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治理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2.开封黄河河务局河南开封 4750003.山和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0摘要:生态堤坝建设,关键就是进行河堤的恢复和堤坝的加固,如此才能逐步增强堤坝的防汛抗涝功能。

为提供生态堤防使用,在针对河堤实施维修和保护的工程中,技术重点就是对资源的最佳运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堤防设计;重要作用;原则;基本策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在生态设计的情况下,堤防设计是为了满足当前时代生态发展趋势的设计理念。

1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施工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生态堤坝工程设计具有较常规堤坝工程设计更为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但因为生态堤坝工程自身具有明显的透水性,所以施工队伍必须在实践中同时达到生态堤坝工程的耐久性要求、透水性要求。

在管理河道、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考虑自然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条件。

现阶段,应关注生态堤坝建设质量、生态防护,水利生态堤坝工程的使用性能更加关键,建设水利生态堤坝工程是不断提升城镇化管理水平和人居安全的关键方面,直接关乎市民日常生活的安全和堤坝施工的透水性,是城市的生态改善的关键体现。

确保周边生态系统的均衡,能够为动物、植物的生长繁殖创造更适宜的环境空间,从而改善了河道整体生态系统,也能够使动物、植物得到了更充分地繁衍生存空间。

为确保现代化城市的健康建设,就必须提高水利生态堤坝工程设计标准,从而保证了水利生态堤坝工程设计的效率和稳定性,从而达到了最完善的生态防护目标。

2水利建设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传统工程的建造,把天然河道改变为水道,把天然河流转变为人造河道,尽管具有截断河流的功能,但会影响河道的供水量,而且,坝堤也要沿着河道的走向,因此,在施工过程和后续施工作业中,有可能改变该地区的地理和生态环境或破坏自然规律;大量的重建工程导致了河水不连续,甚至导致了一些流动通道的缺水或缺水,这无疑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治理探析

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治理探析

1 . 堤 防建设的现状 堤防最丰要 的功能除 r 防汛 外, 也仃生态功能 ,以生态修复为 目标 的河道堤 防建 设注重 人与 自然的和谐 桕处。 目前为』 h , 我 国的堤防 工程 多是传统意 义的水利 工程 ,追求的基本 上是经济效益 和社 会效益 .很 少 考虑工程对 生态环境 的影 响。欧美等 国在 水环境治理上 加大 了力度 自 然生态型堤防建设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他们拆 除了大量 6 o 、7 0 年代建造 的钢筋混凝土护岸 ,建设生态 型堤 防已成为 当代趋势 。 2 . 生态堤 防建设概述
2 . 3生 态 堤 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作 用
生态堤防在生态的动态系统 中具有多种 功能 , 主要表现在 : ( 1 ) 成 为通道 具有 调节水 量、滞洪 补枯 的作用。堤 防是水 陆生态 系 统内部及榴互 之间生态流 流动的通道 ,丰 水期水 向堤 中渗 透储存 ,减少 洪灾:枯水期储水反渗入河或蒸发 , 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 。 传 统上用 混凝土或 浆砌块石护岸 , 阻隔了这个系统的通道 , 就会使水质下降 ( 2 ) 过 滤的作 用 ,提 高河流 的 自净 能力。生态河 堤 采用种植 水 中植 物, 从水 q 】 吸取 无机盐类营养物 ,利于水质净化 。 ( 3 ) 能形成水 _ 牛 态特有 的景观 。 堤防有 自己特有 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 是 各种生态物种 的栖息地。 2 4生态堤防建设 效益 生态堤防建设 改善 了水 环境 的同时 ,也改善 了河 道生态 、水资源和 居住条件 ,并强化 了文化 、体育、休 闲设施 ,使河道 交通功能、河道 防 洪等再 上新的台阶 , 对于优化河道环境 , 提升河道形象 , 改善投资环境 , 拉 动经济增长 ,扩大对外开放 ,都将 产生直 接影响。 3 . 堤 髓奠设 的生态问压 堤防是水 陆生态系统 内部 及相互之 间生态流流 动的通道 、以往堤 防 建设大 多采用人工混 凝土 河堤或浆 砌石垂直断 面型 式河堤 ,只考虑 了泄 洪排水功能 , 基本没考虑生态功能 ,为保护河道安全 , 河堤 逐年加 高,河 流完全被 人工化 、渠道 化 .人工与 自然 比例不协 调。从 而伴随着堤 防建 设的不断推进 ,生态问题也不 断出现。 3 . 1对天然河道裁弯取直 . 天然河流 是蜿蜒弯 曲、分叉 不规则 的,宽 窄不 一、深浅各异 ,在 以 往 的堤 防建设 中,过 多地强调 “ 裁 弯取直” ,堤线布 置平直单一 ,使河 道 的形 态不断趋于直 线化 ,岸坡坡 脚附近的河床深潭 一般也被填 平 ,深 潭、 浅 滩不复 存在 , 导致整个河道断面变为规则的矩形或组合梯形 断面 , 使 河道 断 面失去 l 『 天 然 的不规 则化形 态 ,从 而改 变了原 有河 道 的水流流 态 ,对水生生物产生不 良影响 。 3 . 2追求保护面积 的最大化 以往 的堤 防设计追求 最大的保护面 积 , 堤 线紧靠岸坡坡 顶布置 ,导 致河槽 变窄 ,河漫滩 不复存在 ,从而失去了原有 天然河道 的开放性 ,使 生物 的生长发育失 去了栖息环境 。 3 . 3现场施工无序 . 堤防施工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 , 主要表现在施工时对施工现场、 料场 、 弃 渣场 的简 单处 理。工程竣工 后 . 施 工现场 的施 工道路没有恢 复到施工前 的状态 , 道 路边坡 、 陡坎未能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 , 引起岸坡冲刷失稳。 护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旨在通过人工干预手段,重建或提升河道水体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自然状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中,应坚持以下理念:1. 生态优先生态优先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核心理念。

