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汇编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每章重要知识点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每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1.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力-伸长曲线)。

拉伸力在Fe以下阶段,为弹性变形阶段,到达Fa后,试样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最初试样局部区域产生不均匀屈服塑形变形,曲线上出现平台或锯齿,直至C点结束。

继而进入均匀塑形变形阶段。

达到最大拉伸Fb时,试样在此产生不均匀塑形变形,在局部区域产生缩颈。

最终,在拉伸力Fk处,试样断裂。

2.弹性变形现象及指标弹性变形:是可逆性变形,是金属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弹性变形指标:①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应力。

②弹性比功(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③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④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振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3.塑性变形现象及指标金属材料常见塑性变形方式主要为滑移和孪生。

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位错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运动而进行切变得过程。

孪生: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特定晶面和特性晶向进行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特点:①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均匀性;②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塑性变形指标:⑴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及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

屈服现象:金属材料开始产生宏观塑形变形的标志。

屈服现象相关因素:①材料变形前可动位错密度很小;②随塑性变形的发生,位错能快速增殖;③位错的运动速率与外加应力有强烈的依存关系。

屈服现象指标: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规定总伸长应力。

影响屈服强度因素:①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和晶格类型;晶粒的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②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⑵应变硬化:金属材料阻止继续塑形变形的能力,塑性变形是硬化的原因,硬化是结果。

⑶缩颈:韧性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的特殊现象,是应变硬化与截面减小共同作用的结果。

抗拉强度:韧性金属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力所对应的应力。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
姚小宝
三、应力 1.定义 (Definition):由外力引起的内力的集度 2. 应力 ①平均应力
pm
=
ΔF ΔA
②全应力(总应力)
p lim ΔF dF ΔA0 ΔA dA
③全应力分解为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
lim ΔFN dFN ΔA0 ΔA dA
位于截面内的应力称为“切应力”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1 10 r0
姚小宝
薄壁圆筒:壁厚
(r0—圆筒的平均半径)
3.推论 (1)横截面上无正应力,只有切应力;
(2)切应力方向垂直半径或 与圆周相切.
圆周各点处切应力的方向于圆周相切,且数值相等,近似的认为沿壁厚方向各点处
切应力的数值无变化.
4.推导
此式为薄壁圆筒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薄壁筒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均匀分布,与半径垂直,指向与扭矩的转向一致.
固定铰支座
固定端
5.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一、内力计算
简支梁 外伸梁
悬臂梁
求内力——截面法
姚小宝
二、内力的符号规定 1.剪力符号
2.弯矩符号
当 dx 微段的弯曲下凸(即该段的下 半部受拉 )时,横截面 m-m 上的弯矩为 正;
当 dx 微段的弯曲上凸(即该段的下半 部受压)时,横截面 m-m 上的弯矩为负.
2.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 ,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
3.几何关系 倾角 是横截面圆周上任一点 A 处的切应变, d 是 b-b 截面相对于 a-
a 截面象刚性平面一样绕杆的轴线转动的一个角度.


tan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K点相邻的微小面积取得越来越小,使得合力趋近于一个点力,这个点力就是在K点处的应力。

因此,应力是指杆件横截面上单位面积内的内力分布情况,通常用符号σ表示。

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即XXX/平方米。

第三章:应变、XXX定律和XXX模量1.应变的概念:应变是指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改变的程度,通常用符号ε表示。

应变分为线性应变和非线性应变两种。

线性应变是指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即应变与内力的比值为常数,这个常数被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非线性应变则不满足这个比例关系。

2.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描述材料弹性变形的基本定律,它规定了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即在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弹性模量。

3.XXX模量: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抗拉、抗压变形能力的物理量,它是指单位面积内拉应力或压应力增加一个单位时,材料相应的纵向应变的比值。

XXX模量的大小反映了材料的柔软程度和刚度。

杨氏模量的单位是帕斯卡(Pa)或兆帕(MPa)。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内力、变形、破坏等规律的科学。

