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四驱概述
四驱基础知识

2驱4驱切换的车辆,一般切到四驱,就相当于上了中锁。
而全时四驱车,至少也得有个中锁,否则严格意义上,一个轮子打滑,车辆就挂了。
--神仙老豹1.全时四驱必须有中差+分动箱,越野时必须用中差锁2.全时及分时四驱,要四驱必须带分动箱,带限滑或自锁的中差3.分时四驱2种状态,2驱和4驱,靠分动箱来实现2h与4h的切换,分动箱内无中差4.适时四驱,无分动箱有限滑或自锁的中差,伪越野城市用用个人最喜欢的四驱方式为1.分时四驱2.全时四驱+中差锁差速器种类:1.开放式 2.限滑LSD 3.锁止式开放式差速器最为常用,其能向左右两驱动半轴分配同等大小的扭矩。
开放式差速器的缺点:如果一侧的半轴齿轮相对另一侧静止不动,那么输入差速器的所有动力都将被分配给阻力较小的车轮上。
这就是为何当车子一侧车轮在冰面上,另一侧在附着力良好的路面上时大脚加油,冰面一侧的车轮拼命打滑,而附着力良好的路面上的车轮却纹丝不动的原因。
此时车辆根本动弹不得,因为引擎所有的动力都被输送到了阻力最小的——即处在冰面上的那个车轮上。
马大立HUMMER所用材料的坚固程度可与奔驰UNIMOG(奔驰生产的四驱越野工程用车)相比。
我曾在许多文章里提及奔驰的 UNIMOG。
这是一辆十分坚固的车,二次大战后,由西德开发的一台小型万能卡车。
这车有数不尽的用途,包括4×4,4×4×4(4WDS,四驱及四轮转向)和6×6等,UNIMOG的底盘大梁比拖拉机还坚固,而且完全防水,是汽车史上最好最强的越野小卡车。
拥有两台Unimog,还是觉得它最好我自己对越野车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以Unimog在越野界的名气,我忍不住订购了两辆90年代第四代Unimog,一台是1550L,另一台是大的2150L,当我亲手把它们开去工场拆开细看后发现,它的魅力并非在于奔驰之名,而是Unimog本身优秀的设计。
我可以说今日美国的卡车甚至Hummer的设计也不如50年代的Unimog,我曾在2002年把奔驰Unimog、G、Hummer、LC70、LC80、LandRover110做了一个详细的比较,发觉Unimog和Hafinger/Steyr相比,性能优越得多,连CCV (《日本越野车专家》杂志)主编石川雄一和山本英树也认为如此。
四驱方式的分类

四驱方式的分类越野车和高档街道跑车常常采用四轮驱动,而我们常见的四驱其实可以分为三大类,各有利弊。
适时驱动:在正常的路面,车辆一般会采用后轮驱动的方式。
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驱动轮打滑,电脑会自动检测并立即将发动机输出扭矩分配给两个前轮,自然切换到四轮驱动状态。
其最大优势是操作简单,但同时因为采用了电脑调控,车辆反应会慢一些。
分时四驱适合高档房车和城市跑车。
全时四驱:这种传动系统前后车轮永远维持四轮驱动模式,行驶时发动机输出扭矩平均设定在前后轮上,使前后排车轮保持等量的扭矩。
全时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驾驶操控性和行驶循迹性。
但这种系统废油,经济性差。
全时四驱适合专业的越野车。
分时四驱:这是一种驾驶者可以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手动选择的四轮驱动系统,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也是最常见的驱动模式。
最显著的优点是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驱动模式,比较经济。
分时四驱适合SUV和非专业越野车。
何谓全时四驱、分时四驱和适时四驱2010年09月01日06:30慧聪汽车维修保养网我要评论(2)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很多人在购买SUV的时候,还不是很清楚SUV的驱动形式是怎么样的,有的以为SUV的发动机要求是拥有高功率、大扭矩、高可靠性这样就是最好,以为这样就适合自己。
但他们往往就忽视了高动力所消耗的油量是多少。
目前,SUV的驱动有三种形式:全时四驱、兼时四驱和适时四驱。
选用坚固的车身能使车辆在不良路况下能经受得起撞击和长时间的剧烈振动,同时能够满足载人载物的需求。
虽然专业的四驱系统,能有效地把发动机的动力传输到4个车轮上,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
但适时四驱它能自行识别驾驶环境,根据驾驶环境的变化控制两驱与四驱两种模式的切换。
这个优点对于一般家庭来讲,是最适合不过的选择。
1、全时四驱: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即为任何时候都是四个轮驱动车辆。
全时四驱系统内有三个差速器:前后轴各有一个差速器,前后驱动轴之间还有一个中央差速器。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我们知道,车厂通常会将自己最骄傲的技术贴在汽车的屁股上,就像以前常见的“ABS”、“ESP”及现在比亚迪的“4.9s”一样。
而我们经常可以在宝马的屁股上看到“xDrive”、奔驰的屁股上看到“4MATIC”、奥迪的屁股上看到“Quattro”,这分别代表了BBA三家各自的四驱技术。
由此可见,四驱是一项非常有技术难度的,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车厂研发能力的技术。