在设计修复方案时,应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需求,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采用生态工程手段,如湿地恢复、植物种植等,重建或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促进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2. 综合治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考虑水质、水量、水动力、地貌等多个要素。

在设计中,应采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修复河道的沉积、疏浚水体、调整水流等,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互补效应,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3. 疏导排涝河道的疏导排涝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之一。

在设计中,应考虑河道的排涝需求,采用合理的排涝布局和工程措施,保持河道的良好通行能力,防止水体积聚和滞留,降低洪水灾害风险,保护周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水资源节约在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中,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湿地建设等手段,提高河道水体的水循环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通过水资源管理和监测手段,掌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可持续发展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科学管理和维护河道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通过综合治理、疏导排涝、水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使河道水体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和提升,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功能的增强,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当前,很多河道治理工程只注重施工效率,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我国部分河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必须坚持生态水利设计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生态化的水利工程,从而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舒适。

关键词:生态理念;河道治理;应用1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作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基于河道治理规划,需要进行水利建设和航道整治,通常,工作人员会因地制宜地确定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使河道治理的综合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不仅要考虑施工细节,还要考虑整体情况。

城市河道为城市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可以防洪、蓄水、航运和灌溉,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作用。

河道治理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将生态水利理念融入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阶段,进一步提升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作用,让城市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传统的河道治理有加固堤坝、硬化河床、打捞泥沙等方法,但一段时间后泥沙又会大量的淤积,且硬化河床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态环境。

目前,常用的生态治理形式有植物型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生态石笼护岸、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挡墙/护坡、生态袋护坡、多孔结构挡墙/护坡、自嵌式挡土墙/护坡、生态土堤等。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工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空间异质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景观尺度原则;④服务社会原则。

把握空间异质性原则可以保持河道生态的多样化,不影响物种的生息繁衍,让河道的水生物以及周边的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景观尺度和整体性原则是指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尺度不同的大小景观,提升修复和治理效果,充分尊重河道生态的多样性,避免盲目治理。

服务社会原则是指对河道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满足园林灌溉或者起到防洪的作用。

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理念

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理念

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理念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侧重于工程的功能性和经济性,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在满足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这一理念要求我们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规划阶段,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了解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文地质条件等,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将其纳入工程的效益评估体系。

