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支撑及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基础支撑及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支撑及服务系统技术方案北京X 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总体技术方案 (7)1.1 技术思路 (7)1.1.1 建立接口规范 (7)1.1.2 建立组件化思想 (8)1.1.3 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 (9)1.1.4 基于标准的应用中间件 (10)1.1.5 Socket信息定制化数据调用 (11)1.2 总体架构 (12)1.3 技术架构 (15)第2章平台功能 (18)2.1 信号机管理模块 (18)2.1.1 模块描述 (18)2.1.2 模块架构 (19)2.1.3 功能介绍 (19)2.1.4 模块设置 (27)2.2 视频监控管理模块 (32)2.2.1 模块描述 (32)2.2.2 架构设计 (33)2.2.3 功能介绍 (36)2.3 交通诱导管理模块 (37)2.3.1 模块描述 (37)2.3.2 设计思路 (38)2.3.3 功能展示 (39)2.4 交通设施管理模块 (43)2.4.1 模块描述 (43)2.4.2 设备信息管理 (43)2.4.3 运行状态监测 (45)2.4.4 检测状态展示报警 (48)2.4.5 设备故障报警 (49)2.4.6 设备日志调用查询 (51)2.4.7 基于GIS的设施展示 (52)2.4.8 设备综合查询 (53)2.4.9 监控设备统计 (55)2.5 道路状态模块 (56)2.5.1 模块描述 (56)2.5.2 设计思路 (56)2.5.3 功能介绍 (57)2.6 数据分析展现模块 (59)2.6.1 模块描述 (59)2.6.2 软件架构 (60)2.6.3 功能介绍 (62)2.7 指挥调度模块 (63)2.7.1 模块描述 (63)2.7.3 模块功能 (64)2.8 预案管理模块 (69)2.8.1 模块描述 (69)2.8.2 预案制作 (69)2.8.3 预案启动 (71)2.8.4 过程管理 (73)2.9 事件检测模块 (74)2.9.1 模块描述 (74)2.9.2 综合事件管理 (74)2.9.3 专题事件管理 (76)2.10 勤务管理模块 (86)2.10.1 模块描述 (86)2.10.2 勤务管理 (87)2.10.3 警力布署 (90)2.10.4 调整报备 (92)2.10.5 勤务考核 (93)2.10.6 布署预警 (93)2.10.7 勤务统计 (94)2.10.8 勤务展示 (96)2.11 特勤任务模块 (97)2.11.1 资源搜索 (97)2.11.2 事件响应管理 (98)2.11.3 事件分类处理 (100)2.11.4 特勤警力部署 (100)2.12 警情事故模块 (101)2.12.1 警情分析 (101)2.12.2 警力分析 (105)2.12.3 警情联动 (109)2.12.4 事件统计分析 (110)2.12.5 事件日志管理 (110)2.13 系统接口要求 (114)2.13.1 电视监控子系统接口 (115)2.13.2 单兵定位子系统接口 (115)2.13.3 GPS警车子系统接口 (116)2.13.4 接处警子系统接口 (116)2.13.5 交通流量检测子系统接口 (117)2.13.6 交通诱导子系统接口 (117)2.13.7 动态勤务岗位子系统接口 (118)2.13.8 卡口子系统接口 (118)2.13.9 事故执法子系统接口 (118)2.13.10 信号子系统接口 (119)2.13.11 警情研判子系统接口 (119)第3章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21)3.1 系统概述 (121)3.3 框架结构 (122)3.4 地图基础服务 (125)3.5 GIS应用分析 (127)3.6 数据采集要求 (128)3.7 基础地图地理信息 (129)3.8 地图图层数据采集 (129)3.8.1 交通管理专用图层数据 (129)3.8.2 交通设备设施图层数据 (133)3.8.3 交通动态信息图层数据 (136)3.9 数据录入建库 (136)3.10 电子地图开发内容 (138)3.11 平台接口 (140)3.12 性能设计 (141)第4章智能交通大数据分析平台 (142)4.1 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 (142)4.1.1 系统概述 (142)4.1.2 方案设计 (142)4.2 交通信息融合与处理系统 (147)4.2.1 系统概述 (147)4.2.2 处理流程 (148)4.2.3 基础数据管理 (148)4.2.4 数据质量管理 (152)4.3 交通运行指数实时监测子系统 (154)4.3.1 系统概述 (154)4.3.2 指数模型 (154)4.3.3 指数分析系统 (158)4.3.4 运行指数展示 (162)4.4 交通信息研判分析子系统 (165)4.4.1 系统概述 (165)4.4.2 系统架构 (166)4.4.3 系统功能 (168)第5章系统集成 (189)5.1.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189)5.1.1.1 系统集成原则 (189)5.1.1.2 系统集成质量保证 (192)5.1.1.3 系统集成服务 (198)5.1.1.4 系统技术支持 (204)5.1.2 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 (207)5.1.2.1 集成思路 (207)5.1.3 项目成果交付 (224)5.1.3.1 项目建设阶段成果交付 (224)5.1.3.2 项目维护阶段成果交付 (227)5.1.4 项目质量服务体系 (227)5.1.4.1 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227)5.1.4.3 人员管理 (228)5.1.4.4 质量管理 (229)5.1.4.5 客户满意度管理 (233)5.1.4.6 交付管理 (234)5.1.4.7 运维管理 (235)5.1.5 项目服务承诺 (236)5.1.5.1 服务内容 (236)5.1.5.2 服务流程 (237)第6章施工组织计划 (242)6.1 实施组织安排 (242)6.1.1 工程进度安排 (242)6.1.2 项目管理机构的组建 (243)6.1.3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244)6.1.4 项目管理机制 (249)6.1.5 施工项目的高效运作机制 (249)6.1.6 保证施工项目高效运作的措施 (250)6.1.7 工程施工准备 (251)6.1.8 材料组织与管理 (253)6.2 工程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254)6.2.1 组织工作管理 (255)6.2.2 进度控制管理 (255)6.2.3 项目实施管理 (255)6.2.4 风险管理 (256)6.2.5 