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护系统由心电监护仪
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告知流程

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告知流程1. 背景介绍在医疗环境中,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正确使用设备,医护人员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进行告知和教育。
2. 告知内容在告知患者时,应包括以下内容:•心电监护的目的和意义•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心电监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心电监护仪的风险及可能的不适感•患者在心电监护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心电监护的费用及相关事项2.1 心电监护的目的和意义告知患者心电监护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和评估他们的心脏活动,以便医生能及时地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
心电监护能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等,从而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2.2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心电监护仪是一种便携式设备,由医护人员在其身上贴上电极,通过电线与监护设备连接。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要弯曲电线或移动电极。
2.3 心电监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和放松,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
•提醒患者将电极贴在干净、干燥的皮肤上,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告知患者不要弄湿电极或带上湿的衣物,以免影响心电信号的稳定。
•提醒患者在心电监护过程中不要拔掉电极或触碰导线,以防止设备脱落或信号干扰。
2.4 心电监护仪的风险及可能的不适感告知患者心电监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适感,如电极粘贴处可能出现皮肤过敏或过敏反应,可能会感到轻微的不适或疼痛等。
但这些情况一般是短暂的,医护人员会尽力减轻不适。
2.5 患者在心电监护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告知患者在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互相交谈或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行。
•提醒患者如果有不适感或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向医护人员提出。
2.6 心电监护的费用及相关事项告知患者心电监护的费用和相关事项。
可以提醒患者咨询医院的财务部门或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具体的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
3. 结束语最后,告知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流程是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心电监护仪

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检测和记录人体心脏电活动。
它可以通过电极和导线将心电信号转化为可见的波形图,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情况。
心电监护仪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主机、电极和导线。
主机是设备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电极传输的信号,并将其显示为心电图形。
电极是贴在患者体表上的金属片,用于捕捉心电信号。
导线则用来连接电极和主机,将信号传输到主机进行处理。
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心脏的电生理学原理。
心脏中的心肌细胞会发出电信号,这些信号会引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维持正常的心律。
心电监护仪的电极会感知这些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波形图。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形态和变化,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心脏状况,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监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中,医生可以实时地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在心脏康复和健康管理领域,心电监护仪也可以被患者佩戴,用于长期监测心脏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现代的心电监护仪通常具备多种功能和特点。
一方面,它们可以记录和存储大量的心电数据,从而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追踪和分析。
另一方面,一些心电监护仪还可以与互联网或移动设备连接,实现远程监护和数据共享。
这使得医生可以在任何地点随时查看患者的心电图数据,便于远程会诊和医疗指导。
心电监护仪的发展和应用对提升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心脏异常,还可以帮助医生对心脏病变的程度和类型进行评估。
但是,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和风险。
例如,电极的贴附位置和方式需要正确,以避免信号的干扰和失真;同时,患者在测试过程中需保持身体的稳定,避免干扰测试结果。
总之,心电监护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护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

心脏手术患者
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实 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确保手术 安全顺利进行。
危重患者
对于各种危重患者,心电监护仪可 连续监测心电变化,评估病情状况, 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有效性
实用性
心电监护仪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患 者的心电活动,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 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 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
