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论文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论文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论文题目:信号发生器与测量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信号发生器在电子测量方面的用途,简要的分析了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基本构成、技术性能指标以及信号发生器的发展趋势,以及信号发生器在电子测量的方法。
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它能够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信号、AM/FM等调制信号以及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负脉冲信号等,其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调制度等参数均可按需要进行调节。
由于测量信号发生器的种类、型号繁多,则根据在不同情况下信号发生器的选择。
关键词:信号发生器分类用途发展趋势技术指标1.引言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它负责提供电子测量所需的各种电信号,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
按信号波形可分为正弦信号、函数(波形)信号、脉冲信号和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四大类。
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
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
在研制、生产、使用、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器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入到被测器件、设备上,用其他测量仪器观察、测量被测者的输出响应,以分析和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
这种提供测试用电信号的装置统称为信号发生器,用在电子测量领域,也称为测试信号发生器。
和示波器、电压表、频率计等仪器一样,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
信号发生器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例如机械部门的超声波探伤,医疗部门的超声波诊断、频谱治疗仪等。
2.信号发生器2.1 信号发生器的用途1.激励源:作为电气设备的激励信号。
例如,激励扬声器发出声音、测试放大器的基本参数、激励超声波探头等等。
2.信号仿真:信号仿真是当要研究一个电气设备在某种实际环境下所受影响时,需要施加具有与实际环境相同特性的信号。
测量技术论文六篇

测量技术论文六篇测量技术论文范文1由于小功率信号计量校准技术特别成熟,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都特别完善,测量不确定度也很小。
相比小功率信号,大功率信号热效应显著、非线性特性显著,模型很难建立。
大功率部件稳定性差,离散性大,直接校准特别困难,因此如何把大功率信号不失真地转化为标准的小功率信号,利用已建立的小功率计量标准开展精确量传就成为关键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讨论和分析定向耦合器链路的温度特性、电性能特性。
3.1定向耦合器功率-温度特性试验我们利用功率计、定向耦合器、大功率负载、功率放大器、非接触温度测量仪等构建了一套简洁的功率-温度特性试验系统。
给系统加不同的功率,在此功率下稳定一段时间,监测定向耦合器输入端、耦合端、输出端和负载输入端附件的温度。
试验数据见表2。
从试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整个链路施加功率时,定向耦合器整体发热量很小,温升变化(21℃~26℃),温度变化很小;2)系统选用的27000(同轴)500W 定向耦合器,在常温下,链路承受功率小于50W时,链路上各监测点的温度都变化不大,在5min内都达到了温度平衡状态;3)链路功率大于50W时,链路上定向耦合器各监测点的温度变化不大,但负载检测点温度变化较大,需要15min才能达到热平衡;4)链路上热量主要集中在负载部位,负载的材料的热导率很高,导热效果很好,但对邻近的定向耦合器输出端口温度影响很小,因此定向耦合器的小功率和大功率状态下的温度比较稳定。
3.2定向耦合器电性能-温度特性试验依据定向耦合器功率-温度特性试验中,系统加不同功率功率后稳定的温度,我们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定向耦合器、大功率负载、温箱等构建了一套简洁的电特性-温度特性试验系统,进行环境模拟试验,试验的温度箱设置温度根据上面的大功率试验猎取的链路温度来设定,试验温度变化间隔一般小于5℃,以猎取大功率计量校准链路温度变化对电参数特性的影响,测量耦合度和驻波比等性能来评估系统。
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测量课程论文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中国地质大学,测控系,班级232121)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优点,介绍了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电子测量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在软件平台技术、总线接口技术、虚拟测试技术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虚拟示波器的主要特点和性能。
关键词:电子测量技术;发展方向;虚拟示波器;软件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application(CUG,measur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class:232121)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trends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bus interface technology, virtual test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software platform.Thispaper introduces virtual oscilloscope’s main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Keyword: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direction ;virtual oscilloscope;application0.引言:电子测量技术长期以来在电子行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称为电子行业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时代的测量技术标志着这个时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水平。
