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球赛积分表问题》教案

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用方程计算球赛积分一类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球赛积分的算法.2.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弄清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上一课时我们探究了有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了有关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本课时我们继续探讨有关球赛积分表的问题,先来看一个问题: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了9场,得分17分.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2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球赛积分表问题(教材第103~104页探究2)设问1:通过观察积分榜,你能选择出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吗?进而你能得到胜一场积几分吗?【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或课件中的积分表进行思考.观察积分榜,从最下面一行数据可以看出:负一场积1分;设胜一场积x分,从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求出x的值,如可以从第一行列方程10x+4=24.由此得x=2.即: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设问2:你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队胜m场,则负(14-m)场,胜场积分2m分,负场积分(14-m)分,总积分为2m+(14-m)=m+14.设问3: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设一个队胜了x场,则负了(14-x)场.如果这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则得方程2x-(14-x)=0.由此得x=14/3.由于x的值必须是整数,所以x=143不符合实际,因此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教学说明】以上探究中,教师通过逐层提出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解题思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渗透特殊值法、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一份试卷共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求学生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扣1分,如果一个学生得90分,那么他选对几题?现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有得83分的同学吗?为什么?【教学说明】本题要注意其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这题可让学生板演后再讲解.【答案】一个学生得90分,他选对23题;若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不可能有得83分的同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小结:(1)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2)由学生说说在积分问题中有哪些基本等量关系?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积分问题的解题思路告诉我们:表格数据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解题信息,而利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求得具体数值,而且还可以进行推理判断.另外,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检验.由于本课时的学习有了上一课时作为基础,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合作交流,而教师仅起引导作用.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1.学会解决信息图表问题的方法;(难点)2.经历探究球赛积分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某次男篮联赛常规赛最终积分榜:队员比赛场次胜场负场积分前进 14 10 4 24东方 14 10 4 24光明 14 9 5 23蓝天 14 9 5 23雄鹰 14 7 7 21远大 14 7 7 21卫星 14 4 10 18钢铁 14 0 14 14问题1: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2:这张表格中的数据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问题3:请你说出积分规则.(既胜一场得几分?负一场得几分?)你是怎样了解这个比赛的积分规则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比赛积分问题(类型一)球类比赛中的积分问题下面是某次篮球联赛积分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答复下列问题.队名比赛场次) 胜场负场积分A 16 12 428B 16 12 428C 16 10 626D 16 10 626E 16 8 824F 16 8 824G 16 4 1220H 16 0 1616(1)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并说明理由.解析:(1)如果一个队胜x场,依据比赛场次为16次,从而可得出负(16-x)场,再依据积分=胜场积分+负场的积分即可求解;(2)依据等量关系: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得出方程,解出x的值后结合实际进行推断即可.解:(1)由H队得分可知,负一场积1分,再依据表中其他队比分可知胜一场积2分,如果一个队胜x场,则负(16-x)场,胜场积分为2x分,负场积分为(16-x)分,总积分为2x+(16-x)=(16+x)分.故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x+(16-x)=16+x;(2)设某队胜x场时胜场总积分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依据题意得2x=16-x,3x=16,x=163,不是正整数,则某队的胜场总积分不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表格得出胜一场、负一场各自所得的积分.(类型二)学习竞赛中的积分问题某次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或不答要扣3分.某选手在这次竞赛中共得116分,那么他答对几道题?解析:设选手答对了x道题,则有(20-x)道题答错或不答,依据答对题目的得分减去答错或不答题目的扣分是116分,即可得到一个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设答对了x道题,则有(20-x)道题答错或不答,由题意得:8x-(20-x)×3=116,8x+3x=116+60,11x=176,x=16.答:他答对16道题.方法总结:解这类题关键是找准相等关系,设一个未知数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来表示,进而列方程求解.探究点二:其他图表类问题有一批货物需要从A地运往B地,货主打算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运货情况如下表.现租用3辆甲种货车和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物,如果按每吨付50元计算,问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次数第—次第二次甲种货车辆数 1 5乙种货车辆数 3 6合计运货吨数 11.5 35解析:设乙种货车每辆每次运x吨,则甲种货车每辆每次运(11.5-3x)吨,依据现租用3辆甲种货车和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物,如果按每吨付50元计算可列方程求解.解:设乙种货车每辆每次运x吨,则甲种货车每辆每次运(11.5-3x)吨,6x+5×(11.5-3x)=35,x=2.5,11.5-3x=4(吨),3×4+5×2.5=24.5(吨).50×24.5=1225(元).答:货主应付运费1225元.方法总结: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找到相应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三、板书设计1.球类比赛中的积分问题2.表格信息类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借球赛积分表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拟贴近实际,因为其中的有些数量关系比拟隐蔽,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建立方程是难点,教师要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找出可作为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但教师不要替代学生的思考.要鼓舞学生自主探究.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目标:1.会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从数据中找出隐含的条件.2.