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红外遥感在地热中的应用
热红外遥感机理及应用

FT E,T
AT
这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表明:任何物体的 辐射出射度FT ,和其吸收率 AT 之比都等于同一温度
下的黑体的辐射出射度 E,T
第11页/共125页
(2)Plank定律
B
(T
)
C1
[e 5 C2 /(T )
1]
T
ln[1
K1 K2 / B (T )]
• 4)另外还有定标上的困难以及将测量值校正到 目标真实物理量值;
第4页/共125页
• 5)对复杂地形,如植被(包括森林)、斜地形、 水体、裸土和城市景观的混合系统进行精确评 价表面通量;以及云影响的探测和消除等问题 。
• 植物生长、作物产量、地表水分的蒸发及循环、气候变迁、全球变化以及地质矿 产的开发均与地球热系统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来获取地球热 状况的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 Where Bi(Ti)
observed radiance
• Bi(Ts) ground radiance
• Ii
radiance
downwell atmospheric
• Ii
radiance
upwell atmospheric
•
i()
transmittance
atmospheric
•
i
gr第o1u8页n/共d12e5页missivity
Atmospheric emissions
I
i
Z 0
Bi
(Tz
)
i
( , z,
z
Z
) dz
I
i
2
地表温度与近地表气温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研究

地表温度与近地表气温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研究地表温度与近地表气温的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热红外遥感已成为获取地表温度信息的重要手段。
地表温度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热交换过程的关键参数,对于理解地表能量平衡、气候变化、城市热岛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地表气温作为地表与大气层之间的重要参数,对气象学、气候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首先介绍热红外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热红外辐射的基础理论、遥感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阐述地表温度和近地表气温的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包括遥感图像的预处理、辐射定标、大气校正、温度反演等步骤。
我们还将探讨不同反演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文还将对地表温度和近地表气温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在气象学、气候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和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热红外遥感反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理论框架与基本原理地表温度与近地表气温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基于热红外辐射传输理论、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和遥感反演算法。
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从卫星或航空遥感平台获取的热红外数据到地表温度或近地表气温的转换过程。
热红外辐射传输理论描述了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和与地表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基础。
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则提供了地表与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理论依据,是理解地表温度动态变化的关键。
遥感反演算法则是根据热红外数据和大气参数,结合辐射传输模型和地表能量平衡模型,反演出地表温度或近地表气温的方法。
在热红外遥感中,地表和大气发射的热红外辐射包含了丰富的温度信息。
地表温度可以通过测量地表发射的热红外辐射强度,结合大气参数和地表发射率,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求解得到。
红外遥感技术在城市热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红外遥感技术在城市热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城市热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中高温、高湿、高热辐射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城市热环境,红外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热环境监测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红外遥感技术是通过捕捉地面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目标的信息和表面温度的一种技术。
借助红外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城市中不同地区的表面温度分布情况,从而揭示城市热环境的变化规律。
首先,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和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相对于周边农村地区温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通过红外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城市不同地区的表面温度,进一步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和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红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城市热环境的质量评估。
通过分析城市不同地区的表面温度差异,我们可以评估城市热环境的质量。
例如,一些高温区域可能存在城市规划不合理、建筑物密集、绿化覆盖不足等问题,借助红外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测量这些地区的温度,从而得出相关的城市热环境质量评估结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红外遥感技术还能够用于城市热环境监测中的突发事件的判断和预警。
对于城市中突发的火灾、热泄露等事件,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异常的热点,并通过实时监测发生的温度变化来及时预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除了以上应用之外,红外遥感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例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将红外遥感获取的温度数据与城市地理信息进行叠加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中不同区域热环境的变化情况。
另外,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城市热环境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热环境变化趋势。
当然,红外遥感技术在城市热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红外遥感技术在获取温度数据时受到大气和云量的干扰,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和处理。