电子技术应用论文(10篇)-电子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电子技术应用论文(10篇)-电子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军事电子技术自动测试应用分析摘要:本文从自动化测试发展历程出发,结合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自动化在军事武器装备的应用实际,在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究自动测试在军事电子技术中应用的突发与方法。
关键词:军事电子;自动测试;虚拟仪;ATE在战争现代化的要求下,军事发展逐渐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测试技术为支撑进行优化与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武器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和自动测试系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自动化测试仪器及系统作为武装设备的核心构成,其研究、制造、保护、修理整条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测试在维护军备,提升和维护的战斗力起到的效果逐步被各个国家放在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1ATE技术的发展经过ATE为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达到设备仪器自动化的系统。
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化测试程序是通过控制、电脑、软件、控制、测试用的仪器、以及正常的仪器总线或者说是测试总线(GPIE、PXI、VXI 等)来发挥作用的。
飞机以及导弹在1956年的大量出现,因为其承装很多复杂的电子仪器,以至于对飞机以及武器设备的测试和维护工作变得十分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美国国防部拟定了SETE规划的项目来进行ATE的研究。
成为现代的自动化测试研究的起点。
在20世纪60年代,加工制造业、商品销售等领域开始采用自动化测试。
因为有着各种领域,尤其因为军事方面十分大需要的背景下,ATE的成长特别快。
ATE的成长基本能划分3步:第一步:在二十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后期。
大部分是特殊用途的设备,是对于一些单一性,对高靠性要求极高的十分繁琐测试而制造的。
用途上能够划分成采集资料系统、资料自动分析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
因为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与计算机之间无规定的接口,所以组装和搭建十分困难。
第二步:二十世纪中后期,运用有规范标准的总线接口的乐高式构造,检测系统中的仪器(电脑、可程控设备、可程控开关等)都具有统一接口,仪器之间通过无线总线联通,能够便捷的把不同生产商家、或者不同国家和地区制造的设备整合起来。
电子测量技术论文

电子测量技术论文电子测量技术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精准高效率的测量许多数据,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电子测量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电子测量技术论文篇一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进入了科技化信息化时代。
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在涌现,其中也包括电子测量技术。
它是新时代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电子测量;技术发展;广阔前景0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必然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精准高效率的测量许多数据,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下面我们就来阐述一下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
1 电子测量技术的简单介绍新形势下,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测量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电子测量技术,作为大多数电子产品精密及准确测量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测量电能量、信号特性及其所受干扰、元件及电路参数等电学专业的测量。
就目前的电子技术市场来看,可以说,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早已进入了一个较为理想和成熟的发展环境。
电子测量仪器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速发展中的行业。
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中的应用,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断涌现,在电子、电力、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广播、电视、通信及其信息系统、微电子及电子元器件测试等方面已冲破了传统仪器的概念。
电子测量主要应用于电学专业的测量,例如,电信号传输特性的测量。
电子测量也广泛的应用于非电学专业的测量,例如,它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能量转化器把非电量(如热力学、光学、机械学的物理量)转换为电量(如电流、电压、频率等)进行研究,而后得出反映出非电量的测量结果。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的内容愈来愈广泛,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能量的测量,包括对于电流、电压、电功率的测量。
电子测量结课论文

电子测量在卫星导航中的应用(河南大学,河南开封)摘要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二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
三是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Galileo PositioningSystem,Galileo)。
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也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关键字:GPS,GLONESS,GALILEO,北斗什么是卫星导航卫星定位在军事领域里使用较多,例如用来给导弹、飞机等导航等,很多国家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搞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其中有前苏联的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Uite System)、美国的GPS(G10balPositioning System)、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我国的北斗星双星定位和开始筹建的北斗二代等。
