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人卫版第1章

合集下载

生理学人卫版

生理学人卫版

(一)主要的信号蛋白
1、G蛋白耦联受体 2、G蛋白 3、G蛋白效应器 4、第二信使
(二)主要的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1.受体-G蛋白-AC途径:Gs和Gi家族
2.受体- G蛋白- PLC途径:磷脂酶将二磷酸磷脂酰肌醇水解成 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
?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生长因 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成纤 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 素)。
膜电位几种状态
? 极 化:安静时存在于膜两 侧的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 ?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 ? 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 ? 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
三、动 作 电 位
?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酪氨酸激酶结合受 体
? (二)鸟甘酸环化酶受体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生物电(bioc-lectricity):是指一切活细胞
无论处于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的电 现象。
两种表现形式: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受
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二、静 息 电 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是指细胞处于静息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cell)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 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信号转导功能、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 功能
本章要求
掌握
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形式和特点; 2.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转运机制; 3.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4. 动作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 5.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形式及特点; 6.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耦联物质。
简称钠泵,也称Na+-K+依赖式ATP 酶 作用: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浓浓度差将细胞内的3个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 论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 论

生 理 学(Physiology)生理学(Physiology)第一章 绪 论Introduction •生理学的基本内容•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刺激和反应•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一节 生理学的基本内容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任务——正常功能的活动过程、发生条件、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机体功能活动的相互联系和协调Human physiology is the study of how the human body functions 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科学•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基础科学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实践检验生理学理论并推动生理学的发展生理学——研究正常机能活动 医 学——研究疾病(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发现异常(诊断) 矫正异常(治疗) 对医学生而言,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怎样学习生理学?•在搞清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发挥空间想象,抽象思维;•基础与临床相联系古典生理学:思辨近代生理学:实验性科学• 古典生理学:思辨• 近代生理学:实验性科学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 实验 在体实验 (in vivo) 离体实验 (in vitro) 人体实验 动物实验急性慢性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水平)• 细胞和分子层次 integrative physiology 以完整机体完整机体为研究对象机体器官系统器官系统环境外环境内环境 cell physiology/general physiology • 器官和系统层次• 整体层次 organ physiology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液和内环境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40%)体液(60%)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20%)血浆(plasma) (5%)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15%)淋巴 (Lymph) (<1%)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 (<1%)眼内液(Aqueous humor) (<1%)etc.三、稳态• ’1920 W. B. Cannon (1871-1945)•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各项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特点:相对稳定、动态平衡•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概念的扩展:神经肌肉腺体St.动作电位神经冲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 兴奋性概念的变迁•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 动作电位!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调节(regulation):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 调节(regulation):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 时,机体的功能活动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reflex)• 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 特点:迅速、短暂、局限• 意义:经常性,最重要感受器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激素(hormone) 全身性体液调节(systemic humoral regulation) 局部性体液调节(local humoral regulation) 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方式:• 概念:特殊化学物质靶细胞某些细胞体液•特点:缓慢、持久、广泛•意义: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 neuro-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概念: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某些组织 器官自身对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意义:对某些器官生理功能的稳定有重要 意义• 特点特点:幅度小、灵敏度低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信息受控部分控制信息干扰信息控制部分• 反馈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少)前馈信息监测装置• 前馈控制系统监测装置输出变量• 反馈(feedback)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反馈信息受控部分控制信息干扰信息输出变量控制部分• 基本特点:闭合回路,双向联系监测装置受控部分 控制部分反馈信息比较器(-)(+)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进而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着与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生理意义:使某项生理功能保持恒定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 生理意义:使某些功能活动不断加强—再生• 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进而使受控 部分的活动向着与原来活动相同的方向变化子宫收缩(结果)胎儿头部牵张子宫颈部③催产素分泌②(原因)①• 病理:恶性循环前馈控制系统• 生理意义:预先监测,防止干扰,保持输出 变量的稳定受控部分控制信息干扰信息控制部分前馈信息监测装置• 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的同时,通过监测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部分的作用。

[整理]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整理]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刺激2.反应3.阈值4.兴奋性5.适应性6.内环境7.稳态8.反射9.反馈三、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A.新陈代谢B.适应性C.内环境稳态D.生殖E.兴奋性2.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阈值B.动作电位C.静息电位D.反应强度E.刺激强度3.内环境不包括()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消化液E.脑脊液4.内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E.细胞内、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5.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数情况下,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B.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C.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D.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E.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四、问答题1.何谓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能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2.刺激引起的机体的变化称为反应。