• 心电监护仪概述 •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 心电监护仪的优缺点 • 心电监护仪的未来发展 • 心电监护仪的培训与教育
01
心电监护仪概述
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心脏 电活动的医疗设备。
工作原理
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片采集心脏 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和 记录的图形或数据,以供医生诊 断和分析。
心电监护仪具有便携、易用等特点, 适用于各种临床场景,为医生提供方 便快捷的监测手段。
安全性
心电监护仪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对 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保障作用,尤其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用。
03
心电监护仪的优缺点
优点
01
02
03
04
实时监测
心电监护仪能够实时监测患者 的心电信号,及时发现心律失 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类型与特点
便携式与固定式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轻便,便于移 动和携带;固定式心电监护仪则
通常放置在病房或诊室内。
单通道与多通道
单通道心电监护仪只能监测一个 导联的电信号;多通道心电监护 仪则可以同时监测多个导联的信 号,提供更全面的心脏电活动信
息。
附加功能
一些高端心电监护仪还具备血氧 饱和度监测、血压监测等功能,
26218513_便捷式多功能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收稿日期:2021-07-02;修回日期:2021-09-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71091)作者简介:崔昆峰(1996-),男,汉族,硕士。
研究方向:智慧医疗与嵌入式系统。
通信作者:庞宇(1978-),男,汉族,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通信集成电路设计、逻辑综合、无线通信和智慧医疗。
E-mail : pangyu@Abstract: ECG signa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signals of human body, which contains a variety of important information such as heart beat and nerve regulation. The monitoring of ECG signal is very common in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Therefore, a convenient ECG monitoring system is developed, including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e ARM chip stm32f103c8t6 is used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of the hardware acquisition terminal, and ads1299 is used for multi-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so the hardware is compact and convenient. Through ads1299 integrated internal programmable amplifier to achieve the controllable gain of the signal, the data is collected and converted into digital signals. After the preliminary processing of MCU, the data is packaged, and the data packets are sent to the PC in real time through the USB interface with the serial protocol. The upper computer software is developed with Qt development framework,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ode efficiency and cross platform. QT host computer software can display ECG waveform in real time after preprocessing the collected ECG data, and display ECG signs such as heart rate and HRV after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the ECG data, so as to achiev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ECG signa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run stably and display ECG information accurately.Key words :ECG monitoring; R wave detection; QT upper computer; Heart rate variability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ient Multifunctional ECGMonitoring SystemCUI Kunfeng,PANG Yu(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摘要:心电信号是人体重要生理信号之一,包含着心脏跳动与神经调节等多种重要信息,对心电信号的监测在医疗与医护上都极为普遍,为此研制一种便捷式心电监护系统,包含软件和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产品标准--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毕业设计便携式心电监护仪——产品标准学 院: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生物医学工程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邓勇 3010202279 姓 名: 金芳 3010202283 姓 名: 王泽昊 3009202345指导教师 何 峰2014年 1 月 7日目录前言 (1)一、范围 (2)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2)三、分类与命名 (2)3.1型式、结构与组成 (2)3.2型号命名 (2)3.3结构..... .. (2)3.4材料说明 (2)3.5安全分类 (2)四、要求 (3)4.1外观与结构 (3)4.2尺寸 (3)4.3使用性能 (3)4.4安全性能要求 (3)4.5环境试验要求 (3)五、试验方法 (3)5.1外观与结构 (3)5.2尺寸 (3)5.3使用性能试验 (3)5.4安全性能试验 (4)5.5环境试验 (4)六、检测规则 (4)七、标志、使用说明书 (5)7.1标志 (5)7.2使用说明书 (5)八、包装、运输与贮存 (5)8.1包装 (5)8.2运输 (6)8.3贮存 (6)前言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由于是在老的心电监护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所以它在满足原有心电监护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就新的特性、新的功能,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注册产品标准作为该产品生产、检验、销售的质量依据。
