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红色遗存 自查工作报告

红色遗存自查工作报告一、背景介绍红色遗存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遗产,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红色遗存,我单位进行了一次自查工作,旨在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确保红色遗存的完整性和价值。
二、自查内容及结果1.遗址保护方面通过对红色遗址的巡查和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红色遗址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遗址周边环境存在破坏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进行了修复和加固工作。
2.文物保护方面我们对红色遗存中的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清点。
发现有些文物的保存状况不理想,存在损坏和缺失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强文物保护的意识,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红色遗存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宣传教育方面我们认为,红色遗存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因此,我们加强了对红色遗存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红色遗存知识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红色遗存的认识和关注度。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志愿者培训,组织志愿者参与红色遗存的保护工作。
4.管理规范方面为了更好地管理红色遗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和制度。
通过加强对红色遗存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红色遗存的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性。
三、改进措施1.加强保护意识通过增加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红色遗存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2.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加强对红色遗存中的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加强管理规范制定和完善红色遗存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加强对遗址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红色遗存的安全和完整性。
4.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性,确保红色遗存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此次自查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红色遗存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革命遗址 调查报告

革命遗址调查报告革命遗址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革命遗址作为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承载着无数英勇斗争的记忆,对于了解和传承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某地区的革命遗址进行调查,以期探索其历史价值和保护现状。
一、背景介绍革命遗址位于某地区的山区,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之一。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革命志士在这片土地上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
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乱和自然侵蚀,这些遗址的保护状况备受关注。
二、遗址调查1. 遗址概况经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这片革命遗址包括了多处战斗遗址、纪念碑、纪念馆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无数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名字。
纪念碑前还有一片整齐的烈士陵园,每逢重要节日,人们都会来这里献花悼念。
2. 历史价值这片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这里曾是无数革命志士的战斗场所,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 保护现状尽管这片革命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在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导致游客流量较少,遗址的知名度不高。
其次,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部分遗址的完整性和原貌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最后,管理机构的力量不足,导致对遗址的保护和维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保护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片革命遗址,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知名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2. 强化保护措施: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维护工作,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原貌。
3.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革命历史知识,培养和传承革命精神。
关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文化价值挖掘不深入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情况,本次调研对相关地区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井冈山、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当地政府、文化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和专家学者。
调研结果:
1.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浪费和滥用现象。
2.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文化价值挖掘不深入。
3.红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宣传。
4.红色文化遗址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群体多方参与和共同推进。
调研建议:
1.政府部门应加强领导和管理,制定相关法规规范红色文化遗
址保护和利用。
2.文化部门应加强文化价值挖掘和保护,提高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社会、科学价值的知晓度。
3.旅游企业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满足游客不同需求。
4.游客应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尊重红色文化遗址,不乱扔垃圾,不乱刻涂。
结论:
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需要多方参与和共同推进,应采取合适的措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红色文化保护情况汇报

红色文化保护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将就红色文化保护的现状进行汇报。
首先,红色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红色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为红色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红色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大批红色文化遗产,如革命旧址、红色文化场馆等,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大部分红色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再次,红色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各界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红色文化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更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保护工作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然而,红色文化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红色文化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进展缓慢;二是红色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管理和保护不到位的现象,一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三是红色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地方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一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滞后。