一、四驱的定义及分类传统意义上的四驱系统,一般是指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四个车轮的传动装置,属于传动系统的一部分。
四驱系统最初安装在卡车和具有越野性能的特殊用途车辆上可用于牵引和运载重物,也能够在包括爬坡在内的任何地形上无障碍地驾驶。
在越野环境下工作时,四轮驱动车通常在低摩擦系数路面上以低速驱动,如灰土地、泥泞地、沙砾地、沙地、冰雪路以及上下坡,汽车能转过障碍物或困难路况倍描述为“机动性”。
除机动性外,四驱系统开发时还需考虑越野路况及正常工况时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实现四轮驱动的技术路径越来越多,四驱系统已逐步超越传动装置这个概念。
目前来说,可以认为能使四个车轮均产生驱动扭矩的系统都可以成为四驱系统。
而根据动力源形式、动力源数量、传动装置结构等因素,可以将四驱系统做如下分类:图 1 四驱系统分类二、机械四驱机械四驱通常匹配传统燃油车(也可匹配新能源车),可分为分时四驱、全时四驱、适时四驱三大类,每类系统具备各自特征和工作模式:1)分时四驱分时四驱系统通常应用在卡车/SUV车上,常见结构如图2所示,核心部件为分动器。
图2 分时四驱系统分时四驱系统通常具备若干不同操作挡位(高挡位、低挡位和空挡位)和模式(两轮和四轮),司机可选择2H、4H、4L和空挡位。
在铺装、干燥路面行驶时,通常使用2H模式。
在2H模式下,仅驱动一个车桥(两轮驱动)。
当需要额外驱动时,如在冰雪路况下行驶,或在相对平坦路面并无特别异常的越野路况下行驶,可选择4H模式。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Quattro/4WD/AWD/xDrive类型一:Quattro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是Torsen中央差速器,他比任何电子控制技术更快的调节前后轴力量的分配。
EDL(电子差速锁)在必要时将多余的动力传送到车轮上,增强抓地性。
当车轮空转或者没有与地面接触时,这些浪费的驱动力就被输送到可以受力的车轮上。
一旦出现外部条件引起的前后轴的速度差异,Torsen就会自动地,毫无损失的将大部分的能量传输到有能力工作的驱动轴上,自动优化和分配四个车轮的动力。
由于轴荷的平衡分布,驾驶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转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而不需要扭矩转向辅助。
25年前,奥迪的工程师以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在驱动技术领域树立了里程碑。
类型二:4WD(4X4)/AWD/ xDrive/sDrive四轮驱动系统(4wd系统,车身上标识4X4与4WD意思一样)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2wd系统的两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
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4wd系统有比2wd 更优异的发动机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
就安全性来说,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除此之外4wd系统更有2wd所没有的越野性。
AWD (全时四驱系统)已经变得和4WD 几乎一样了,唯一的区别就在于AWD 比4WD 少了低比率的传动装置,不过AWD 仍然提供在湿滑路面、恶劣天气以及轻微越野路面的牵引能力。
但实际情况是,对一辆车的越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车辆的离地高度而非AWD 能力。
所有的AWD 系统是全时四轮驱动的,这也就意味着你不用进行2 轮驱动或者全轮驱动模式的转换。
而宝马的xDrive、奔驰的4MATIC与AWD一样是全时四驱系统,仅仅是称呼不一样,而sDrive则为后驱系统。
不管是4WD还是AWD,最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功率分配是如何达成的。
目前市场上最优秀、最聪明的扭矩分配装置非托森(Torsen)莫属。
谁是四驱王者?几种常见的四驱技术全剖析

谁是四驱王者?几种常见的四驱技术全剖析2009-03-07 11:46:34复制本文地址传给QQ/MSN线上好友【大字中字小字】【打印】【发表评论】【汽车探索讯】大家都知道,很多越野车上都使用了四驱技术。
而现在很多高档的轿车,也使用了四驱技术。
到底什么叫做四驱技术呢?四驱技术都有什么好处呢?各个厂家的四驱技术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四轮驱动的定义所谓四驱技术,就是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目的是使车辆按行驶路面状态的不同将引擎输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车轮上,以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
在早期四轮驱动技术大多用在越野车上,现在很多轿车也都越来越多的装备了这项技术。
