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热红外遥感

合集下载

热红外遥感在地热中的应用

热红外遥感在地热中的应用

专业:测绘工程班级: 0614111 组别:第一组指导教师:牛磊姓名:曹岳飞、闫佩良、马欣欣梁威力、王君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1日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热资源调查中的的应用0614111班第一组曹岳飞闫佩良马欣欣梁威力王君摘要:热红外遥感即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地物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到的热红外辐射通量,经过能量转换而变成人眼能看到的图像。

热红外遥感自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起在军事、地热油气调查、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热红外技术地热资源调查引言自然界任何温度高于热力学温度(0K或-273ºC)的物体都不断地向外发射电磁波。

热红外遥感即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地物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到的热红外辐射通量,经过能量转换而变成人眼能看到的图像。

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获取地物的热状况信息,从而推断地物的特征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科学和生产所应用。

地热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廉价能源,地球就像一个庞大的地热库。

人类在面对环境污染的困扰、地球生态平衡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各国对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

这时地热资源调查就显得尤其重要。

热红外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地面温度的新技术,它能在瞬间或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地面温度场信息,将这一新技术用来进行地热资源调查,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在理论探讨方面也在逐步深化,展现出它的应用前景。

1 红外线的起源与发展热红外遥感的发展可以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算起;1978年美国发射热惯量卫星(HCMM),首次用卫星来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这标志着热红外遥感的发展;随后,红外技术不断发展,一系列航空航天遥感器运用了热红外波段采集地面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热红外遥感的发展可以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算起;1978年美国发射热惯量卫星(HCMM),首次用卫星来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这标志着热红外遥感的发展;随后,红外技术不断发展,一系列航空航天遥感器运用了热红外波段采集地面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应用研究,如岩溶区探水、热红外探矿、探地热、城市热岛、林火监测等均取得不少成果;但许多热红外遥感应用主要是以亮度温度为信息源的定性分析阶段,定量研究还很不够。

遥感专题讲座——热红外遥感

遥感专题讲座——热红外遥感

热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是利用热红外波段研究地球物质特性的技术手段,可以获取地球表面温度,在城市热岛效应、林火监测、旱灾监测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由于热红外遥感涉及知识多而且深,特别是地表温度反演,需要大气传输、几个定律等方面的知识,本文用通俗语言总结了热红外遥感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知道热红外遥感怎么回事及简单的应用。

本文主要包括:●基本定义和原理●常见名词●简单应用与温度反演●ENVI下地表温度反演1、基本定义和原理热红外遥感(infrared remote sensing )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

这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只是说明的数据的获取。

另外一个广义的定义是:利用星载或机载传感器收集、记录地物的热红外信息,并利用这种热红外信息来识别地物和反演地表参数如温度、湿度和热惯量等。

热红外遥感的信息源来自物体本身,其基础是:只要其温度超过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发射红外能量,即地表热红外辐射特性。

如下图为黑体的辐射光谱曲线(不同温度下物体辐射能量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常温的地表物体(300K左右)发射的红外能量主要在大于3μm的中远红外区,即地表热辐射。

热辐射不仅与物质温度的表面状态有关,物质内部组成和温度对热辐射也有影响。

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地表热辐射能通过3-5μm和8-14μm两个窗口,这也是大多数传感器的设计波段范围。

热红外遥感在地表温度反演、城市热岛效应、林火监测、旱灾监测、探矿、探地热,岩溶区探水等领域都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2、常见名词热红外遥感涉及的知识多而且深,下面来了解热红外遥感中几个基本的名词。

● 辐射出射度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出射度,单位是 2-⋅m W● 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亮度 (Radiance),单位是瓦/平方米*微米*球面度(1-12μm --⋅⋅⋅Sr m W )。