构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负荷所承受的载荷。

截面法是求解内力的基本方法,应力是指杆件横截面上单位面积内的内力分布情况,应变是指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改变的程度。

胡克定律描述了材料弹性变形的基本定律,而XXX模量则描述了材料抗拉、抗压变形能力的物理量。

应力是指在截面m-m上某一点K处的力量。

它的方向与内力N的极限方向相同,并可分解为垂直于截面的分量σ和切于截面的分量τ。

其中,σ称为正应力,τ称为切应力。

将应力的比值称为微小面积上的平均应力,用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常用兆帕(MPa)或吉帕(GPa)。

杆件是机器或结构物中最基本的构件之一,如传动轴、螺杆、梁和柱等。

某些构件,如齿轮的轮齿、曲轴的轴颈等,虽然不是典型的杆件,但在近似计算或定性分析中也可简化为杆。

(完整版)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完整版)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 绪论一、材料力学中工程构件应满足的3方面要求是:强度要求、刚度要求和稳定性要求。

二、强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三、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进行的3个的基本假设是: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第二章 轴向拉压一、轴力图:注意要标明轴力的大小、单位和正负号。

二、轴力正负号的规定:拉伸时的轴力为正,压缩时的轴力为负。

注意此规定只适用于轴力,轴力是内力,不适用于外力。

三、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N F Aσ= 注意正应力有正负号,拉伸时的正应力为正,压缩时的正应力为负。

四、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2cos ασσα=,sin 22αστα=注意角度α是指斜截面与横截面的夹角。

五、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强度条件[],maxmax N F A σσ=≤六、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可解决的三种问题:1.强度校核[],maxmax N F A σσ=≤一定要有结论 2.设计截面[],maxN F A σ≥ 3.确定许可荷载[],max N F A σ≤七、线应变l l ε∆=没有量纲、泊松比'εμε=没有量纲且只与材料有关、 胡克定律的两种表达形式:E σε=,N F l l EA∆= 注意当杆件伸长时l ∆为正,缩短时l ∆为负。

八、低碳钢的轴向拉伸实验:会画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知道四个阶段及相应的四个极限应力:弹性阶段(比例极限p σ,弹性极限e σ)、屈服阶段(屈服极限s σ)、强化阶段(强度极限b σ)和局部变形阶段。

会画低碳钢轴向压缩、铸铁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九、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指标:伸长率1100l l lδ-︒=⨯︒及断面收缩率1100A A Aϕ-︒=⨯︒,工程上把5δ︒≥︒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十、卸载定律及冷作硬化:课本第23页。

材料力学章节重点和难点

材料力学章节重点和难点

材料力学章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材料力学的任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截面法、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基本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2.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应力、应变的概念。

3.难点:第二章杆件的内力1.主要内容:杆件在拉压、扭转和弯曲时的内力计算;杆件在拉压、扭转和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平面弯曲的概念。

2.重点: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3. 难点: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第三章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1.主要内容:拉压杆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圆轴扭转时切应力和强度计算;梁弯曲时正应力和强度计算;梁弯曲时切应力和强度计算;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胡克定律和剪切胡克定律。

2.重点:拉压杆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圆轴扭转时切应力和强度计算;梁弯曲时正应力和强度计算。

3.难点:圆轴扭转时切应力公式推导和应力分布;梁弯曲时应力公式推导和应力分布;第四章杆件的变形简单超静定问题1.主要内容: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圆轴扭转的变形和刚度计算;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用变形比较法解超静定梁。

2.重点: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圆轴扭转的变形和刚度计算;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用变形比较法解超静定梁。

3.难点: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用变形比较法解超静定结构。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 强度理论1.主要内容: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强度理论的概念及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2.重点: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广义虎克定律;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3.难点:主应力方位确定。

第六章组合变形1.主要内容:拉伸(压缩)与弯曲、斜弯曲、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2.重点: 弯扭组合变形。

3.难点:截面核心的概念第七章压杆稳定1.主要内容:压杆稳定的概念;各种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和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材料力学性能-考前复习总结(前三章)

材料力学性能-考前复习总结(前三章)