这么多的国家热衷与此,可见卫星定位的重要性。
近来,卫星定位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卫星定位的应用领域已经迅速扩大。
卫星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卫星导航分为多普勒测速、时间测距等方法。
多普勒测速定位是用户测量实际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与卫星发射的频率之间的多普勒频移,并根据卫星的轨道参数,算出用户的位置。
时间测距导航定位是用户测量系统中4颗(或3颗)卫星发来信号的传播时间,然后完成一组包括4个(或3个)方程式的数学模型运算。
卫星导航技术的系统组成卫星导航系统由导航卫星、地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个部分组成。
导航卫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多颗导航卫星构成空间导航网。
地面台站通常包括跟踪站、遥测站、计算中心、注入站及时间统一系统等部分。
用户定位设备通常由接收机、定时器、数据预处理机、计算机和显示器等组成。
电子测量的应用与发展

电子测量的应用与发展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至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子测量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样地电子测量技术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大力量。
而电子测量技术凭借其诸多优势成为现代测量技术的主角,在信息获取与工业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的发展是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同时也带来了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革命。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大量应用,使得现代电子测量仪器体积更小、功能更全面、可靠性更高、功耗更低。
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
本文分别主要介绍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并阐述了电子测量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关键词:电子测量、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虚拟仪器正文:测量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概念的认识过程,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自然界中,对于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若要定量的进行评价,必须通过测量来实现。
在电子技术中,中肯的分析只能来自正确的测量。
人类社会从远古时代发展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没有测量技术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电子测量除具体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电信号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敏感器件和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往往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有时是用其他测量方法不可替代的。
因此,电子测量不仅用于电学这专业,也广泛用于物理学,化学,机械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科学领域。
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子测量和测量仪器增添了巨大活力。
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尤其是微型计算机与电子测量仪器相结合,构成了一代崭新的仪器和测试系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智能仪器”和“自动测试系统”,它们能够对若干电参数进行自动测量,自动量程选择,数据记录和处理,数据传输,误差修正,自检自校,故障诊断及在线测试等,不仅改变了若干传统测量的概念,更对整个电子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论文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论文新形势下,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测量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现代电子测量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现代电子测量技术论文一:浅析电子测量技术的走向和发展【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层出不穷的新设备新技术诞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新的技术逐渐替代旧的技术,其中之一,便是电子测量技术。
【关键词】电子测量,发展,走向前言科技改变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它的出现,能够精确测量许多之前很难检测的数据,为我们的各种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方便人民工作,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
1电子测量技术发展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子测量技术慢慢从一种理念技术,逐渐走入生产实际中,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广泛应用于测量电能量、信号特性及其所受干扰、元件及电路参数等电学专业的测量。
这是一门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密集性、高技术性的特质。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具有广泛的市场,特别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电子测量技术可挖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多。
电子测量技术并非是一项独立的科技,它包括了很多领域,比如微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等。
电子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各种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它的通用性和可实际操作性越来越得到广大公司和用户的认可,数据的可信度越来越高。