地表温度异常的热红外遥感监测方法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地表温度异常的热红外遥感监测方法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表温度异常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城市地区。
地表温度异常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城市能耗、空气质量等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地表温度异常的监测和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
而热红外遥感技术因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对大范围区域全天候监测能力等特点,成为地表温度异常监测的有力手段。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探索基于热红外遥感技术对地表温度异常进行监测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数据应用,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地表温度异常监测的热红外遥感技术方法,包括传统的温度计测量、现代遥感技术及其特点优缺点。
2. 根据热红外遥感的工作原理,提出基于数字影像的地表温度异常监测方法,包括影像预处理、温度反演、温度异常分析等方面。
3. 结合现有的卫星遥感数据,以深圳市为例,验证所提出的地表温度异常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对深圳市地表温度异常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研究意义1. 为地表温度异常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遥感监测方法。
2. 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 为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1.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影像的地表温度异常监测方法。
2. 应用所提出的监测方法对深圳市地表温度异常进行监测和分析。
3. 发表论文一篇,撰写毕业论文一篇。
五、进度计划第一学期:搜集文献,学习热红外遥感技术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学期:深入研究数字影像的地表温度异常监测方法,对监测方法进行优化,对深圳市地表温度异常进行遥感监测,并进行初步分析。
第三学期:进一步分析监测结果,撰写论文初稿,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四学期:完善论文并提交,进行答辩。
六、参考文献1. 石柱泉, 贺捷, 覃志豪. 复杂地形下高分辨率热红外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06): 601-615.2. 张贺林, 黄周陆, 赵洪亮, 等. 基于高分卫星数据的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方法[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 (3): 426-435.3. 李银生, 王文学, 施静怡, 等. 遥感技术在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 林业调查规划, 2015 (1): 112-116.4. 许敏, 宋彪, 徐尔刚, 等. 基于 MODIS 数据的深圳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商业研究, 2016 (7): 34-38.。
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地热调查中的应用——以遵化汤泉地区为例

2 . 2 L a n d s a t E T M 地表温度反演
对于 L a n d s a t E T M 采用覃志豪提 出的单窗算法反
演 地表 温度 [ 8 1 。其 表 达式 :
T = { a ( 1 一 C — D ) + [ b ( 1 一 C — D ) + C + D I 一 D T . } / C
r 8 卫星上的 A S T E R两种数据 。 其 中, L a n d s a t 7 E T M 数据
条带 号 1 2 2 , 行 编号 3 2 , 获取 时 间为 2 0 0 2年 1 2月 9日; A S T E R数 据获 取 时间 为 2 0 0 3年 1 0月 6日。 两类数 据 质 量 较好 , 覆 盖 区 内无 云覆 盖 。此外 , 还 收 集 了 区 内地 理 、
土矿开发动 态监测等项 目。
河 北遥 感
2 0 1 3年第 4期
1 . 2 数据源
本 次研 究采 用 美 国陆地 卫 星 L a n d s a t 7 E T M 和T e r —
重复( 2 ) 一 ( 5 ) 步骤 , 进行迭代运算 , 直到相邻两次计算 的地面温度之差小于一定阈值为止。
3 0 0 1 9 1 ) 1 1 0 0 3 3)
摘
要 :利 L a n d s a t 7 E T M 乖 , A S T E R热红外通道两种数据 ,对遵化汤泉地 区地表温度进行 了 反演,
得到区域地表温度场的分布,结合 区 域地球物理特征对地表温度分布特征进行 了分析 , 发现地表温度 变化与地热资源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表明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对地热资源进行有效地探测。
间或者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地面温度场信息, 而且受地面 条件限制小 , 地表温度异常时地热区域的重要指示器 。
热红外遥感的原理及应用

热红外遥感的原理及应用1. 热红外遥感的原理热红外遥感是一种利用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和观测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热物理学中的黑体辐射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即物体的温度决定了其辐射的能量和频率分布。
根据这一原理,热红外遥感通过测量地面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可以获取目标的温度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热学参数。
2. 热红外遥感的应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下列举一些主要应用领域:2.1 军事和安全领域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潜在目标进行侦查和监测,如军事目标、地下设施和边界监控等。
此外,热红外遥感还可用于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监测和警报。
2.2 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热红外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地表温度和地表辐射,可以监测土地利用、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变化等。
此外,热红外遥感还可以用于水资源调查、矿产资源勘探和气候变化观测等方面。
2.3 建筑和城市规划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建筑物和城市地区的热态,可以分析建筑物的热效应和能耗,进而优化建筑设计和能源利用。
此外,热红外遥感还可以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3. 热红外遥感的优势和挑战虽然热红外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3.1 信号解析和处理热红外遥感技术所获取的数据量庞大,需要进行信号解析和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高效的算法和技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仪器和设备热红外遥感技术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
