的天,文化、神、天子的意义的混合体

·历史意识(人)过早发达,抹灭了宗教文化艺术的成就,带来历史、文化、人的一体化,摆脱了宗教的神——超脱于人、意识、形态的东西

·色彩:意味,道德伦理色彩,等级

“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

·原则:赋、比、兴,“比德原则”,将艺术与伦理连在一起

·通过器来表现道,通过建筑来表现意识

⑵秦

①阿房宫:政治象征,“上扼天功,下压黎俗”,将“器”作为“道”的体现;

②秦始皇陵,东侧兵马俑

·气势宏大

·平面伸展的空间意识,与木构发展分不开(不可能向高度发展)

·采用轴线,建筑是意识的象征

二、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交融

·“秦汉之浪漫”,“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建筑与录书“方圆并施,流畅古朴”

⑴古坛

画像砖石、明器,是在高一级的墓葬中,为了表示示死如生,石造屋缩小比例。

⑵气势:汉长安,面积是罗马城的2.5倍

·礼制建筑:北齐官书《考工记》

·明堂辟雍:传播儒家文化的建筑

明堂辟雍平面示意图:

⑶技术

①两种最主要的木构架:抬梁式,穿斗式

②斗栱的出现和应用

抬梁式:梁柱交接是榫卯、垂直的

穿斗式:梁柱榫卯是水平的,梁是起“串”的作用,多用于南方或取材不易的地方

③屋顶(除硬山之外都有)

庑殿、歇山、悬山、囤顶、平顶

④材料:砖石

板梁结构,拱券技术——多用于地下

实例:东汉末年:山东沂南石墓,板梁结构

四川雅安县:高颐墓石阙。阙:门通道两边的建筑

⑷园林

早期园林“行猎“

汉时受神仙术的影响,挖大片水池建岛——蓬莱、方丈、瀛洲

⑸印度佛教文化引入中国

东汉明帝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教建筑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魏、蜀、吴—→西晋—→东晋(迁都南京)

·东汉末年北方少数民族进入汉区

·频繁的战争、分裂、迁徙—→思想:困惑

士大夫阶层:享有特权的人物→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魏晋玄学,一反“天人合一”,强调人的自觉与个体本身

·时代精神:“人的觉醒,文的自觉”

⑴陵墓

相对于前期皇帝之厚葬—→薄葬,享受现实

⑵佛教建筑的勃兴

·因为精神的痛而关注彼岸世界—→宗教的发展

·宗教传入是由西向东逐步传播的

①最早的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密檐式塔

②佛塔的类型:密檐式——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

阁楼式塔——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

单层塔

③河北定兴北齐石柱,柱上刻经文——经幢,一种新的建筑类型

④石窟:土质坚硬中挖窟,造像

·石窟的类型:

塔院型:以塔为窟的中心(支提窟,将窟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刻成佛塔的形象)

佛殿型:以佛像为主要内容

僧院型: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

打坐

最早的石窟是新疆克孜尔石窟,其次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其它的如山西大同云

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江

苏南京栖霞山千佛岩等。

⑤山水园林的发展:以自然式山水为本的园林思想起源于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更为兴盛。

⑥家具的出现(宋之后才真正开始全面使用):

南北朝以前:席地而坐,低矮家具。

少数民族入侵:垂足而坐(少数民族因长期骑马,不习惯席地而坐,便产生简

单的家具方凳、圆凳、椅子等)。

小结:

先秦——————————两汉——————————南北朝

乱战乱

“天人合一” 理性的人

神的地位下降,人的地位上升人的自觉,个体本身

隐喻形式上表现理性

(数字、色彩)(形式上的直接表达)实例:

·四川雅安高颐墓石阙

·北魏洛阳永宁寺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南京梁萧景墓墓表

·河北定兴北齐石柱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隋至宋公元581年——618年)

一、隋唐时期

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

先秦哲学+晋、南北朝(道家思想地位逐步抬高)+佛教—→儒、道、佛并存—→“和”

开朗、生机、博大、完美

⑴唐长安

·严整——里坊制

·宏大

·繁荣

⑵建筑:

汉:单体

唐:建筑的群体,轴线布局,利用天然地形来营造气势

⑶文化交流繁多和相互文化渗透

①胡床:使建筑空间增高

②佛教:大雁塔——山系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存

小雁塔——南禅寺大殿

③对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法隆寺

⑷技术结构:

·建筑技术、构造、形式上达到和谐的状态

·形式是结构的外在表现,与技术之发展分不开

·细部门窗斗栱:功能、结构、形式

⑸大跨度建筑:

赵州桥——河北赵县安济桥,作者李春(隋),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券大拱桥(空腹桥);敞肩券:减少自重,减轻洪水流量的压力。

⑹出现了专门从事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阶层——“都料”,沿用至元代

·石墨绘制图样的能力

二、五代(907年——960年)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在砖木建筑结构上有所发展

砖木混合结构:苏州虎丘塔,杭州保椒塔

砖石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杭州灵隐寺石塔,杭州闸口白塔

铁塔:广州光孝寺东西铁塔

三、北宋

⑴在木构建筑上的重大发展

李诫《营造法式》,官方核算“以材为祖,材分八等”,实行模数制的方法。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利:对唐代建筑技术进行总结与发展(唐已有模数化趋向),定型化,施工速度快。

弊:限制了对木构建筑的探索,形成了等级上的制约,形式结构在等级上区分开来。

⑵城市

打破里坊制,所有街道均是向外的。

《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描绘北宋都城汴梁(开封)。

⑶装修

由唐代的豪迈至宋代的婉约,由唐代的红、白、灰色演变得细致、规整、绚烂、柔美。

⑷园林

堆山叠石,在城市环境中人为建造山水。

皇帝重视艺术,欣赏艺术。

⑸砖石建筑水平提高

①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84米

②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二塔,40余米,我国规模最大石塔

③福建泉州万安桥,540米

琉璃:砖未进窑之前涂釉再烧之(大量使用在明代)

我国现存最早琉璃塔:河南开封佑寺塔

精细:河北赵县经幢

⑹群体组合

单体建筑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群体变化,形成丰富的轮廓线,注重轴线变化和空间纵深方向变化。

①河北正定隆兴寺

②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③江南三大名楼:藤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北宋(赵匡胤)———————北宋 10世纪并存

唐末:契丹族————————辽(大同)

女真族————————金 12世纪并存

南宋(杭州)

宋太祖赵匡胤

辽(契丹族)(907——1125)

北宋(开封)(960——1127)南宋(杭州)(1127——1279)

金(女真族)(1115——1234)

四、辽、金

⑴辽:仿唐制,空间分布关系,体量大。

①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木构塔,我国现存唯一木塔,世界上最早的木塔;

②河北蓟县独乐寺,木构塔;

③北京天宁寺塔,砖木混合结构;

④山西灵邱县觉山寺塔,砖木混合;

⑵金:结合辽、宋的特点。色彩与装饰更加富丽。

①山西朔县崇福寺

②山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

③山西大同善化寺

④山西应县净土寺

五、南宋

⑴园林

与环境分不开,创造了和环境结合的因地制宜的造园手法(苏杭)

⑵平江图

平江(南宋苏州):军事上的重要性

封建社会中期:多元文化并存并蓄

唐、宋建筑特点比较

·唐·宋

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里坊制①里坊制瓦解,街巷自由

②成熟的群体②丰富变化的群体

③定型化、大体量的单体(佛光寺大殿)③模数化、规范化的单体

④砖石技术发展:塔④砖石技术进一步发展,石灰使用

⑤工艺与艺术成熟⑤工艺与艺术拓展

⑥施工水平提高,出现分工⑥园林艺术,花纲石

·长安城、洛阳城、大明宫·汴梁、平江图、清明上河图 ·佛光大殿、大小雁塔·河北定县料敌塔、河南登封佑国寺

福建泉州开元寺塔

彩画:唐代色调暖阔,以红、白为主彩画:宋代出现青、绿调子:青绿叠晕棱间装

思考题:

·穿斗结构与抬梁结构的差异何在?

·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如何影响中国建筑?

·最早的的砖拱券与砖穹窿何时出现?

·画出高颐墓阙、萧景墓表、北齐石柱图。

·主要石窟的类型有哪几种?

·思考中国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

·从哪些方面可以说唐代建筑是我国建筑的成熟时期?

·宋代建筑取得哪些成就?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时代哪个城市的情景?

·《营造法式》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有何理论?