很多地方会将辐射亮度和辐射强度区分,我这里理解的是一个概念。

遥感物理6.1

遥感物理6.1

首先要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测得黑体辐射数据,其次如何从理论上
去导出用与实验结果相符的黑体辐射公式。事实上,在自然界很难找 到一个在所有波段上吸收率均为“1”的物体,不过我们可以制造一个 人造的黑体——孔腔。腔体内壁涂上某种吸收材料,由于孔腔口的面 积比腔体总面积小得多,所以一旦光线射进小孔后,再经腔体内壁多 次反射后,射出小孔的概率几乎可以略去不计,故孔腔的小孔便成为 一个名符其实的黑体,如果孔腔的温度可以被控制,用分光光谱仪对 准小孔测量其光谱数据,便可获得不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光谱。
一般来说,物体的辐射能量收支并不相等,物体处于非辐射平 衡状态。但是如果辐射热交换过程相当的慢,以致物体中的内能 的分布来得及变化均匀,并继续处于热平衡状态,那这时的辐射 可视为具有准平衡性质。此时,物体的温度是在变化的,但每一 给定的瞬时,物体的状态都可以看作是平衡的,仍可用一定的温 度来描述它。
,其放射能力就强。黑体的吸收率等于1,其放射能力最
大。我们只要知道一物体的吸收光谱,其辐射光谱也就立
刻可以确定。
通常我们把物体的辐射出射度与相同温度下黑体的辐
射出射度的比值,称作物体的比辐射率 ,T

F ,T
E(,T)
,比辐射
率等于吸收率,是物体发射本领的表征。
基尔霍夫定律最初以实验定律提出,事实上它
第六章 热红外遥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热红外遥感概论 海面温度遥感 陆面温度遥感 热红外辐射方向性模型
第一节 热红外遥感概论
6.1.1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6.1.2 地物的红外光谱特性 6.1.3 热红外遥感系统 6.1.4 热红外遥感应用简介
6.1.1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空间所有的物体都通过辐射方式交换着能量,如果没有其它 方式的能量交换,则一物体热状态的变化就决定于放射与吸收辐 射能量的差值。当物体的辐射能量等于吸收的外来辐射能量,这 时该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因而我们可以用一函数温度 T 来描写 它。热力学定律可以用于研究平衡辐射的吸收与放射的规律。

热红外遥感的原理及应用

热红外遥感的原理及应用

热红外遥感的原理及应用1. 热红外遥感的原理热红外遥感是一种利用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和观测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热物理学中的黑体辐射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即物体的温度决定了其辐射的能量和频率分布。

根据这一原理,热红外遥感通过测量地面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可以获取目标的温度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热学参数。

2. 热红外遥感的应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下列举一些主要应用领域:2.1 军事和安全领域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潜在目标进行侦查和监测,如军事目标、地下设施和边界监控等。

此外,热红外遥感还可用于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监测和警报。

2.2 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热红外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地表温度和地表辐射,可以监测土地利用、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变化等。

此外,热红外遥感还可以用于水资源调查、矿产资源勘探和气候变化观测等方面。

2.3 建筑和城市规划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建筑物和城市地区的热态,可以分析建筑物的热效应和能耗,进而优化建筑设计和能源利用。

此外,热红外遥感还可以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3. 热红外遥感的优势和挑战虽然热红外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3.1 信号解析和处理热红外遥感技术所获取的数据量庞大,需要进行信号解析和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高效的算法和技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仪器和设备热红外遥感技术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

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对于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热红外遥感设备,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3.3 数据解释和分析热红外遥感技术所获得的数据需要经过解释和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这需要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所研究对象的特性有足够的了解。

遥感科学-第六章-可见光-近红外遥感

遥感科学-第六章-可见光-近红外遥感

光学遥感系统
可见光 — 反射红外遥感
光学 遥感 系统
热红外遥感
摄影系统 — 照相机 —
黑白 天然彩色 红外 彩红外 其它
电子扫描系统 — TV 摄象机
扫描系统
光机扫描系统 推扫式扫描系统
LANDSAT / MSS LANDSAT / TM、ETM+ NOAA / AVHRR FY / AVHRR
SPOT / HRG CBERS-1、2 等
1.成像原理 2.Landsat/TM、ASTER、AVHRR、风云卫星、MODIS
二. 推扫式扫描系统 ( Push—broom Scanning System ) 1. 成像原理 2.SPOT、QickBird、IKONOS、CBERS-1、BEIJING-1
三. 成像光谱 ( Imaging Spectrome越低变形 越大。
顶视 侧视
象主点
+
地图--正射投影
摄影图像--中心投影
摄影系统的优势
• 空间分辨率高; • 立体像对,利于精确地测量与分析; • 高度的灵活性、实用性、成本低(相对 于造卫星而言); • …… 因此,尽管摄影系统与多波段扫描系统相比,胶 片的光谱响应范围要窄得多,但仍有很大的应用领域, 被广泛应用,并派生出一门技术成熟的 航空摄影测 量学。
盐碱地、沙地为白色、黄白色。云和雪均呈亮白色。 居民地(城区),因多为水泥材料,青灰屋顶反射兰、绿光 且反射率较低,而呈灰蓝色,若为红瓦房反射较强的红光、红 外光而呈淡黄色。
土壤 植物 水
波 长(m)
彩色合成
―天然”彩色合成:
可见光 R、 G 、B 波段----( RGB ) , 如,TM 3、2、1 ( RGB ) ;