下面,我们将对现在主流厂家的四驱技术,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析:奔驰4Matic1907年奔驰生产的第一辆全轮驱动汽车Dernburg Wagen奔驰的4Matic车系阵容强大奔驰把它旗下的四轮驱动技术叫做4MATIC。
这套系统最早只在奔驰的专业越野车G 级上被采用,当然,当时只是为了提高G级车的通过性才配置四驱系统的,而当时的奔驰4MATIC与现在亦有很大的差别。
去年,奔驰在S级车上推出了全新一代专门为轿车设计的4Matic,将来还会应用到新C级,下一代E级等车系上。
新一代4Matic把中央差速及分动器整合在了七速变速箱中奔驰新一代4MATIC四驱系统采用了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其实这种三个差速器的设计并不稀奇,但它的核心就在差动限制技术上。
奔驰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概念,叫“4ETS”(四轮电子附着力控制系统)技术,这跟保时捷在959车型上推出的PSK技术有些相似。
我们前面说过,开放式差速器的好处是能够自动调节动力的分配,把动力自动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
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一旦有一个车轮失去抓地力,那么车辆将陷入困境。
4ETS就是利用了ABS的制动力自动分配(EBD)功能,实现了差动限制。
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4通道4传感器ABS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制动力自动分配功能,给需要制动的车轮逐个进行制动,而不是同时给全部车轮制动。
汽车四驱原理

汽车四驱原理
四驱原理是指汽车通过驱动力传递到四个车轮上,以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操控性能。
四驱系统有多种类型,包括全时四驱、分时四驱和适时四驱。
全时四驱系统是指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所有四个车轮都同时受到驱动力的作用。
这种系统通常采用中央差速器将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前后两个驱动轴上,以确保各个车轮都能保持较好的牵引力。
这样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通过性能,适用于各种路况和驾驶条件。
分时四驱系统是指在正常行驶时,车辆仅通过两个轮子来驱动。
当需要更好的牵引力时,驾驶员可以手动或自动将车辆切换到四驱模式。
这时,系统会将部分驱动力传递到另外两个轮子上,以提供更好的牵引力。
这种系统适用于正常行驶时节约能源,而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牵引力。
适时四驱系统是指根据车辆行驶条件和需要自动调整驱动力的分配。
这种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轮的滑动情况和路面条件,以确定每个车轮需要的驱动力。
然后,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调整驱动力的分配,以提供最佳的牵引力和操控性能。
适时四驱系统能够在不同的驾驶条件下自动适应,并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牵引力。
总的来说,四驱系统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所有四个车轮上,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操控性能。
不同的四驱系统类型能够根据车
辆行驶条件和需要,自动或手动地调整驱动力的分配,以满足驾驶员的需求。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Quattro/4WD/AWD/xDrive类型一:Quattro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是Torsen中央差速器,他比任何电子控制技术更快的调节前后轴力量的分配。
EDL(电子差速锁)在必要时将多余的动力传送到车轮上,增强抓地性。
当车轮空转或者没有与地面接触时,这些浪费的驱动力就被输送到可以受力的车轮上。
一旦出现外部条件引起的前后轴的速度差异,Torsen就会自动地,毫无损失的将大部分的能量传输到有能力工作的驱动轴上,自动优化和分配四个车轮的动力。
由于轴荷的平衡分布,驾驶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转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而不需要扭矩转向辅助。
25年前,奥迪的工程师以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在驱动技术领域树立了里程碑。
类型二:4WD(4X4)/AWD/ xDrive/sDrive四轮驱动系统(4wd系统,车身上标识4X4与4WD意思一样)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2wd系统的两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