3.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

4.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为兴奋性。

5.适应性指机体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6.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8.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为反射,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9.由被控制部分向控制部分发送信息,并对控制部分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称为反馈。

三、选择题1.C.2.A.3.D.4.A.5.B四、问答题1.答: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二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

人卫版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人卫版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人卫版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等。

2、稳态(homeostasis):也称内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3、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功能状态的变化作为反馈信息作用到一定的感受器,后者将反馈信息输送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活动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例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等。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进行,称为正反馈。

例如妊娠反射、排尿反射等。

6、负反馈的调定点(set point):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

一旦偏离调定点的范围,则可通过反馈控制使其回到调定点范围。

7、重调定(reset):调定点并非永恒不变,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调定点的变动称为重调定。

8、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应快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9、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应速度慢,不够精确,作用持久,范围广。

可分为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等。

10、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范围小,幅度小,机体内较少的调节方式。

(完整word版)人卫版生理学复习配套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人卫版生理学复习配套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一单元绪论【A1型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新陈代谢 B.能量代谢 C.兴奋 D.兴奋性 E.生殖2.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合成代谢B.分解代谢C.能量代谢 D.自我复制E.自我更新3.维持某种机能状态的稳定主要有赖于A.负反馈B.自身调节 C.正反馈 D.自我复制 E.前馈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恒定B.降压反射C.正常呼吸节律的维持D.体温相对恒定的维持E.月经周期中卵泡期末LH高峰的出现5.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膜去极化引起Na+的再生性循环 B.血液凝固过程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释放增加D.排尿反射E.分娩过程6.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反射 B.兴奋 C.剌激 D.反应 E.兴奋性7.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细胞 B.内环境 C.器官系统 D.细胞膜 E.组织8.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组织间液D.血液 E.血浆9.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 E.激素调节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反馈 E.负反馈11.反映兴奋性大小的常用指标是A.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B.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 C.膜电位水平D.阈强度E.动作电位12.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A.细胞内液B.淋巴液C.尿液D.血液E.脑脊液1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中枢神经系统B.感受器C.效应器D.突触E.反射弧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B.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C.反射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D.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之上E.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进行反射15. 有关条件反射的描述,下面哪一项正确A. 剌激的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可变的B.剌激的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由种族遗传所决定的C.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D.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E.条件反射不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B1型题】A.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1. 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2. 迷走神经在减压反射过程中属于3.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4.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属于5. 脊髓中管理排尿反射的部分属于A.兴奋 B. 兴奋性 C. 稳态 D.负反馈 E. 正反馈6. 组织及细胞具有对剌激产生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7. 受控部分发出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朝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8.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称为参考答案【A1型题】1.C 2.D 3.A 4.E 5.C 6.C 7.A 8.B 9.C 10.A 11.D 12.D 13.E 14.C 15.A【B1型题】1. A2. B3. D4. D5. C6. B7. D8. C第二单元细胞膜生理【A1型题】1. 人体内O2、CO2和NH3是通过下面哪种方式进出细胞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渗透2.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通过下面哪种方式A.单纯扩散B.通道易化扩散C.载体易化扩散 D. 主动转运E.呑噬3. 物质在膜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渗透4.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渗透5. 氨基酸进入一般细胞的转运方式为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呑噬6. 下列关于Na+ 泵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将细胞外Na+ 转运入细胞B. 将细胞内K+转运出细胞C. 转运等量的Na+ 和K+D. 维持细胞内、外的Na+ 和K+离子浓度差E. 只完成原发性主动转运7.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的Na+ 内流属于A. 单纯扩散B. 通道易化扩散C. 载体易化扩散D. 主动转运E. 入胞作用8. 离子被动跨膜转运的动力是A. 电位梯度B. 浓度梯度C. 电-化学梯度D. 钠泵供能E. 自由运动9. 载体易化扩散出现饱和现象是因为A. 跨膜梯度降低B. 能量供给不足C. 载体疲劳D. 载体数量有限E. 载体数量减少10.血浆中的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A.被动转运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D.吞噬E.自由运动11.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渗透12.Na+跨膜转运的方式有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主动转运E.