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读后感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观后感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观后感
看了关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个事儿之后啊,我就像被人敲了一闷棍,突然就清醒了不少。
以前吧,总觉得孩子小,懂个啥,大人说啥就是啥呗。
看了这个才知道,孩子那小脑袋瓜里装的东西可不少,而且还都挺有想法的。
就像影片里那些孩子,他们说出来的心里话,有的时候让我忍不住笑,觉得天真得可爱;可有的时候呢,又特别让人心酸。
我就想起我邻居家的小孩,以前老是调皮捣蛋,他爸妈总是骂他,说他不懂事。
看了这个之后,我就寻思,说不定这孩子心里有自己的委屈呢。
也许他捣蛋就是想引起爸妈的注意,想让爸妈听听他到底在想啥。
这就跟影片里那些孩子一样,他们有时候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其实就是在呐喊:“大人们,来听听我心里咋想的呗!”
而且啊,这影片还让我发现,咱们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那简直就是一场跨星球的对话。
我们老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就好比拿地球的规则去要求火星人一样,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孩子跟我们说他在学校交了个新朋友,我们可能就敷衍一句“哦,挺好的”,然后就开始唠叨学习的事儿。
这就像孩子给你捧出一颗热乎乎的心,你却把它晾在一边,去摆弄那些冷冰冰的分数。
从现在起,我就想啊,得好好改变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
要像个超级特工一样,潜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探索他们那些奇妙的想法。
得把耳朵竖得高高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认真地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
说不定,这样做了之后,孩子就会像小花朵一样,在阳光和雨露(也就是我们的关爱和理解)下,开得更加灿烂呢。
这影片就像个警钟,敲醒了我这个在对待孩子问题上有点迷糊的大人,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傻愣愣地不懂孩子的心啦。
罗熙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读后感

罗熙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读后感
你可不知道,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就是小不点儿,脑袋里装的都是些玩泥巴、看动画片的简单事儿。
但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小钥匙,“咔嚓”一下,打开了我对孩子内心认知的新大门。
罗熙就像是一个超级有耐心的探险家,在孩子们心灵的神秘岛屿上仔细探索。
书里那些孩子说出的心里话,真是千奇百怪又纯真无比。
有的孩子担心自己床下住着小怪兽,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把脚丫子藏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被小怪兽咬掉;还有的孩子因为老师表扬了同桌没表扬自己,就觉得自己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玩具,心里那股委屈啊,就像气球一样鼓鼓的。
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些孩子的想法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虽然小,但是独特又迷人。
同时呢,又有点小惭愧,原来我们大人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孩子的世界,却很少真正静下心来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就像有个孩子说,他不喜欢妈妈总是催他吃饭,说他感觉自己像是被赶着上架的小鸭子。
这让我想到,我们大人总是觉得吃饭快、长得胖就是好,却忽略了孩子吃饭也想要有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呢。
这本书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以后要是再遇到小孩子闹脾气或者做出一些奇怪的事儿,我就知道不能上来就批评啦。
得像罗熙一样,先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问问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说不定孩子只是因为今天看到路边的一朵小花没开,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不美好了呢。
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

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心得1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日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
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心得1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日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
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相互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
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
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常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育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久不停地学习。
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常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
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沟通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厌烦,孩子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假如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玩具很快就会玩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买一张地图,有条件的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新闻报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的富有,他们富有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一《用心倾听,呵护成长——〈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读完《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本书,我深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倾听孩子是多么重要且充满艺术的一件事。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急于传达知识、引导行为,却容易忽略孩子们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本书提醒了我,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感受。
孩子们可能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困惑和梦想。
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耐心,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倾诉。
比如,一个孩子在画画时突然停下来说:“老师,我画的这个房子好孤单。
”这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回应一句“继续画吧”,而是要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询问他为什么觉得房子孤单,引导他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倾听孩子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的哭闹或调皮行为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向我们传达某种需求。
通过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和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用心去感受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温暖、更适宜的环境。