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4wd系统有比2wd 更优异的发动机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
就安全性来说,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除此之外4wd系统更有2wd所没有的越野性。
AWD (全时四驱系统)已经变得和4WD 几乎一样了,唯一的区别就在于AWD 比4WD 少了低比率的传动装置,不过AWD 仍然提供在湿滑路面、恶劣天气以及轻微越野路面的牵引能力。
但实际情况是,对一辆车的越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车辆的离地高度而非AWD 能力。
所有的AWD 系统是全时四轮驱动的,这也就意味着你不用进行2 轮驱动或者全轮驱动模式的转换。
而宝马的xDrive、奔驰的4MATIC与AWD一样是全时四驱系统,仅仅是称呼不一样,而sDrive则为后驱系统。
不管是4WD还是AWD,最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功率分配是如何达成的。
目前市场上最优秀、最聪明的扭矩分配装置非托森(Torsen)莫属。
四驱车工作原理

四驱车工作原理一、四驱车的概述四驱车是一种具有四个驱动轮的汽车,相比于传统的两驱车,四驱车具有更好的通过性和操控能力。
四驱车通常用于越野行驶或者在复杂路况下行驶,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传动系统和差速器的设计。
二、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传动系统是指将发动机的动力传输到驱动轮上的一系列机械装置,通常由离合器、变速箱和传动轴组成。
在四驱车中,传动系统有所不同,它除了包括前后轮驱动系统外,还包括中央差速器和前后差速器。
1.前轮驱动系统: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输到前驱轮上。
这部分工作原理与传统的前驱车相同,不再赘述。
2.后轮驱动系统: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输到后驱轮上。
后轮驱动主要用于提供后轮的牵引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好的车辆稳定性。
3.中央差速器:中央差速器可以将动力传输到前后驱动系统之间。
它允许前后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从而保证车辆的操控性能。
中央差速器通常使用机械或者电子控制来实现动力的分配。
4.前后差速器:前后差速器位于中央差速器和驱动轮之间,用于将动力传输到各个驱动轮上。
前后差速器可以根据车辆的需要,调整每个驱动轮的转速,以增强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性能。
三、四驱车的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四驱车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满足需求。
以下是四驱车常见的几种工作模式。
1.2H模式(两驱模式):在2H模式下,四驱车只使用两个驱动轮进行行驶,通常是前轮驱动或者后轮驱动。
这种模式适用于普通路况下的行驶,可以减少燃油消耗,并提高车辆的经济性。
2.4H模式(四驱高速模式):在4H模式下,四驱车同时使用前后驱动系统。
这种模式适用于复杂路况或者低摩擦路面,可以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操控能力。
3.4L模式(四驱低速模式):在4L模式下,四驱车使用前后驱动系统和低速挡位。
这种模式适用于极限越野或者陡峭路面,可以提供更大的爬坡能力和驱动力。
四、四驱车的优缺点四驱车具有较高的通过性和操控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优点:1.通过性强:四驱车具有更好的通过性,可以在复杂路况下行驶,如泥泞、沙滩或者雪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MATIC简介1987年,全新4MATIC技术在梅赛德斯-奔驰E级(124系列)中首次亮相。
全新4MATIC运用尖端技术,结合了机械部件和电子部件,进一步提高了梅赛德斯-奔驰的卓越特性。
从1999年起,4ETS(四轮驱动电子牵引系统)与4MATIC一起作为差速锁应用于梅赛德斯-奔驰轿车上。
奔驰4MATIC四轮驱动的核心技术是4ETS差动限制技术。
4ETS就是利用ABS的制动力自动分配功能来实现差动限制。
当这种全时四驱的车辆有一个车轮打滑时,车载电脑就通过ABS对打滑车辆制动来限制它的空转。
从而差速器就可以把传递给打滑车轮的动力转移到其他未打滑的车轮上。
新开发的驱动系统运用了行星齿轮式桥间差速器。
在各种路面上,前后轮之间的全时固定动力分配(45/55)确保了自信和完全可预知的操控性。
而在车轮出现打滑情况时,整体式多盘离合器则可以确保附加牵引力和最佳方向稳定性。
不难看出,在ESP——(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ASR(加速防滑系统)和4ETS(四轮驱动电子牵引系统)电子行驶安全系统的辅助下,4MATIC即使在路况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也提供了动态、舒适和更加安全的交通解决方案。