主动转运和单纯扩散13.细胞膜上哪种蛋白质不参与细胞膜物质转运A.通道蛋白质B.转运蛋白质C.泵蛋白质D.载体蛋白质E.酶蛋白质14.下列关于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02 和C02 通过肺泡膜是易化扩散 B.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呑 C.Na+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是易化扩散 D.葡萄糖可经易化扩散进入细胞E.Ca2+由胞浆回收入肌浆网是主动转运15.下面哪种物质能阻断Na+通道A.四乙基铵 B.异博定 C.河豚毒素 D.阿托品E.酚妥拉明16.下列不需要耗能的过程是A.肌肉的收缩过程 B.肌肉的舒张过程C.K+ 由细胞内到细胞外D.Na+ 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E.葡萄糖进入小肠粘膜细胞17.正常细胞内、外Na+ 和K+ 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的半透膜性质 C.Na+、K+ 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18.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人细胞内的Na+ 移出膜外B.钠泵活动一次,转运的Na+ 和K+ 比例为2:3C.由于从膜内移出Na+ ,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 ,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贮备19.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共同表现是A.动作电位 B.局部电位 C.收缩 D.分泌 E.后电位20.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 B.时值 C.阈值 D.局部电位 E.刺激的频率21.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22.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K+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Na+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Na+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E.细胞外高K+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2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K+ B.Na+ C.Cl- D.Ca2+ E.Mg2+24.当膜电位达到K+ 平衡电位时A.膜两侧K+ 浓度梯度为零 B.膜外K+ 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K+ 净外流为零2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中,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 B.Na+ C.Cl- D.Ca2+ E.Mg2+26.将神经纤维浸浴在含有高K+ 的溶液中,其静息电位会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大后小 E.先小后大27.锋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叫做A.去极化 B.超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极化2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A.钾平衡电位 B.钙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超射值29.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减去后电位30.阈电位是指A.造成膜上K+ 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上K+ 通道突然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的膜电位 D.造成膜上Na+ 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上Na+ 通道突然关闭的临界膜电位31.实验性减少细胞外液Na+ 浓度可导致A.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不变 B.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度减小C.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减小 D.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变大E.静息电位变大,动作电位减小32.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可兴奋组织将A.不引起任何反应 B.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电位C.引起呈衰减传导的动作电位 D.引起可传导的局部电位E.引起可传导的动作电位33.关于局部电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 B.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C.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 D.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E.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34.下面哪种电位变化不属于局部电位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感受器电位D.终板电位 E.锋电位35.下面哪种物质能阻断K+ 通道A.河豚毒素B.四乙基铵 C.异博定D.阿托品 E.酚妥拉明36.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7.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Na+ 通道关闭 B.Ca2+ 通道开放 C.K+ 通道开放D.Cl- 通道开放 E.Cl- 通道关闭38.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A.Ca2+ B.Mg2+ C.Na+ D.K+ E.C1-39.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Na+ B.Cl- C.Ca2+ D.K+ E.Mg2+40. 运动终板膜上接受乙酰胆碱的受体是A. M 受体B. N 受体C. α 受体D.β受体E. H2 受体41.兴奋通过神经-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A.对Na+、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仅对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42.神经-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酯酶 B.腺苷酸环化酶 C.胆碱酯酶D.ATP酶 E.胆碱乙酰化酶43.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 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44.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基本单位是A.细肌丝 B. 粗肌丝 C. 肌小节 D. 肌管 E. 肌原纤维45.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B. 终末池释放钙离子C.Ca2+ 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 D. 横桥牵拉细肌丝滑行E. 兴奋沿横管传入细胞内部46.横桥和细肌丝中的何种蛋白结合才能引起肌丝滑行A.原肌凝蛋白 B. 肌凝蛋白 C. 肌钙蛋白D. 肌纤蛋白E. 肌球蛋白47. 箭毒之所以被称为肌松剂,是因为它能A.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B. 破坏神经递质C. 阻断递质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D. 加强胆碱脂酶的活性E. 减弱神经递质的活性【B1型题】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受体介导式人胞1.C02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属于2.需载体帮助顺浓度差的转运属于3.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属于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反极化4.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作5.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为6.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外流增多出现7.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正常数值的电位差称为8.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A.锋电位 B.阈电位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位 E.突触后电位9.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会出现10.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l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正常时期12.