·举例说明中国砖石技术的成就。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

—、木构建筑的特点: 1、优点:収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人、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2、穿斗式:用穿桥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棍棍的房架,擦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擦条方向用斗桁把柱子串联起來 3、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橡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社而上。 4、井干式: 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了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釆川跨度较人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人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 5、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 二、屋顶级别: 高一低:庇殿顶一歇山顶一悬山顶一硬山顶 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明代徐杲、蒯祥 四、原始社会建筑: 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 木骨泥墙房屋——rti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樺卯技术构筑房屋。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 黄河屮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 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屈住区, 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 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而):土坯砖 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屈室装饰。 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吋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 仰韶晩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血和墙上采用白灰抹血,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

东南大学2014年建筑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建筑史)

东南大学2014 年建筑史(回忆版) 填空题: 1.《营造法式》的作者是,性质是,最大贡献是。 2.清代园中的园,是仿照江南园林的园的意境来建造的。 3.明清北京城在朝城的基础上修建。明对北京城改造的重要三点是, 4.佛教建筑的宗教性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在,初期是佛教建筑的中心。 5.唐朝大明宫中的殿主要用于举行大典,类似清朝的殿。 6.明孝陵开创的三大点:,,。 7.新巴比伦主要建筑的贴面材质是。 8.古罗马建造图拉真广场的意义是。 9.哥特式教堂骨架券的两种形式,。 10.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理想中的教堂平面形式是。 11.拜占庭教堂内部非物质装饰是。 12.伊斯兰世界礼拜堂指示中心的塔楼称为。 13.美国建筑师同时也是政治家,主张复兴时期的建筑。 14.“International style”是年在举行的展览中提出的,总规划师是。 15.插入式城市和行走城市的提出者是英国学派。 16.二战后,阿尔多.罗西等建筑师主张回到建筑的原型去的理论和运动称为。 绘图题: 1. 斗拱改错 2. 绘出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各一,标出所在时代地点和名称,并以此分析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形式上的不同。 3. 绘出巴黎圣母院主立面,并论述入口PERSPECTIVE ARCH 形式的特点。 4. 绘图说明荷兰风格派的特点(平面,轴测立面均可),并论述其思路来源。 论述题 1. 举古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师各一来说说近代建筑师的变化以及职业特色。

2.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和设计的五点,分别绘图举例说明。 3. 分析自古希腊以来对集中式竖向构图处理的一般规律,并就意大利公爵府的立面加以分析。 4. 论述密斯的思想(至少五点)。并回答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背景,特点以及意义。绘图说明巴塞罗那德国馆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至少两点。如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等等。)

如何复习建筑史

关于几门功课的复习 明白了研究生考试的官方大事件,有助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复习. 对于报考东南大学建筑学的大多数同学而言,即将面临的四座大山无非就是快题、建筑与城市规划史、英语和政治。 这四门功课的复习和准备其实在起跑阶段就是因人而异的,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几年学习过程中逐渐会形成一些人与人水平 的差异。但我要说的是,差异不一定可以消除,但你一定会进步。 建筑历史的复习 很多人都会听说过一本东南大学的朱光亚老师的教学笔记,目前尚未有人统计过它被复印的次数(我猜如果是正式 出版物的话它的销量一定很好),我觉得对于一名外校考生而言,这本笔记应该是最好建筑史复习的教材。 这本笔记好就好在它既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本,也是一个庞大历史理论体系的目录。 我这样说是有用意的,我去年建筑历史的复习基本分为三个阶段:朦胧认识阶段+兴趣拓展阶段+经典备考阶段。 呵呵,可能这三个名字起得有点二,但我确实认为这样的划分对我是有用的,尤其是对外校的建筑历史底子不是特别好 的考生而言。 朦胧认识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只看笔记,不看其它,没事儿就看,因为东南的历史考题会经常考到绘图题,所以上 面的每一幅图你都尽可能闭上眼睛想起它的模样,没有必要太精准(因为那是下一个阶段的事情),还要尽可能想起批在 图边的一些要点,这些都是关于该建筑的最显著特点的最简洁的概括,在考试的论述题中,这样的每一点都会是一个段落 的中心内容。这一阶段最好在暑假前结束,当然也可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同学也许会更早结束,甚至……自己看着办吧 兴趣拓展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这时你就需要把大学时期的建筑史教材找出来细心地读一下了,并且建议结合朱 老师笔记做自己详细的笔记。我倒是觉得看书顺序不一定从古至今,因为历史框架会在我刚刚说的第一阶段自然而然地形