质量控制管理 (256)6.2.6 项目文档管理 (257)6.2.7 施工部署及组织管理 (257)6.2.8 质量检验及不合格品的控制 (266)6.3 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268)6.3.1 安全目标 (268)6.3.2 项目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 (268)6.3.3 安全保证计划 (271)6.3.4 安全教育措施 (271)6.3.5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 (272)6.3.6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 (273)6.3.7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273)6.3.8 安全标志牌 (273)6.3.9 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处理 (274)6.3.10 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275)6.3.11 防火措施 (277)6.4 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 (279)6.4.1 文明施工 (279)6.4.2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283)6.4.3 环保措施 (284)6.4.4 绿色施工保证措施 (284)6.5.1 进度要求 (285)6.5.2 工期要求 (285)6.5.3 施工进度控制 (285)6.5.4 确保工期的措施 (289)6.6 施工中协调配合 (298)6.6.1 配合管理的内容 (298)6.6.2 工程配合管理 (300)6.6.3 总包配合管理承诺 (303)6.6.4 分包管理承诺 (303)6.6.5 各系统施工工序之间的协调和时间表 (305)6.7 成品保护措施 (306)6.7.1 成品保护责任及管理措施 (306)6.7.2 原材料保护措施 (306)6.7.3 施工前成品保护准备工作 (307)6.7.4 安装工程主要工序成品保护措施 (307)6.7.5 成品保护措施制度 (309)6.8 售后服务方案 (311)6.8.1 试运行及质保 (311)6.8.2 保修期外的服务方案 (311)6.8.3 售后服务方案 (313)6.8.4 售后服务承诺 (317)6.9 培训方案 (321)6.9.1 培训总则 (321)6.9.2 培训目的 (322)6.9.3 培训方式 (322)6.9.4 培训地点 (323)6.9.5 培训课程 (323)6.9.6 培训资料 (324)6.9.7 培训考核 (324)6.9.8 培训效果评估 (325)第1章总体技术方案1.1技术思路1.1.1建立接口规范近年来,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进入了全面的信息融合阶段。
智慧交通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目录 (I)第 1 章概述 (2)第 2 章建设框架 (2)第 3 章建设内容 (4)3.1 建设数据综合管理中心 (4)3.2 整合建设统一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5)3.3 建设基于营运车辆的路网动态交通运行信息分析处理系统 (5)3.4 整合建设智能交通监控指挥系统 (5)3.5 建设路网管理 (5)3.6 建设交通信号区域控制中心系统 (5)3.7 建设交通诱导中心管理系统 (6)3.8 建设智能交通辅助决策系统 (6)3.9 建设交通仿真决策支持系统 (6)3.10 整合建设交通综合信息网站 (6)3.11 整合建设交通服务热线 (7)3.12 建设安全和管理系统 (7)第1章概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由此带来交通需求的持续加速增长。
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迅速。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方面也有了大规模的发展。
虽然道路交通供给总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高速增长的交通需求相比,两者的矛盾日渐显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私有车辆的不断增加使得公众出行离散度进一步加大,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交通管理、协调控制、交通诱导和信息服务,公众出行缺乏参考依据,路网整体运行效率不高。
由此可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日益突出的交通供需矛盾,迫切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交通综合协调管理和应急指挥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挖掘、提升现有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有效削减和均衡道路交通需求,从提高供给、降低需求两个方面缓解日益加剧的交通供需矛盾,减少施工、交通事故、紧急事件等对交通造成的影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在上述背景下,建设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有助于整合交通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涵盖城市道路交通、公路交通、公共交通、长途客运、货运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数据管理中心,建立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及技术手段,实现统一的交通运输监控、协调的路网管理、高效的交通应急处置、交通信号控制资源的整合优化、以及科学合理的辅助决策支持,并通过交通综合信息网站、交通服务热线对公众提供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智慧交通大数据解决方案

才智交通大数据解决方案一、系统介绍、综述1、整体建设路径:策应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大数据〃、〃互联网+〃便捷交通等政策要求,及省厅相关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指示,在地政府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才智交通实施方案的统一指导下,才智交通重点围绕运行监测、应急指挥、信息服务、决策支持和数据展现等多方面开展建设工作,结合交通运输行业详细现状,建设目标可总结如下:通过才智交通〃1平台+ 1中心+ N应用〃总体建设,加强交通信息资源融合与数据使能的建设,从而逐步才智交通的数据化、场景化、智能化的三大进展阶段。