材料力学性能-考前复习总结(前三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表示其在力或能量载荷作用下(环境)变形和断裂的某些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

材料的安全性指标:韧脆转变温度Tk;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Ak;缺口敏感性NSR材料常规力学性能的五大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Ak;硬度;断裂韧性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应力和应变:条件应力条件应变 =真应力真应变应力应变状态:可在受力机件任一点选一六面体,有九组应力,其中六个独立分量。

其中必有一主平面,切应力为零,只有主应力,且,满足胡克定律。

应力软性系数: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相对大小。

1 弹变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ae=1/2σeεe=σe2/2E。

取决于E和弹性极限,弹簧用于减震和储能驱动,应有较高的弹性比功和良好弹性。

需通过合金强化及组织控制提高弹性极限。

2)弹性不完整性:纯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只与载荷大小有关,而与加载方向及加载时间无关,但对实际金属而言,与这些因素均有关系。

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与材料成分、组织及试验条件有关,组织约不均匀,温度升高,切应力越大,滞弹性越明显。

金属中点缺陷的移动,长时间回火消除。

弹性滞后环:由于实际金属有滞弹性,因此在弹性区内单向快速加载、卸载时,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回路。

吸收变形功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塑性区加载,塑性滞后环),也叫内耗(弹性区加载),或消震性。

②包申格效应:定义: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解释:与位错运动所受阻力有关,在某滑移面上运动位错遇位错林而使其弯曲,密度增大,形成位错缠结或胞状组织,相对稳定。

材料力学考研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考研重点总结

材力基本考试就那几块,从第一册开始第二章第三章轴向拉压,扭转,一般只出选择,通常与第二册第一章弯曲中心结合着考,每年两个选择差不多,注意一下基础知识,仔细看一下书,总结一下基础知识就可以,把拉压和扭转的能量公式记住,在第二册能量法计算位移和力的时候会用到,第四章弯曲要出两道大题,主要是画剪力弯矩图和杆件的强度校核,强度校核一般与第七章强度理论和主应力还有第二册主应变结合在一起考,这章是重点要把课后的五十八道习题仔细做一遍,做会了。

第五章挠度和转角只看叠加法,记住书后附表中的每一个基本图示,把书上的例题和课后几道题看透了就行,第六章一般与第二册能量法结合起来考一个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的题,要是时间不够的话就不要看了,直接等看第二册能量法的时候再一起看,第七章很重要,要出选择和大题,强度理论不用说每年都是重点,应力应变计算那主要看一类题就行,就是:用应变片测得在三十度的应变是多少多少,告诉你弹模,泊松比,让你求应力一类题,我忘记是课后哪个题了,我记得课后给的一般是30或者45度角的,总之看这一类题就行了,第八章主攻弯剪扭组合变形,只要这一个弄懂,其他什么弯扭组合,斜弯曲就迎刃而解了,对于铆钉连接计算看一下书上的例题就行,剪切和挤压也是以例题为主。

第九章通常与第二册动应力结合起来,考一个压杆稳定的大题,这部分以真题为主,看一下真题就知道他的具体类型和具体形式了。

接下来是第二册,第一章主看开口薄壁界面的弯曲中心和切应力流,第二章不看,第三章能量法必看,从头看到尾,遇题就做,遇知识点就背,可以说这章是真正花时间的,一定要看好,理解透。

第四章看一下应变片的贴法和主应变和应变圆的画法,这里会与第七章结合出大题,但是有一点,凡是用应变圆可以解决的都可以用应力圆解决,接下来就是看一下动荷载和疲劳验算,疲劳不出大题,动荷载只需要记住匀加速上升,水平冲击,自由落体,向下匀速冲击几种情况下的动荷载系数Kd就行。

基本就是这些,其他就没什么了,等我再回去看看有什么落下的,我再给你补充,哦对了我QQ是344963551,你可以直接加我QQ,我们再聊也材力下册重点概括材力第二册,第一章主看开口薄壁界面的弯曲中心和切应力流,第二章不看,第三章能量法必看,从头看到尾,遇题就做,遇知识点就背,课后题自己选三分之二来做,可以说这章是真正花时间的,一定要看好,理解透。

