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农业弱质性表现在()参考答案:农业依赖天气等自然因素,产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而引起价格波动。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这使得农产品价格很容易受产量波动。
;农业科研周期长,农业技术进步慢。
;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不耐储存,对生产者很不利。
2.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3.农业产前服务主要是()服务。
参考答案:生产资料供应4.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后部门;产中部门5.农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包括()。
参考答案: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6.农业生产力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参考答案:劳动密集型耕作;封闭、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粗放式耕作;技术停滞7. "中国,7%土地,养活22%人口"。
"美国,一个农民养活80个人",说明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同样发达()。
参考答案:错8.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参考答案:错9.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参考答案:对10.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双重威胁,不可能保护农产品稳定增长。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生产者的数量;相关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2.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参考答案:效用3.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就是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第二章:现代农业技术概述 (3)2.1 现代农业技术定义 (3)2.2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4)2.2.1 高度信息化 (4)2.2.2 节能环保 (4)2.2.3 生物技术创新 (4)2.2.4 智能化 (4)2.3 现代农业技术分类 (4)2.3.1 生物技术 (4)2.3.2 资源利用技术 (4)2.3.3 环保技术 (4)2.3.4 信息技术 (4)2.3.5 农业工程技术 (5)2.3.6 农业经济与管理技术 (5)第三章:我国农业技术应用现状 (5)3.1 技术应用规模 (5)3.2 技术应用效果 (5)3.3 存在问题 (6)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6)4.1 推广模式 (6)4.2 企业推广模式 (7)4.3 农民合作社推广模式 (7)第五章:农业技术应用策略 (7)5.1 技术筛选与应用 (7)5.2 技术培训与推广 (8)5.3 政策支持与激励 (8)第六章: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8)6.1 技术集成原则 (8)6.1.1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8)6.1.2 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9)6.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9)6.2 技术集成方法 (9)6.2.1 技术筛选与评估 (9)6.2.2 技术优化与组合 (9)6.2.3 技术示范与推广 (9)6.3 示范基地建设 (9)6.3.1 示范基地选址 (9)6.3.2 示范基地规划与布局 (9)6.3.4 示范基地培训与推广 (10)第七章: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10)7.1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0)7.1.1 目标与任务 (10)7.1.2 建设内容 (10)7.2 信息采集与处理 (10)7.2.1 采集范围与渠道 (10)7.2.2 信息处理 (10)7.3 信息发布与传播 (11)7.3.1 发布渠道 (11)7.3.2 发布内容 (11)7.3.3 传播策略 (11)第八章: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与交流 (11)8.1 人才培养机制 (11)8.1.1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1)8.1.2 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12)8.1.3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12)8.1.4 开展农民培训 (12)8.2 人才交流与合作 (12)8.2.1 建立人才交流平台 (12)8.2.2 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 (12)8.2.3 促进区域间人才合作 (12)8.3 人才激励机制 (12)8.3.1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12)8.3.2 设立荣誉称号 (13)8.3.3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13)8.3.4 加强人文关怀 (13)第九章:农业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3)9.1 国际合作现状 (13)9.1.1 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13)9.1.2 合作层次逐渐深入 (13)9.1.3 合作成果日益显著 (13)9.2 国际合作策略 (13)9.2.1 建立多边合作机制 (13)9.2.2 实施精准合作项目 (14)9.2.3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14)9.2.4 促进技术创新与转移 (14)9.3 国际交流平台建设 (14)9.3.1 建立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中心 (14)9.3.2 开展国际农业技术展览与论坛 (14)9.3.3 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合作 (14)9.3.4 拓展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渠道 (14)第十章: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展望 (14)10.2 应用前景 (15)10.3 挑战与对策 (15)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日益凸显。
第六章精确农业技术体系

二、准确农业发生的背景
1、环境维护及浪费动力要求
国际农业的开展阅历了原始农业(游耕、游
牧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主要开展阶段。
本世纪以来,石油农业的开展在取得成就的
第六章精确农业技术体 系
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
内容
一、准确农业的含义 二、准确农业发生的背景 三、准确农业开展现状 四、准确农业的技术体系 五、我国准确农业的现状和开展方向
一、准确农业的含义
PA(precision agriculture, 或,precision farming,或处方农 作,prescription farming,或英尺农作,farming-by-foot,或逐块 区别管理,site specific management,或称变量投入技 术,variable rate technology)
GPS的作用
GPS运用于导航 1.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 2.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下降 3.汽车自主导航 4.空中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 5.团体旅游及野外探险 6.团体通讯终端〔与手机,PDA,电子地图等集成
一体〕
GPS运用于授时校频 1.电力,邮电,通讯等网络的时间同步 2.准确时间的授入 3.准确频率的授入