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工作,我们建议,一是加大对红色文化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红色文化保护的资金保障力度;二是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力度;三是加强对地方红色文化保护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提高地方红色文化保护的整体水平。
总之,红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红色文化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红色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红色文化保护的整体水平,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红色社会实践宁夏调研报告

红色社会实践宁夏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红色社会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史、红色文化等为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义利观、生死观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是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宁夏地区红色社会实践开展情况,深入了解宁夏地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情况,为推动红色社会实践在宁夏地区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宁夏地区红色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包括开展的形式、内容、影响等;2. 了解宁夏地区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情况,探讨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教育的有效载体;3. 探讨如何加强红色社会实践在宁夏地区的深入开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通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红色社会实践基地负责人、红色资源保护单位负责人等进行交流,深入了解红色社会实践在宁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四、调研结果1. 红色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宁夏地区的红色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来展开,包括举办红色主题活动、开展座谈会、举办主题演讲、组织文艺演出等。
红色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涉及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传承、英雄人物故事宣传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2. 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宁夏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红色遗址、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等,这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资源对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宁夏地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专业人才、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
如何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 提升红色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宁夏地区红色社会实践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限制,比如活动资源不足、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参与群众热情不高等。
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有效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有效利用现状调研报告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价值。
近年来,我国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日益重视,各地纷纷开展相关工作。
本报告旨在调研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有效利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一、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的总体情况1.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精神近年来,各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红色故事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同时,通过举办红色主题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弘扬革命精神,激发民众爱国情怀。
2.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各地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普查、登记和挂牌保护,加大投入,修复破损遗址,确保红色文化遗址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遗址的教育功能,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
3.创新红色旅游产品,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红色旅游产品,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相结合,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同时,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二、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存在的问题1.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部分资源仍处于“沉睡”状态尽管各地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挖掘不充分、研究不深入的问题。
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仍处于“沉睡”状态。
2.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力度不够,部分遗址面临失传风险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保护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部分遗址因年久失修、自然灾害等原因,面临失传风险。
3.红色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当前,红色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多以参观红色景点、听红色故事为主。
同质化竞争导致红色旅游市场吸引力有限,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三、建议与展望1.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力度,深入研究和传承红色文化各地应继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力度,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遗址情况报告范文

革命遗址情况报告范文> 报告人:XXX>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背景介绍革命遗址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
为了加强保护和管理,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我院组织了考察团队前往多个革命遗址进行实地调研,目的是全面了解革命遗址现状,提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本报告将对调研过程中所涉及的革命遗址进行介绍并总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革命遗址调研情况1. 遗址一遗址一位于XXXX市XXXX区,是XXXX革命的重要地点之一。