随着材料,仪器等的不断提升,随着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断涌现,在电子、电力、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广播、电视、通信及其信息系统、微电子及电子元器件测试等方面已冲破了传统仪器的概念。
2电子测量技术的走向2.1电子测量技术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来说,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它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测量————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08电信一班姓名:邢潘龙学号:271060143摘要简要介绍了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国内外标准、电磁兼容性的成因、研究解决方法及国内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现状。
关键词:通信开关电源电磁兼容性标准正文通信开关电源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工作可靠、可远程监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程控交换、光数据传输、无线基站、有线电视系统及IP网络中,是信息技术设备正常工作的动力核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设备遍布大江南北,从发达的中心城市至偏远山区,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及信息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由于城乡间的差异,通信设备的供电网既有稳定的大电网供电方式,也有独立的小水电供电方式。
在小水电站供电方式下,因水量的变化、用户用电量的变化较大及发电设备工作的不稳定,造成电网波形失真严重及电压波动大,同时因配电系统的接线不规范,对通信用开关电源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铁路通信及电力通信正在发展壮大。
由于电力机车经过之处,产生很强的感应电压,使地线电压产生很大的波动,从而引起电网电压的很大波动,强大的电场容易引起开关电源设备工作的瞬时不稳定。
在高压电网附近运行的通信开关电源,虽然电网电压稳定,但容易受电网负载变化等引起的强电磁场的干扰影响。
用于基站的通信开关电源,由于多安装在较高的建筑物上或山顶,更易受到雷电的袭击。
因此,通信开关电源要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特别是对雷击、浪涌、电网电压波动的适应能力,而对静电干扰、电场、磁场及电磁波等也要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自身能够正常工作以及对通信设备供电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因通信开关电源内部的功率开关管、整流或续流二极管及主功率变压器,是在高压、大电流及高频开关的方式下工作,其电压电流波形多为方波。
在高压大电流的方波切换过程中,将产生严重的谐波电压及电流。
这些谐波电压及电流一方面通过电源输入线或开关电源的输出线传出,对与通信电源在同一电网上供电的其它设备及电网产生干扰,同时对由通信电源供电的设备如程控交换设备、无线基站、光传输设备及有线电视设备等产生干扰,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严重的谐波电压电流在开关电源内部产生电磁干扰,从而造成开关电源内部工作的不稳定,使电源的性能降低。
还有部分电磁场通过开关电源机壳的缝隙,向周围空间辐射,与通过电源线、直流输出线产生的辐射电磁场,一起通过空间传播的方式,对其它高频设备及对电磁场比较敏感的设备造成干扰,引起其它设备工作异常。
因此,对通信开关电源,要限制由负载线、电源线产生的传导干扰及由辐射传播的电磁场干扰,使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的电信设备均能够正常工作,互不干扰。
2国内外电磁兼容性标准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要彻底消除设备的电磁干扰及对外部一切电磁干扰信号不敏感是不可能的。
只能通过系统地制订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相互允许产生的电磁干扰大小及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的标准,才能使电气设备及系统间达到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国内外大量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为系统内的设备相互达到电磁兼容性制订了约束条件。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下属的一个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早在1934年就开展EMC标准的研究,下设六个分会。
其中第六分会(SCC)主要负责制订关于干扰测量接收机及测量方法的标准。
CISPR16《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对电磁兼容性测量接收机、辅助设备的性能以及校准方法给出了详细的要求。
CISPR17《无线电干扰滤波器及抑制元件的抑制特性测量》制订了滤波器的测量方法。
CISPR22《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和测量方法》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在0.15~1000MHz频率范围内产生的电磁干扰限值。
CISPR24《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对外部干扰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的抗干扰性能要求。
其中CISPR16、CISPR22及CISPR24构成了信息技术设备包括通信开关电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要求,是目前通信开关电源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IEC最近也出版了大量的基础性电磁兼容性标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IEC61000系列标准。
它规定电子电气设备的雷击、浪涌(SURGE)、静电放电(ESD)、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电流谐波、电压跌落、电压瞬变及短时中断、电压起伏和闪烁、辐射电磁场、由射频电磁场引起的传导干扰抗扰度、传导干扰及辐射干扰等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另外,美国联邦委员会制订的FCC15、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订的VDE08712A1、VDE08712A2、VDE0878,都对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要求。
我国对电磁兼容性标准的研究比较晚。
采取的最主要的办法是引进、消化、吸收,洋为中用是国内电磁兼容性标准制订的最主要方法。
