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高分子化学试卷B卷答案

合集下载

2009年湖北工业大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B)考研试题及答案

2009年湖北工业大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B)考研试题及答案

二○○九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试卷代号 915 试卷名称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B)①试题内容不得超过画线范围,试题必须打印,图表清晰,标注准确。

②考生请注意: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 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请对塑料,橡胶,化学纤维,功能高分子分别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由基聚合链转移的形式包括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移反应。

3.-ABABABAB—,-AABABBBA-,-AAAA-BBBBB-分别为两种单体A、B以等摩尔量共聚,其共聚物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特征,非结晶性高聚物按温度区域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力学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基本概念及原理(5×7分)1.逐步聚合:2.光能团和官能度:3.自由基聚合的笼蔽效应:4.时温等效原理:5.非牛顿流体:三. 问答题:(5×8分)1.什么是自动加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会产生什么影响?湖北工业大学二○○九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2.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的根本差别是什么?悬浮剂与乳化剂有何差别?3.将熔融态的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淬冷到室温,PE是半透明的,而PET和PS是透明的。

为什么?4.三类线形脂肪族聚合物(对于给定的n值)的熔点顺序如下所示,解释原因。

聚氨酯聚酰胺聚脲5.用NaOH中和聚丙烯酸水溶液时,黏度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四. 说明及计算题(3×15分)1. 已知苯乙烯(M1)和1-氯-1,3-丁二烯(M2)的共聚物中碳和氯的重量百分比如下:f10.892 0.649 0.324 0.153 C% 81.80 71.34 64.59 58.69 Cl% 10.88 20.14 27.92 34.79 求共聚物中苯乙烯单元的相应含量F1。

高分子化学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分子化学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 809高分子化学(B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一、名称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体形缩聚: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的这类反应。

2.官能度: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3.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4.悬浮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5.老化:聚合物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及力学性能逐步变坏。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涤纶聚酯属于( B )A、线性饱和脂肪族聚酯B、线性芳族聚酯C、不饱和聚酯D、醇酸树脂2. 能同时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的是( B )A、丙烯腈B、α—甲基苯乙烯C、烷基乙烯基醚D、乙烯3. 在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中,聚氯乙烯的聚合度主要取决于向(D )转移的速率常数。

A、溶剂B、引发剂C、聚合物D、单体4. 两种单体共聚时得到交替共聚物,则它们的竞聚率应是(A )A、r1=r2=0B、r1= r2 =1C、r1﹥1,r2﹥1D、r1﹤1,r2﹤15.同时获得高聚合速率和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是(C )A、溶液聚合B、悬浮聚合C、乳液聚合D、本体聚合6. 在自由基聚合中,能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分子量的方法是(C )A、本体聚合B、溶液聚合C、乳液聚合D、分散聚合7. 下列共聚中,属于理想恒比共聚是(B )A、r1r2 = 1B、r1 = r2 = 1C、r1 = r2D、r1 = r2 = 08. 对于2mol甘油,3mol邻苯二甲酸酐缩聚体系,平均官能度为(B )A、1. 2B、2.4C、3.6D、4.89. 在聚氯乙烯的聚合中,聚合度主要取决于链转移常数, 向什么转移?(A )A、单体B、引发剂C、溶剂D、瓶壁10.与其他连锁聚合相比,阴离子聚合(B )A、易终止B、无终止C、难终止D、能终止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高分子化学B卷答案

高分子化学B卷答案

泰山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2005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分子化学》试卷B标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分)1、热固性聚合物: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等在树脂合成阶段,需控制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使其停留在线形或少量支链的低分子预聚物阶段,成型时,经加热,再使其中潜在官能团继续反应成交联结构而固化。

这类聚合物称作热固性聚合物。

2、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简称自由基共聚。

3、乳化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对单体液滴起保护作用,能形成胶束,增溶单体,能使单体和水体系成为一种非常稳定的难以分层的乳液的物质。

4、遥爪聚合物:活性聚合结束,加入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或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形成带有羧基、羟基、氨基等端基的聚合物。

5、活性聚合:阴离子聚合中,单体一经引发成阴离子活性种,就以相同的模式进行链增长,一般无终止和链转移,直至单体耗尽,几天乃至几周都能保持活性,这样的聚合称为活性聚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

2、HN(CH2)6NHOC(CH2)8COn HN(CH2)6NHOC(CH2)8CO HN(CH2)6NHOC(CH2)8CO3、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4、反应程度、平衡常数、基团数比5、水、单体、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6、含氢酸、Lewis酸、有机金属化合物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2、在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当达到一定转化率时,聚合体系中出现聚合速率突然加快,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增大的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