热红外遥感在地热中的应用讲诉

热红外遥感在地热中的应用讲诉

专业:测绘工程班级: 0614111 组别:第一组指导教师:牛磊姓名:曹岳飞、闫佩良、马欣欣梁威力、王君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1日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热资源调查中的的应用0614111班第一组曹岳飞闫佩良马欣欣梁威力王君摘要:热红外遥感即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地物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到的热红外辐射通量,经过能量转换而变成人眼能看到的图像。

热红外遥感自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起在军事、地热油气调查、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热红外技术地热资源调查引言自然界任何温度高于热力学温度(0K或-273ºC)的物体都不断地向外发射电磁波。

热红外遥感即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地物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到的热红外辐射通量,经过能量转换而变成人眼能看到的图像。

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获取地物的热状况信息,从而推断地物的特征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科学和生产所应用。

地热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廉价能源,地球就像一个庞大的地热库。

人类在面对环境污染的困扰、地球生态平衡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各国对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

这时地热资源调查就显得尤其重要。

热红外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地面温度的新技术,它能在瞬间或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地面温度场信息,将这一新技术用来进行地热资源调查,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在理论探讨方面也在逐步深化,展现出它的应用前景。

1 红外线的起源与发展热红外遥感的发展可以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算起;1978年美国发射热惯量卫星(HCMM),首次用卫星来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这标志着热红外遥感的发展;随后,红外技术不断发展,一系列航空航天遥感器运用了热红外波段采集地面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热红外遥感的发展可以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算起;1978年美国发射热惯量卫星(HCMM),首次用卫星来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这标志着热红外遥感的发展;随后,红外技术不断发展,一系列航空航天遥感器运用了热红外波段采集地面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应用研究,如岩溶区探水、热红外探矿、探地热、城市热岛、林火监测等均取得不少成果;但许多热红外遥感应用主要是以亮度温度为信息源的定性分析阶段,定量研究还很不够。

热红外遥感

热红外遥感

遥感系列讲座之三南京路川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遥感部图1. 黑体所辐射的能量随波长而变化状况,以及热红外波长区间的大气透射状况二、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大气校正法:需要大气剖面数据来进行大气模拟,估计大气影响。

单窗算法:3个参数:大气平均作用温度、大气透过率和地表比辐射率率。

劈窗算法:2个参数:大气透过率和地表比辐射率。

多通道算法:白天与晚上两景同步反演,还有很多问题,如两景图间像元的几何定位问题。

三、旱情遥感监测1、作物供水指数法:CWSI=NDVI/TS其中:CWSI是作物供水指数NDVI是归一化植被指数TS是作物叶面温度原理:相同植被密度情况下,叶面温度越高,作物表现出来的缺水情况越大,因此,通过植被绿度值与温度比值,可以大体上反映作物的缺水情度,即作物旱情。

旱情监测结果与当旬降雨量的比较历史降雨因素的考虑不仅考虑当旬,而且还考虑最近8旬(3个月)的降雨影响MSRI=A0*SRI0+A1*SRI1+ A2*SRI2+A3*SRI3+a4*SRI4+….+ a8*SRI8MSRI是考虑降雨因素的干旱指数,0-100SRI0和A0是当旬的降雨距平指数及其权重SRI1-SRI8和A1-A8是历史各旬降雨距平指数的权重当SRI0=100时,取MSRI=SRI0,当旬降雨相当多两指数耦合与旱情划分农业旱情指数:作物供水指数和降雨距平指数的耦合DI=B1*SDI+B2*MSRI其中:DI是农业旱情指数,0-100表示非常干旱到非常湿润SDI是当旬多日合成的标准化作物供水指数,B1是其权重,取0.4MSRI是考虑多旬降雨因素的干旱指数,B2是其权重,取0.6监测结果比较2005年5月下旬降水量分布图遥感影像合成图(改进的方法)谢谢!。