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对于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热红外遥感设备,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3.3 数据解释和分析热红外遥感技术所获得的数据需要经过解释和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这需要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所研究对象的特性有足够的了解。
热红外遥感的应用研究

热红外遥感的应用研究热红外遥感信息独具慧眼,它使一般肉眼在地表不可见的信息变得可知,热红外遥感对研究全球能量变换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热红外遥感的特点及其应用,为初次接触热红外遥感的学者提供参考。
标签:热红外遥感应用遥感影像1热红外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1.1农作物产量的预测预报遥感估产模型原理主要是利用遥感获取的植被指数信息建立不同空间尺度的单产或总产与植被指数之间简单线性相关的遥感估产模型【3】。
侯英雨、王石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作物光谱信息-植被指数和作物关键生长期的气象因子(温度),同时改进模型变量获取方法,建立了可供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使用的作物产量估算模型。
1.2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农田蒸散随着热红外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能够准确、快速地提供各种地面遥感数据。
过去30年里,许多学者利用遥感表面温度(辐射表面温度)和地面观测数据,开展基于热红外遥感的田间和区域尺度的蒸散量估算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热红外遥感在地质和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2.1利用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开展岩石化学成分填图在遥感领域,810—1410μm的热红外波段是重要的大气窗口,在对地观测系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许多造岩矿物在热红外波段具有特征的光谱发射率带,因此可以用来进行岩石、矿物的识别和分类。
ASTER遥感成像仪的发射提供了廉价的多光谱热红外数据,是热红外遥感数据的一个重要来源。
ASU热红外光谱库提供了多种矿物的热红外发射率波谱的同时,还提供了矿物的化学成分即氧化物含量的分析结果。
把ASU波谱库的矿物波谱重采样至ASTER各热红外波段,对矿物的波谱进行波段比值处理,与各矿物成分进行相关分析,选择波段比值与各氧化物含量最大相关系数,进行对数模拟,从而可以确定出发射率光谱与化学成分的数值关系。
陈江、王安建在《利用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开展岩石化学成分填图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分别对对SiO2,MgO,Al2O3,CaO,K2O,Na2O进行了数值分析及公式模拟【5】。
如何利用热红外遥感进行地表温度监测

如何利用热红外遥感进行地表温度监测热红外遥感是一种重要的地球观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许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进行地表温度监测,并分析其在气候研究、自然灾害监测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首先,热红外遥感技术通过测量地表辐射计算得出地表温度。
地表辐射是指地表向外发射的红外辐射,其强度与地表温度密切相关。
热红外遥感仪器可以在远程感知的情况下获取地表红外辐射信息,从而计算地表温度。
这种非接触式的遥感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广域覆盖的优势,可以实时监测大范围地表温度变化。
在气候研究中,地表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监测地表温度的变化可以揭示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通过长期的地表温度监测,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热岛效应,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局部气候变化,为城市规划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热红外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往往是火灾、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前兆。
通过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表温度的变化,并及时预警潜在的自然灾害。
例如,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出火源和火场的热点,并为灭火行动提供支持。
在农作物干旱监测方面,地表温度的升高可以提前预警农作物受灾情况,为农业生产做出调整。
除了气候研究和自然灾害监测,热红外遥感技术还有许多其他应用。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地表温度监测有助于评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监测不同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农田管理效果,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此外,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体表面温度,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水质污染程度,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热红外遥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表温度监测工具。
其非接触式的特点使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广域覆盖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0614111 组别:第一组
指导教师:牛磊
姓名:曹岳飞、闫佩良、马欣欣
梁威力、王君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1日
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热资源调查中的的应用0614111班第一组曹岳飞闫佩良马欣欣梁威力王君
摘要:热红外遥感即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地物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到的热红外辐射通量,经过能量转换而变成人眼能看到的图像。
热红外遥感自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起在军事、地热油气调查、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热红外技术地热资源调查
引言
自然界任何温度高于热力学温度(0K或-273ºC)的物体都不断地向外发射电磁波。
热红外遥感即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地物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到的热红外辐射通量,经过能量转换而变成人眼能看到的图像。
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获取地物的热状况信息,从而推断地物的特征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科学和生产所应用。
地热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廉价能源,地球就像一个庞大的地热库。
人类在面对环境污染的困扰、地球生态平衡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各国对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