(3分)造成自动加速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渐增,链自由基由伸展状态变为卷曲状态,溶解性能变差,链段重徘受阻,活性中心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t k 变小;(3分)而此时,单体的扩散未受阻碍,链增长反应不受影响,p k 基本不变,21t p )(/k k 增大,聚合速率增大,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增大。

高分子化学考题2 含答案

高分子化学考题2 含答案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课程:高分子化学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注所用公式:一、选择题(30分) 1.聚氯乙烯的英文缩写是 ( B )。

A.PEB.PVCC.PSD.PP2.生产上控制PVC 聚合度的主要手段是__A__。

A 聚合温度B 引发剂浓度C 单体VC 浓度3.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贮运过程中,为了防止聚合,可以考虑加入____B__。

A 甲基乙烯基酮B 对苯二酚C AIBND 甲苯4.乳液聚合的主要场所是_A___。

A乳胶粒B水相C单体液滴5.在己二酸和己二醇缩聚反应中加入的少量醋酸所起到的作用为 __B___。

A 链转移剂B 提高聚合速率C 控制分子量D 提高反应程度6.在苯乙烯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正丁硫醇(Cs=21)的目的是 __A____。

A调节分子量B都不是C终止聚合反应D除去阻聚剂7.二种单体的Q值和e值越相近,就越( C )A.难以共聚B.倾向于交替共聚C.倾向于理想共聚D.倾向于嵌段共聚物8.聚乙烯醇的单体是___C__A.乙烯醇B.乙醛C.醋酸乙烯酯D.CH2=CHNO29.单体含有下列哪种官能团时不能进行缩聚反应---------------------------------------------( B )A.—COOHB.—NH2C.—COORD.—COR二、填空(20分)答案:22.高分子化合物(又称聚合物)其分子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 10^4-10^6 。

3.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聚合,当单体转化率至10%左右时,聚合体系的粘度会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加速过程)。

4.根据自由基反应速度公式,采用(增加单体浓度)(增加引发剂浓度)(提高温度)措施提高自由基反应速度。

5. Flory(弗洛里)提出了官能团等活性理论:不同链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反应能力和参加反应的机会,即(每个反应都可以看作是反应的活性中心,链长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称为:聚合物分子长链原理)。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B一、名词解释(10)1、分子量多分散性2、凝胶化现象3、自动加速效应4、配位聚合5、交联 二、写出聚合反应式(10)1. 有机玻璃2.OCHN NHCO CH 3O (CH 2)4 O]n [___~~183.CH CH 2~ [CH 233_C _]n ~194. OC(CH 2)5NH ~[OC(CH 2)5NH]n ~=5.HO(CH 2)4OH + HC = CHOCCO O20三、填空(50)(1-10题每空0.5分,11-13每题2分,14-19每题3分)1、-[-OC -Φ-COO (CH 2)2O -]n -的名称叫(1),方括号内的部分称为(2)或称为(3)。

n 称为(4),它和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关系是(5),其两个结构单元分别是(6)、(7)。

2、尼龙-6.6是由(8)和(9)缩聚而成,第一个6代表(10),第二个6代表(11)。

3、BPO 的中文名称是(12),其热分解反应式是(13),它在聚合反应中用作(14)。

4、在己二酸和乙二醇的缩聚中通入N 2的作用是(15)、(16)、(17)。

5、下列单体可进行哪些聚合反应?(a )CH 2=CH -CH =CH 2 (18)、(19)、(20) (b )CH 2=CHCI (21)(c )CH 2=CHCN (22)、(23)(d )CH 2=C (CH 3)-COOCH 3 (24)、(25)6、若k 11=145,k 22=2300的两种单体在某一聚合温度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比较下述各项的大小(填>或<单体活性:M 1(26)M 2 自由基活性:M 1(27)M 2竞聚率:r 1(28)r 2 Q 值:Q 1(29)Q 共聚速率常数:k 12(30)k 21 7、悬浮聚合的配方(31)、(32)、(33)、(34),其颗粒大小由(35)和(36)所决定。

加入次甲基兰水溶液的作用是(37)、(38)、(39)。

高分子化学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分子化学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 809高分子化学(B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一、名称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体形缩聚: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的这类反应。

2.官能度: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3.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4.悬浮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5.老化:聚合物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及力学性能逐步变坏。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涤纶聚酯属于( B )A、线性饱和脂肪族聚酯B、线性芳族聚酯C、不饱和聚酯D、醇酸树脂2. 能同时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的是( B )A、丙烯腈B、α—甲基苯乙烯C、烷基乙烯基醚D、乙烯3. 在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中,聚氯乙烯的聚合度主要取决于向(D )转移的速率常数。