考研中国建筑史

一、居住 1、北京四合院:北方地区院落式典型 (1)宅门 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小门楼 (2)特点 1)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2)秩序通过门来体现,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3)墙垣厚重,院落内向,院落是交流场所,但缺乏私密性。 4)防风沙、抗干扰和噪音,较安静 5)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 2、云南一颗印: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采用 1)“三间四耳”或“三间两耳” 2)2层,占地小,密度大,符合当地人多地少的需要 3)倒座深八尺,“三间四耳倒八尺”为典型布局 4)大小厦(腰檐)联通,雨天穿行;房高、天井小,大小厦深挑,挡太阳大高度角的阳光直射,符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 5)双坡顶,外墙高耸,如城堡,防火、风、盗 6)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活,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势形成不规则的散点布置。 3、窑洞:黄土高原、黄土盆地农村住宅主要形式 结构与类型 (1)开敞式靠崖窑:有天然崖面(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面阔:进深=1:2-1:4 (2)下沉式窑洞(巩县西村):地坑院竖穴+横穴 (3)锢窑:在地面上人工建筑为拱顶的房子 (1)优点 A.节能,冬暖夏凉; B.就地取材,经济适用 C.防火,防噪音 (2)缺点 A.容易塌顶 B.空气不流通,潮湿 C.排水存在问题 D. 抗震困难 E.施工周期长 影响住宅形式的可能因素: 1、社会结构 2、家庭结构 3、生活方式 4、私密性观念 5、对自然场所的认知方式 6、宗教信仰 7、气候 8、可供使用的材料与技术手段 1)地理、气候 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大; 云南地区低纬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一颗印的住宅形式可随高低起伏的地形任意布置。 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气候炎热。 2)人文 北京四合院以空间的等级、建筑的秩序展现了伦理的秩序,体现了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气质。 一颗印体现了一定的秩序,并且经济实惠,为百姓接受。 窑洞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由原始的地穴演变而来。 3)材料、科技 黄土资源丰厚,土质粘度较高,粘聚力、抗剪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稳定性,而木材较少,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抬梁木构架、穿斗木构架体系成熟。 二、宫殿坛庙陵墓(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骈列制——隋唐三朝纵向排列——明清三殿 两宫五门) 1.明清北京宫殿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760*960) A. 中轴线 B. 功能分区:外朝、内廷;外东路、外西路 C. 基础设施:护城河、道路规整 (2)形制特点:吸收前朝做法并有所创新,成为象征封建集权统治与严格礼制秩序 的典范 A.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用礼制来强化宫殿所象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对古制三朝五门的恢复和附 会,宫殿命名中体现出宇宙秩序与人间秩序的合一) B.吸收前朝各个时期的做法(三殿两宫五门沿轴线纵向展开,宫前序列进一步丰富) C.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上的表征 (3)设计手法特点(成就): A.建筑序列:通过连续对称的,尺度、形式不断变化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 B.建筑处理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以小衬大,以低衬高。 C.空间有序转换:以门为媒介-空间限定、渗透与转换;以廊庑为辅助-功能划分、交通引导、衬托主体 D.屋顶、色彩、装修等细节也成为表达空间等级秩序的语言 E.文字与小品具象征意义 2.天坛:北京外城,分为圜丘组群和祈年殿两个组群,由丹陛桥连接 (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

(整理)东南大学考研建筑史真题89-08无答案.

东南历史真题 2008年 1。北京故宫中轴线建筑及院落空间特点,及其建筑功能,画出太和殿立面。20分 2.明北京,明南京城市特点及城市形成过程图20分 3.中国塔的类型及画图15分 4.中国50年代和80年代建筑发展特点20 5.画图帆拱巴黎圣母院郞香教堂透视卫城总平面罗马五柱式柱头15 6.密斯的建筑思想及作品20 7圣马可广场特点,图每个建筑形式特点20 8.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及其发展趋势20 2007年 1。明南京特点(附图)20分 2。留园特点与成就(附图)20分 3。清七架椽举架特点(附图)10分 4。北京四合院特点(附图)10分 5。名词解释:李诫、宇文恺、戈裕良、计成、吕彦直。15分 6。雅典卫城及帕提农成就特点(附图)20分 7。巴罗克和洛可可特点比较。10分 8。当代建筑思潮和趋势。20分 9。名词解释:斯卡摩齐、维特鲁威、维尼奥拉、勒诺特、赫尔佐格。10分 10。绘图:帆拱、圣马可广场、巴黎圣母院立面、帕拉第奥母题、泰姬陵立面。15分 2006年 一、画图(25分) 1、中国古代五种屋顶的形式(悬山、歇山、硬山、庑殿、攒尖) 2、天坛的总平面 2、山屋角剖面和仰平面 4、北京四合院 5、中山陵总平面 二、画图(25分) 1、帆拱透视 2、泰姬陵透视 3、圣马可广场 4、巴黎圣母院立面 5、罗马五柱式 三、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经验手法及艺术成就(附加图) 25分 四、结合拙政园谈谈南方园林造园手法 25分 五、故宫的艺术成就和单体的成就(附加图) 25分 六、谈谈西方近现代建筑思潮 25分 2005年 一:雅典卫城和帕提农神庙; 二:天坛的特点; 三: 1.巴黎圣母院 2.拙政园 3.泰姬陵 4.五采斗拱 5.故宫太和殿 6.帆拱四:圣马可广场; 五:中山陵; 六:花园城市理论; 2004年 雅典卫城巴黎圣母院佛光寺大殿包豪斯帆拱举折屋面画法叉柱造天坛五色图圣马可广场里坊制谈谈西方近现代建筑思潮谈谈设计结合自然并举例说明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东南大学2009、2010年建筑学考研建筑史和快题试题

