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探水 采区回风巷探放水设计(三个钻孔最新版)

合集下载

采掘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流程

采掘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流程

采、掘工作面探放水设计提纲及探测流程一、采、掘面探放水设计(一)掘进(回采)工作面概况内容:探放水巷道的开拓方向、底板标高、施工次序、规格和支护方式等;工作面煤层产状、厚度、硬度、顶底板情况、煤的自燃性。

附件:1、探放水掘进工作面巷道布置平、剖面图2、探放水掘进工作面巷道支护断面图(二)周边采掘状况内容:相邻工作面或采区揭露水文地质情况(三)掘进工作面所在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内容:探放水掘进工作面周围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害类型、水量及水压预计等;采空区情况。

(四)物探探测情况内容:采区地面物探探测情况、本掘进(回采)工作面物探探测情况、采空区积水预测情况。

(五)设计目的1、探查掘进前方的水害类型,如:老空、地质构造、陷落柱、充含水层等的充水情况,消除水害对掘进工程施工的威胁。

2、对物探成果进行钻探验证,或对导水断层、裂隙等进行探查,消除突水危险。

3、若探出水,须采取化探方法确定水的类型。

(六)设计依据及设备选型1、设计依据:规程规定、水害性质、物探结果。

2、设备型号:钻机型号、钻头、钻杆、钻进方式;物探设备型号、化探设备等。

(七)探放水钻孔的设计参数1、本次探水起点、探水线的确定;2、超前距、帮距的确定。

3、允许掘进距离(内容:探放水施工与掘进工种的安全规定,钻孔施工与掘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

4、套管规格及固定方式。

5、钻孔设计具体参数(孔数、方位角、倾角、钻孔深度、孔径等)。

6、工作面排水系统(配电系统、水泵<用、备>及配套管路、临时水仓)7、探水效果确认方法标准。

8、探水设计附图⑴钻孔布置平面图;⑵钻孔布置平面图;⑶钻孔布置断面图。

9、套管与孔壁之间确定需要注浆封堵时,注明注浆设备型号、注浆材料配比及注浆压力,并制定注浆安全技术措施。

(八)安全技术措施1、安装钻机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2、探水施工中的技术要求;3、放水的技术要求;4、现场验收及探放水效果的确认;5、探放水工作面安全安全措施。

回风井引风硐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

回风井引风硐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

回风井引风硐掘进工作面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回风井引风硐按10.25°方位角-25°坡度施工16m止。

回风井引风硐布置在2号煤和6号煤之间。

岩层为二叠上统龙潭组,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由粉砂岩、钙质粉砂岩、薄层石灰岩、细砂岩、泥岩及煤组成。

含水岩层有细沙岩、粉砂岩、薄层灰岩等,地下水循环薄弱。

为了切实搞好安全生产,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探放水工作,为确保安全生产和有效解决巷道掘进过程中的突水威胁,特编制本探放水措施:一、《煤矿防治水规定》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二、探放水钻孔布置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煤炭工业部于1996年12月30日批准的《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MT/T 632—1996)规定要求:探放水钻孔,应按巷道的设计方向在其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布置;钻孔应成组布设。

1、竖直扇形面内钻孔间的终孔垂距14m。

2、水平扇形面内钻孔间的终孔水平距离14m。

3、探水钻孔的最小超前距20m;距巷道轮廓不小于12m。

4、竖直扇形面上面钻孔沿巷道中心线方向,按-13°打钻;下面钻孔沿巷道中心线方向,按-25°打钻;巷道中心位置钻孔沿巷道中心线方向,按-37°打钻。

5、水平扇形面左边钻孔与巷道中心线呈12°夹角,按-25°打钻;右边钻孔与巷道中心线呈12°夹角,按-25°打钻。

6、根据上述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确定我矿主斜井,超前探放水钻孔控制距离60m。

根据巷道断面情况,确定钻孔数量为5个。

7、钻孔布置如附图所示。

8、探放水钻机采用GY-750钻机,配套电机功率为7.5KW,钻杆直径为42mm,钻孔直径为75mm。

三、探放水钻孔施工技术要求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煤炭工业部于1996年12月30日批准的《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MT/T 632—1996)规定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在探放水钻孔施工中,作如下技术要求:1、钻进时应准确记录煤、岩层厚度。