材料力学第一章知识归纳总结

材料力学第一章知识归纳总结

材料力学
三、材料力学的任务 材料力学的任务就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的要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 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若:构件横截面尺寸不足或形状 不合理,或材料选用不当 ——不满足上述要求,
不能保证安全工作。
若:不恰当地加大横截面尺寸或 选用优质材料 —— 增加成本,造成浪费
δ 1 < δ 2 << l
B
1 δ
A
FN 1
δ2
θ
A F
θ
C
F F
A1
FN 2
l
求FN1、 FN1 时,仍可 按构件原始尺寸计算。
材料力学
3、小变形前提保证叠加法成立 叠加法指构件在多个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可以看作为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产生的变形之代数和
叠加法是材料力学中常用的方法。
材料力学
a a’
0.025
材料力学
第一章 §1-6 绪论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构件的分类:杆件、板壳*、块体*
杆件——纵向尺寸(长度)远比横向尺寸大得多的 构件。 直杆——轴线为直线的杆 曲杆——轴线为曲线的杆 等截面直杆——横截面的 形状和大小不变的直杆
材料力学
板和壳:构件一个方向的尺寸(厚度)远小于其 它两个方向的尺寸。 块件:三个方向(长、宽、高)的尺寸相差不多 的构件。
}
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还需要了解材料的 力学性能。因此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是 完成材料力学的任务所必需的途径和手段。
均不可取
材料力学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一、变形固体: 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形的固体。 二、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物质连续 地充满,没有空隙和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 材料力学中工程构件应满足的3方面要求是:强度要求、刚度要求和稳定性 要求。

二、 强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 的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 力。

三、 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进行的3个的基本假设是: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 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第二章轴向拉压一、 轴力图:注意要标明轴力的大小、单位和正负号。

二、 轴力正负号的规定:拉伸时的轴力为正,压缩时的轴力为负。

注意此规定只 适用于轴力,轴力是内力,不适用于外力。

三、 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二=F N注意正应力有正负号,A拉伸时的正应力为正,压缩时的正应力为负。

四、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cos ? :•,. 一.. = jsin2〉 注意角度〉是指斜截面与横截面的夹角。

Alg七、 线应变」没有量纲、泊松比卩=一没有量纲且只与材料有关、l g胡克定律的两种表达形式:卞=E ;,厶"■F 也 注意当杆件伸长时l 为正,EA缩短时l 为负。

八、 低碳钢的轴向拉伸实验:会画过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知道四个阶段及相应的四个极限应力:弹性阶段(比例极限 J ,弹性极限e )、屈服阶段(屈服 极限▽ s )、强化阶段(强度极限<^b )和局部变形阶段。

会画低碳钢轴向压缩、铸铁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五、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maxFN,max六、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可解决的三种问题:1•强度校核 CJ maxFN ,maxA<L T ]定要有结论2.设计截面A -N,maxfcr]3.确定许可荷载F^max 兰A& I九、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指标:伸长率:二平 100 及断面收缩率 ―干1 100 ,工程上把一 5 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十、卸载定律及冷作硬化: 课本第23页。

对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如 何来确定其屈服指标?见课本第24页。

十一、 重点内容:1•画轴力图;2■利用强度条件解决的三种问题;3■强度校核 之后一定要写出结论,满足强度要求还是不满足强度要求; 4■利用胡克定律丄1 =宝 求杆的变形量:注意是伸长还是缩短。

EA典型例题及习题:例 2.1例2.5 习题2.1 2.12 2.18第三章扭转一、 如何根据功率和转速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外力偶矩,注意功率、转速和外力偶P矩的单位。

M e =9549匚n二、 扭矩及扭矩图:利用 右手螺旋规则(见课本75页倒数第二段)判断的是扭矩的正负号而不是外力偶矩的正负号,扭矩是内力而外力偶矩是外力 。

三、 圆轴在扭转时横截面的切应力分布规律: 习题3.2T P四、 圆轴在扭转时横截面上距圆心为处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I p五、 对于实心圆轴和空心圆轴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公式六、 轴在扭转时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wax 二甌空「及解决的3种问题:强度校核W t(一定要有结论)、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荷载。