设计阶段是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理念的关键环节。

首先,在工程的布局和结构设计上,应尽量顺应自然地形和水流态势,减少对河流形态和生态廊道的破坏。

例如,采用蜿蜒的河道设计代替直线型河道,可以增加水流的多样性和栖息地的面积。

其次,在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中,要考虑鱼类洄游、水生生物栖息等生态需求。

比如,设置鱼道、生态堰等设施,为水生生物提供通行和繁殖的条件。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态材料和绿色技术,如生态护坡、植物过滤带等,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阶段的生态保护同样重要。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和施工强度,避免过度扰动土地和破坏植被。

对于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和达标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水利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阶段,也需要贯彻生态设计理念。

通过合理调度水资源,维持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

定期对工程进行生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

此外,还可以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浅析当前生态堤防设计理念_叶伟娟

浅析当前生态堤防设计理念_叶伟娟

第10卷 第6期 中 国 水 运 Vol.10 No.6 2010年 6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ne 2010收稿日期:2010-04-25作者简介:叶伟娟,龙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

浅析当前生态堤防设计理念叶伟娟(龙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浙江 龙泉 323700)摘 要:对当前生态堤防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系统探讨分析,并对龙泉“水利西进工程”生态堤防提出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并给出“水利西进工程”生态堤防的典型设计断面图实例。

关键词:生态堤防;设计理念;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0)06-0133-02一、概述1.生态堤防建设的必要性过去河道的堤防设计,主要体现在加固堤岸、裁弯取直等工程,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防洪、发电或航运等多种经济要求,很少从发挥河流自然生态、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繁殖、人文休闲运动、拓宽城市空间或提升城市品味等综合功能的角度来考虑。

这些堤防的建设在一定时期内也曾给人们带来了巨大防洪减灾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原有堤防设计理念极大地改变了部分河道的现状结构和功能,违背了河道的自然规律,造成一些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道未来的发展已引起了全国水利工程界的普遍关注,探索分析当前各级河道的生态堤防设计,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生态堤防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原则:防洪安全是生态堤防建设的基本要求,人类社会要求发展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特别是人类开始在水域周边定居之后就必须进行防洪建设,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堤防建设水平和建设标准。

(2)自然原则:结合水域自然环境特征,因循自然,效法自然,不能随意破坏或改造自然形成的规律,将自然元素在河道景观规划建设中显现,重新引导人们体验自然,尊重自然,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探讨

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探讨

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探讨摘要:河道污染是我国环境整治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展的快速发展,众多河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由此产生的破坏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因此对于河道的整治与规划需要结合相应的生态理念设计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国家政策进行。

本文对河道政治规划设计的相关生态理念进行解析,供相关学者参考。

关键词: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生态理念目前,“生态河道”的概念在国内河道治理中经常被提到。

生态河道建设源于生态修复,在整治河道的过程中,人们对河道环境的重视度日益提高。

由于河道环境影响到河流的持续利用,因此,建设好生态河道有利于我国河道的发展,营造一道靓丽的生活景观。

生态河道指的是在达到引水、排涝、防洪的基础上,人工对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建立稳定、完整、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植物措施、工程措施、控制河道污水排放等来保证河道形态的多样性,在保证水利工程和河道基本功能安全的基础上,降低人类活动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构建一个多样化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物群落景观,使河道环境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身恢复能力。

1、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河道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在进行河道治理时注重河道的排洪效果,直化、硬化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需要从生态理念角度下对河道进行治理。

在治理河道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划要求,结合建筑物的功能来确定河道治理相关建筑的设计标准和建设等级。

2)对保护对象一般的河道治理标准宜以护岸为主。

3)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积极借鉴交通、建设、国土等部门取得的成果。

4)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科学治水、尊重自然、人水和谐”的基本理念来治理河道,构建出生态河道,对生态安全、用水安全和防洪安全进行统一规划[1]。

5)从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文化景观层次等方面入手,突出水生态修复、水景观营造的河道治理理念,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达到人水和谐的目的。