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

探测波段一般在0.76——1000微米之间,是应用红外遥感器探测远距离外的植被等地物所反射或辐射红外特性差异的信息,以确定地面物体性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遥感技术。

因为红外遥感在电磁波谱红外谱段进行,主要感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红外线,有时可不受黑夜限制。

又由于红外线波长较长,大气中穿透力强,红外摄影时不受烟雾影响,透过很厚的大气层仍能拍摄到地面清晰的像片。

用于红外遥感的传感器有黑白红外摄影、彩色红外摄影、红外扫描仪和红外辐射计。

红外遥感技术(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利用电磁波谱中8~14μm热红外波段本身和在大气中传输的物理特性的遥感技术统称。

所有的物质,只要其温度超过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发射红外能量。

常温的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能量主要在大于3μm的中远红外区,是热辐射。

它不仅与物质的表面状态有关,而且是物质内部组成和温度的函数。

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它能通过3-5μm和8-14μm两个窗口。

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星载或机载传感器收集、记录地物的这种热红外信息,并利用这种热红外信息来识别地物和反演地表参数如温度、湿度和热惯量等。

红外遥感探测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例如在水质监测、裸土湿度、遥感考古、赤潮遥感监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生活的进步,。

下面将简略介绍这几项技术。

1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1.1 水体遥感监测原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机理是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有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这些光谱特征体现在其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反射,而且这些光谱特征能够为遥感器所捕获并在遥感图像中体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热红外遥感
热红外遥感基本概念
热红外遥感定义
红外遥感包括近红外、中红 外和热红外遥感。 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传感器 收集、记录地物的热红外信 息,并利用其来识别地物和 反演地表参数(温度、湿度、 热惯量等)的技术系统。
热红外遥感基本原理
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发射红外能量 热辐射能量强度和波谱分布由物质类型和温度决定 热红外遥感的实质是对地球热辐射场的研究
典型地物热力学温度与辐射温度关系
热红外遥感辐射的影响因素
大气热辐射的影响
大气自身热辐射 大气对热红外能量的吸收
14
大气对热红外辐射的影响
/instrumentation.htm
15
热辐射的地热辐射的地-气作用
在热辐射波段,物体反射率越大,发射率越小;反 之亦然,可通过测量反射率来测量发射率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大气热红外辐射对传感器 接收有影响
地表比辐射率确定
通过分类影像获得地表比辐射率影像,估计各地表 类型的发射率值,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在卫星过境时 对不同类别的典型地物发射率进行测量。 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获得地表比辐射率
确定地表温度
单窗算法
1.0E+04
1.0E+03
1.0E+02
1.0E+01 NIR 1.0E+00 SWIR
Mid IR
Thermal IR 1.0E-01 0.1 1 10 100
7
wavelength (µm)
太阳与地球的辐射波谱
8
地球热红外辐射
地球热红外辐射由地表辐射率和地表温度两个因 素决定 地表温度与地表反射率、地表热学性质和地表红 外比辐射率相关
16
热辐射过程
式中:Lλ为遥感器所接受的波长λ的热辐射强度,Bλ (TS)为地表黑体辐射强度,ελ为波长λ的地表比辐 射率,τOλ为从地面到遥感器的大气透过率,LOλ↑和 LOλ↓分别为波长λ的大气上行热辐射强度和大气下 行热辐射强度。
17
热红外遥感系统
热红外传感器设计原则
预期探测目标在所选择热红外波段具备最强的信号 特征 所探测的遥感信息能最大限度地透过大气到达传感 器
地表温度反演示例
辐射亮度确定
陆地卫星传感器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将如何所接收到的 辐射强度转化为相对应的DN值问题。 对于TM数据,所接收到的辐射强度与其DN值存在如下 关系
地表亮度温度确定
确定大气透射率以及大气平均温度
利用大气模拟方程求解大气透射率,如MODTRAN、6S 模型等 大气平均作用温度主要取决于大气剖面气温分布和大 气状态。一般情况下很难实施实时大气剖面数据和大 气状态的直接观测,可采用近似模型如下:
19
热红外传感器波段选择示例
地表温度通常在-45~+45°C 之间,大部分地区平均为 27°C 左右。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地面物体的热辐射峰值 波长在9.26~12.43μm 之间,恰好位于 8~14μm 的大气 窗口内。因此这个谱段区间通常被用来调查地表一般物体 的热辐射特性,探测常温下的温度分布和目标的温度场, 进行热制图等。随温度升高,热辐射谱段峰值波长向短波 方向移动。 对于地表高温目标,如火燃等,其温度达 600K,热辐射谱 段峰值在 4.8μm,位于热红外谱段 3~5μm 的大气窗口 内。所以为了对火灾、活火山等高温目标识别,通常把热 红外遥感波段选择在这个区间内。
21
CERES—CloudCERES—Cloud-Earth Radiant Energy System
ASTER— 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 14 bands (15-90 m) in VIS, NIR, SWIR, and (15TIR
29