2009年东南历史真题 一、填空 1.隋大兴设计者高颖和宇文恺;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也黑迭儿,水系设计者郭守敬 2.中国两个建筑团体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 3.著名的Trinita dei Monta(圣三一教堂)前的Spagna step是巴洛克风格的,说明建筑手法也可以用在城市规划上 4.20世纪初荷兰De Stijl 风格代表作是乌德勒支住宅 5.拜占庭建筑的独特建构是帆拱 6.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书是《论建筑》、《建筑四书》、《五种柱式规范》作者是阿尔伯蒂、帕拉蒂奥、维尼奥拉 7.中国的神位排放制度是__________,左昭右穆 8.法国凡尔赛宫前的广场是______风格,设计者______ 9.北宋汴梁的在城市上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开放的街市,张择端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就是描述当时的情景 10.1980-1986年建成的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者是拉斐尔?莫尼欧(西班牙) 11.第一个石制的金字塔是昭赛尔金字塔 二、画图 1.八架举折 2.七檩举折 3.中山陵音乐台 4.天坛 5.希波丹姆城市平面 6.罗马君士坦丁堡凯旋门 7.视差矫正法 8.威尼斯公爵府立面

三、简答5*8=40 1.曹魏邺城的特点并举两个以其为原型的城市例子 2.为什么说独乐寺山门是唐风格的体现 3.南京首都计划的内容 4.三个塔的照片请分别指出类型并论述它的特点 5.classical Order 6.Flying Buttress 7.Garden City 8.Bauhaus 四、问答 1.以你熟悉的一个南方私家园林为例,分析其南方私家园林手法(至少5点) (10 ) 2.举两个我国民居不同的例子。(12) 1)绘图介绍其特点2)分析异同3)简述造成不同的原因 3.论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教义分别对其建筑空间,型制及特征的影响(10 ) 4.结合今年来国内重大有影响力的建筑,谈谈你对现代建筑如何在技术化与地域化共生与交融的观点。

【考研必背】26个中国建筑史的若干个最

中建史里的若干个最 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2、白灰抹面最早是出现在仰韶中期,而普遍采用则是在龙山时期。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3、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白灰墙上刻画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是辽宁西部建平县境内的牛河梁女神庙。 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7、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8、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都城——亳宫城中宫殿中的主殿长90m,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9、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是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其建筑方正整齐,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10、西周初期,分封建国,营建洛邑,出现了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由于礼制的需要)。 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所引起的) 11、《左传》与汉初所传《礼记》曾叙述周朝宫室外部有防御和揭示政令的阙.而后阙逐渐演变为明、清的午门。 12、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日字型)实例,也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影壁实例; 13、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注:西周早期,如陕西岐山凤雏村中使用的瓦还比较少,仅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等处。到了西周中晚期,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质量也有所提高,如陕西扶风召陈遗址。另外,在这两个遗址中,还出土了铺地方砖) 14、春秋时期,瓦(筒瓦、板瓦等)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即台榭)也已经出现。另外,此时已经开始有了用砖的历史。(主要用于地下)15、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盛行。瓦在宫殿建筑上已被广泛使用,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 16、汉朝——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悬山和庑殿顶