本标准电气安全性能全面贯彻GB 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的规定,并将其内容列为附录A的形式。
本标准编写格式遵循了《医疗器械标准编写规范》和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1班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泽昊。
本标准于2014年1月首次发布,【于2014年1月第1次修订】。
一、范围本注册标准规定了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新型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设计原理

新型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设计原理一、绪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而心电图是检查、诊断和预防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和依据。
由于传统的基于PC机平台的心电监护仪,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且主要集中在大医院,而无法实时监护患者的病情,给医生和病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研制出一种基于ARM7处理器的新型嵌入式心电监护仪,它采用Samsung公司的一款ARM7TDMI核的RISC的32位高速处理器S3C44B0X,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个人、中小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为家庭保健(HHC)和远程医疗(Telem edicine)等新兴的医疗途径提供良好的帮助与支持。
二、系统的工作原理图一新型嵌入式心电监护仪的系统结构框图心电信号通过专用电极从人的左右臂采集到后,送入信号调理电路,先经过前置放大器初步放大,经高通滤波滤除直流信号及低频基线干扰后,由后级放大器放大,再经滤波器进一步滤除50HZ的工频干扰,经低通滤波器后得到符合要求的心电信号,由模拟信号输入端送入ADC,进行高精度的A/D转换。
为了更好的抑制干扰信号和防止导联松动及脱落,我们在电路中还引入了右腿驱动电路和导联脱落检测电路。
系统控制核心采用Samsung公司的S3C44BOX,液晶显示屏(LCD)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采集到的信号可以通过LCD实时显示和回放,数据通过因特网基于TCP/ 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顺序可靠地传输数据到心电监护中心,为医护人员及时准确的诊断提供参考。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采用现在流行的uClinx,管理协调各模块工作,为系统可靠的运行提供保证。
三、系统硬件模块设计3.1、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主要包括:放大器、带通滤波器、陷波器等。
图二心电前置放大电路人体心电信号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微弱信号,一般只有0.05-5mV,频谱范围为:0.05-100HZ,心电信号正常输出时其幅值约为1mV,而A/D转换器的输入电平要求到达1V左右,即心电放大倍数约为1000倍,由于肌电干扰可能造成前置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偏移,甚至截至饱和,所以前置放大器的增益不能太大。
心电监护仪

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监测和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旨在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分类、功能、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极将来自心脏的微小电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的图形或数字形式,以便医生分析与诊断。
心脏的电信号主要来源于心脏肌肉的兴奋与传导,通过电极的贴附,可以检测心脏各个部位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可以显示在心电图上,以供医生分析病情。
二、心电监护仪的分类心电监护仪根据其使用场景和功能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床旁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动态心电监护仪和远程心电监护仪等。
床旁心电监护仪通常设置在医院病房、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等地,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情况。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体积小巧、操作简便,可方便患者随身携带,日常监测心脏状况。
动态心电监护仪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心电监测,有助于诊断不稳定的心律失常等疾病。
远程心电监护仪则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将心电图数据传输给医生,方便远程诊断与指导。
三、心电监护仪的功能心电监护仪的主要功能包括心电图测量、心律分析、报警提示和数据存储等。
心电图测量是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功能,可以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采集和显示。
通过心律分析功能,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脏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心律、心脏肌肉缺血等问题。
在患者心电信号异常时,监护仪会发出报警提示,医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心电监护仪还可以将心电数据进行存储,方便医生反复查阅和分析。
四、心电监护仪的应用领域心电监护仪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特别是心内科、急诊科和心电图室等部门。
心内科医生可以通过心电监护仪来诊断各类心律失常、心脏缺血、心肌炎等疾病。
在急诊科,心电监护仪可以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严重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心电图室则通过心电监护仪的数据存储与分析功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