信息技术及其它电子技术的成熟。技术团体 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机载电子技术(执行元件 的检测技术、传感器、变量控制等)的飞速开展以及 集成块存储器存储才干、计算机数据处置才干的提 高,均为准确农业技术研讨和运用发明了必要的条 件。
三、准确农业开展现状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2000年曾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兴 科技的预测报告。报告中举出了在未来十年改动人 类生活的十大高新技术,其中包括准确农业。
《农 业 经 济 学》讲稿

《农业经济学》讲稿*******学时数:64学时二零零七年八月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课程性质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分配。
因此,稀缺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如何选择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生产资源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供求均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在农业部门中的应用。
2、课程地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64学时,全部为理论讲授。
二、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农业发展的滞后、贫穷与工业的高生产率、高收入水平之间的反差,主张将农业经济作为经济体的一部分去研究,并将研究延伸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著作有《世界粮食》、《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农业生产和福利》、《农业经济组织》、《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经济价值》、《改造传统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农业刺激的扭曲》、《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等。
(二)最近四年四个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农业技术知识

主要是通过各种群众性合作组织推广、交流新技术。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农协”,当前我国兴起的专业协会、技术协会、生产技术合作等形式。
·企业性营利渠道
与农民合作的公司、股份合作社、商贸机构等,在产品生产、收购、储藏加工的同时,进行该企业推广项目的技术指导与监督。
·提高农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发展农业生产与经济的功能
·发展农业科技的功能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
一般以非营利性的渠道为主,辅之以其它渠道:
·公益性政府渠道或政府资助的渠道
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由政府建立全国性分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负责向农民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宣传、培训、指导、普及。在另一些国家(如美国)则由政府资助的大学或农业研究机构负责农业技术推广。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性农业技术推广系统逐渐走向“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或将公益性服务转变为营利性服务。
所谓“生物原料”包括生物体的一部分或生物生活过程中所能利用的物质,诸如各种有机物、某些无机物及至矿石;
所谓“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则包括粮食、医药、食品、能源、化工原料、金属及其他材料等;而所谓“某种目的”则包括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环境污染物监测、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环境修复等。
农业生物技术涉及育种、种植和养殖、施肥和灌溉、植保和防疫,以及众多新领域的开拓,它不是某种一般性高技术,而是农业科技的源头性和战略性高技术。
农业的进步与材料关系至为密切,从石器-青铜器-铁器-钢铁,反映了农业不断进步的过程。近些年来,塑料薄膜在农业上的推广,促进了设施园艺、地膜的发展。
三、农业技术推广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涵义与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是应用农业科学及行为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通过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与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的一种实用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农业活动过程。其功能是:
第6章 亚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
2.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3.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
4.农业劳动力减少并加速老龄化
5.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生产结构趋于协调
6.农业技术进步
7.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
8.粮食自给率低
2020年11月15日
19
七、交通运输业
1.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基础脆弱,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
3.垄断程度不断加强
4.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5.经济地域分布不平衡
2020年11月15日
17
五、工业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 以重化工业为主,转向目前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 主。近年来,高科技产业与信息产业,如新能源、新 材料、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电子等发展迅速。
2020年11月15日
6
二、居民
韩国总人口4905.3万(2007年),主要为朝鲜民族,占 全国民族总人口的99%,是一个民族比较单一的国家。
通用韩语,民族服饰为“韩服〔Hanbok〕”。韩服为明代 从中国传往朝鲜的一种汉服样式,后经过朝鲜族人民改动, 就形成了今天的韩服。
在朝鲜历史上世宗大王以前,朝鲜族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 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是世宗大王创造了谚文,但是现在韩国 的语言中7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10%是日语的变音, 还有10%是英语的变音。韩语与朝鲜语略有不同。因为战 后朝鲜半岛南北长期分裂,使得南北语言也出现略微差异。 一般将韩国惯用的表达方式称为“韩语”,将朝鲜惯用的表 达方式称为“朝鲜语”。
5
一、东亚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朝鲜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 自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韩国的总面积为99600 平方公里。韩国的领海与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汇。朝鲜 半岛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东部濒临东海,与邻国日 本隔海相望。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韩国还拥有3200 个大小岛屿。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当属素有东方夏威夷之 称的济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农业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生产结构 的变化。