神经纤维两次兴奋之间必须间隔的最小时间是13.阈值最低的是14.细胞在哪个时期产生动作电位的幅度最小15.神经纤维锋电位时期约相当于A.前负荷 B.后负荷 C.等长收缩 D.等张收缩 E.强直收缩16.决定肌肉初长度的因素是17.影响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大小的因素是18.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称为19.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此种收缩称为20.肌肉受到一连串高频率的剌激,此时肌肉只收缩而不舒张,此种收缩称为参考答案【A1型题】1. A 2.C 3. B 4.C 5.B 6.D 7.B 8.C 9.D 10.D 11.D 12.C 13.E 14.A 15.C 16.C 17.D 18.B 19.A 20.C 21.C 22.A 23.A 24.E 25.B 26.C 27.C 28.C 29.B 30.D 31.B 32.B 33.D 34.E 35.B 36.E 37.B 38.A 39.C 40.B 41.B 42.C 43.D 44.C 45. A 46. D 47. C【B1型题】1.A 2.B 3.D 4.B 5.D 6.C 7.A 8.E 9.D 10.A 11.B 12.A 13.C 14.B 15.A 16.A 17.B 18.C 19.D 20. E第三单元血液【A1型题】1.下面哪种体液不属于机体的内环境A.细胞内液B.脑脊液C.房水D.组织液E.血浆2.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A.5% B.8% C.10%D.12%E.15%3.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其血量约为A.4000ml B.5000ml C.6000ml D.7000ml E.8000ml 4.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A.6.35~6.45 B.6.50~7.05 C.7.10~7.30 D.7.35~7.45 E.7.50~7.655.血液的功能不包括下面哪项A.运输功能 B.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 免疫功能D. 造血功能E. 防御功能6.血浆中含量最多蛋白质的是A.α 球蛋白 B. γ 球蛋白 C. 白蛋白D. 纤维蛋白原E. β 球蛋白7.决定血浆pH值的主要缓冲对是A.KHCO3/H2C03 B.K2HPO4/KH2P04 C.NaHC03/H2C03D.Na2HP04/NaH2P04 E.蛋白质一Na/蛋白质8.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对保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平衡极为重要D.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很重要E.血浆蛋白的分子量大于晶体物质,故血浆胶体渗透压大于晶体渗透压9.红细胞的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百分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与白细胞容积之比10.下列哪种物质是血红蛋白合成时必需的A.维生素B B.维生素K C.叶酸D.铁 E.内因子11.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A.肝脏B.脾脏 C.胸腺D.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处骨髓E.所有骨髓腔的骨髓12.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A.12-16mg/100ml B.120-160g/100ml C.120-160g/LD.120-160mg/L E.12-16g/L1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不包括下面哪项A.渗透脆性 B. 悬浮稳定性 C. 趋化性D. 可塑性变形E. 通透性14.对各类白细胞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中性粒细胞可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和破坏入侵的细菌B.嗜碱粒细胞能释放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C.嗜酸粒细胞可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蠕虫D.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的主要免疫细胞E.T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则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15.当血小板数目低于下列哪一数值时,会出现自发性出血倾向A.50000/μl(50×109/L) B.100000/μl(100×109/L) C.150000/μl (150×109/L) D.200000/μl (200×109/L)E.250000/μl (250×l09/L)16.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因子ⅢB.因子Ⅻ C.PF3 D.Ca2+ E.凝血酶原17.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开始于A.组织细胞释放因子Ⅲ B.血小板聚集 C.磷脂胶粒反应D.因子Ⅻ的激活 E.因子X的激活18.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抑制因子X的激活 E.去除Ca2+19.枸椽酸钠抗凝的机制是A.破坏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B. 破坏血液中的凝血酶原C. 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D. 阻碍凝血的三个过程E. 与血浆中的Ca2+ 结合形成络合物沉淀20.对于血凝、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外源性凝血激活途径完全不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B.Ca2+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离子 C.许多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合成的D.小血管内已形成的凝血块还可逐渐溶解 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一般不能再凝固21.对于血小板止血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小板在损伤处粘附和聚集,形成止血栓B.血管壁的前列腺素(PGl2)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C.血小板的血栓素A2(TXA2)有加强血小板聚集的作用D.血小板数目低于50000/μl时会产生出血倾向E.血小板上不吸附凝血因子22.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A.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B. A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C.A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D.B型血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E.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23.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 B.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它血型者 C.AB型者可少量、缓慢接受其它血型血 D.Rh阳性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E.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24.关于Rh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人类与ABO血型同时存在 B.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C.我国大多数人为Rh阴性血型 D.人的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Rh抗体E.Rh阴性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液不会出现凝集反应25.关于交叉配血的叙述,下面哪项不正确A.主侧不凝次侧凝即可放心大量输血 B. 两侧均不凝是最理想的输血对象C.主侧凝集次侧不凝不能输血 D. 两侧均凝集时不能输血E.主侧不凝次侧凝集可考虑少量输血【B1型题】A.铁和蛋白质 B.内因子 C.维生素KD.维生素B l2和叶酸 E.促红细胞生成素1.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2.幼红细胞发育成熟的辅酶是3.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增殖的是A.血清 B.血红蛋白C.血小板D.白细胞E.血浆4.血液加入抗凝剂后经离心得到的液体称为5.血液自然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淅出的液体称为6.参与血液凝固的血细胞是A.叠连 B.粘连 C.聚集 D.凝集 E.凝固7.血液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称为8.红细胞互相以凹面相贴称为9.血型不合的血液混合后红细胞聚集成簇称为参考答案【^型题】1.A 2.B 3.B 4.D 5.D 6.C 7.C 8.E 9.D 10.D 11.D 12.C 13.C 14.E 15.A 16.A 17.D 18.B 19.E 20.A 21.E 22.A 23.E 24.C 25.A【B1型题】1.A 2.D 3.E 4.E 5.A 6.C 7.E 8.A 9.D第四单元循环系统【A型题】1.