心电监护仪理论及操作 PPT课件

注: 1.各项指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2.电极片的位置 3.吸痰时要注意关注血氧饱和度
临床上凡是PaO2<80mmHg即为低氧,基本上等同于重度低氧血症。
血氧监测影响因素
1.休克、低体温 2.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静脉染料使用:亚甲蓝 4.黄疸、色素沉着 5.涂指甲油、灰指甲、假指 6.高铁、碳氧血红蛋白 7.蓝光照射
正常生命体征数值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范围为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 脉压30-40mmHg。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
血压的分类
异常呼吸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见于发热、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般体 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分 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又称库莫斯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 尿毒症酸中毒等,以排出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 浅快呼吸:表浅而不规则的呼吸,呈叹息样。见于呼吸机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疾病 ,也可见于濒死病人。 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 ,再经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如潮水 起伏。潮式呼吸的周期可长达30s至2min。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 膜炎、脑炎、颅内压增高及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 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 交替。此种呼吸比潮式呼吸更为严重 ,预后更为不良,常在临终前发生。 声音异常 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高调似蝉鸣样的音响,见于喉头水肿,异物等 。 鼾声呼吸: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积聚 所致。多见于昏迷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ECG)是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规心电图是病人在静卧情况下由医院的心电图仪记录的短时间心电活动,由于心脏病发作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所以在非发作期做常规心电图检查获取疾病信息的几率很低。
因此,将心电监护从病床边、医院内扩展到家中,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尤其是无线网络的迅速普及促使嵌入式技术应用的条件日趋成熟,此外,心电监护对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性也使得远程监护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本文主要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实用的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护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将患者的心电信号通过GPRS 网络无线发送到设在医院的PC机上,或者将心电数据先存储在本系统中,然后再通过USB 实现高速回放。
系统的总体设计本文所设计的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护系统由心电监护仪、通信网络和监护中心三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
其工作过程如下:心电监护仪由患者随身携带,通过粘贴式电极可随时采集用户的心电数据,并进行放大、滤波、A/D 转换,然后存储到串行闪存中。
当存储一定时间的心电数据后,可以通过GPRS 无线上网,利用无线网络将数据传送给位于监护中心的上位机。
也可通过USB 直接连接到上位机,进行本地高速回放。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由于是便携式设备,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尽量降低功耗、体积和成本。
经过反复地分析比较,最终决定采用Z-World公司的工业级控制芯片Rabbit 3000微处理器作为心电监护仪的主芯片。
尽管Rabbit3000 是8位微处理器,但其内存空间可达1M,主频可达22M。
它具有丰富的接口资源,共有40条并行I/O口线(与串行口共用)。
此外,该器件的功耗非常低,处理器时钟可由32.768KHz 振荡器驱动,并将主振荡器断电。
此时电流约为100μA,而处理器仍能保持每秒10,000 条指令的执行速度。
系统硬件设计在进行总体硬件设计时,以Rabbit3000高性能微处理器为核心,利用外部接口扩展了512 K 的并行Flash 和512K 的SRAM ,存储空间达到1M,并扩展了USB 接口。
利用串行接口扩展了串行Flash、A/D 转换和无线模块MC35。
以下重点介绍无线模块和USB 模块的硬件设计。
1. 无线模块MC35硬件设计无线模块负责完成心电数据的无线传送。
为实现此功能,本系统采用了西门子公司的MC35 模块。
这是西门子公司首款支持GPRS 的GSM/GPRS 模块,体积小巧,易于集成到便携式终端中。
通过串行口连接,使用AT命令对该模块进行控制和数据传送。
西门子公司的MC35模块具有一个40脚的零插入力连接器,该连接器中提供了串行接口、音频接口、SIM 接口、状态引脚、电源接口等接口,通过这些接口与SIM 卡座、天线以及主控制器相连。
MC35的串行接口TXD0 和RXD0 与Rabbit3000的串口B,即引脚TXB 和RXB(PC4 和PC5)相连,以实现与MC35 之间的通信。
MC35 的IGT 引脚为其启动引脚,需要开漏极驱动器驱动。
而Rabbit3000 的端口 E 具有很强的驱动能力,因此选用PE5 作为MC35 的启动控制线。
在MC35 的电源接口中有电源输入引脚、电源输出引脚和充电引脚,其中充电引脚可用来给电池充电。
本系统采用电池供电或外部充电。
如图 2 所示。
设计时需注意的两点是:本系统使用电池供电,由于MC35 在上行传输需提供2A的峰值电流,这会引起电压突然下降,因此设计电路时要加足够大的电容,以防电压突然下降;在S IM卡电路设计时,需要注意电磁兼容性的问题,否则会影响MC35 的通信效果,甚至导致MC35 无法正常工作。
2. USB 模块硬件设计USB 模块负责完成心电数据的本地高速回放,它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手段。
通常的串口RS-232只是利用一条线进行数据传输,而USB 传输是利用D+和D-线上的差分信号,与主机进行数据的传输,充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系统采用恩智浦公司的PDIUSBD 12实现USB 传输。