2122回风掘进面探放水设计方案3

2122回风掘进面探放水设计方案3

探放水设计方案第一章概述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突水,透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并根据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四邻关系进行水患调查,特制2122回风顺槽工作面探放水设计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岗位责任一、探水工作领导组:组长:史建江(矿长)副组长:马昌世(技术副矿长)赵庆刚(安全副矿长)李明照(生产副矿长)张晋斌(机电副矿长)赵俊吉(安指中心主任)赵春平(矿长助理兼通风科长)成员:冀国红(调度室主任)郭艳飞(技术科长)赵建宏(通风副科长)阴永清(机电科长)王根才(安全科长)邱宏光(地测科长)田进军(掘进队长)王宁(办公室主任)李志刚(探放水队长)李涛(探放水技术员)史晓东(探放水技术员)阴朝晖(探放水技术员)二、岗位责任:组长:全面负责探水调度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探水工作,配合组长调度人力,物力等的后备物资。

技术科:履行岗位责任,根据总工的安排制定防探水措施,掌握掘进进度,及时填写图纸,为防探水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正确指导施工。

机电科:履行岗位职责,负责机电设备配置与检修,保证探水设备与电力供给与正常运转。

通风科:履行岗位职责,随时监视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

调度室: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通知,通报的上传下达,保证矿井通讯的畅通。

经管科:履行岗位职责,负责物力供应详细清查库存物品的缺失,随时反应采购人员进行购置,保证物品供给无误。

办公室:守岗待命,保证运输无误。

掘进队:掘进队队长,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各班长,严格按照防探水设计方案及措施实施落实。

第三章水文地质情况一、地表补水情况:本矿井地表没有主要水库、河流、湖泊、地震,李成河谷为季节性河流,不具备补水的充分条件,但也要观测井下开采影响而出现的地表裂缝,塌陷深入井下,会增加涌水量。

二、井下主要含水岩组:矿井现开采2号煤层,大巷底板标高820m,随着下山开采的扩展。

开采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突水。

三、矿井开采史及临界情况:1、矿井开采史矿井从1993年开采至今,基本上是采用炮采、普采、综采,但我矿图纸资料比较齐全,积水区域基本清楚。

11011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措施 煤矿工作面探放水总结

11011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措施 煤矿工作面探放水总结

11011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措施煤矿工作面探放水总结郑新三洋(新密)煤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单位:生产技术科编制人:李战杰科长:孟培松总工程师:张旭东二O一一年七月二日11011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1、11011工作面位于11采区,11011工作面设计为倾斜长壁炮采放顶煤工作面,其区域全部为采空区;地面位置为农田,附近有冲沟,但常年无水,地面标高为284m,工作面煤层埋深160m。

11011工作面设计总走向长280m.二、11011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①、根据工作面以及周边巷道实际揭露地质情况看,本工作面掘进区域地质构造相对较简单,煤层底板整体呈单斜构造,煤层顶、底板起伏变化不大,顶板岩性为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

②、顶底板水:附近巷道普遍未见顶板涌水现象。

③、老空水:老空水在工作面掘进期间探放水已经有效疏放,不会存在溃水事故,但要防范局部存在老空水,预计正常涌水量为5m3/h,最大涌水量为10m3/h。

2、积水范围、积水量预计积水范围为该掘进工作面临近小窑开采巷道、采空区及切巷前方有一废弃老井,预计积水面积50m2,积水量40m3左右(由于受局部老巷、采空区冒落不均衡影响,呈现窝状局部含水)。

3、巷道布置、施工次序、支护形式11011工作面施工方位角为274°,坡度0-4°,设计总长为280m,沿二1煤层底板掘进,随着底板局部会变方位,采用2.6×2.2工字钢支护。