这时地热资源调查就显得尤其重要。
热红外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地面温度的新技术,它能在瞬间或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地面温度场信息,将这一新技术用来进行地热资源调查,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在理论探讨方面也在逐步深化,展现出它的应用前景。
1 红外线的起源与发展
热红外遥感的发展可以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算起;
1978年美国发射热惯量卫星(HCMM),首次用卫星来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这标志着热红外遥感的发展;
随后,红外技术不断发展,一系列航空航天遥感器运用了热红外波段采集地面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
热红外遥感的发展可以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算起;
1978年美国发射热惯量卫星(HCMM),首次用卫星来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这标志着热红外遥感的发展;
随后,红外技术不断发展,一系列航空航天遥感器运用了热红外波段采集地面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
应用研究,如岩溶区探水、热红外探矿、探地热、城市热岛、林火监测等均取得不少成果;但许多热红外遥感应用主要是以亮度温度为信息源的定性分析阶段,定量研究还很不够。
随着比辐射率研究和测定工作的进展,以及热红外遥感大气纠正问题的深入,热红外遥感的定量研究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热红外遥感本身的复杂性,它的许多理论问题均未很好的解决,如地表热红外辐射及比辐射率的方向性问题、温度与比辐射率的分离问题、非同温混合像元的分解问题等;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正在致力于对热辐射与地面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地表真实温度的模型反演等疑难问题的攻克以及热红外遥感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开拓。
2 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原理
(1)热红外遥感的特点
由于被遥感的物体在任何时间都在不断地向外辐射热红外线,热红外遥感可以在白天或黑夜无人造光源的条件下实施,它是一种全天时的遥感手段。
(2)热红外遥感机理
1)获取波段热红外大气窗口和热红外波段
图一热红外大气窗口和热红外波段
红外遥感技术的发展以红外线的物理特性为基础。
红外线是由于物质内部带电微粒的能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电磁波.处于可见光谱红光之外.突出特点是热作用显著。
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之间.从0 .75µm~1000µm,可分为四个波段:近红外(0.75~3µm)、中红外(3~6µm)、远红外(6~
15µm)、和极远红外(15~1000µm),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地表热辐射能通过3-5μm和8-14μm两个窗口,这也是大多数传感器的设计波段范围。
2)热红外遥感成像过程
图二热红外遥感成像
3)地球温度与热辐射峰值
图三黑体的辐射光谱曲线
红外遥感的信息源来自物体本身,其基础是:只要其温度超过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发射红外能量,即地表热红外辐射特性。
如下图为黑体的辐射光谱曲线(不同温度下物体辐射能量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常温的地表物体(300K左右)发射的红外能量主要在大于3μm的中远红
地球表面温度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太阳能的辐射加温作用,其次是来源于地球深部热源。
前者以电磁波辐射形式进行热传递,它对地球表面的增热起主导作用,而且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所有地方。
后者则以传导和对流方式进行热传递,它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和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影响,属于局部增温现象,只有这种热传递在地面形成的热异常才对寻找地热资源有实际意义。
上述这种比背景温度高的地热异常很容易被热红外探测器检测出来。
例如:
航空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精确地提供温泉点的位置和热异常的分布特征,为查清导热、控热构造提供有利线索,以指导地热勘探工作。
此外,在某些受岩层和第四系松散层掩盖的所谓“盲热”区,亦可通过航空热红外遥感方法,填绘浅部热含水层来帮助发现深部地热资源。
常用航空/卫星传感器
ASTER
HYMAP
LANDSAT TM/ETM+
Master
FTHSI
HyperSpecTIR
4.进行试验或者预估应用该技术过程中的问题及应用结果
应用示范:见下页
SATER data is used to conduct over the Brady Hot Springs region
true-color HyMap image subset that centers on the 40 MW Casa Diablo geothermal plant
(2)存在问题
1)热红外遥感方法只能取得地表温度信息,而开采利用价值比较大的地热资
源多埋藏在地下深部,或被巨厚的沉积盖层所掩盖,在没有热通道通向地表的条件下很难被发现。
2)来自地球内部的热源产生的地表温度异常,主要靠地层岩石的热传导和地
下水的热对流作用,热传导率极低的岩石限制了这种异常的产生。
3)成像条件选择至关重要。
理想的成像条件应包括:①成像季节。
一般而言,
地表与大气进行热交换处于平衡状态时,有利于地热异常的形成;②成像时间,应该在夜间太阳辐射影响消失后,地表与大气呈现正向热交换时,地热异常才能显示出来;③大气对地表温度产生干扰影响最小的时候,如风、云、雨、
雾、气温高低等都可成为干扰因素;④成像时温度定标范围的选择,可以确定最佳温度范围和最大限度的提高图像的温度分辨率。
4)热红外遥感方法只能做为地热调查中的一种技术手段使用,它不能代替常规的地热勘探方法。
该技术必须与其它技术方法相配合,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5.总结
热红外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地面温度的新技术,它能在瞬间或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地面温度场信息,它具有连续采样(面扫描)、信息量大、检测精度高(0 2~0 5℃)、一致性好、直观形象、速度快、成本低和不受地面通行条件限制等优点。
因此,它一问世立即引起地热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并将这一新技术用来进行地热资源调查,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在理论探讨方面也在逐步深化,展现出它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冠华. 论热红外遥感中的基础研究,中国科学(E辑),2000,30(8):1~5
[3]柳钦火地表温度的遥感反演方法及应用,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7年6月
[4]郭裕元,程红. 热红外遥感的成像原理及温度定标. 影像技术 1998(4),37~42
[5]宫鹏,史培军等. 对地观测技术与地球系统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08
[6]梅安新,彭望禄等. 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7]陈良富,徐希儒,张仁华. 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地理科学进展,1998,17(增刊):208-215
[8]李小文等. 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定量遥感研究,1998,国家攀登项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