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的探讨

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的探讨

4 . 1 堤 线 和 堤 型 的选 择
堤线 的布置 一定要因地制宜 , 尽 可能多地 保留江河 、 湖泊 的原 有形 态, 尽力恢复它的蜿蜒性或分汉散乱状态。这样: ① 能够保证充足的行洪 断面与堤身稳定; ②还 能保持岸坡 的自然形态, 并保 护岸坡 的原有植被 。 在 选择堤型 时, 一定要结合场地和 周围环境 , 多方 比较 , 择优选用 。 堤型选择原则要满足工程渗透 的稳 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另外, 还 要结合生态保 护和恢复技术 的要求 , 尽量采用 当地材料和 缓坡 , 创 造条 件使植被 自然生长 。以便于堤坡 的植 草绿化 , 一般多使用较生态的土堤 堤型 , 协调堤 内、 外 的生态环境 , 尽量 避免采用 钢筋 混凝土和 浆砌石 堤 型, 这 些堤 型与附近环境不协调 , 在一定程度上 也会 影响堤内、 外空气交
应该充分尊重河道 的实 际情况 , 依据 河岸的原生态状况 , 因地制 宜 , 在现 实允许 的基础上加强生态加固 , 尽量避免做太多的人为建设 。
4 解 决堤 防生态 问题 的对 策
想要彻底解决 目前在堤 防建设过程 中存在 的生态问题 , 要重视生态 堤防 的设计和施工 。下面 从设计施工等角 度谈几点解 决生态 问题 的对
河道 堤 防工程 生态 治理 的探 讨
章 国才 黄 干祥
(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杜家台分洪闸管理分局 湖北 仙桃 4 3 3 0 0 0 )
摘 要: 当我们进 行堤防建设 的时候 , 应对 其生态环境 的作 用影响给予高度 的重视 。 本 文中认真分析 了堤 防建设 中可能存在 的 问 题和生态建 设在堤防建 设时的重要作用 。通过研 究堤 防建设过程 中可能会 引起 的生态 问题, 本文 相应地提 出了一些关 于建设生态 堤 防的建议 。 关键词 : 河 道堤防 ; 堤 防建设 ; 施工 ; 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治理设计理念
发表时间:2019-04-04T08:48:26.8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汪凯
[导读] 并提出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设计理念,提升河道景观布局,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摘要: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河道堤防不但具有防汛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功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

然而,现阶段我国河流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堤防工程的生态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如何采用科学的生态治理方法来修复与治理河道堤防,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堤防工程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设计理念,提升河道景观布局,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关键词:河道工程;堤防工程;生态治理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水利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发展,防洪工程中,堤防工程是防洪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防洪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河道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防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美化环境,提高河道美化度。

堤防除了其本身应该所具有的防汛功能以外,还应具备生态治理目标,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保持河道周围水土,保证河道周围生物圈的稳定。

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实际应用中,生态治理成为堤防工程的亮点。

对堤防进行生态治理,不仅保护动植物生长,还保护了周边环境,为人民提供一个宜居环境。

同时,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只有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水利河道间的和谐关系,对河道堤防进行生态治理才能将生态水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1.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意义
河道堤防工程起到调节作用,能够在汛期和干旱期对水量进行调节,以达到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效果。

堤防是河流和河道周围相互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生和陆生动植物这个生态系统的关键连接点,做好河道堤防的建设维护工作,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堤防工程生态化治理包括在设计时对堤防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一方面,加大其绿化面积,拓宽其水域面积,利用多孔式材质进行施工,并在上面种植水生植物,不仅能够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其审美度;另一方面,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减少建筑垃圾丢弃,禁止建设过程中将垃圾投入到河流中,或者在施工现场长期堆砌建筑废物,污染河道的周围环境,不利于人们长期生活。

此外,生态河道堤防工程的建设通过对河道进行绿化亮化,建设一些娱乐休闲配套设施,形成居民散步健身的小公园,不仅美化了生态质量环境,改善了河道周围生态系统平衡,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而且能够在汛期和干旱期发挥其应有作用,还可以提高河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提升河流自然景观现象,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拉动当地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2.河道堤防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2.1 堤防工程建设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堤防工程仍有极大部分是属于传统意义的水利工程,过多地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方便管理,降低维护成本,现阶段很多堤防工程主要是对河道周围进行水泥硬化,利用钢筋水泥进行固化,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提高了堤防泄洪排水功能,然而却容易给河道的水生动植物以及河道周围生物圈造成的影响。