认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题目的形式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分析表格数据,找出隐含条件,从而求出题目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呈现课本P103探究2:1.学生分组商量以下问题.(1)表格涉及的量中,要表示总积分,还需了解什么量(2)表格中列出8个球队的积分中,只有一个球队的积分与其他球队的积分组成不同,这是哪一个球队为什么(3)如何求胜一场、负一场的积分(4)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5)将以上各数量填入下表:胜场数胜一场积分胜场总分负场数负一场积分负场总分总积分(6)依据以上表格数据解决以下问题: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负场总积分吗某队总积分是19分,该队胜几场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负场总积分的3倍吗2.小结探究2的解题考前须知:(1)比赛总场次都是14,设胜场为x,则负场为(14-x),依据表格数据求出胜一场、负一场的分数,从而可表示出每个球队的总积分.(2)依据题目问题求出未知数的值后,还要看该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如比赛场数不能是分数.3.反思:探究2中,用钢铁队的积分情况求出负一场得1分,再用其余任何一个队的积分求出胜一场积分,除了这种方法求负一场、胜一场积格外,如果没有钢铁队的积分,由其它球队的积分如何求胜一场、负一场的积分呢按这种方法,胜一场、负一场的分都是未知量,可设胜一场得a分,拿前进队来说,如何用含a的式子表示负一场得的分又以什么为相等关系列出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值学生分组商量以上问题.二、稳固练习1.七年级举行篮球赛,比赛场次和各班积分情况如下表:班次比赛场次胜场平场负场积分七(1) 6 3 2 1 14七(2) 6 1 4 1 12七(3) 6 5 0 1 16七(4) 6 5 1 0 17(1)从两个班可以了解平一场比负一场多得分.(2)假设胜一场3分,求平一场、负一场各得几分(3)某班胜场是平场的2倍,积16分,求这个班胜几场.(4)某班平场是负场的2倍,积15分,可能吗2.分组合作学习:课本P106练习第3题,提出问题:(1)比拟七、八年级文艺小组、科技小组的活动次数和两个年级课外小组活动总时间,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2)九年级课外小组活动时间7 h等于什么时间与什么时间的和(3)设未知数解答.三、课时小结依据表格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四、阅读课本课本P103~P104关于探究2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3课时《 球赛积分表问题》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球赛积分表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统计”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球赛积分表问题,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析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数学运算已经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统计知识的掌握,他们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习统计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球赛积分表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球赛积分表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球赛积分表的表示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析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统计知识。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球赛积分表,引发学生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球赛积分表的表示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设计

1.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球赛积分表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正确求解。
2.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实际问题分析的恐惧,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困难的信心。
3.重点: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球赛积分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新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探讨球赛积分表问题,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c.巩固: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d.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如购物优惠、旅游行程等,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合理分工。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他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同时,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球赛积分表的基本概念,掌握球赛积分的计算方法。
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球赛积分表问题。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等式性质进行求解。
4.通过对球赛积分表问题的探讨,提高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本章节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3课时《 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球赛积分表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章节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分析球赛积分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题目理解不深,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球赛积分表问题,学会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球赛积分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球赛积分表的相关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与球赛积分表问题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步骤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球赛积分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球赛积分表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关键信息。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或不等式,解决球赛积分表问题。
教师讲解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类似的球赛积分表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3课时《 球赛积分表问题》教案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教案2一. 教材分析球赛积分表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入,找不到等量关系,或者列出的方程不正确,导致解题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找到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球赛积分表问题案例。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球赛积分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某校举行篮球比赛,甲、乙、丙、丁四支球队进行了循环赛,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一场不得分,请问哪支球队得分最高?2.呈现(10分钟)呈现球赛积分表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每支球队的比赛场次、胜负情况以及得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呈现的球赛积分表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等量关系的寻找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
2.结合球赛积分问题,设计一道类似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将其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例如:“某篮球队在赛季中共进行了15场比赛,赢了m场,输了n场,平了k场,总共获得了p分。请问该篮球队赢了、输了、平了各多少场?”