A、溶剂B、引发剂C、聚合物D、单体4. 两种单体共聚时得到交替共聚物,则它们的竞聚率应是(A )A、r1=r2=0B、r1= r2 =1C、r1﹥1,r2﹥1D、r1﹤1,r2﹤15.同时获得高聚合速率和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是(C )A、溶液聚合B、悬浮聚合C、乳液聚合D、本体聚合6. 在自由基聚合中,能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分子量的方法是(C )A、本体聚合B、溶液聚合C、乳液聚合D、分散聚合7. 下列共聚中,属于理想恒比共聚是(B )A、r1r2 = 1B、r1 = r2 = 1C、r1 = r2D、r1 = r2 = 08. 对于2mol甘油,3mol邻苯二甲酸酐缩聚体系,平均官能度为(B )A、1. 2B、2.4C、3.6D、4.89. 在聚氯乙烯的聚合中,聚合度主要取决于链转移常数, 向什么转移?(A )A、单体B、引发剂C、溶剂D、瓶壁10.与其他连锁聚合相比,阴离子聚合(B )A、易终止B、无终止C、难终止D、能终止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高分子化学B卷

高分子化学B卷

09级《高分子化学》试卷(闭卷B ) 第1页(共4页)贺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命题教师:杨军君 命题教师所在系(部):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试卷类型:(闭卷B )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 考试专业:精细化工(本)科 考试年级:09级一、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 、 。

2.聚合物一般按主链结构可分为、 、元素有机聚合物。

3.连锁聚合中引发剂的半衰期是指 ,一般聚合应选用(考虑半衰期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的引发剂。

4.写出丁二烯聚合后可能出现的立构规整聚合物的名称 、 、 、 。

5.聚合物的分子量多分散性可以用 、 方法表示。

(写出两种方法的名称)6.对于双基终止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每一大分子含有1.30个引发剂残基。

假定无链转移反应,则偶合终止占 ,歧化终止占 。

7. 聚合物热降解主要有 、 、侧基脱除三种类型。

8. 推导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时,所作的基本假定是 、、 、 。

9. 引发剂损耗的原因有 和 。

10. 在自由基聚合和缩聚反应中,分别用 和 来表征聚合反应进行的深度。

二、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1. 反应程度2. 乳液聚合3. 动力学链长4. 引发剂效率5. 竞聚率 系(部): 年级: 专业: 班别: 学号: 姓名: 座位号: 封------------------------------------线-------------------------------------三、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四氢呋喃可以进行()聚合A. 自由基聚合B. 阴离子聚合C. 阳离子聚合D. 配位聚合2.下列物质可以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物质是()A.三苯基甲基自由基B.苯醌C.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双氧水3.下列物质当中,()可以作为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A. 过氧化苯甲酰B. 烷基金属C.三氟化硼D.过氧化氢4.己二胺和己二酸反应生成聚己二酰己二酸是典型的()反应的例子A. 缩聚B. 加聚C. 开环聚合D. 消去聚合5.在丙烯配位聚合反应中,引发剂TiCl3属于( A )A. 主引发剂B. 共引发剂C. 第三组分D. 载体6.在自由基聚合中,竞聚率为( B )时,可得到交替共聚物。

2010高分子化学B答案

2010高分子化学B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8、19、20、21、22 D、C、A、B、C23、24、25、26、27 C、D、C、B、B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28.杂链聚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杂链聚合物(Hetero-chain Polymer):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等杂原子。

元素有机聚合物 (Element Organic Polymer):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孙,主要由硅、硼、铝和氧、氮、硫、磷等原子组成。

29.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单基终止(Mono-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这些失去原子的分子可能形成新的自由基继续反应,也可能形成稳定的自由基而停止聚合。

双基终止(Bi-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的独电子与其它链自由基中的独电子或原子作用形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30.自由基聚合中的动力学链长与自由基寿命动力学链长(Kinetics Chain Length):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自由基寿命(Radical Lifetime):指自由基从产生到终止所经历的时间,可由稳态时的自由基浓度与自由基消失速率相除求得。

31.理想恒比共聚和交替共聚理想恒比共聚( 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32.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溶液聚合(Solution Polymerization):是指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的聚合。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而进行的聚合,体系由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 2010 学年第 1 学期试卷评分标准(B 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1.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当单体自由基形成反应为引发反应控制速率步骤时:( B );当引发反应速率由引发剂分解速率和单体自由基形成速率共同决定时:( A)。