2.2 过度追求“去弯取直”河道
在以往的河道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直线化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河流本身蜿蜒曲折的特性,通过填平、挖深等方式改变河流的基本形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不利于保护环境。

对河道进行“去弯取直”的做法破坏其原有生态平衡性,而且还对河流中已经形成稳固的部分造成破坏,增加了后期的维护管理难度,不利于堤防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

2.3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乱丢乱放
在河道堤防治理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现场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只顾着将施工建设任务完成而乱丢、乱堆砌施工现场的物料以及废弃物、垃圾等,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工程完工后,未能及时处理,长期堆放,清理意识差,导致无人管理,其废弃物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不利于保持河道周围生态环境正常运行;另外,有些施工人员直接将建设垃圾投入到河中,对河流造成二次污染,破坏河流水的自净能力,污染水中环境,危害河流中生物的正常生长。

2.4 堤防岸坡水泥硬化处理严重
因过多地追求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技术和观念的限制,为节约时间和成本,以往的河堤工程硬底化现象尤为严重。

这种做法虽然能有效地加固河堤,加强河道护坡功能,但其阻隔了水生提供和陆生系统之间的相互沟通,造成水质下降,不能满足陆生动植物之间相互供给的生长需求,造成一些动植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物种的缺乏,破坏河道周围生态系统的平衡。

3.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对策
3.1 因地制宜实施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做好河流流向和地形图的设置,深入了解河流的水文资料,以及河流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产生的变化等;向有关部门索取相关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对特殊部位进行特殊处理,有效降低对河流本身的破坏,在其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加固效果。

设计过程中对堤防工程的线型进行规划,应考虑河流本身的自然形态。

一方面对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设计时要考虑做到浅滩与深潭相间,这样能够保证河道堤防的美观性和观赏性,保留其自然之美;另一方面,为河流中生物的生存保持其原有空间,减少因工程建设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为线型周围的水生动植物提供更多生长空间。

3.2 施工过程保留河流特性
施工过程减少因追求河流的直线型而改变河流形状,要根据河流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对堤岸进行建设。

建设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上应注
意选取当地自己产的材料,应是适应动植物生长的环保型材料,避免过多地使用钢筋水泥和混凝土浆砌,以及因使用过多化工材料而影响水陆结合部生物的生长。

3.3 加强岸坡植被保护处理
在设计和施工时,减少对岸坡形状的改变,保持其原有形状,对其周围植物进行保护,已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由于河流的冲刷等原因,河岸会出现滑坡或者是崩塌现象,对于由于河流以及雨水的冲刷而不稳定的岸坡可采用工艺进行加固处理,尽可能保护岸坡坡脚附近的深潭和浅滩,减少塌方现象的发生。

避免单独使用混凝土、干砌石建造堤防,适宜采用具有气孔以及适合植物生长的难以溶解的肥料,并在其上种植植物,以保持水土,同时达到防止冲刷的效果,为生物的生长提供栖息场所,增加与生物的和谐性。

3.4 修复堤防工程生态平衡
根据现代化城市对绿色环保以及美观的要求,对现有堤防工程进行修复,保留原有的利于水利防汛抗旱工作的部分,改善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部分。

另外,加强对施工工程团队的管理,加大文明施工力度,加强河道治理监管,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其施工过程中出现乱堆砌现象限定时间进行整改,整改不及时的追究其责任,从而达到生态和谐的治理目标,提高堤防环境优美度,最终达到其功能性,又能保证其观赏性的堤防工程。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之外,开始关注河道水域的生态系统及河流的自然景观。

因此,河道堤防工程在设计和施工建设中应注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河流自然属性的破坏,因地制宜地建造河道堤防,保持河流的原有特性,加强岸坡植被保护,修复岸坡的生态平衡,进而保持水生和陆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河道周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绿色环保的追求和向往,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海洋.基于河道堤防工程和生态环境间关系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5(10).
[2] 陈磊.城市生态型河道的规划设计初探[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09).
[3] 韩垂志.探究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方法[J].农技服务,2017(11).
[4] 范庭庭.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J].四川水泥,2018(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