二《倾听,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有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幼儿园教育之路上的前行方向。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倾听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石。
当我们真正倾听孩子时,他们会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更加信任我们。
这种信任会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感到安全和舒适,更愿意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需要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
不要总是用命令的语气或者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他们,而是要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对话。
例如,在游戏时间,孩子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
”我可以轻声问他:“为什么不想玩了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这样的交流方式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观后感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观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观后感》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倾听孩子心里话、有效沟通的视频,看完之后,我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呀!视频里讲了好多好多例子,就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和爸爸妈妈相处时候的样子。
你们知道吗?有时候我特别想跟他们说点儿我的小秘密,小想法,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就像有一次,我在学校参加了一个画画比赛,我特别努力,花了好多心思在那幅画上。
回到家,我兴奋地想跟爸爸妈妈分享,结果他们正在忙自己的事情,只是随口说了句:“哦,知道了。
”那一刻,我心里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哇凉哇凉的。
我就在想,他们怎么就不能停下手里的事儿,好好听我说一说呢?还有啊,我的好朋友小明,他跟他爸妈也是这样。
有一回他考试没考好,心里特别难受,想跟爸妈求个安慰,结果他爸妈一顿数落:“你怎么这么不认真!”“这题都能错,你脑子在想啥?”小明委屈得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沟通吗?视频里还说,真正的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交流。
这就好比打乒乓球,得有来有回,而不是一个人发球,另一个人根本不接。
我们小孩子的世界,其实也有很多烦恼和快乐。
我们希望大人们能蹲下来,用我们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
就像我们看蚂蚁搬家觉得特别有趣,可大人们却觉得这有啥好玩的。
如果大人们能多听听我们说话,那该多好啊!比如说,我考了好成绩,想要的不是一句简单的“不错”,而是能跟我一起开心,问问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犯了错,也不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而是能耐心地跟我讲讲道理,帮我一起改正。
再想想我自己,有时候也不愿意跟爸妈好好说话,一生气就把门一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现在想想,这样也不对呀,沟通是相互的,我也得主动打开心门才行。
所以啊,通过看这个视频,我明白了,沟通就像一座桥,连接着我和爸爸妈妈的心。
只有我们都用心去搭建这座桥,才能走得更近,更了解彼此。
我想说,大人们啊,请多听听我们孩子的心里话吧!这样我们的家才能充满温暖和理解,不是吗?示例文章篇二:《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观后感》最近,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倾听孩子心里话,有效沟通的视频,这可让我感触太深啦!视频里的那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就好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育儿心得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育儿心得: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我儿子小的时候就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
每逢家里来了客人,他不是缠着人家给他讲故事,就是硬要人家听他讲故事。
老师也夸他故事讲得好。
可是,过了些日子,老师向我反映,上课让他讲故事,他就是不开口。
我仔细一想,对呀,新一期的《看图说话》来了,他也不看,也不要我讲。
吃晚饭时,我把老师反映的情况一说,儿子就急红脸地说:“就不讲就不讲?”老公还没等儿子把话说完就发起火来:“人才豆儿大,翅膀骨还没硬?”啪的一巴掌就打到儿子的屁股上,儿子大哭起来,跑进卧室关上了门。
第二天,等儿子的气消了,我心平气和地问他不讲故事的原因,他说:“玉玉讲故事结结巴巴的,老师还表扬他,说讲得好。
我说得那么好,老师还说我学老山羊的叫声不像。
”哦,我明白了,儿子有“冤”要伸,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想好了解决的方法。
其时正是初夏的傍晚,我把儿子带到大门外的河边,东边路边有几只洁白的羊,老山羊临风翘首咩咩地叫唤,小羊羔活泼地跳动咩咩地答应,同样是“咩咩”地叫,声调的高低、粗细、长短却截然不同。
我们静静地听着,没等我开口,儿子红着脸说:“我把老山羊的叫声模仿成小山羊的了。
”我开导他说:“玉玉结结巴巴的,老师却表扬他,那是为了鼓励他,让他树立信心,而你虽然讲得比玉玉好,但还有不足的地方,老师指出来,是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想让你说得更好。
”儿子的思想通了,说明天到幼儿园要重新讲“小山羊”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孩子常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此,家长往往不给孩子以申诉辩解的机会,不问青红皂白大光其火,训斥打骂如电闪雷鸣,放任自己发泄心中恨铁不成钢的怒气。
结果呢?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了孩子的心。
孩子做错了事,让其说出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你会发现,有时孩子犯错误还真有缘由。
孩子的世界也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绝不像我们大人想像的那么简单。
在家庭教育中讲讲民主,听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找到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
【心得体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读后感.doc

那么复杂吗?他们只是孩子啊!《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教育者跟受教育者之间应该平等交流。
确实,教师和家长本来就只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为什么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说:”教育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吧!”我们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引导他们;不然,就是粗暴、蛮横地打压、灌输,根本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相反,给了他们野蛮、攻击的例子。
作者对她女儿的教育是宽容、平等的。
她时常跟女儿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她的家里,她的女儿像大人一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对话一点也不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严肃正规。
她的女儿可以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心声,尤其是不赞成的意见,孩子可以反驳父母的不是。
有些话当时没机会或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她还用书信跟女儿交流。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儿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还善良友爱,更重要的是有主见、独立性强,著名的哲学家卢梭说过: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拥护你说话的权利。
作者提到,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说话的权利,但我们国家的孩子却没有好好地享受过这个权利。