A.Rp∝[M]1~1.5B.Rp∝[M]1.5C.Rp∝[M]1.5~2D.Rp∝[M]12 . CH2=CHCl 适合于何种机理聚合:( A )A.自由基聚合B.阳离子聚合C.阴离子聚合D.配位聚合3 . 烯类单体自由基聚合中,存在自动加速效应时,将导致( D )。

A.聚合速度和分子量同时下降B.聚合速度增加但分子量下降C.聚合速度下降但分子量增加D.聚合速度和分子量同时增加而分子量分布变宽。

4. 所有缩聚反应所共有的特性是( A )。

A.逐步特性B.通过活性中心实现链增长C.引发速率很快D.快终止5. 在线型缩聚反应中,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 C )和( D )。

A.转化率B.官能度C.反应程度D.分子量6. 自由基聚合的控制步骤是:( A )A.链引发B.链增长C.链终止D.链转移7. 乳液聚合时,乳化剂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B )A.增加单体的溶解性B.提供聚合场所C.降低表面张力D.在单体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凝聚8.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A )、( D )、( E )。

A.塑料B.涂料C.胶粘剂D.橡胶E.纤维9. 引发剂效率低于1的原因是:( D )A. 凝胶效应B. 溶剂化作用C. 色散力D. 笼蔽效应伴随副反应10聚合物聚合度不变的化学反应是( A )A. 聚醋酸乙烯醇解B. 环氧树脂固化C. 聚氨基甲酸酯预聚体扩链D.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解散聚11. 苯乙烯单体在85℃下采用BPO 为引发剂,在苯溶剂中引发聚合,为了提高聚合速率,在聚合配方和工艺上可采取( C )、( D )手段。

A. 加入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B. 增加苯的用量,降低单体浓度;C. 提高引发剂BPO 的用量D. 提高聚合温度。

12 表征引发剂活性的参数是( B )、( D )。

A. k pB. t 1/2C. k iD. k d 13聚合反应一般都是( E )、( F )的反应。

A. 熵不变B. 无热效应C. 吸热D. 增熵E. 放热F. 减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 聚合物的分子量可有_数均分子量、 质均分子量和粘均分子量等多种不同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宽度系数 D 是用__M W /M n __表示。

2. Ziegler-Natta 引发剂的主催化剂为第IV 副族到第VII 副族的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例如TiCl 3_。

3. 偶氮二异丁腈的分子式为 ,加热分解产生自由基的反应式为:半衰期的物理意义是__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需要的时间__,在60℃下偶氮二异丁腈的半衰期 t 1/2 为2.4小时,BPO 为96小时,表明____偶氮二异丁腈__比_______BPO_______活性高,这两种化合物在聚合反应中用作引发剂。

4. 乳液聚合的主要配方是_____水_____、_____乳化剂_____、____单体__________和____引发剂_____。

5. 二元共聚物按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中的不同,可以有四种类型,分别称为______无规共聚物_________、______嵌断共聚物________、______交替共聚物_______、_____接枝共聚物_________。

N 2 + 2(CH 2)C (R )(CH 3)2CNNC(CH 3)2CNCN ..CN6. 参加聚合的单体中至少有一种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在反应过程中,分子链从多个方向增长,可以生成___支化_______和交联聚合物的逐步聚合反应称为体型缩聚。

7. 按参加缩聚反应的单体种类,缩聚反应可分为 均缩聚 、 混缩聚 和 共缩聚 三种。

8. 逐步聚合的方法有熔融缩聚、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和 固相缩聚_等 。

9.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特征为___快引发__、_快增长 、__易转移_、__难终止_。

10. 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为_慢引发、_快增长、__速终止__。

11. 建立缩聚反应理论的是_____ Carothers _______。

12. 缩聚反应根据热力学特征可分为 平衡缩聚 和 不平衡缩聚 两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诱导分解: 指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反应结果为自由基总数不变,但白白消耗一个引发剂分子,使f 下降。

2. 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

3. 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4. 线型缩聚:含有两个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进行缩聚反应,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逐步可逆平衡反应谓之线型缩聚。

5. 聚合物的老化:聚合物在使用或贮存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性能变坏,强度和弹性降低,颜色变暗、发脆或者发粘等现象叫聚合物的老化。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每题1分,共10分)1. 两单体取代基的极性相差越大,其交替倾向越大。

( √ )2. 在自由基聚合中,聚合物链中单体单元大部分按头尾方式连接。

( √ )3. 一般而言,在相同反应条件下,k d 越小,E d 越小,t 1/2越小,[I]/[I]0越小,引发剂活性越高。

( × )4. 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 √ )5. 聚合物老化后降解为较低分子量产物时则变脆。