(4)农业技术进步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5)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2019/9/22
22
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1、技术进步带来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和知识拓展 2、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配置的改善和结构优化
2019/9/22
27
体现型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型技术进步
前者指技术包含在新生产出来的 农产品之中,或者与新训练和教 育出来的劳动力结合在一起 后者指农艺过程的创新、生产要 素的重新组合、资源配置的改善、 生产结构的优化、规模效益和决 策水平的提高、组织管理和经营 水平的提高等。
2019/9/22
28
农业技术进步的分类(二)
由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技术进步与 各项投入的关系,以发挥技术进步对农业 生产力要素的渗透催化作用,提高技术进 步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这 样,根据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 的资金、劳动、土地等要素比例关系的影 响,可以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资金节约型、 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和中性技术进步 四种类型。
2019/9/22
16
技术进步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技术进步的理论基础,技术创新 要求有一定的基础研究作为前提和储备。技 术进步是科学研究的延伸和物化。
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都不断对科学研究提出 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促使科学研究不断深化、 细化,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基础研究又为新 技术的高度发展奠定了新的和更坚实的基础, 促进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促进了自身的不断 发展。例如,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就是和 本世纪中期以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 发展分不开的。
不同时期(时间) 段
科技贡献率/ %
“一五”期间(1953 年~1957 年) 20
“五五”期间(1976 年~1980 年) 27
“九五”期间(1996 年~2000 年) 40
“十五”期间(2001 年~2005 年) 45
2019/9/22
25
表2 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预测结果
2019/9/22
7
技术进步与科学进步
技术进步的实质在于合乎目的性 科学进步的实质在于合乎客观性
2019/9/22
8
对技术进步的理解要随着技术应用目 的的不同而变化
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技术的要求不同 农产品产量技术和优质技术 氟里昂制冷技术和溴化锂制冷技术
2019/9/22
2019/9/22
29
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
指经过技术进步后,在资金、劳动、土地等 要素的配合比例中,资金的份额相对减少。 有两种情况,一是技术进步主要节约了资金 使用,而土地和劳动投入保持不变;二是三 种要素都得到了节约,但资金节约的幅度大 于土地和劳动。具体表现为资金的边际生产 率的变化大于土地和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变化。 也称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
61.96 61.53 64.91 64.49 64.33 63.93 67.10 66.70
2019/9/22
26
三、农业技术进步的分类(一)
按照生产的部门,可分为种植业技术进步、 畜牧业技术进步、林业技术进步等 按照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式,可分为 体现型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型技术进步 按照技术进步的性质,可分为硬技术进步和 软技术进步 按照技术进步的效应,可分为(机械)工程 技术进步和生物工程技术进步
狭义技术进步考察的是物化形态的技术进 步,又称为硬技术进步。
技术进化 技术革命
2019/9/22
11
技术进化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体系的改革 创新,或者在原有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的 范围内发明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时, 这种进步就称为技术进化。如新品种的育 成和应用、配合肥料和配合饲料的研制和 推广、施肥方法的改进、喷灌和滴灌技术 的研制和应用等。
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技术进步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
供了物质保障 其次,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农民进入市场,活
跃农村市场经济。 再次,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农业进入市场。 最后,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丰
富市场多姿多彩的需要。
2019/9/22
21
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
(1)农业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综合性的 技术进步。
2019/9/22
5
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创新知识、发明 新技术,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 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 程。
农业技术进步既表现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 原有技术的改造和革新,又表现为新技术 的推广应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等两个方面。
2019/9/22
6
农业技术进步包含极其广泛的内容,主要 是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的科技成果的推 广应用,原有技术的改造和革新,管理方 法的改进,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农业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资源的分配与组合及 规模节约等方面。
据王启现等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 献率将达到64%以上(表2),它是可能实现的, 各地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 2005 年山东寿光市农 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67%。国内外的实践表 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农业科技进步 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9/9/22
24
表1 我国各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9
狭义技术进步和广义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 包括经营管理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进步。这 样,技术进步包括了两大方面的内容:自 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或者说,硬技术的进步和软技术的进步。
狭义技术进步? 广义技术进步?