七、 相距为I 的两截面间的相对扭转角 ,二卫,单位是rad ;单位长度扭转角Gl pT 工,单位是rad/m位长度扭转角是度/米还是弧度/米)实心圆: I p32W t16 空心圆: I P二 D 3 W t1-:416八、圆轴在扭转时的刚度条件maxT max 180 GIT①(注意单位: 给出的许用单1九、切应力互等定理及剪切胡克定律:见课本78, 79页十、重点内容:1.画扭矩图;2■强度条件及刚度条件的校核,校核之后一定要写出结论,满足要求还是不满足要求;3■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公式;4■利用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来设计截面尺寸,最后要选尺寸大的那个。

典型例题及习题:例3.1例3.4习题3.1 3.2 3.8 3.13第四章弯曲内力一、剪力和弯矩正负号的规定:课本117, 118页二、如何快速利用简便方法来计算任意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左侧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的代数和,对于左侧梁段,向上的外力将产生正值的剪力,向下的外力将产生负值的剪力。

对于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将产生正值的剪力,向上的外力将产生负值的剪力。

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左侧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产生的力矩的代数和。

无论左侧梁段还是右侧梁段,向上的外力均产生正值的弯矩,向下的外力均产生负值的弯矩;对于左侧梁段,顺时针方向的外力偶将产生正值的弯矩,逆时针方向的外力偶将产生负值的弯矩。

对于右侧梁段,逆时针的外力偶将产生正值的弯矩,顺时针的外力偶将产生负值的弯矩。

三、利用写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的方法来画剪力图和弯矩图四、用剪力、弯矩、均布荷载三者间的微分关系来画剪力图和弯矩图,利用三者间的微分关系也可以来检查画的图是否正确。

五、掌握上课时画在黑板上的表,准确判断当外力为不同情况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规律及突变规律。

六、剪力为零的位置弯矩有极值,要把极值弯矩求出来,可利用积分关系来求。

七、重点内容:画剪力图和弯矩图典型例题及习题:做过的题目第五章弯曲应力一、基本概念(见课本139页相关知识):纯弯曲、横力弯曲、中性层、中性轴(实际是过形心的形心轴)二、弯曲时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y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二=My1z正应力正负号的判断:根据变形特征来判断,如果处于受拉部分则为拉应力,如果处于受压部分则为压应力。

三、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图:见141页图5.4d和147页图5.7c四、正应力强度条件嘔二Mmaxymax二也lc」及解决的3种问题I z W z五、矩形截面、实心圆及空心圆惯性矩I z及抗弯截面系数W z的计算公式矩形截面: I z 」h3W z 」h实心圆:—I 4W z 「D 31266432空心圆:I43::・D,4D .4d1 -二 W z1 -二其中〉二一6432DF f h 2 *六、矩形截面梁切应力的分布规律:£ = —S | —— y 2见150页图5.102肛4 丿 最大切应力: max =1.5—^bhF S七、切应力的强度校核 max Smax zmax -1 - I I z b *q max 是中性轴以下部分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b 是中性轴穿过的截面宽度丿八、重点内容: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解决3种问题,切应力的强度校核 典型例题及习题:例 5.3例5.5习题5.4 5.5 5.12 5・16 5.17 附录、静矩S zydA S yzdA ,其量纲是长度的三次方AA2.规则图形三、静矩与形心的关系:课本374页 四、惯性矩I yz 2dA ,I zy 2dA ,极惯性矩I p2dA ,惯性矩和极惯性AAA矩之间的关系I p =ly Tz ,各种常用图形惯性矩和极惯性矩的计算 见第三 章和第五章有关公式。

五、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I^ I yc a 2A ,I^I zc b 2A ,其中yc 轴和zc 轴是图 形的形心轴,a 是两平行轴y 轴和yc 轴之间的距离;b 是两平行轴z 轴和zc 轴之间的距离。