性能特点4MATIC全四轮驱动系统设计紧凑,轻巧,同时在摩擦力上也拥有最优化的表现,对比起其他的全四轮驱动系统来,优势相当的明显:重量,燃油经济性,舒适性以及被动状态下的安全性等方面都表现非凡。
取决于发动机的型号,这套全四轮驱动科技的最新产物比起普通后轮驱动系统来只多出了区区66到70公斤的重量。
时至今日,梅赛德斯-奔驰拥有包括了七个车型系列共48款四轮驱动车型可供选择,如此丰富的四轮驱动车型带来了非凡的多样性:从C级和E级开始,并包括S级和R级大型运动旅行车。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还提供GL级和M级越野车的四轮驱动车型,而作为越野车之中的经典之作,1979年推出的G级则为这一产品系列增添了另一种选择。
在所有车型中,C级和E级都提供装配4MATIC的轿车和旅行车版本,而新款S级和R级都提供两种车身造型。
4MOTION,但其核心技术并不相同,越野性也不一样。
4MOTION的历史1986年大众公司率先在GOLF车型上配备的“syncro”四驱系统就是今天4Motion的前身,当时以硅油粘性耦合器作为限滑传动装置。
1998年,大众公司引进瑞典Haldex耦合器,从此采用Haldex限滑技术的四驱系统被命名为4MOTION。
该技术凭借电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等优良特性成为大众公司四驱技术的核心。
于1986年推出的高尔夫syncro是大众量产车里第一辆搭载4MOTION四驱系统的车型,此后,大众的4驱家族不断扩充。
我们熟悉的进口迈腾(B6)3.2、高尔夫R以及辉腾等各个级别的车型都采用了四驱模式。
『大众旗下四驱车型很丰富』在相继2002年推出的途锐以及2007年的Tiguan以后,大众的SUV车型也正式加入这一行列中。
四驱系统的搭载,使得车辆的通过性以及操控性有着提高。
4Motion技术核心——Haldex中央差速器Haldex中央差速器至今已发展为多片离合差速控制系统,通过机械装置与电控液压系统共同作用达到智能分配扭矩的目的。
这个多片离合器依车型不同而布置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靠近后桥差速器,有的类似于奥迪的方法与变速器融为一体。
其原理类似于手动挡汽车的离合器,只不过摩擦件间的压紧力由弹簧力变成油液压力。
基本结构为:输入轴末端通过花键与离合器片径向固定;输出轴与壳体铸为一体,壳体内侧也安装了多片离合器片。
扭矩的分配便是通过油压对离合器片的作用来实现,油压的高低决定了分配扭矩的大小,而油压则是通过ECU控制电磁阀产生的。
有了ECU这个聪明的家伙,至于何时何地分配多少扭矩到各个车轮,自然也就变得简单置在开放式轮间差速器前的Haldex多片离合中央差速器』鉴于奥迪与大众之间的复杂关系,4Motion与Quattro这两种四驱系统具体采用哪种核心技术要据车型而定。
从上表可以看出,并非所有Quattro系统都以Torsen中央差速器为核心,对于横置发动机的TT、A3虽然标着“Quattro”,但本质是4Motion;同样像辉腾、途锐这样纵置发动机的车型,其4Motion本质是Quattro。
4XMOTION4XMOTION是第二代途锐3.0TDI柴油版车型能选装的组件。
选装包名为“TerrainTech”全地形技术包,但这个加装是需要大众工厂中来施工作业,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核心技术核心的一些改动。
4XMOTION采用了老款途锐的四驱结构,中央差速器采用和保时捷卡宴相同的大型电控多片离合器结构,并增加电控多片离合式的中央和后轴差速锁,能够实现100%锁止,爬坡能力达到45°(第二代途锐使用的4MOTION为31°)。
有5种模式:公路模式、越野模式、低模式、附加中央差速器锁止、附加后轴差速器锁止。
从四驱结构上看4XMOTION是很强大的,其越野性能要比普通的4MOTION结构强了不少。
『4XMOTION上使用的大型电控多片离合中央差速器』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二代途锐标配4MOTION(使用托森),TDI柴油版本可以选装4XMOTION(使用多片离合器),而这个4XMOTION版本的新途锐,其实基础结构还是使用了上一代的核心技术。
4WD(四轮驱动)通过低比率的传动装置来帮助汽车克服在泥泞和雪地上的打滑,就如同在越野(off-road)、多岩石地形以及起伏的小山丘上驾驶一般。
这些汽车必须在停下或者低速行驶的时候进行低比率传动的换档,并且换档是通过一根排挡杆或者按钮来进行的。
四轮驱动系统(4wd系统)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两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
4wd系统有比2wd更优异的发动机驱动力应用效率,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
就安全性来说,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除此之外 4wd系统更有 2wd所没有的越野性。
4wd目前大致可分短时 (part time 4wd)及全时 (full time 4wd)四轮传动系统,短时四轮传动系统可依驾驶者的需求,选择二轮传动或四轮传动,这种传动系统是属于比较传统的4wd系统,从越野性的观点来看,这种传动系统当选择四轮驱动模式时前后轮系直接连结,可确保前后轮的驱动力输出,因此此种系统系属于适合越野的4wd系统。