1998年,信息产业部根据CISPR22、IEC61000系列标准及ITU TO.41标准,制订了YD/T983199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详尽规定了通信电源设备包括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的具体测试项目、要求及测试方法,为通信电源电磁兼容性的检验、达标并通过入网检测明确了设计目标。
国标也等同采用了相应的国际标准。
如GB/T17626.1~12系列标准等同采用了IEC61000系列标准;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及测量方法》等同采用CISPR22;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等同采用CISPR24。
3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问题通信开关电源因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开关状态下,其引起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从整机的电磁兼容性讲,主要有共阻抗耦合、线间耦合、电场耦合、磁场耦合和电磁波耦合几种。
电磁兼容产生的三个要素为:干扰源、传播途径及受干扰体。
共阻抗耦合主要是干扰源与受干扰体在电气上存在共同阻抗,通过该阻抗使干扰信号进入受干扰对象。
线间耦合主要是产生干扰电压及干扰电流的导线或PCB线,因并行布线而产生的相互耦合。
电场耦合主要是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的感应电场对受干扰体产生的耦合。
磁场耦合主要是大电流的脉冲电源线附近产生的低频磁场对干扰对象产生的耦合。
而电磁波耦合,主要是由于脉动的电压或电流产生的高频电磁波,通过空间向外辐射,对相应的受干扰体产生的耦合。
实际上,每一种耦合方式是不能严格区分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在开关电源中,主功率开关管在很高的电压下,以高频开关方式工作,开关电压及开关电流均为方波,该方波所含的高次谐波的频谱可达方波频率的1000次以上。
同时,由于电源变压器的漏电感及分布电容,以及主功率开关器件的工作状态并非理想,在高频开或关时,常常产生高频高压的尖峰谐波振荡,该谐波振荡产生的高次谐波,通过开关管与散热器间的分布电容传入内部电路或通过散热器及变压器向空间辐射。
用于整流及续流的开关二极管,也是产生高频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整流及续流二极管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由于二极管的引线寄生电感、结电容的存在以及反向恢复电流的影响,使之工作在很高的电压及电流变化率下,而产生高频振荡。
因整流及续流二极管一般离电源输出线较近,其产生的高频干扰最容易通过直流输出线传出。
通信开关电源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均采用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同时,为了提高电路的效率及可靠性,减小功率器件的电应力,大量采用了软开关技术。
其中零电压、零电流或零电压零电流开关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该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开关器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但是,软开关无损吸收电路多利用L、C进行能量转移,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实现能量的单向转换,因而,该谐振电路中的二极管成为电磁干扰的一大干扰源。
通信开关电源中,一般利用储能电感及电容器组成L、C滤波电路,实现对差模及共模干扰信号的滤波,以及交流方波信号转换为平滑的直流信号。
由于电感线圈的分布电容,导致了电感线圈的自谐振频率降低,从而使大量的高频干扰信号穿过电感线圈,沿交流电源线或直流输出线向外传播。
滤波电容器,随着干扰信号频率的上升,由于引线电感的作用,导致电容量及滤波效果不断下降,直至达到谐振频率以上时,完全失去电容器的作用而变为感性。
不正确地使用滤波电容及引线过长,也是产生电磁干扰的一个原因。
通信开关电源由于功率密度高、智能化程度高,带MCU微处理器,因而,其中有从高至近千伏到低至几伏的电压信号,从高频的数字信号至低频的模拟信号,电源内部的场分布相当复杂。
PCB布线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电源线输入滤波不合理、输入输出电源线布线不合理、CPU及检测电路的设计不合理,均会导致系统工作的不稳定或降低对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雷击、浪涌及传导干扰、辐射干扰及辐射电磁场等的抗扰性能力。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一般运用CISPR16及IEC61000中规定的电磁场检测仪器及各种干扰信号模拟器、辅助设备,在标准测试场地或实验室内部,通过详尽的测试分析、结合对电路性能的理解来进行分析研究。
从电磁兼容性的三要素讲,要解决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减小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2)切断干扰信号的传播途径;3)增强受干扰体的抗干扰能力。
在解决开关电源内部的电磁兼容性时,可以综合运用上述三个方法,以成本效益比及实施的难易性为前提。
对开关电源产生的对外干扰,如电源线谐波电流、电源线传导干扰、电磁场辐射干扰等,只能用减小干扰源的方法来解决。
一方面,可以增强输入输出滤波电路的设计,改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的性能,减小开关管及整流续流二极管的电压电流变化率,采用各种软开关电路拓扑及控制方式等。
另一方面,加强机壳的屏蔽效果,改善机壳的缝隙泄漏,并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
而对外部的抗干扰能力,如浪涌、雷击应优化交流输入及直流输出端口的防雷能力。
通常,对1.2/50μs开路电压及8/20μs短路电流的组合雷击波形,因能量较小,可采用氧化锌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等的组合方法来解决。
对于静电放电,通常在通信端口及控制端口的小信号电路中,采用TVS管及相应的接地保护、加大小信号电路与机壳等的电距离,或选用具有抗静电干扰的器件来解决。
快速瞬变信号含有很宽的频谱,很容易以共模的方式传入控制电路内,采用防静电相同的方法并减小共模电感的分布电容、加强输入电路的共模信号滤波(如加共模电容或插入损耗型的铁氧体磁环等)来提高系统的抗扰性能。
减小开关电源的内部干扰,实现其自身的电磁兼容性,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意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PCB布线的正确分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电源的正确去耦;注意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单点接地、大电流电路与小电流特别是电流电压取样电路的单点接地以减小共阻干扰、减小地环的影响;布线时注意相邻线间的间距及信号性质,避免产生串扰;减小地线阻抗;减小高压大电流电路特别是变压器原边与开关管、电源滤波电容电路所包围的面积;减小输出整流电路及续流二极管电路与直流滤波电路所包围的面积;减小变压器的漏电感、滤波电感的分布电容;采用谐振频率高的滤波电容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