中国建筑史考研-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讲义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前言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 埏(Sha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只要你接受这样的概念,古典主义建筑就必然被否定。”(《赖特》40页)赖特1941年提出:“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房间本身应显露出来,否则建筑物就缺乏现代感”(《赖特》40页)赖特说“原先我曾自诩自己有先见之明,认为自己满脑子装有人类需要的伟大预见”。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观有着根本地不同。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就是《中国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空间,因此,建筑与人类的这两种生活相关联;两种生活中,精神生活依附于物质生活,生产是物质生活的基础,所以,生产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而生产中的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一般公式: 生产力=劳动力(体力和脑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有什麽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麽样的建筑;这种相适应的特点,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这就是本课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三、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期:与通史的分期相同: ⒈古代史:公元前270 万年─公元1840 年。 ⑴. 原始社会 ⑵. 奴隶社会 ⑶. 封建社会 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 ⒊现代史:1949年─至今 附:中国古代通史时序: 原始社会:古猿从思维与制作工具开始,成为人类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早期: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0万年; 1999年在云南元谋竹棚地区发现500 万年前的古猿人头骨化石;史称:猿人(直立人),打制石

2020-2021年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报考指南

2020-2021年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报考指南 本文将由新祥旭简老师系统的对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介绍、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建筑学院校排名等几大方面。 一、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著名的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

工程教育平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主要成员。 二、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001 建筑学院(83793033) 081300 建筑学(学硕)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全日制) 02 城市设计与理论(全日制) 03 建筑历史与理论(全日制) 04 建筑遗产保护(全日制) 05 建筑技术科学(全日制)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 ③302 数学二或 713 建筑学综合 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或 902 建筑物理或 918 传热学或 925 结构力学或 935 计算机专业基础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初试科目:01、02、03、04方向:713+503;05方向:713+503;302+902/925/935/918。 复试科目:01、02方向:515;03、04方向:513;05方向:514

复试科目:513 建筑历史与理论或 514 建筑技术或 515 建筑设计(快题) 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全日制) 02 城市设计与理论(全日制) 03 建筑历史理论(全日制) 04 建筑遗产保护(全日制) 05 建筑技术科学(全日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③355 建筑学基础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授予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报考条件:本科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专业毕业的考生。复试科目:01、02方向:515;03、04方向:513;05方向:514。 复试科目:513 建筑历史与理论或 514 建筑技术或 515 建筑设计(快题) 三、复试分数线:

东南大学景观学系教学计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专业 办学思想 面对景观学(风景园林)国际与国内多元化的教育现状,根据景观学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不断拓展、实践理论与方法持续深化的态势,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眼光,不断追踪景观学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社会与专业实践的发展,建设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景观学专业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和扎实理论素养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景观学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东南大学景观学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教育过程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统一,教育目标是未来景观设计师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的统一。强调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根据学科发展不断完善景观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化地审视和优化已有教学体系,建立以培养景观规划设计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规划设计课程为主干,整合相关各知识模块、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及针对性,建立与之配套的教案、教材和师资组织结构。 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谋求多方位、多层面的合作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实践能力、灵活的组织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办学特色 继承和发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严谨求实、学以致用、中西兼蓄、锐意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基础扎实、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综合发展的特点。突出景观规划与设计系列课程的核心地位,以景观规划设计和景观建筑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整合植物、生态、地理、社会、艺术等相关知识传授及其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和理论素养两轴并重。注重科研成果与教学环节的整合互动,以及与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教学交叉互动。同时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要求各个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均明确自身的特点和目标,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因材施教,坚持开放互动的教学特色,坚持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与讨论,注重教学研究的日常化和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强化“景观规划设计”核心系列课程与各相关课程群的整合研究,与时俱进,完善科学、人文等各专业课程群的建设。 培养计划 1.办学目标 根据景观学教育的客观规律,结合社会发展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围绕培养职业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创造、开拓和适应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完善的个性、高尚的修养和健康的体魄,理论素养和设计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全面合理,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景观设计、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具有国土与区域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就业的部门和承担的工作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土地综合利用和市场服务机构,项目策划、决策与工程等部门咨询工作;建设、国土、环保、旅游等政府部门管理工作;以及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教育及研究工作。

中国建筑史作业

第一章 填空题: 1.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是。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机构是。 3.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是 和。 4.单体建筑平面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和。 5.右图中的建筑是合院。 判断改错题: 1.民间建筑面阔方向的开间数一律取阳数。() 2.间在平面中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尽间、梢间。() 3.平面为正方形的建筑是正式建筑。() 名词解释: 间,副阶 简答题: 1.出廊的四种做法、等级及出廊的优点。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论述题: 论述说明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第二章 填空题: 台基的四个构成要素包括、、和。平台式台明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和。 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以分为、和。 台基的组合有、和三种。 判断改错题: 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大于“上檐出”。() 台明的做法按等级从高到低为须弥座—砖砌台明—满装石作。() 无论等级高低,台阶的做法中都有砚窝石。() 须弥座可以做成全部光素的。() 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两阶”和“三阶”。() 月台组合体是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可以不一致。() 简答题: 右图中的两个台明分别是什么朝代的?比较 说明二者区别。 台基上栏杆的作用是什么? 右图中的两个月台分别是什么形制?分别