关心提高城市交通整体管理水平和关键交通节点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支撑力量,借助交通运输大数据产品实现交通运行监测、实现对突发大事的应急响应、实现与省厅、直属业务处室,与市级公安、医疗、安监、环保、消防等单位的联动指挥,形成交通信息发布多渠道、交通信息的可视可测可控目标,最终构建交通运输行业数据的综合管理力量、共享交换力量、多维分析力量,综合展现力量以及场景极速落地力量。
大数据交通决策软件一个平台为交通大数据管理平台,包含数据共享与交换、交通大数据管理、交通地理信息管理;一个中心为交通大数据可视化服务中心,包含数据分析仪、决策大屏、数据文档、数据服务四个力量;应用场景包含多方面,如:交通统计分析平台、交通专题展现平台、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协同执法监管平台、交通移动应用平台、信用监管与服务平台、交通统一信息门户等。
2.行业系统现状:1 )应用系统多且分散,目前,交通运输局及各业务处在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由省厅(含业务局)统一推动部署,部分由市局、市政府和各部门自行开 发的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系统数量多达50有余。
其它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2 )数据分散在各个层级,数据分散在省厅、部位、关联科室及自身内部系统,数据具有多种类型,数据标准不一、形式多样化3、才智交通大数据解决方案建设需求1 )提高行业运行监测力量,统筹推动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接入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运行信息,实现与公安、安监、气象、国 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综合运用各类信息资源,省市厅系统分散建设 信息系统重复建设 各部门数据缺少联动离 散化 系 统 与 数 据交通运输局航道处交通运输局机关 交通运输局运管处交通运输局地方海事局 交频输局公题加强综合运输服务力量和运行动态监测分析。
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监测、管理、预测和优化的集成式系统。
它通过实时监控交通情况、时刻分析数据来优化道路交通并提供更安全、更快捷、更环保的出行方式。
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方案的目标是缓解城市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
下面详细介绍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方案的几个方面。
一、系统设施1.交通监测设施:包括全面的交通监控摄像头以及电子眼,用于实时监测路况、车流等交通数据。
2.数据收集设施:包括路面传感器、周边无线设备和其他相关设施,用于收集交通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
3.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分析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建模,从而实现实时监控、预测和调节交通状况的目的。
4.监控中心:建立统一的监控中心,负责对交通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提供快速和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
二、信息服务1.实时交通信息服务:通过交通监控设备和数据处理平台,将实时的交通信息提供给驾驶员和市民,包括路况、车流、拥堵情况、事故信息、预警信息等,以方便出行决策和选择最优出行路线。
2.紧急救援服务: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和电子路牌,为在路上遇到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驾驶员和乘客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包括紧急呼叫、路况提醒、转移路线建议等。
3.公共交通服务:通过移动设备和智能票务系统,为市民提供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查询、票务购买、实时到站等服务,方便市民出行。
4.停车信息服务:通过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和移动设备,提供停车指引、电子支付、预订车位等服务,方便市民停车和缓解车辆拥堵。
三、应用场景1.交通管理:通过交通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测交通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交通调度方案,包括交通流量预测、拥堵疏导、道路施工管理等,优化城市交通流畅度和效率。
2.城市形象:通过节能减排、缓解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等措施改善城市环境和形象。
3.应急响应: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和紧急呼叫系统,为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提供快速的救援、调度和支持。
智能交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设计方案一、方案目标和范围1.1 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智能交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交通数据资源,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优化交通流量,提升市民出行体验,达到以下目标:- 实时监控:实现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提供即时交通信息和预警。
- 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交通拥堵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