六、重点内容:1.静矩和形心的计算;2.静矩和形心的关系;3.各种常用图形、形心1.不规则图形:AydA S zA - AS y A惯性矩和极惯性矩的计算;4■利用平行移轴公式计算不对称图形的惯性矩。

典型例题及习题:例1・2 例I.3 例1.6 习题l ・9b 第六章弯曲变形、衡量弯曲变形的两个指标是:挠度和转角(挠度以向上为正,向下为负;转 角以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是: EI 【=M x 、转角方程:EH -EI ' = M x dx C 挠曲线方程:EI ••二 M x dxdx Cx D四、 求积分常数时的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是如何确定的? 和图6.7 五、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六、重点内容: 衡量弯曲变形的两个指标、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叠加法的应用典型例题及习题:6.10 6.11 6.34 6.36 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一、 正应力和切应力正负号的规定:正应力以拉伸为正,压缩为负;切应力对单 元体内一点产生的力矩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角是指从x 轴到截面的 外法线方向,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二、 会画轴向拉压、扭转及弯曲时任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尤其是对弯曲的情况应力状态比较复杂,见课本221页图7.8b 、掌握主平面及主应力的概念,3个主应力的大小顺序:二1_二2 -二3四、几个主要公式:1.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计算公式-max和二min 实际上是主应力。

见课本180页图6.6C0S2二 f ;xysin 2: 2.最大正应力及最小正应力的计算公式3.最大切应力及最小切应力的计算公式4.主平面的方位 tan2: 02xy可以求出相差为90度的两个角度:-0 ;如22s i n 2 xy当单元体的六个面皆为主平面时,广义胡克定律的表达式 见课本238页公式 7.20及公式d ,此时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

八、强度理论及4个相当应力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二n -;「1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 ;二3第 四 强度理论: 畸变能密度理论<\4 =一貯2 +(Qr 2_°r 3 (+(<13_貯1其中第一、二强度理论适用于脆性材料,第三、四强度理论适用于塑性材料 要求记住四个强度理论的内容及各自的相当应力的表达式。

九、重点内容:1•会画单元体的应力状态 2•求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3■由应力状态求主应力的大小、主平面的位置、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 的位置及主应力的方向、最大切应力。

4■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 5■利用强度 理论进行强度的校核典型例题及习题:例7.3例7.9习题7.3 7.4 7.10 7.26 7.36 第八章组合变形、轴向拉(压)和弯曲的组合变形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由轴向拉(压)产生的正应力和由弯曲产生的正应力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由两个不同方向的弯矩产生的正应力 、弯扭组合约定用x 表示两个正应力中代数值较大的一个,即 ―一 “,则两个角度:0中,绝对值较小的一个确定Cmax 所在的平面。

要求:能在单元体上画出主平 面的位置。

五、 如何画应力圆? 六、 应力圆圆周上的点和单元体上的面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段见课本224页第J =£fx —)]1七、广义胡克定律:名y =—-)]>E 」 J1S * 严 _W x E y 才xyyzzx第二强度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xyG Y Gzx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应该先画出单元体上的应力状态,根据 应力状态及上第七章的最大及最小正应力计算公式来计算出 3个主应力,再代 入到第三及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的表达式 ;二3 - ;「M 2* 4/Cr^- C M 2 - 3 2这两个公式的适用范围:1适用于弯扭组合变形 2适用于轴向拉(压)与纯剪切的组合状态扭组合变形 2适用于轴向拉(压)与纯剪切的组合状态 3适用于圆截面杆,因 为用到了 2w z=W t四、解题思路: 1先判断出是哪一种组合变形2判断出组合变形后分别画出内力图 3从内力图上来判断哪一个截面是危险截面 4找出危险截面后判断出哪一个或哪一些点是危险点5根据危险点做相应的计算典型例题及习题:课堂上补充的题目,例 8.1习题&12 8.13第九章压杆稳定约束形式不同时,长度因数 」的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