4、探放水超前距每次探放水必须留设30m的超前距,作为下次探放水钻场位置,坚持先探后采。

二、探放水钻孔设计参数1、探放水钻场的位置11011工作面探放水钻场位置是在工作面运输巷内,第一个探放水钻场坐标为x=xxxx,y=xxxx,z=+166。

以后根据地质和老巷分布情况每隔30米左右做一探放水钻场进行探放水。

2、钻探设备采用ZY—650型钻机,每根钻杆长800mm,钻杆直径为42mm,施工钻孔终孔孔径为65mm。

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措施

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措施

工作面探放水设计与措施为了搞好安全生产,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特制定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与措施:一、探放水的目的根据本矿地质勘查报告、水文地质资料及相关的水患调查情况,我公司掘进工作面受水害威胁不大。

进行探放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旧巷古空老窑积水情况。

为确保掘进安全无事故的基础。

二、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2、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2004年10月编制的《山西省阳城县尹家沟煤矿水文地质说明书》。

3、晋城市煤田地质勘探队2006年9月编制的《山西阳城尹家沟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地质勘查报告》。

4、2010年防治水规定。

三、探放水原则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四、工作面概况3609综采工作面回采区域内有部分老空区,两顺槽长度780m,工作面长度150m,工作面采高5.8m。

五、探放水方法选择:根据新的防治水规定以及地方探水规定,3609综采工作面进行80m 探水,具体方法为:1、综采工作面在回采前,采用ZY-1250型探水钻在距离回采面10m、30m、50m、70m、90m的运输顺槽进行80米探水眼的钻探。

2、综采工作面在回采前,采用ZY-1250型探水钻在距离回采面20m、40m、60m、80m、100m的回风顺槽进行80米探水眼的钻探。

3、之后探水队周期性进行探水,根据回采面每天6个循环计算,每天回采3.6m。

探水队探水周期为6天。

探眼位置距离离工作面最远的探眼20m。

六、探水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ZY-1250探水钻机主要技术参数七、钻孔个数、钻孔布置、方向、角度、深度钻孔个数为2个,两顺槽各布置一个。

钻孔所有探水眼与两顺夹角为90度,与煤层底板夹角为1度,探眼方向总体朝向煤层顶板。

(后附探水眼布置图)八、劳动组织井下探放水由技术部统一领导,探水队队长负责组织,跟班矿长负责监督检查,并验收。

工作面探放水钻孔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工作面探放水钻孔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工作面探放水钻孔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工作面探放水钻孔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新版)一、基本情况1、工作面概况15104综采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962m,采长200m,由北到南设计有:外错尾巷、回风顺槽、进风顺槽、切巷;15104工作面位于15#煤层井田的东中部,北部为15103采空区,南部为设计15105采区,东部为杨家沟村保护煤柱边界,西部为15#煤三条系统大巷;上覆层为9#煤9205和9207采空区,15#与9#煤层位间距约为70m。

地面位置在许家沟村西南方向的山坡丘陵地带,地面无建筑物。

2、工作面水文地质及水害分析(1)、工作面地质情况15104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地势呈现中部高,东西方向低;进风顺槽地势呈现西高东低;工作面存在南北—北南向斜扭曲构造;从一区回风巷起,回风顺槽向东400m,进风顺槽向东340m范围呈现南高北低的向斜,落差在10-34m之间;回风巷400m向东到切巷,进风顺槽340m向东到切巷范围呈现北高南低的向斜,落差在3-20m 之间;15104工作面回风顺槽从一区回风巷向东145m处揭露一陷落柱,该陷落柱位于停采线外,根据坑透成果预测工作面内存在有小断层6处,1处掘进时已揭露,其它5处隐藏于工作面中部。

(2)、工作面水文情况15104工作面在掘进期间涌水量为0.2m3/日,无顶板淋水及破碎带涌水现象,在回风穿越陷落柱时,陷落柱边沿出现过涌水现象,但涌水量不大;进风已揭露的小断层未出现涌水现象,掘进过程中所揭露的几个褶曲也未出现涌水现象,其它5处隐藏于工作面中部的小断层,根据本煤层钻探情况未发现涌水现象。