另一种为全时4wd系统,此种系统不需驾驶人操作,车辆总是处于四轮驱动系统,此种系统可经由前后驱动力的分配,可达到更完美的胎驱动力及转向力的最佳化配置,属于高性能传动系统,除了配置于一般的越野吉普车外,常用于一些高性能的轿跑车上。
xDrive全轮驱动系统的核心技术是由奥地利的马格纳·斯太尔研制的分动器,以对扭矩分配进行不间断地调节。
xDrive系统根据道路情况不断改变扭矩的分配,向前后车轮传输各自所需要的扭矩,最高可达到40:60的分配比例行驶过程中,如果系统发现车辆可能转向不足,也就是前轮开始被拖向弯道外侧,就会减少分配给前桥的扭矩,将几乎所有动力都输送至后桥。
该系统还不断与动态稳定系统DSC交换信息,从而可以从一开始就识别到车轮打滑。
一旦出现车轮打滑,电动机会锁定xDrive的膜片式离合器,并通过额外的驱动力矩使这个车轮拥有更好的附着力,同时空转的车轮也会得到刹车装置的有效控制。
这就意味着,无论路面如何突然变化,都会有适量的扭矩被输送到抓地性最好的车轮上,即使是在部分结冰的道路上。
奥迪quattro提到全时四驱,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现一个词,那就是奥迪的quattro!奥迪是最早将四轮驱动装置运用在拉力赛中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车厂。
那么究竟什么是quattro?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
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
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
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其实多数装备奥迪quattro系统的车(除了高性能RS和R8等)在前后轴只上只配备了普通的开放式差速器,与普通家用两驱车差速器的构造没什么区别,根本不具备限滑功能。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假如车辆一侧的两个车轮全部因为陷入泥地而失去抓地,即使有托森差速器分配前后扭矩,两个普通开放式差速器仍然会将动力传递到打滑的车轮。
如果没有电子系统的辅助,岂不是奥迪四驱轿车就得抛锚?奥迪当然不会允许如此尴尬的事情发生!为此,工程师们在quattro系统内集成了EDL,EDL的全称是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翻译成中文应该叫电子差速锁。
这一装置会监测四个车轮的转速,当某个车轮因失去抓地而空转时,EDL便会通过ABS给空转的车轮单独施加制动力,使得扭矩通过开放式差速器传递到另一侧不打滑的车轮。
由于前后轴的两个差速器都是普通差速器,因而想把动力100%传递到某个不打滑的车轮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托森差速器本身能达到的扭矩分配比例就有限,目前市面上的多数奥迪四驱车的托森差速器的扭矩分配比例只能达到2:1,也就是说顶多有三分之二的扭矩能被分配到一端。
不过在中央差速器和电子差速锁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奥迪车即使仅有一个车轮有抓地力时也能够行进,只是此时动力相对较弱罢了。
要实现全时四驱,需要Torsen差速器和EDL、ABS、ESP等电子系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说Torsen 差速器是纯机械的,但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不是纯机械的。
这是在很多车迷中流传的一种说法:像奥迪TT和A3这种发动机横置的、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车虽然名字里有quattro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quattro。
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很正常,quattro和Torsen这两个词通常是捆绑在一起出现的,而在奥迪TT和A3上这两个词没有一起出现,难免会让很多人产生怀疑。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往回翻,刚才已经提到了奥迪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是先研发出的quattro四轮驱动技术,之后是在1980年在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的Quattro,再往后的1983年,名为quattro的奥迪高性能部门成立。
而Torsen差速器直到1987年才被运用到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中。
也就是说在1987年之前的奥迪quattro系统是不包括托森差速器的。
另一方面,为庆祝quattro技术诞生25周年,奥迪公司于2005年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说明奥迪官方承认的quattro技术诞生时间是1980年而不是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