聚合物老化后分子间发生交联时则易变粘。

( × )6. 影响线型缩聚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因素:单体转化率、反应平衡、单体的当量比。

( × )7. 可以蒸馏的方法提纯高分子化合物。

( × )8. 典型乳液聚合的特点是持续反应速度快,反应产物分子量低。

( × ) 9. 在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中,苯乙烯的相对活性远小于醋酸乙烯。

( × ) 10. Ziegler-Natta 引发剂遇H 2O 不会反应,所以聚合时体系不需保持干燥。

( × )五、简答体(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写出氯乙烯悬浮聚合的有关的基元反应方程式(共6分) 解:⒈ .链引发(1) 引发剂分解,生成初级自由基:C H 3 C N N C C H 3 2 C H 3 C + N 2C H 3C N C H 3C H 3C NC N(2 ) 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成单体自由基:C H 3 CC H 3C N C H 3 C C H 3C N + C H 2 C HC l C H 2 C HC l⒉ 链增长C H 3 C C H 3C N C H 2 C H C l+ n C H 2 C HC l C H 3 C C H 3C NCH 2 C H C l[]n C H 2 C H l⒊ 链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是氯乙烯聚合链终止的主要方式:R C H 2 C H + C H 2C HC l ClR C H C H + C H 3 C HC lC l R C H 2 C H 2 + C H 2 CC l C lR C H 2 C H C l + C H 2 C Hl2. 已知M 1和M 2的Q 1=2.39,e 1=-1.05,Q 2=0.60,e 2=1.20,比较两单体的活性和两自由基的稳定性。

并从电子效应判断, M 2是具有吸电子还是供电子取代基的单体。

(4分)解:单体的相对活性与其Q 、e 值有关,多数情况下只 决定于Q 值。

Q 值大,单体活性高。

(1分)故两单体的活性是M 1 > M 2 ,(1分) 两自由基的稳定性是M 1 > M 2 。

(1分)从电子效应看, e 2=1.20,正值表示取代基是吸电子,所以M 2是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单体。

(1分)(1分)(1分)(3分)(1分)3. 简述泡沫塑料发泡的基本过程以及主要发泡方法。

(3分) 解: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发泡,其基本过程都是:①在液态或熔态塑料中引入气体,产生微孔;使微孔增长到一定体积;(1分) ②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定微孔结构。

(1分)按照引入气体的方式,发泡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

(1分) 4. 何谓自动加速现象?并解释产生的原因。

(4分)解:在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当达到一定转化率时,聚合体系中出现聚合速率突然加快,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增大的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

(1分)造成自动加速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渐增,链自由基由伸展状态变为卷曲状态,溶解性能变差,链段重徘受阻,活性中心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t k 变小;而此时,单体的扩散未受阻碍,链增长反应不受影响,p k 基本不变,21t p )(/k k 增大,聚合速率增大,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增大。

(3分)5.已知在苯乙烯单体中加入少量乙醇进行聚合时,所得聚苯乙烯的分子量比一般本体聚合要低。

但当乙醇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所得到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要比相应条件下本体聚合所得的要高,试解释之。

(3分) 解:加少量乙醇时,聚合反应还是均相的,乙醇的链转移作用会使分子量下降。

当乙醇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聚合反应是在不良溶剂或非溶剂中进行,出现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从而造成产物的分子量反比本体聚合的高。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6分)等物质的量的二元醇和二元酸进行缩聚,如平衡常数K =200,在密闭体系中反应,不除去副产物水。

问:⑴ 反应程度P 和平均聚合度n X 能达到多少?⑵ 如羧基的起始浓度mol/L 2)COOH (=c ,要使200=nX,须将小分子水)O H (2c 降低到怎样的程度?解: ⑴⑵ 要使200=nX必须采用敞开体系中,且P =1,此时有(2分)934.012002001=+=+=K K P 2.1512001=+=+=K X n O)(H 2x K Xn=0050=200200==O)(H 222.XK x n(2分 ) (1分)2.(6分)官能团等摩尔的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缩聚,试求: 1) 平均官能度2) 按Carothers 法求凝胶点。

3) 按统计法求凝胶点。

解:(1)n c f c =n B n c (1分)4.253223=⨯+⨯=f(1分)(2)833.04.22==P c (2分)(3)[];3,1,1,703.01)2(2/1=====-+f r f r r P c ρρ(2分)3. (8分)单体M 1 ,M 2进行共聚,50℃时r 1=4.4,r 2=0.12,计算并回答:1) 如果两单体极性相差不大,空间效应的影响也不显 著,那么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哪个大,并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