回风斜巷探放水措施

回风斜巷探放水措施
4、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 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拨出钻杆,必须将钻杆固定好,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调 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人员, 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灾路线:作业工作面副斜井
地面。
5、若探见有积水,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 放水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视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 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2、 钻机安装;
(1)将水管接到钻机上并且确保水源供水量,供水压力大于0.3MPa; (2)根据钻机的方位角将立柱牢固地固定在顶底板之间,立柱和顶棚之间用木契加紧。 (3)泵站和操作台安放在既安全又利于操作和观察钻机工作情况的地方。泵站电机要完好, 杜绝失爆。
(4)钻机各油管安装位置要正确,密封齐全。 (5)钻机安装好要进行试车,确认无异常后才能进行打钻工作。 3、打钻操作 (1)安装钻杆和钻头时,先将动力头退到机架后端,打开夹持器卡板,将钻杆接在水辫轴 上,然后动力头徐徐前进,当钻杆前端外螺纹通过夹持器后停机,将钻头旋接在钻杆上。
6、当探孔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量水量水压并做好记录。若水量突 然发生变化时,立即汇报,及时处理。
7、打钻时,施工人员要做好自保互保工作,精力要集中,预防钻机伤人,预防打钻时钻 孔喷孔伤人。钻孔进尺由安全员负责验收,严禁弄虚作假。
8、打钻期间,认真做好汇报工作。
9、打钻结束,及时做好钻孔资料整理工作收集工作。
六、探放水作业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通风和瓦斯管理,风筒吊挂要平直、不漏风。至探水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5米, 并且有专职瓦检员在现场随时检查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并设置便携式瓦斯监测报警仪进 行监测。

探放水设计

探放水设计

采掘工作面探放水设计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元月采掘工作面探放水设计为做好我矿采掘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消除水害隐患,确保安全,特做探放水设计如下:一、设备配置探水钻采用ZDY-660型矿用探水钻。

ZDY-660型探水钻系一种钻进深度大、各项性能良好的钻眼器具,钻孔深可达50m~150m。

我矿主要用于井下打探水孔,深度比较大。

由于探水钻孔一般可兼作排水钻孔,我矿钻杆直径为42mm,符合要求。

二、探放水孔布置1、顶板水的探放水孔布置:1#孔:仰角+200(顺巷道仰角),孔深30米;2#孔:仰角+300,孔深30米。

2、采煤工作面前方的探放孔布置:每隔一米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布置一组探眼,每组三个,眼距0.6米,第一个眼距巷顶0.5米,孔深30米,倾角80,第二个孔30米,沿水平方向钻进,第三个孔深30米,俯角30掘进工作面探放孔布置:孔数采用5个钻孔,孔深30米,角度7——15度按扇形布置超前距20米,孔径不得大于58mm.3、接近采空区时探放水钻孔设计如下:1#孔:仰角+80,孔深30米;2#孔:仰角+1.50,孔深30米;3#孔:仰角+20,孔深30米;4#孔:仰角-1.50,孔深30米;5#孔:仰角+30,孔深30米;6#孔:仰角-20,孔深30米;7#孔:仰角-4.50,孔深30米。

5、钻孔方位和仰角可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略作调整,每组钻孔个数可根据实际打钻情况进行增减。

6、钻孔开孔孔径为89mm,钻进6米后下入套管,套管长6米,直径75mm。

下入套管后,要进行注浆加固,使套管固定牢固,孔口加止水阀和压力表,以便有控制的进行放水。

埋管凝固后用58mm的钻头进行扫孔,扫孔钻进超过孔口管不小于1m,再用稀水泥浆(1:1)注浆试压,压力不小于5Mpa,且稳压不少于30min,试压不合格严禁钻进。

然后用58mm的钻头钻进,直至达到设计深度。

7、探放老空水,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点位置时,只准用钻机探放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燕家河煤业有限公司持证建设矿井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编号:编制:审核:地测副总: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六日探放水设计会审表会审时间会审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矿长地测科技术负责人技术科基建副矿长通风科安全副矿长安全科机电副矿长机电科通风区队长调度室防治水副总工监理机电副总工探水队项目部掘进队会审意见:探放水设计会审意见整改落实表会审意见的整改意见:地测科科长:安全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时间:年月日目录第一章防治水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巷道设计及四邻关系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施工地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施工地区水害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探放水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井下物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探水钻孔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异常情况探放水设计说明 (9)五、验收工作 (10)六、钻机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钻探安全技术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通风瓦斯检查安全技术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排水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避灾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探放水设计附图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燕家河煤业有限公司持证建设矿井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第一章防治水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一、防治水机构:防治水管理机构:组长:薛炳伟(技术负责人)副组长:曹平安(防治水副总工程师)成员:白天才(地测防治水科长)王小凯(防治水技术员)韩文辉(地质专业技术员)加正杨(地质专业技术员)探放水作业队伍机构:探放水队队长:高鹏冲探放水队班组长:王军伟高云刚探放水队队员:卫红兴燕国军王昕王伟平郭耀平袁翻身冯辉连金平冯磊磊张耀鹏聂栋梁韩清保二、职责划分:矿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第一责任人。