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期间是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 E.充盈期2.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C.房、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 D.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E.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3.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4.心动周期中,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5.房室瓣开放开始于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6.主动脉瓣关闭开始于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等容收缩期开始时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7.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时A.心室达到最大充盈 B.房室瓣关闭 C.心室容积不变D.动脉瓣关闭 E.心室内压略高于心房内压8.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9.心房收缩挤入心室的血液量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A.5% B.10% C.30% D.50% E.80%10.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关闭B.半月瓣开放C.房室瓣开放D.房室瓣关闭E.心室射血人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11.心室的收缩期位于下面哪个时段内A.第一心音期B.第二心音期 C.第一心音至第二心音期D.第二心音至下一次第一心音期 E. 心房收缩期内12.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A.心室收缩末期的容积或压力B.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C.等容收缩期心房容积或压力D.等容舒张期心房容积或压力E.心室舒张末期的动脉压力13.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大动脉血压E.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14.下面哪项因素不影响心输出量A.静脉回心血量 B. 大动脉血压 C. 心肌收缩力量D.心率 E.血液的氧饱和度15.在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哪个时相中,膜电位接近于钠平衡电位A.最大复极电位B.动作电位O期去极 C.阈电位D.极化倒转最大值E.动作电位复极化最大值1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A.Na+ 内流,Cl- 外流 B.Na+ 内流,K+ 外流 C.Na+ 内流,Cl- 内流 D.Ca2+ 内流,K+ 外流 E.K+ 内流,Ca2+ 外流17.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 贮存少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18.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的主要原因是A.静息电位仅为一70mV B.阈电位为一40mV C.0期去极速度快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19.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增强心肌收缩力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20.心肌中没有自律性的组织是A.心室肌 B. 窦房结 C. 房结区 D. 浦氏纤维 E. 房室束21.从生物电特性上来看,窦房结细胞属于A.快反应自律细胞 B.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C. 慢反应自律细胞D.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E. 快反应快自律细胞22.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大动脉弹性 B.心输出量 C.阻力血管口径的变化D.血液粘滞性 E.血管长度23.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血液粘滞性 B.红细胞数 C.血管长度D.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 E.大动脉弹性24.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组织发生变性可引起A.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增强 B.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E.收缩压降低,舒张压不变25.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这主要是由于A.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B.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C.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D.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E.老年人的血液粘滞性高26.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通过改变下述哪一项实现的A.心肌的初长度 B.心肌的后负荷 C.心肌自身的收缩力D.心率的快慢 E.心动周期的长短27.容量血管指的是A.大动脉 B.微动脉 C.肺动脉 D.微静脉 E.静脉28.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 B.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C.容纳了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 D.回心血量不受体位的影响E.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29.心电图的T波代表A.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B.左右心室的去极化过程C.左右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D.左右心房的复极化过程E.动作电位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30.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A.心率减慢,传导加快,不应期缩短 B.心率减慢,传导慢,不应期延长C.心率减慢,传导慢,不应期缩短 D.心率快,传导慢,不应期缩短E.心率快,传导加快,不应期缩短31.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毛细血管血压E.血浆胶体渗透压一(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32.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D.升压素E.血管紧张素Ⅱ33.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可被下列哪一种药物所阻断A. 乙丙肾上腺素 B.箭毒C.心得安D.酚妥拉明E.阿托品34.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可被下列哪一种受体的拮抗剂所阻断A.M胆碱能受体B.N l胆碱能受体 C.N2胆碱能受体D.β 肾上腺素能受体E.a 肾上腺素能受体35.收缩压相当于心动周期中哪期时的动脉内压力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初 E.减慢充盈期末36.下面哪项因素主要影响动脉的收缩压A.每搏输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D. 大动脉壁的弹性E. 循环血量37.肺循环和体循环有相同的A.收缩压 B.脉压 C.每搏输出量 D.外周阻力 E.舒张压38.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这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口径大 B.管壁厚,有扩张性和弹性 C.血压高D.血流速度快 E.贮存血量多39.动物实验时,暂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可使A.窦神经传人冲动减少 B.血压升高 C.心迷走紧张减弱 D.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 E.以上全对40.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肥厚是因为心室A.射血速度快 B.每搏输出量多 C.左心室容积比右心室大D.心指数比右心室大 E.主动脉压高于肺动脉压41.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D.心室收缩期末 E.等容舒张期42.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A.等容舒张期末 B.快速充盈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 E.减慢射血期末43.左心室搏功比右心室搏功大的原因主要是A.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不同 B.左、右心室血流容积速度不同C.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途径不同 D.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脉血压不同。