说明其使用范围和高度。 论述题: 试分析说明台基的作用。 第三章 填空: 抬梁式构架是体系,靠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体系,靠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根据部位可以把宋代斗栱分为、和。 判断改错题;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檩,无斗栱之大木用桁。()卷杀是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艺术加工方法。() 宋代出四跳的斗拱为八铺作。() 雀替的长度必须为净开间的1/4。() 名词解释: 十八斗,槽升子,翘,雀替 画图题: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的简单示意图。 问答题: 穿斗式构架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大小式建筑的区分标志是什么? 斗拱的作用是什么? 雀替的作用是什么? 论述题 评析木构架。 第四章 填空题: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脊由和组成。 歇山顶共有根脊,四角攒尖顶有根垂脊,圆攒尖顶有根垂脊。 中国古建筑的凹曲面屋顶具有、和的作用。 屋顶出檐要满足。 屋顶组合的发展历史是在代组合丰富,达到鼎盛期,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 判断改错题: 庇以凸曲面为主要特征。() 小式建筑不能用吻兽,可以用琉璃屋脊。() 硬山、悬山、庑殿都可以做成卷棚顶。()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中国建筑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中国建筑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黄肠题凑[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才可以使用。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该类型墓穴的代表有秦公一号大墓、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 2.三朝五门[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3.金箱斗底槽[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4.副阶周匝[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副阶周匝是指塔身、殿身的周围环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例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叉手[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叉手是指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是朱式建筑构件名称。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槫”(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称为“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槫”。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用。 6.牌坊[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7.抄手游廊[华侨大学2014年研]

东南大学2012年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试题回忆

12年风景园林学考研成绩出来最还有十多分钟,我把当时的额考卷按照当时记录 的写出来,不是原题的的样子,但是意思一样,相差不多 填空题 1.印度方形重层塔,魏书释老志中提到过,它是() 2.皇家祭祀主要建筑史()祖先安放()制度 3.三朝五门 4.明清北京城前身是()朝代()城,设计者() 5.四大清真寺是() 6.窑洞分为 7.传统民居中,中国人对()要素非常认真 8.希腊的大型神庙平面式()多立克柱式的题目忘了 9.古罗马最出色建筑()三荃式凯旋门 10.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建筑是() 11.哥特式建筑伊那里为中心发展,最高尖塔在那个教堂 12.建筑四书 13.20世纪现代艺术和建筑发展核心先锋艺术魏森霍夫住宅,将这一题怎么提问的我忘记t 图: 拙政园、天坛平面、佛光寺大殿立面、古埃及神庙平面、罗马大角斗场一个单元的立面、写出三种柱式的名称、母亲的住宅、好像还有识图题是爱乐音乐厅、另外两个我忘记是啥了,时间久了。 释迦塔、宋朝的建筑书籍、虽大兴城为什么是也成发展形制而来的、stupa、romanesque、teamx 大题目: 1.杨廷宝建筑 2.以明孝陵为例论述古代纪念性建筑设计特点阐述纪念性建筑 3.希腊广场布局特点以及对欧洲的影响 4.举出现代建筑史2个人,并阐述他的作品。 5.好像有一个世界建筑文化发展方向还是建筑多元化当中的一个题目,我忘记了,就是建筑简史那本书最后两个单元的。我忘记有没有。 12年快题设计的题目是给成贤街那里几座老一代建筑师几年建筑做一个规划还有建一个纪念馆,就是,好像就在成贤街那里,有几棵树是要保留的,只给了好像900平米总建筑面积,自己设计。有时间我把图画下来再传给大家。 东南大学13年专 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人 数 考试科目备注 001 建筑学院(83792149) 081300 建筑学 01 建筑设计与理论 02 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03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或203 日语③302 数学二或 713 中外建筑史④503 建筑设计 基础(快题,6小时)或918 传 热学或925 结构力学 图板、图纸及绘图工具等自 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4方向初试科目可选:组合 一:③713 ④503;组合二: ③302 ④918;组合三:③302 ④925。其他方向初试科目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重点剖析