负责贯彻上级防治水方面的相关文件,落实上级关于防治水管理方面的各种工作要求,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安全全面负责。

保证防治水工作“三专”化。

技术负责人对矿井防治水负全面业务技术管理责任,同时是防治水管理机构总负责人。

防治水副总工程师负责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编制、设计、措施制定及审批工作,并指导地测防治水科室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管理。

同时,协调探放水队的管理。

地测防治水科长具体负责防治水业务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和执行,负责防治水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对机构决定的贯彻落实,对探放水队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管理,技术上对防治水副总和技术负责人负责。

第二章设计目的一、防止101采区回风巷掘进施工过程中因掌握地质资料不准确出现意外事件。

二、对地面及井下物探报告显示的101采区回风巷施工区域的正常区域进行钻探验证。

三、对物探报告中显示的该区域的井下地质构造及低阻异常区进行确认。

第三章设计依据一、《煤矿安全规程》第285条至294条规定。

二、《煤矿防治水规定》第94条规定及《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第94条释义相关规定。

三、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煤炭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70号文件相关规定。

四、委托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燕家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于2012年3月14日以乡煤规发【2012】158号文批复),委托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燕家河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于2011年7月21日以临煤审发【2011】35号文批复)。

五、依据2013年委托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地面进行瞬变电磁勘探,探测面积4.7Km²。

和委托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察院在井下的瞬变电磁勘探。

六、《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第四章巷道设计及四邻关系情况依据批复的施工计划进行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巷道设计,该巷道沿10号煤层布置,为半煤岩巷,倾斜长度843m,巷道沿10号煤层顶板掘进,分为两段掘进:一段为正南反掘段,一段为正北掘进段,断面为矩形,实际掘进断面为14.88m2,净断面为13.5m2,采用锚网喷支护。

101采区回风巷西部40m处为101采区胶带运输巷,东部未布置巷道,101采区轨道巷工作面以西有原迎春10号煤层开采巷道,经实际揭露,发现采空区及旧巷道,均无积水存在。

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煤层厚度0.90~3.05m,平均2.31m,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石,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2°~7°左右,平均约5°左右。

其顶板为石灰岩、泥岩,底板为泥岩,局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属稳定可采煤层。

第五章施工地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根据水文类型划分报告及地质报告,本工作面主要含水层为顶板K2石灰岩溶隙含水层,但含水性较弱,局部顶板会有少量的淋水,对工作正常掘进影响较小。

二、下伏区域主要含水层为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标高为887-901m),10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1170m,由于该含水层的地下水位远低于该工作面底板标高,掘进过程中不会对本煤层开采构成危险。

三、本工作面地表无长流水体或小井存在,且盖山厚度较大,在地表的巡查过程中未发现任何采空塌陷或地表裂隙,雨季时的地表水积聚下渗不会对掘进工作面带来影响。

四、预计本工作面正常涌水量≤2m³/d,最大涌水量≤5m³/d。

五、2013年12月29日我公司委托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察院对井下101采区回风巷开口处进行物探,通过井下瞬变电磁超前勘探,得出的结论为掘进巷道100米范围内均无低阻异常区,不构成水害威胁。

第六章施工地区水害分析从井上、下物探结果可看出,该区域均无低阻异常区;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及附近之前掘进巷道揭露情况可得出,该区域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等导水构造,工作面上部无地质钻孔,不存在钻孔水害威胁。