第一章 绪论(人民卫生出版社人体解剖生理学第7版)

第一章 绪论(人民卫生出版社人体解剖生理学第7版)
例如球-管平衡;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肾小球动脉压的调节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 灵敏度较低,调节范围局限
生理学(第9版)
三种调节方式的比较
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的作用方式、特点及在调节中的 地位
生理学(第9版)
(一)反馈控制系统(掌握)
由比较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的一个闭环系统(closed-loop system)。
本章小结
1.在本章中,我们介绍了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机 体的功能构成,内环境及其稳态并概括性地阐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通过绪论 的学习,掌握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即稳态的重要性 2.实际上,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都是围绕 着维持这种稳态来进行的。机体的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 适应性和生殖等 3.人体内存在不同类型的复杂的控制系统,精密地调节着人体生命活动。控制系 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2. 内环境的稳态(掌握)
特点:①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恒定。 ②恒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微小波动中相对
恒定。
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二、刺激与兴奋性
➢ (一) 刺激(stimulus):作用于机体的内外环境变化 物理:电、声、光、机械、温度 化学:细菌、病毒、真菌 社会因素
谢谢观看
机能活动
正反馈不维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 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负反馈控制系统(多见)
➢ 机体血压的调节 ➢ 血糖浓度、pH、循环血量、渗透压等的平衡维持 ➢ 血管舒缩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少见)
➢ 排尿、排便 ➢ 分娩 ➢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 动作电位的形成

人卫版生理学复习配套试题及答案

人卫版生理学复习配套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一单元绪论【A1型题】1.生命活动得基本特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新陈代谢B.能量代谢 C。

兴奋 D。

兴奋性 E.生殖2.生物体得新陈代谢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合成代谢B.分解代谢 C.能量代谢D。

自我复制 E.自我更新3。

维持某种机能状态得稳定主要有赖于A.负反馈B.自身调节C.正反馈D.自我复制 E。

前馈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得就是A。

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得恒定B。

降压反射C。

正常呼吸节律得维持 D.体温相对恒定得维持E。

月经周期中卵泡期末LH高峰得出现5.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得就是A.膜去极化引起Na+得再生性循环B、血液凝固过程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释放增加D。

排尿反射E.分娩过程6。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得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

反射 B.兴奋 C.剌激 D.反应 E、兴奋性7。

生命活动最基本得结构与功能单位就是A.细胞 B.内环境C.器官系统 D。

细胞膜 E.组织8。

内环境就是指A.细胞内液B。

细胞外液 C.组织间液 D。

血液E.血浆9.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属于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