4.通过球赛积分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2.运用情景教学法,将球赛积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解决球赛积分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他们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识巩固,反馈评价
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6.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1)针对重点,通过实例讲解、学生模仿、总结提炼等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球赛积分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从问题中提炼等量关系,将其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课堂结束前,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球赛积分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2. 积分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遇到积分相同的情况,如何判断名次。
(五)作业小结
布置以下作业:
1. 结合本节课所学,编写一个关于球赛积分的计算题,并求解。
2. 总结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反思学习过程。
3. 搜集其他体育比赛中的积分规则,了解不同比赛的积分计算方法。
3.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球赛积分的计算和排名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反思与评价的环节设计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这种环节设计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球赛积分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球赛积分问题》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积分计算方法。在我国,足球和篮球等体育赛事广受欢迎,将球赛积分问题引入数学课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案例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对球赛积分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应用意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小组内部分工:每个小组成员负责查找比赛数据、计算积分、整理排名等任务。
2. 分析球赛积分的计算方法:讨论如何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以及如何处理积分相同的情况。
3. 小组汇报:各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计算方法和排名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探究2 球赛积分表问题)
江西省南康三中魏逢琦
教学内容
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学案.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观察讨论、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生命在于运动.在体育运动中也有很多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解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球赛积分表问题”.先观看一段小视频.(CBA近期比赛视频)2.引出课题
(在比赛即将结束的时候停住画面),比赛即将结束,北京首钢队在暂时落后2分的情况下在三分线外投出最后一球,最终比赛结果如何?先请同学们猜一下:你们认为有哪几种结果呢?
(学生回答可能平局时)老师解释:
正规的篮球比赛最终结果是不允许出现平局,如果常规时间结束比分相同就要通过加时赛分出胜负.
二、问题探究
例(课本P103探究2):观察积分榜,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老师提问:从这张表格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每队比赛总场次是14场.
(2)胜场数越多,总积分越多.(师:为什么?)
(3)负一场得1分,(师:从哪里看出来的?追问引出下面的答案)
(4)胜一场得2分.(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胜场数+负场数=总场数;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如果学生没有用方程的方法,老师提示可不可以用方程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即列方程求解)?
学生回答完后,展示:
设胜一场积x分,从第一行可列方程:
10x+ 1 ×4 = 24(问:这样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出示: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解得x= 2.
所以胜一场积2分.
用其他行的数据验证,得出结论:
本次篮球联赛的积分规则是:胜一场积2分,负一场积1分.
利用这个积分规则解决问题1、问题2.
问题1:请你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果设某队胜了m场,则这个队负了(14-m) 场,胜场积分为2m 分,负场积分为(14-m) 分,总积分为2m+(14-m)= (m+14) 分.
提示:也可以设某队负了m场.
问题2:某队赛14场,它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这是个判断题,要正确作出判断,需要作出定量分析.
学生讨论,如有困难教师点拨:不妨先假设某队的胜场积分等于负场积分.学生独立解答,请一学生演板.
订正时屏幕展示完整的解答过程.
设一个队胜了x场,则负了(14x
-)场,如果胜、负场积分会相等列出方程:
214
x x
=-,
解得
14
3
x=.
分析:因为x表示所胜的场数,所以必须是整数.而这里x的值不是整数,所以不符合实际意义,由此可以判定没有哪个队的胜场积分会等于负场积分.引导学生说说这类问题的解法.老师点评,这类的题目先按能去解答,再看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如果符合,就说明能,如果不符合,就说明不能.归纳:这个问题说明了:1.利用方程不仅能求出具体的数值,而且还可以进行推理判断.2.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而且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三、课堂练习
前面我了解了篮球的积分规则,但其他球赛的积分规则可能不一样,我们通过下面的练习来探索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
1.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中,梅西率领的阿根廷队以三战全胜的战绩获得F组第一名,顺利闯入16强.
F组积分榜
(1)根据表格数据求积分规则:胜一场积______分;平一场积______分;负一场积______分;
(2)已知尼日利亚队负1场,那么该队的积分能是5分吗?
2.完成课本P106练习第3题.
提示学生先求出文艺小组和科技小组的每次活动时间.
设九年级文艺小组活动次数为x,科技小组活动次数为y,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
然后引导学生用枚举法,找到合理的答案.
3.现场抢答题.
出示限时答题软件,请两至三位同学到电脑前轮流答题.(答对每题得10分,答错或未答每题扣5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球赛积分表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外作业
1.阅读作业:课本第104~105页
2.必做作业:课本第112页第9题
3.选做作业: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如果“某次篮球联赛积分榜”中只有前进队和卫星队两行数据(如下图),你还能求出胜一场和负一场的积分各是多少吗?
六、揭晓球赛结果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