2019/9/22
10
狭义技术进步
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技术进步的称为狭义 技术进步。
2019/9/22
19
3.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的提高。
4.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5.为农业服务部门技术水平和服务水 平的提高。
2019/9/22
20
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1)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因素。 (2)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内涵扩大再生产
的重要途径。 (3)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具
方法; (6)采用能够长期激发劳动者积极性的
分配体制与政策; (7)改善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2019/9/22
15
对技术进步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
硬技术进步与软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只 有硬技术进步,没有软技术进步的配合,硬 技术进步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当然, 从长期来看,只有软技术进步,没有硬技术 进步支撑,软技术进步在作用就不能持续发 挥。 技术经济学上提到的技术进步,如不特别说 明,通常指的是广义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可以在农业生产中 直接应用并发挥作用。其作用主要有:
(1)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或者使原
来无法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资源得到充分 利用。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资源投入量不 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产量,或者产量
的增加快于资源投入量的增加,表现为生 产函数曲线的上移。
(3)提高农产品质量。
2019/9/22
32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与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相反,在技术进步后,土 地、资金和劳动的配合比例中,劳动所占的份额 相对减少了。或者是技术进步主要节约了劳动投 入,而土地和资金投入不变;或者是三种要素都 得到了节约,但劳动投入的节约幅度大。具体表 现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大于资金和土地的边际生 产率。这种技术进步就称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或资金密集型技术进步。从宏观上看,这种类型 的技术进步可能通过较大的连锁效应,促进整个 社会经济的增长,但需要大量资金,承担较大的 风险,要求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2019/9/22
13
广义技术进步
广义技术进步除了包括狭义技术进步 的内容,还包括管理技术、决策技术 等软技术的进步。
2019/9/22
14
软技术进步的内容
(1)采用新的方针政策; (2)推行新的经济体制; (3)采用新的组织管理方法; (4)改革政治体制; (5)改善和采用新的、更加有效的决策
一是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二是技术进步直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三是技术进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技术进步导致规模节约
内部节约是指一个农业生产单位由于技术进步,在规 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
外部节约则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整个行业规模扩大 和产量增加,从而使个别单位增加收益。
2019/9/22
30
图4-1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图
2019/9/22
31
技术进步前后,生产函数曲线发生了位移, 等成本线的斜率也发生了变化。同时生产 100单位产出,生产曲线从Y0移到了Y1, 等成本线OC0变成了OC1,Y1=Y0=100 单位产出,但K1<K0,L1<L0,所以, L1/ K1≠L0/ K0。这说明,在资本节约型 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资本边际生产率与劳动 边际生产率的变化是不一致的,资本的节约 大于劳动的节约。即:
第六章 农业技术进步: 内涵与机制
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第二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第三节 技术进步测算
2019/9/22
1
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 农业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 农业技术进步的分类 农业技术进步的效益 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 技术进步与农业资源报酬
2019/9/22
12
技术革命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 质的变革时,就称其为技术革命。如化肥 和拖拉机的出现和应用、现代育种技术的 研制和应用等。农业技术革命的直接结果 是土地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在导致技术体系出现重大变革的同时,往 往会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推动 着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