热红外遥感应用
热红外遥感应用
热红外遥感是目前唯一可以进行区域或全球的陆面温 度反演的手段,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动态性好 及分辨率高等明显的优点
31
地表温度反演
单通道算法
借助于卫星传感器上的一个热红外通道获得的辐射能 来得到地表温度的算法。
需要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廓线数据,利用一定的大 气模式计算大气辐射和大气透过率,根据大气的辐射 传输方程,计算地表的辐射亮度值,假设地表比辐射 率已知,就可以求出地表温度
• EOS Terra (launched December 1999)
– CERES, MODIS, ASTER, MOPITT
• EOS Aqua (launched May 2002)
– AIRS, CERES, MODIS
• EOS Aura (launched July 2004)
– HIRDLS, TES
热红外遥感基本概念
黑体 基尔霍夫定律 普朗克定律 波尔兹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比辐射率
热红外遥感辐射源
太阳与地球的辐射波谱
1.0E+08 1.0E+07 Sun (5800K) Scaled for Earth-Sun distance Earth (288K)
1.0E+06
1.0E+05
radiance
Shortwave infrared
Thermal infrared
Mauna Loa images
23
ASTER spectral bands on model atmosphere
MODIS—Moderate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20
NASA’ NASA’s Earth Observing System —missions with IR capability
• TRMM
– CERES
• Landsat-7 (launched April 1999) Landsat– ETM+ has 60 m band at 10.5-12.5 µm 10.5-
分窗算法
以卫星观测到的热辐射数据为基础,利用大气在两个 波段上的吸收率不同来去除大气影响,并用这两个波 段辐射亮温的线性组合来计算地表温度。
分窗算法--以AVHRR为例 分窗算法--以AVHRR为例 -根据 Plank 热辐射函数,将 AVHRR 的两个热通道 (即通道 4 和通道 5)数据转化为相应的亮度温度,然 后通过亮度温度来演算地表温度
• 36 bands, 1 in SWIR, 6 in mid IR, 10 in thermal •
IR Measurements of – Surface/cloud temperature –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 Cirrus clouds and water vapor – Ozone – Cloud top altitud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辐射率
黑体是一种理想物体,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物体, 大多数是灰体。因此地表温度的反演需要考虑比辐射 率的影响。比辐射率通常用ε表示,定义为:物体在 温度T、波长λ 处的辐射强度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 黑体辐射强度的比值
如果没有大气的影响,地物的真实温度可以直接用比 辐射率求解
辐射温度和地表温度
辐射温度被定义为所测量的物体的辐射能量所对应的 温度。对于黑体而言,物体的辐射温度等于它的真实 温度。但对于真实物体而言,热遥感器所记录的辐射 温度与物体的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式中ε为比辐射率。由于ε<1,地物的辐射温度总小于 它的热力学温度。因此,对于任何给定的地物,热遥感器 所记录的辐射温度小于它的真实温度
25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MODIS T and E in Sevilleta, NM
Source: Jeff Dozier
AIRS— AIRS—Advanced Infrared Sounder
• 2400 bands in IR (3.7-15 µm) and 4 bands in (3.7visible (0.4-1.0 µm) (0.4– Absorption “signature” around 4.2 µm and signature” 15 µm (CO2) and 6.3 µm (H2O) enable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ounding to 1 km vertical resolution – Spatial resolution is 13.5 km Complemented by microwave sounders to deal with clou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