- 用户服务: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包括路线规划、实时路况查询等。
- 决策支持: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助力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2 方案范围本方案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采集:集成多种交通数据源,包括传感器、摄像头、GPS、社交媒体等。
- 数据处理:建立大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数据清洗、存储与分析。
- 用户接口:开发移动端和网页端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
- 系统集成:与现有交通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跨部门协作。
二、组织现状和需求分析2.1 组织现状目前,我市的交通管理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信息孤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足,导致信息不对称。
- 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缺乏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无法充分利用已有数据。
- 用户体验差:市民获取交通信息的渠道有限,出行规划不够智能。
2.2 用户需求通过调研,我们识别出用户的主要需求:- 实时获取交通状况信息。
- 根据个人需求提供定制化出行建议。
- 了解交通政策和改建计划,提前规避影响。
三、实施步骤和操作指南3.1 数据采集- 传感器部署:在主要交通干道、交叉口部署交通流量传感器,实时获取车辆流量。
- 摄像头网络:在主要路口和高峰时段布设监控摄像头,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交通状况。
- GPS数据:与公共交通系统合作,获取公交车和出租车的GPS数据,分析出行趋势。
3.2 数据处理- 平台建设:搭建大数据处理平台,采用Hadoop或Spark等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 数据清洗:定期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冗余和错误信息,确保数据质量。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交通管理和指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交通管理和指挥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可以通过智能信号控制、优化路网设计等手段,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改善交通运行秩序,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从而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用户出行体验。
3方案设计基于上述需求分析,智慧交通建设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通过设立数据采集设备和信息平台,实现对交通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交通规划、管理和指挥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持。
2、交通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信息采集系统的检测功能,实现对交通事件的快速甄别和现场处理,避免交通阻塞扩大化,提高交通事件管理水平。
3、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智能信号控制技术,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优化路口信号配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准确性。
4、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实现各委办局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和共享,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指挥水平,为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5、智慧出行服务系统:通过智能出行服务系统,实现对城市出行需求的智能识别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用户出行体验。
XXX caused by the current urban scale。
the n of the systemis poor。
and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mmand XXX urban traffic order。
As a means to complete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mmand。
whether it is signal control。
roadside and vehicle-mounted guidance。
there must be road n as the basis。
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基础支撑及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基础支撑及服务系统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在城市规划、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领域,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已经成为决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因此,建设一个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基础支撑及服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一、系统框架该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基础支撑及服务系统的框架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