综合分析,该探放水设计重点针对巷道掘进范围已施工的物探正常区域进行验证,防止施工突发性揭露可能存在的未被物探查出的构造或裂隙带富水区。

第七章探放水设计一、设计原则1、“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2、“探掘分离”的原则。

3、“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原则。

二、井下物探设计2013年委托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地面井田范围内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了 4.7km2物探,探测仪器为GDP-32II多功能电法工作站。

施工探测工程测网布置为:40m ×20m,发射线框采用16HZ,320m×320m。

井下物探情况: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由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察院进行井下瞬变电磁物探,现场仪器使用的为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EMJF50矿用瞬变电磁仪实现。

经过对101采区回风巷开口处物探验证,得出结论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前方100米不构成水患威胁,物探循环次数为每80米一次。

探测范围:本设计探水主要范围为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前方水文地质情况,是否存在水害隐患,我矿严格按照“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测手段,物探结论为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前方100米不构成水患威胁,根据探放水原则“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掘)”,必须以“钻探验证”结论为实际依据,确定掘进头前方水文地质情况。

本设计探水范围仅限于101采区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三、探水钻孔设计1、钻孔设计说明:(1)本区域内上层煤(2号煤层)已大部分采空,采空区有积水,但因10号煤层距2号煤层(51.85-69.95m)平均厚度57.00m,隔水层是由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一般厚45m左右,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10号煤层顶板含水层为K2石灰岩溶隙含水层,平均7.56m,含水性较弱,在无断裂构造导通的情况下,2号煤层与K2石灰岩溶裂隙含水层之间不会发生水力联系,掘进过程中不会对本煤层开采构成威胁,因此不对顶板上方进行探测,遇特殊情况,编制专项设计进行探测。

(2)本区域内下伏的主要含水层为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约为887-901m,10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1170m,远高于奥灰水水位标高,从未开采过10号煤层的下层煤,下层煤没有采空区,所以钻孔设计只涉及对本煤层前方和两帮的探测。

2、钻孔设计数目:本设计每个探水循环为3个钻孔。

3、钻孔深度:在本煤层顺层掘进时,经物探后前方无低阻异常区的情况下,钻孔深度一般取80米,超前距离为30米,允许掘进距离为50米。

以此类推,掘进50米布置一组探放水钻孔。

4、单孔设计(1)101采区回风巷反掘单孔设计1号孔:沿工作面掘进中线方向布置,距巷道顶板1.7m (遇特殊情况时允许调整±0.1m),倾角为-3º,方位角为180°,深度为80米,超前距离为30米,遇特殊情况时倾角沿煤层底板等高线而改变,允许调整±1°。

探查目的:验证掘进工作面正前方物探成果,验证巷道前方是否存在水害隐患及构造等情况;2号孔:距巷道顶板1.7m,1号孔左侧0.6m处,与1号孔呈22°水平夹角钻进,倾角为-3º,方位角为158°,深度为86米,超前距离为30米,遇特殊情况时倾角沿煤层底板等高线而改变,允许调整±1°。

探查目的:验证掘进工作面巷道左侧物探成果,是否有水害威胁。

3号孔:距巷道顶板1.7m,1号孔右侧0.4m处,与1号孔呈15°水平夹角钻进,倾角为-3º,方位角为195°,深度为83米,超前距离为30米,遇特殊情况时倾角沿煤层底板等高线而改变,允许调整±1°。

探查目的:验证掘进工作面巷道右侧物探成果,是否有水害威胁。

5、施工顺序每次首先施工2号钻孔,其次施工1号、3号钻孔。

6、钻孔设计参数表:钻孔编号工作面钻孔布置位置水平夹角方位角倾角设计深度正常特殊情况1 距顶1.7m,沿工作面中线布置0°180°-3°±1°80m2 距顶1.7m,距1号孔左侧0.6m22°158°-3°±1°86m3 距顶1.7m,距1号孔右侧0.4m15°195°-3°±1°83m (2)101采区回风巷单孔设计1号孔:沿工作面掘进中线方向布置,距巷道顶板1.7m(遇特殊情况时允许调整±0.1m),倾角为+3º,方位角为0°,深度为80米,超前距离为30米,遇特殊情况时倾角沿煤层底板等高线而改变,允许调整±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