自身调节E。

激素调节10。

神经调节得基本方式就是A。

反射B。

非条件反射C。

条件反射 D.反馈 E.负反馈11.反映兴奋性大小得常用指标就是A。

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 B。

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 C.膜电位水平D.阈强度E.动作电位12。

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得体液部分就是A.细胞内液B.淋巴液C.尿液 D.血液 E.脑脊液13.反射活动得结构基础就是A.中枢神经系统 B。

感受器C。

效应器D.突触 E.反射弧14.下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A.反射就是神经系统活动得基本过程B.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C。

反射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D。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之上E。

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进行反射15、有关条件反射得描述,下面哪一项正确A、剌激得性质与反应之间得关系就是可变得B。

人卫版第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共43张PPT)

人卫版第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共43张PPT)

二、自动控制系统
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指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正反馈信息
指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负反馈信息
功能活动 功能活动
控制特点:
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 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 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大量
动及影响因素。
优点:可以严格控制细胞的环境条件,排
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实验条件简单化,便
于分析有关因素对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
功能影响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 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 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 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例如:外界、大气环境。
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 1.人的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2.外环境对人的作用。 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理意义: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有 保护意义的调节机制。如一些毒素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引起高热。
节作用。
(二)自身调节的特点:作用非常局限。
(三)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在心,肾,脑等重要脏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二)细胞和分子水平
细胞是组成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及其亚 微结构又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所以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如,骨骼肌收 缩时的肌丝滑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通道蛋白通透性的改 变和离子的跨膜移动;细胞在不同环境因素刺激下基因表达的 改变等。这一水平的研究一般采用离体实验的方法,所获得的 知识和理论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和普通生理学 (general physiology)
织或细胞的功能影响。
7
2.慢性动物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 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和机体生理条件下各 器官、系统的活动及其机制。
优点: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 生理功能及其与整体的关系。如研究动物的胃 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8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含义: ①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 ②指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平衡, 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3.稳态的实现:整体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 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 4.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 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 生疾病。
6
❖ (2)离体实验
从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取出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某种细胞,将它
们置于一个类似于体内的人工环境中,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影响因素。
优点:可以严格控制细胞的环境条件,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实验条件简单
化,便于分析有关因素对离体器官、组
11
(三)整体水平
整体水平的研究包括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影响,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机 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各种相应应答。如,体内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对其它器官和系统活动的调节;运动、创伤、紧 张、恐惧等生理和心理因素,或地理、气候、社会等环境因 素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机体在环境急剧变化时所产生的 应急反应,或在某些特殊环境,如高温、低氧(高原)、失 重(航天)、高压(潜水)等情况下的习服 (acclimatization accustomization)
3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 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 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 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仅如此,在他们认识 和处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生理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 研究手段。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physiology) 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
1
本章要求
掌 握:
1、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定义 4、机体调节的方式 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概念 6、正反馈、负反馈和前馈的概念及意义
12
第二节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Body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Homeostasis)
一、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及其组成 体液: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60% 组成:细胞内液40%。 细胞外液20%。组织液15%。 血浆5%。
(注:淋巴液、少量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属于内环境, 膀胱内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9
(一)器官和系统水平
人体对生理党的研究最早是从器官和系统水平开始的, 并获得和积累了大量的生理学基本知识。这一水平的研究主 要是从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如心脏的射血、肺的呼吸、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肾的尿生成 等。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有利于把复杂的整体化整为零, 从而更加方便也更加准确地把握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进行这地水平的研究可应用多种方法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 验,但更多采用急性动物实验的方法,急性动物实验法既可 进行在体实验,也可进行离体实验。这一水平的研究及其所 获知识和理论称为器官生理学(organ physiology)
2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 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的一门科学。
(二)生理学的任务: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 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 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要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4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动物实验: 1、急性实验(用于验证性实验) 2、慢性实验(用于探究性实验) (二)人体实验:主要用于进行人体资料调 查。
5
(一)动物实验 1.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1)在体实验:在麻醉条件下对动物进行手术,暴露
出要观察的器官并进行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机体在中枢系统
13
(二)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直接接触和
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作用:1.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例如 O2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摄取,代谢产物 也只能直接排到内环境中。2.是细胞生活和活动 的地方。
14
二、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
完整人体可划分为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若干系 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 由若干器官相互联结而形成,如循环系统由心脏、 血管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 肺所构成,而消化系统则由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和大肠所组成。各器官又由不同的组织和细胞 所组成。因此,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全面研究,大致 可分为三个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