1.数据采集在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系统中,数据采集是基础的环节。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手机定位、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手段采集的数据可以包括地图、影像、位置数据、环境数据等,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存储、处理和服务。
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系统的核心。
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高效、可扩展的数据存储系统。
可以使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和云存储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在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系统中,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呈现给用户。
4.数据服务数据服务是将处理后的数据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环节。
可以通过构建各种数据服务接口和应用程序接口,将数据展示给用户,并提供丰富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接口和应用程序获取到他们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二、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功能: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包括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手机定位、传感器等。
2.数据存储功能:建立高效、可扩展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处理功能:利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4.数据服务功能:构建各种数据服务接口和应用程序接口,将数据展示给用户,并提供丰富的功能。
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 算法,发现隐藏在数据中
的模式和规律。
可视化展示
将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图表 、地图等方式进行可视化 展示,便于理解和决策。
可视化交互
提供交互式界面,使用户 能够灵活地探索和分析数
据。
05
平台功能实现
交通运行监测
交通状态监测
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流量、车速、路况等信息 ,及时掌握交通状态,为交通管理和调度提 供决策支持。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迅速启动紧急救援机制,通过实 时监测和定位信息,提高救援效率。
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 意识。
信息发布与公众服务
信息发布
01
通过网站、手机APP等渠道,及时发布交通信息、路况预警等
信息,为公众提供出行参考。
公众服务
02
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交通服务,如在线购票、预约出租车、查
02
数据安全风险
智慧交通涉及大量城市交通数据 ,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性是一大挑战。
04
社会接受度风险
新技术的引入可能会引起公众的 疑虑和担忧,需要加强公众沟通
和科普宣传。
项目实施与验收方案
项目实施阶段划分
将整个项目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 发、测试、上线等阶段,确保各阶段工
作明确、有序进行。
智慧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智能 化技术手段对交通运营进行全面监控、预测和调控,提高交 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是未来交通发 展的趋势。
项目概述
•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 供决策支持和业务管理服务,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化服务系统设计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前言 (5)第2章可行性分析 (7)2.1 目的及意义 (7)2.2 指导思想 (7)2.3 社会经济效益 (8)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10)3.1 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0)3.2 基本对策 (11)第4章交通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13)第5章设计依据 (15)第6章设计方案 (17)6.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7)6.1.1 系统概述 (17)6.1.2 系统特点 (17)6.1.3 框架结构 (18)6.1.4 地图基础服务 (21)6.1.5 GIS应用分析 (23)6.1.6 数据采集要求 (25)6.1.7 基础地图地理信息 (26)6.1.8 地图图层数据采集 (26)6.1.9 数据录入建库 (35)6.1.10 电子地图开发内容 (38)6.1.11 平台接口 (40)6.1.12 性能设计 (41)6.2 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42)6.2.1 概述 (42)6.2.2 系统总体介绍 (45)6.2.3 系统开通前期准备及环境要求 (54)6.2.4 售后服务及承诺 (56)6.3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58)6.3.1 前言 (58)6.3.2 系统原理简述 (59)6.3.3 系统基本构成 (60)6.3.4 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特点 (66)6.3.5 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 (70)6.4 网络监控系统 (80)6.4.1 系统构成 (80)6.4.2 系统原理简述 (80)6.4.3 设备选型说明 (81)第1章打印 (201)6.5 网络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204)6.5.1 前言 (204)6.5.2 系统原理简述 (205)6.5.3 系统主要特点 (206)6.5.4 合理化建议 (207)6.5.5 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207)6.5.6 Windows NT (223)6.6 视频数字硬盘录像系统 (226)6.6.1 主要特性 (227)6.6.2 实时多路数字视频录像,多画面显示和传输 (227)6.7 磁盘阵列 (231)6.8 中控室器材的总装设计及安装布局 (236)6.9 系统供/配电及接地 (237)6.10 系统集成 (238)6.10.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238)6.10.2 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 (255)6.10.3 项目成果交付 (272)6.10.4 项目质量服务体系 (275)6.10.5 项目服务承诺 (285)第7章施工组织计划 (290)7.1 建设工期、进度计划、开通及验收 (290)7.2 本工程指导方针及施工目标指导方针 (292)7.3 施工目标 (293)7.4 施工组织 (293)7.4.1 施工准备工作 (295)7.4.2 施工安排 (296)7.4.3 工程的实施过程阶段划分 (296)7.4.4 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准备 (297)7.4.5 进场、现场临建准备 (297)7.4.6 机具的准备 (298)7.5 设备及材料进场计划 (335)7.6 设备供应 (336)7.6.1 物资供应管理 (336)7.6.2 供应质量保障体系 (337)7.6.3 设备包装与储运 (339)7.6.4 劳动力计划安排 (339)7.7 工程施工内容 (342)7.7.1 本工程对施工人员的要求 (342)7.7.2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方案 (342)7.7.3 施工准备 (343)7.7.4 工程施工 (344)7.7.5 系统调试 (353)7.8 本项目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分项施工方案 (357)7.8.1 中心控制施工方案 (357)7.8.2 防盗报警施工方案 (358)7.8.3 视频监控工程施工方案 (359)7.8.4 防雷系统施工方案 (364)7.8.5 管线敷设方案及防护 (365)7.8.6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土建施工方案 (366)7.8.7 系统联调 (367)7.9 全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68)7.9.1 质量保证体系 (368)7.9.2 质量保障体系机构及职能 (368)7.9.3 质量保证体系使用范围及内容 (371)7.10 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71)7.10.1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71)7.10.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73)7.10.3 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374)7.11 工程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75)7.11.1 代购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76)7.11.2 非标制作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76)7.12 工程项目及产品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376)7.12.1 工程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377)7.12.2 售后报务质量保证体系 (377)7.12.3 备品备件质量保证体系 (377)7.13 安全控制措施 (379)7.13.1 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 (379)7.14 安全组织机构及网络 (379)7.14.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网络 (379)7.14.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网络职能 (380)7.14.3 安全保证措施 (381)7.15 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384)7.15.1 施工进度计划 (384)7.15.2 施工进度一览表 (384)7.16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386)7.16.1 组织措施 (386)7.16.2 技术措施 (386)7.16.3 管理措施 (387)7.17 成品保护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388)7.17.1 成品保护的管理措施 (388)7.17.2 成品保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389)7.17.3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89)7.18 系统试运行与验收 (391)7.18.1 工程试运行 (391)7.18.2 工程验收标准 (391)7.18.3 验收提交文件 (392)7.18.4 验收步骤及参与人员 (393)7.18.5 验收主要内容 (393)第8章售后服务承诺 (395)第1章前言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上,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公共安全,是一个城市民生的根本。
随着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智能化技术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共安全领域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各种犯罪案例越来越多,犯罪形式各式各样,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