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该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清晰的保护规划:目前,遗址内的建筑物已经严重损毁,但没有明确的修复和保护规划,缺乏系统的保护措施。
- 缺乏专业管理团队:由于资源有限,遗址目前没有专职的管理团队,导致管理工作的松散和不专业。
- 宣传力度不够: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宣传,游客数量较少,影响了对遗址的认知和保护度。
2. 遗址二遗址二位于XXX市XXX区,是XXX重要战斗的发生地。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建筑物状况堪忧:遗址内的建筑物严重倒塌、毁损,亟需修复和保护。
- 缺乏安全措施:遗址周边缺少安全保护设施,导致盗掘和破坏行为频发。
- 参观条件有限:遗址没有提供良好的参观条件,如导览服务、展示陈列等,限制了游客的体验和对遗址的了解。
三、解决方案与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革命遗址的保护程度和游客的满意度,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 保护规划和修复工程针对遗址一和遗址二的建筑物状况,我们建议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并立即启动修复工程。
修复过程应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还原建筑物的原貌,确保修复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2.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革命遗址,我们建议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遗址的日常管理和安全保护工作。
该团队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推进保护工作并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
关于对全县革命遗址进行挖掘保护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全县革命遗址进行挖掘保护利用的调查与思考全县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关系到全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与思考,以期能够为全县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提供更好的方向和建议。
一、调查情况我们首先对全县的革命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全县共有革命遗址100余处,涉及到革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性质。
这些革命遗址分布广泛,有的是纪念馆、纪念碑,有的是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塔,有的是革命纪念园、革命文物陈列馆等。
这些革命遗址或是作为宣传教育基地,或是成为了旅游景点,或是作为纪念设施被人们祭奠。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这些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不够科学合理,有的遗址管理混乱、环境脏乱,有的遗址利用陈旧、设施简陋,影响了对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是这些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不够多样化,有的遗址只是简单地作为纪念设施被人们祭奠,没有形成经济价值。
三是这些革命遗址的宣传教育作用不够充分,有的遗址只是被局限于当地人群,没有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
二、思考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是我们应当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体系,包括统一的遗址管理标准、完善的遗址保护措施、规范的遗址环境整治等,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革命遗址。
二是我们应当拓展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渠道,比如将一些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遗址开发成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实现遗址的经济效益。
三是我们应当加强革命遗址的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周、革命历史故事讲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实现遗址的社会效益。
三、建议措施基于以上的调查和思考,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全县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
一是建立健全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机制,包括成立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完善遗址管理条例、设立专门的遗址保护专项资金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状况调查报告摘要:为深入了解固原市各主要红色遗迹的分布、在此发生的历史事件始末,掌握固原市红色遗迹的保护状况,本人对固原市红色遗迹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通过调研,本人认为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的整体状况较好,但由于部分民众的保护意识较差,政府[1]对红色遗迹保护的支持力度不够,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仍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词: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问题举措前言:(一)实践主题:宁夏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状况调查(二)时间、地点:7月16日: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村(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7月24日:固原市隆德县与泾源县交界处六盘山主峰顶(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7月30日: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村(小岔沟毛泽东宿营地)8月1日:固原市西吉县将台乡将台堡村(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正文: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固原人,对于家乡的红色遗迹也格外熟悉。
我们宁夏固原市的红色遗迹全部是在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既有像单家集、小岔沟这样的红军宿营地,亦有如将台堡、六盘山这样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红色纪念地。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沿着红军的足迹,先后走访调查了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小岔沟毛泽东宿营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等多处家乡的红色遗迹。
7月16日,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我乘车前往位于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村的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
单家集在我们固原是个耳熟能详的地名,它是红军长征中三次经过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提起单家集,就必须说起那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撤离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震撼世界的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会后,中央红军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等艰难险阻后,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同年10月5日,毛泽东率改编后的陕甘支队,从今甘肃界石铺的高家铺出发,趟过葫芦河、跨越战国秦长城,来到了宁夏西吉单家集。
单家集是回族聚居地区,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受到当地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参观了“陕义堂”清真寺,毛主席还与阿訇马德海促膝交谈,阐明党和红军尊重回族习俗、促进民族平等的政策。
当晚,中央红军在西吉兴隆镇、单家集一带宿营,毛泽东则住在回民张春德家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进入回族聚居区时,及时制定发布了《回民地区准则》,各级领导对部队进行了有关民族政策的教育。
这样的举动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红军为“仁义之师”,并主动卖粮给红军。