PDIUSBD12(以下简称D12)是恩智浦公司的一款性价比很高的USB 芯片,完全符合USB1. l 版的规范。
是在USB1.1 协议设备端使用最多的芯片之一,是一种纯粹的USB 接口芯片,需要外部微处理器控制。
本系统利用Rabbit3000 微处理器控制USB 芯片D12 来完成USB 传输,此时D12 就是单片机的一个外设。
D12 与Rabbit3000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8位数据线来实现的,即D1 2 的并口数据线D0-D7 与Rabbit3000 的数据线D0-D7 直接相连。
D12的INT_N 引脚与Rabbit3000复用引脚INT0A相连,作为Rabbit3000的外部中断输入。
当D12 需要进行操作时,就利用INT_N 引脚发出一个中断请求,Rabbit3000 立即响应中断,对其进行操作。
D12的RD_N和WR_N 分别与Rabbit3000的IORD和IOWR相连,以控制数据传输的方向。
D12 的RESET_N 与Rabbit3000 的复用引脚PE4 相连,Rabbit3 000可以利用这个引脚向D12 发出一个低电平,RESET_N 被置为低电平后,D12 便自动复位了。
D12 的CS_N 与Rabbit3000 的复用引脚PE7相连,可以通过这个引脚来控制片选。
如图3 所示。
D12 有两种数据总线方式:多路地址/数据总线方式和单地址数据总线方式。
本系统采用单地址数据总线方式,将D12的ALE接地,A0与Rabbit3000的地址总线A0相连,在片选信号有效的前提下(即PE7=0),当A0=1 时,CPU 给D12 发命令;当A0=0 时,CPU 向D12 写数据或从D12 读数据。
因此,地址0xE001 为发送命令地址,地址0xE000 为读写数据地址。
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借鉴了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
采用了分层和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为代码的组织、维护和升级都提供了便利。
而且,即使以后更换硬件系统平台,也能够保证大部分代码可重用。
软件总体结构如图4 所示。
下面重点介绍无线模块和USB 模块的软件设计。
1. 无线模块软件设计无线模块MC35 与Rabbit3000 的串口 B 相连,并通过串口向MC35 发送AT指令,进行拨号、设置等操作。
MC35 与网关的通信协议为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 协议是一种基于TCP /IP协议栈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为在两个对等实体间传输数据包,建立简单连接而设计的,主要用于广域网的连接,但在局域网的拨号连接中同样可以采用。
MC35本身不支持PPP 协议,要通过MC35 拨号上网必须编写程序实现PPP协议,同时还要实现TCP/IP协议。
开机后首先初始化MC35 模块,这里要注意的是初始化MC35 模块时,需要给IGT引脚一个低电平,并保持120~140ms,才能完成初始化操作。
然后启动MC35 并登陆移动梦网网关,建立与服务提供商的连接。
登陆成功后,MC35 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数据传输状态和空闲状态。
MC35在空闲状态下的电流一般为15mA,而且在空闲状态下,MC35 还支持多种休眠模式。
为降低功耗,本系统启用了MC35 的休眠功能,设置为休眠模式7。
在该休眠模式下,电流可以降到3mA 左右。
2. USB 模块软件设计USB 接口对于使用者来说十分简单方便,但从开发者角度来看,最大的缺点就是协议的复杂性增加了,因此也就导致了USB 设计的复杂性。
USB软件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固件(fir mware)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和主机端应用程序的设计。
a. 固件设计固件是固化在单片机中的程序代码,可采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设计。
它运行在微处理器上,用来响应主机的请求。
即它与USB 控制器一起完成枚举过程和主机通信。
USB 协议规定任何传输过程都是由主机端发起并控制的,在枚举过程中,主机通过USB 控制器的端点0 的默认管道建立控制传输过程,D12 响应主机的要求,主要是发送特定的描述符(如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字符串描述符和厂商描述符)给主机。
主机从获得的描述符来了解该设备的配置和能力,并完成对USB 设备的配置。
枚举过程结束后,主机就可以与D12 进行数据传输了。
本系统的固件编程采用标准C 语言来编写,设计固件程序时需要注意的是:D12 的中断输出为电平触发,Rabbit3000 的中断为上升沿或下降沿触发。
在设计程序时,使用下降沿加延时,可使低电平保持一段时间,从而达到同样的效果。
b. 驱动程序设计在Windows 系统下,与USB 外设的任何通信都必须通过设备驱动,设备驱动使应用程序访问硬件设备成为可能。
USB 驱动程序的编写与硬件相关,属于核心模式。
微软的DDK在这方面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c. 应用程序的设计本系统采用VB编写上位机应用程序。
它主要负责实现利用USB接口从心电监护仪中读取心电数据,并把心电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同时在PC机屏幕上绘制心电波形。
本文小结本文所研制的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护仪,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准确地描绘出心电波形,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医生认定,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本系统实用性强,且体积小、经济方便。
患者可随时随地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本系统所具有的无线传输功能,可以实时地把心电数据传送给医院供医生诊断,极大地提高了急救效率。
SIEMENS MC35一、产品说明:• MC35 是西门子公司的第一款GPRS 模块,MC35 GPRS 模块集成到笔记本、掌上电脑、微型电话及其他设备中,将会得到更快的浏览速度。
他的优势在于:永久在线连接、快速数据存储和更快的数据下载速度。
• 该GPRS 模块接收速率可以达到86.20kbps, 发送速率可以达到21.5kbps. 当然最大的数据吞吐量还依赖于GPRS 网络的支持。
• 像TC35 一样MC35 也支持GSM900 和GSM1800 双频网络。
MC35 包括了TC35 的所有功能,另外还具备快速GPRS 技术,这将使MC35 代替TC35 变得更容易。
二、产品特征:• 支持EGSM900 和GSM1800 双频;• 支持GRPS Class 8/Class B ;• 支持GSM phase2/2+ ;• 输出功率:EGSM900 时,2W / GSM1800 时,1W;• 输入电压:3.3~4.8V;• 功耗:休眠状态,3.0mA ;空闲状态,10.0mA ;发射状态,300mA (平均),2.0A(峰值);• 控制:AT 指令直接控制;• 重量:16g;• 体积:54.5×36×6.65mm ;• 环境温度:-25°C / +55°C;• 数据速率:CSD 状态下最大速率14.4kbps,GPRS 状态下行最大速率85.6kbps;• 接口:40pin ,包括电源、3V SIM 卡、RS232 接口、语音、控制等管脚/ 50Ω天线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