概论 (一)书目 1.《建筑十书》: ①人体的直接接触; ②学院派一一视觉分析,以美学为基础。 2.《建构文化研究》弗兰普顿王骏阳译 用批判的眼光去接受。 3.《建筑理论史一一从维特鲁威到现代》德,清华王贵祥译 从上世纪90年代降到50年代,从农耕到工业 4.《建筑理论新译成》论文集。 ①意大利,郑时龄译 ②关于后工业时代 ③从60年代到90年代 ④是建筑学建构的理论依据。 5.《西方建筑史》卢梭(英) ①西方文明三大基石:希腊的逻辑性(古典哲学),基督教,近代科学。 ②启蒙(Enlighten)建筑是西方现代建筑学的开始,在启蒙时期提出重视功能、装饰没必要 ③人类文明三大阶段(三个浪潮): a.农业革命:强烈讲究等级、低水平、建筑类型少、没有职业建筑师、星火相传、地域差异较大、地域特征压倒历史特征 b.工业革命:功能分类多、建筑类型多、注重模数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建筑文明、开始强调创新、突破地域界限、时代特征压倒地域特征、地域区别几乎消失 c.后工业时代:复杂的拼装的图像的复制文化、非标准化、价值尺度、审美取向多样化、多元化、解构、信息技术、建筑无产地、能耗高同时注重环保、可能还是现代建筑只是多元化了、工具完善。 文丘里不能代表后现代,他是古典的/现代的。 ④三大基石对应的建筑:古典建筑、中世纪建筑、近现代建筑。 6.《华夏意匠一一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龙忠庆的学生,华南理工毕业, 香港开业。按建筑类型分类,偏理论。受李约瑟(英)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影响。 7.《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所提岀的观点主要是针对美学纯粹主义的社会倾向 的回应。建筑发展的未来走向商业化、艺术化、大众化。 8. 《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刘致平 9. 《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批判》郑时龄的博士论文 10. 《大趋势》托夫勒,预言家 11. 《建筑理论与历史》卡夫里,郑时龄译 12. “建筑是浪费空间的艺术”菲利普?约翰逊一一同济综合楼 13. “建筑是和目的性的艺术”黑格尔 14.建筑应瞻前顾后。 15.《道与建筑》张一调。讲道家思想与现代建筑,用现代建筑语言,现代思想。美国第一篇博士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师》上有连载。 16.缪朴《传统本质一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点特征》,现象学+ 结构主义手法分析,亚历山大 是他的老师。 17.李约瑟《中国的文明与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十篇。《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五卷是其简写。 18.《后现代语言》詹克斯 19.《天朝杀场》解构权利与空间。 (二)历史观 1.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蓬皮杜中心、中国实验 建筑展口号。 2.克劳奇(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理论为先的历史。 3.历史有两种:编年、在当下写历史。 4.以史代论卢永毅,以论代史常青 5.定义:历一一过程,史一一史官的记录 6.恩格斯“事物是过程的集合。” 7.福柯:用解构方式思考,影响整个人的行为方式。 8.《西方的没落》文化形态学九大文明:印度、中国、西方、巴比伦、埃及”伊斯兰建筑是伪形(另一种文明的遗骸)。 9.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差异的消失后宗教、民族、国家、社会的矛盾,得出此结论。“crush,remaking world order ” 10.Fukuyama亨廷顿学生《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历史终结于人类大同”。强势的一者会同 化所有特点,文化差异要终结。事实证明了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证明了《文明的冲突》的正确。 11.库哈斯“历史没有终结” 12.城市史《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 13.斯卡洛奇(意)文艺复兴大师“ 建筑是为万物安排,为世界进行装裱” 14.建筑学:根据生活和艺术的需求对具体空间的策划和设计。 15.中国古代建筑史观:古代文史不分家“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历史哲学》汤因比“从中国以来,中国崇尚复古”。《古史辩》顾颉刚“对历史怀疑”。中国当代明星建筑师:张永和、马清运、王澍(象山校园),都是立足本土、历史。上海的精神文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16.德?里达:解构主义大师。“继承不是接受,而是质疑与选择”“我们既要解救启蒙理性原 则,又要解构今日的启蒙理性” 17.路易斯?康:“如何将学院派与现代结合”“未来是来自于融化的历史”(后现代宣言)。后 现代的转折点。 18.《建筑理论新译成》14点理论 ①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一一起点:文丘里 ②建筑意义的讨论,寻找建筑的价值核心一一符号学 ③结构,对结构的解构,关于创造与根源——解构主义 ④关于传统的讨论 ⑤类型学讨论传统与现代的转化,罗西(意、新理性主义)、克莱尔(英)。世博会中国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