红军制定的《回民地区准则》,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为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与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我来到了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
该纪念地由“陕义堂”清真寺、一片连排的回族民居(毛主席当时住的是其中一间小屋)及后来兴建的一座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小广场组成。
下车后,我参观了“陕义堂”清真寺,多年来一直义务担任该清真寺解说员的回族老人拜富贵热情的接待了我。
在老人热情洋溢的解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红军对回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及回族群众对红军的爱戴,在他带领我参观毛主席曾住宿一晚的小屋时,我发现这里一直保持着原样,就连毛主席离开这里当天敌军向这个农家小院射击后在房门上留下的数十个弹孔也清晰可见。
对于该红色遗迹的保护情况,老人告诉我们,他认为这一遗迹的保护情况较好,且每年都会有市政府派来的工作人员对这里的红色遗迹进行修缮、维护,但日常的维护、管理则依赖于院内的农户。
同时,据我观察,这里并没有一个正规的解说员,配套设施不够齐全,而且在我参观这里的30多分钟里,竟再没有一位游客来此参观。
显然这里的经营状况令人堪忧。
8天后的7月24日,伴着雨后凉爽的清风,我登临海拔2928米的六盘山顶,探访红色遗迹。
六盘山可以说是全国闻名的一座大山,它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一篇气势磅礴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更是令它美名远扬。
1935年10月6日,毛泽东与中央红军从西吉单家集出发经新店子、什字路等地,向东北方向前进,再次跨越古长城,当晚驻扎于张易镇。
10月7日,毛主席从这里出发,沿东南绕隆德以北向六盘山挺进,红军后卫部队就在这里阻击追敌。
当日拂晓,情况十分危急,红军后有蒋介石三十七军毛炳文部追至隆德县城,前有六盘山阻挡,和尚铺一带驻有东北军的一个骑兵师,固原驻有东北军一个骑兵师,平凉还有毛炳文支部重兵把守,西(安)兰(州)公路、平(凉)银(川)公路与和尚铺交汇,敌人调兵非常方便,因此红军只有从上下青石一带突围,才能跳出包围圈。
于是毛主席当机立断,命令突袭青石嘴,消灭敌人,打开通道,红军战士英勇善战,仅用四个小时即取得战斗的胜利。
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中央红军东进陕北、翻越六盘山,打开了通道。
当晚毛泽东怀着战斗胜利的喜悦,在饱览六盘雄姿后,于宿营地构思了著名词篇《清平乐·六盘山》。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由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广场和毛主席吟诗台四部分构成的,纪念馆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陈列有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的遗物。
位于纪念馆对面山头的吟诗台,就是当年毛主席吟诵《清平乐·六盘山》的地点。
我认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是固原市各红色遗迹中保护和开发做得最好的一个。
纪念馆内有数位专业解说员,纪念广场上配套设施齐全,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一流的服务和管理加上六盘山极高的知名度,使这里游客众多,同时又秩序井然。
7月30日,我来到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村。
1935年10月7日,毛主席宿营在该村张有仁家的窑洞里,并在窑洞里小炕桌上闪烁的油灯下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
翌日,毛主席从该村出发,继续东行,到达城阳以北的长城塬乔渠村,住在乔生魁家窑洞里,10月9日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离开乔渠村,自此,中央红军离开宁夏,至甘肃镇原,并很快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该红色遗址现有窑洞3孔,毛主席当年所住的窑洞是中间的一孔,该窑洞中存有毛主席当年用过的六条腿柜、带“福”字雕花木椅等生活用具,遗迹整体保护较好,但仍存在指路不明、配套设施不够齐全、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
我是几经周折才来到这里的。
先是听知情者说路边有个写着“毛泽东宿营地”的路标牌,然而仅仅是找这个“藏”在路边的路牌就花去我们近20分钟的时间,找到后,又是在询问了一个当地的村民后才找到那间窑洞所属的那户人家的,这说明政府对这一红色遗迹缺乏关注。
与在单家集了解到的情况类似,这户负责暂时看管这一红色遗迹的人家也反映,尽管政府每年都会对这一遗迹进行修缮维护,但日常的管理和维护都是由他们这户普通的农民完成的,我着实为这一红色遗迹内的文物安全捏了一把汗。
两天后的建军节那天,我来到西吉县将台乡将台堡村,这里是重要的红军长征纪念地,它以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地的名誉而闻名全国。
在中央红军长征离开宁夏并在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夏回师陕北,中共中央作出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
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并肩北上挺进甘肃,9月中下旬至11月初,三个方面军相继向静宁、会宁与今西吉将台堡一带集结,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城内会师,21日,红二方面军长征进入宁夏西吉县境,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团与一军团在将台堡胜利会师,次日,二方面军六军团经公易镇抵达兴隆镇与红一军团一师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全部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如今的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建有一座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一座三军会师纪念馆,详细描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的情景,纪念馆内还陈列有红军在将台堡留下的遗物等,文物保护情况较好。
然而,这一红色遗迹的经营、管理状况却令人堪忧。
在入口处有一售票厅,可售票厅内却空无一人,我等了一会儿,却仍不见人影,于是便干脆大胆的走入景区,竟也没有人阻拦我,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遗迹里的文物是极易被盗走的。
纪念馆内仅有一位口音很重的当地人当解说员,同时她也是纪念馆的管理及安保人员,由于游客太少,她是游客临之则开馆,游客离之则闭馆,她还告诉我,由于月收入太低,她也想赶快离开这个整天与寂寞打交道的岗位······通过对固原市红色遗迹的实地走访、调查,并结合调查问卷的完成情况,我初步掌握了固原市现存红色遗迹的保护现状及其中凸显的问题。
一、固原市现存红色以及整体保护状况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固原市现存红色遗迹保护程度很好及较好的人数战中调查人数的89%,其中认为保护状况较好的占57%,这与我在实地调查中的感受基本一致。
二、从固原市民众保护红色遗迹的意识来看,大多数民众都具有较好的保护红色遗迹的意识,但依然有不少民众保护红色遗迹的意识较差,民众的红色遗迹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
主要体现在:①固原市民众对于固原市内红色遗迹的知晓度极高。
在我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有4道考察被调查者对于固原市内红色遗迹的知晓程度的问题,可喜的是,正答率达到92%,这说明固原市民众对于固原市红色遗迹的关注度极高,而只有关注红色遗迹,才能了解红色遗迹的重大历史意义,才能认识到保护遗迹的重要意义。
这就为固原市红色遗迹的保护打下坚实根基。
②当发现破坏红色遗迹的行为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这样做不对,但只有少数人敢于及时制止破坏红色遗迹的行为。
这说明固原市多数民众对于红色遗迹保护的意识并未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实际上多数民众的红色遗迹保护意识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③尽管多数民众未发现破坏固原市红色遗迹的行为,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民众发现过在遗迹上乱涂乱画、损坏文物、为追求利益进行掠夺式开发、破坏遗迹周边环境致使遗迹间接受损等破坏遗迹的行为,这说明仍有不少人文明素质太差,缺乏起码的红色遗迹保护意识。
三、从政府主动支持红色遗迹保护的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对固原市现存红色遗迹保护的支持还不够,仍需进一步增加对该市红色遗迹保护的支持力度。
主要表现在:①政府部门确实派人员对固原市现存红色遗迹进行了勘查和保护,但除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外,其他遗迹的日常维护主要依赖于附近农户。
在单家集、小岔沟乃至将台堡,主要日常维护均由当地农户完成。
由于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遗迹内的文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②受经营不善、管理缺乏科学性等因素影响,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主要不利因素有:A.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
红色遗迹是宝贵的精神遗产,需要政府对此投入大量资金,而资金投入不足则必然不利于红色遗迹的保护,不利于红色遗迹的经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