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说课讲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19课,主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本课内容涉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三个地区的国家,包括印度、埃及、古巴等国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亚非拉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和民族解放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这一主题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国家和地区,梳理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掌握印度、埃及、古巴等国的典型事例,认识亚非拉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亚非拉国家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认识和了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民族解放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印度、埃及、古巴等国的典型事例。
2.教学难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学生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全面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国家和地区,梳理发展脉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印度、埃及、古巴等国的典型事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亚非拉国家发展的原因和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到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新兴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相关视频。
4.作业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和问题时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13.展示图片,讲述纳米比亚的独立和意义。
14.展示地图,归纳非洲的独立。
15.介绍古巴维护主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6.展示古巴革命领导人的照片。
17.展示图片,介绍巴拿马收复运河的过程。
18.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19.提问:巴拿马人民经历了长期斗争直到1999年才收回巴拿马运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0.提问: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贫穷落后,历史根源在哪里?你认为要改变它们的命运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1.提问:亚非拉的民族独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备注:视频《巴拿马运河的竣工》和《苏伊士运河》可作为备用视频,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放给学生看。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强调苏伊
士运河的
重要性。
点出古巴
导弹危机。
吸取经验
教训。
课堂小结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独立后的各国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
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
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还要正确认识到,亚非
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
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
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板书。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地区一系列新兴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以及这些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世界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亚非拉国家历史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掌握其主要发展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亚非拉国家在争取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展现的顽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关注全球发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以及这些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2.教学难点:亚非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它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发展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组亚非拉国家的图片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亚非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它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发展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第19课,标题为《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本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亚非拉国家发展取得的新的进展和成果。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亚非拉国家就已经开始了解决贫困、落后和发展问题的尝试,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这些国家在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新的成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
但是,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境,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学习到亚非拉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亚非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
知识目标1.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2.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文化和历史;3. 了解亚非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
能力目标1. 能够合理运用课本知识,分析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2. 能够识别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筛选和整合;3. 能够借助网络等资源,进一步了解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相关内容。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2.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了解贫困地区的困难和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教学重点1. 学会合理运用课本知识,分析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2. 了解亚非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2. 如何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筛选和整合。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亚非拉国家的文化和历史;(2) 翻阅课前预习的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初步掌握情况。
第二步:梳理知识点(1) 讲解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新成果;(2) 讲解亚非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
第三步:让学生探究问题(1) 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亚非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2) 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课本知识,分析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教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教学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4月19日下午,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年近90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90岁。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而是一种幸运。
每个人都会有大限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思想将永远留存。
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必将取得胜利。
”历史上,“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推行哪一政策的体现?卡斯特罗为古巴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卡斯特罗最后演说传递了什么思想理念?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设问: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容与影响。
归纳总结:(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4)历史意义: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目标导学二:“非洲年”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了解非洲独立运动发展概况和主要国家独立史实。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埃及共和国是哪年建立的?埃及是如何实现独立的?纳赛尔宣布从哪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提示:1953年;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英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本册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奋斗历程,认识到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对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国家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史实,认识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亚非拉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奋斗和艰辛,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亚非拉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及其选择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形成自己的认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史料: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文本和图片。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播放相关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包括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为什么会出现多样性?这些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否合理?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含反思)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知道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知道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通过搜集和阅读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和维权斗争史实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书资料以及网上搜寻、获取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教学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4月19日下午,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年近90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90岁。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而是一种幸运。
每个人都会有大限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思想将永远留存。
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必将取得胜利。
”历史上,“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推行哪一政策的体现?卡斯特罗为古巴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卡斯特罗最后演说传递了什么思想理念?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设问: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容与影响。
归纳总结:(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
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变化。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
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冷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四课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的第4课。
本课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本课包括“万隆会议”、“非洲年”和“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
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本课中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的史料、图片等资料,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阅读相关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
2.难点: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成熟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
再加上一些历史人物的伟大性和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教学也是不易的。
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多补充史料及影视资料,鼓励学生自主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地图的变化,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提高运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方法和准备
1.教学方法:启发式、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2.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图片、视频、史料等。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万隆会议
1.生阅读教材和材料。
(附图片)
2.生小组合作探究: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
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容与影响。
3.生交流。
4.生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4)历史意义: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环节二:“非洲年”
1.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了解非洲独立运动发展概况和主要国家独立史实。
(1)埃及共和国是哪年建立的?埃及是如何实现独立的?纳赛尔宣布从哪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交流:生阅读教材《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指出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之年被称作什么。
20世纪90年代前期,非洲独立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突出成果?
(“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环节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生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历程。
2.交流:材料中的人物有何重要贡献?举例说明。
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1)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斗争概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环节四:课堂总结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各国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
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还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六、说板书设计。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万隆会议:万隆精神
(2)非洲独立运动:殖民体系瓦解帝国力量削弱
埃及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非洲年
纳米比亚独立
(3)拉美维权斗争:
古巴革命
巴拿马收回运河
拉美国家发展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