我们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去听听他想要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大人只会想”他只是一个孩子,懂什么?”“他应该听我们的安排,我们都是为他好”等等之类的。
我们从来都忽略了孩子陈述自己想法的权利,我们似乎忘记了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孩子也可以有诉求的。
当孩子被大人认为做错事情时,他们总是被批评、指责,当他们想解释和辩解时,总是被这样的话打断:”你不要辩解了,这没用”,”闭嘴”,”做错了事情,你还有理!”……这样的话在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时出口成章,我们好像当成理所当然的,作者说得好,即使罪犯还有申诉的权利呢?我们凭什么这样对孩子?他们就这样被”枪毙”了?因此,作为有素质、受过教育的教师,我们更不能这么粗暴地对待孩子,我们更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家长读后感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家长读后感《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家长读后感》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当我看到《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本书时,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乱蹦,因为我觉得这里面好像藏着好多我一直想对你们说,却又不敢说的话。
书里的那些孩子,就像是我的小伙伴,他们的烦恼和快乐,我好像都懂。
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总是忙着工作,都没时间陪自己玩,我就忍不住想,这难道不是我也想说的吗?我多希望你们能在周末放下手机,陪我去公园逛逛,看看那五颜六色的花,听听小鸟的歌声。
还有的孩子说,每次考试没考好,爸爸妈妈就会发脾气,这让他们觉得好委屈。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呀!难道一次没考好,就说明我一直不努力吗?就像一棵小树苗,偶尔被风吹弯了腰,难道就永远长不直了吗?记得有一次,我满心欢喜地拿着自己画的画给你们看,我多期待能听到你们的夸奖啊!可是,你们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就说:“这有什么,还得继续努力。
”当时我的心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哇凉哇凉的。
我在心里大喊:“爸爸妈妈,你们怎么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呢?”再想想,每次我想和你们分享学校里的趣事,话还没说完,你们就说:“别啰嗦,赶紧去写作业。
”哎呀!我那兴奋的小火苗一下子就被扑灭了。
我多希望你们能像我的好朋友一样,认认真真地听我把话说完,和我一起哈哈大笑。
爸爸妈妈,你们总说希望我快快长大,变得懂事。
可你们知道吗?我在努力长大的过程中,也需要你们的理解和陪伴啊!就像小鹰学飞,它也需要老鹰的鼓励和支持呀!难道你们不觉得,多听听我的心里话,咱们家会更温暖、更快乐吗?就像春天里开满鲜花的花园,充满了生机和欢笑。
你们总说爱我,可真正的爱不只是给我买好吃的、好玩的,更重要的是能走进我的心里,听听我那些小小的梦想和烦恼。
我知道你们工作辛苦,要为咱们的家努力打拼。
但我也希望,在你们忙碌的生活中,能留出一点点时间给我,哪怕只是一起坐在沙发上看个动画片,那也会让我觉得特别幸福。
爸爸妈妈,你们听到我的心里话了吗?我真的真的希望,咱们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让我能在你们温暖的怀抱里,快乐地长大!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多听听我的心里话,让我们的家充满爱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读后感
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内心澎湃着用心把每一个孩子教好的雄心壮志。
实践后才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他们的顽劣、无理,甚至感觉到不可理喻、无能为力。
到底怎样才能教好他们呢?怎样才能把他们引上正路呢?他们有那么复杂吗?他们只是孩子啊!《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教育者跟受教育者之间应该平等交流。
确实,教师和家长本来就只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为什么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说:"教育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吧!"我们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引导他们;不然,就是粗暴、蛮横地打压、灌输,根本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相反,给了他们野蛮、攻击的例子。
作者对她女儿的教育是宽容、平等的。
她时常跟女儿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她的家里,她的女儿像大人一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对话一点也不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严肃正规。
她的女儿可以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心声,尤其是不赞成的意见,孩子可以反驳父母的不是。
有些话当时没机会或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她还用书信跟女儿交流。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儿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还善良友爱,更重要的是有主见、独立性强,著名的哲学家卢梭说过: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拥护你说话的权利。
作者提到,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说话的权利,但我们国家的孩子却没有好好地享受过这个权利。
我们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去听听他想要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大人只会想"他只是一个孩子,懂什么?""他应该听我们的安排,我们都是为他好"等等之类的。
我们从来都忽略了孩子陈述自己想法的权利,我们似乎忘记了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孩子也可以有诉求的。
当孩子被大人认为做错事情时,他们总是被批评、指责,当他们想解释和辩解时,总是被这样的话打断:"你不要辩解了,这没用","闭嘴","做错了事情,你还有理!"……这样的话在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时出口成章,我们好像当成理所当然的,作者说得好,即使罪犯还有申诉的权利呢?我们凭什么这样对孩子?他们就这样被"枪毙"了?
因此,作为有素质、受过教育的教师,我们更不能这么粗暴地对待孩子,我们更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只有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心,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好,把最好的给孩子,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平常就应该遵照这样的教育理念,时时处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对症下药、循循善诱。
多一点理解,少一点野蛮;多一点交流,少一点谩骂;多一点平静,少一点怒斥。
也许学生表面上犯了弥天大错,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学生"判死刑",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平心静气地跟学生聊聊,让他说出真心的想法。
就算他的真心是罪大恶极的,起码我们老师没有冤枉他,我们了解了他的内心,接下来才能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教育感化。
不管对小孩子还是大孩子,我们都要给他们申诉的机会,正如作者所说"表达自己的内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极其重要,这是促使孩子社会化别的重要途径,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也是他们自我完善的需要",孩子做错事情,我们给他们陈述的机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才发现有时候孩子不是无缘无故犯错的,其实他们有时候只是好心办坏事。
可见,了解孩子的真心是多么重要!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将平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跟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心后再引导、帮助他成长进步,绝不做专制、粗暴的打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