很多地区则形成“智慧城市”建设越发达,社会公共安全隐患越大的状况。
XX省为了保证整个“交通云”平台的可用性和功能完整性,在保障平台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实现定制化开发和后期扩展,满足交通云的后期业务变化需求,同时考虑平台的易操作性、方便部署,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整合基础架构底层资源实现互联互通,计划采用国产可控的开源云计算基础架构云平台解决方案,通过云平台提供基础架构所需的虚拟化计算资源池、虚拟化网络资源池、虚拟化存储资源池,统一运营管理,为用户资源自助申请提供云服务,从而搭建以省交通XX省科技信息处前期对云平台市场的产品和应用方案的多方面考察和多层次筛选,重点考察能够为省“基础架构云平台”提供定制化功能开发的软件厂商,并强调了该项目的定制开发能力,实现厅信息化应用为中心的服务型交通系统云平台。
因此,交通部门正在努力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打造更先进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实现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有效地调度与指挥现有警力,提高对犯罪的打击力度。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科技强警”的口号,并且提出在近几年内建成覆盖全国的“金盾工程”。
即以交通信息网络为先导,以各项交通工作信息化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机制为目标,在全国范围开展交通工作信息化工程,即“金盾工程”建设,并将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式列入“金盾工程”23个一类项目中,成为“金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随着多媒体技术、空间技术、虚拟实景、数学测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三维图形芯片及宽带光纤通信技术的突破进展,使得地理信息技术能从多领域、多功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
在警务工作中,大部分警务信息都与空间地理有关:如人口分布、单位场所、警卫预案、巡逻路线、警力部署、交通基础设施、接处警、道路交通等。
地理信息可将警务信息和基础地图进行地理叠加和分层管理,最终成为警务信息的底层基础支撑软件平台。
与普通而枯燥的表数据相比,地理信息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图形显示效果。
实际上,地理信息作为警务工作的基础软件平台,是将所有信息进行综合的容器。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可视化表现能力可以把各种分析结果以适当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在图上,使分析人员对各个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统筹安排,提高了决策效率,减少了片面性,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2章可行性分析2.1目的及意义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的目标,不仅是维护交通秩序,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日常业务工作效率,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发展,达到“向科技要警力”的目的,使城市交通管理的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交通指挥中心的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1、改变城市面貌,增加现代化城市的气息,提高城市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对预防突发事件(如:法轮功活动、聚众闹事等)和对突发事件的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安定,抓好社会治安的有效手段。
3、真正实现“向科技要警力”的目标,解决当前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指挥人员可以纵观全局运筹帷幄进行动态管理。
4、日益繁重的交通管理信息使得工作效率严重下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会大大提高交通管理日常工作的效率,并能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2指导思想根据XX市交通交警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区的具体情况和长远规化目标,在本区建立具有一流水平的交通指挥中心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认为建设交通指挥中心的指导思想应本着“先进、可靠、经济、实用、长久”的方针,即:首先,无论在软件设计上还是在硬件结构及性能指标上,都要具有新颖和比较突出的特点,技术先进性要高,充分体现现代化的程度;其次,质量要得到可靠的保证,各系统要是较为成熟的产品、运行要安全稳定,可靠性程度要高,保证使用效率;第三,本区是中型城市,经济尚处在发展阶段,既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形象,又要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要杜绝重复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尽量节省资金,要保证所有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最佳的性能价格比;第四,本着“实用”的方针,在建设交通指挥中心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提高交通管理的水平,注重实际业务需求和日常办公效率的提高,要避免盲目攀高、攀大的思想;第五,交通指挥中心要保证长期不落后,就要依赖承建商自有的的知识产权产品和完善的后期服务,这样才能保证进行不断的软件升级,使各个系统的综合水平长期保持在先进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