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成语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典故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以下是一些例子:
1.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描述了古代南京长干里居住
的两小无猜的小儿女,自幼一起玩耍的情景。
2.龙蟠虎踞:诸葛亮出使东吴,看到秣陵(今南京)的山势地形,
感慨地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这句话形容南京地势险要,有帝王之气。
3.新亭对泣: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东晋时,王导等人在新
亭宴饮,周伯仁感慨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大家相对哭泣。
这个成语比喻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
4.一往情深:东晋时,王献之与表姐郗道茂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
结为夫妻。
后来王献之被选为驸马,被迫与郗道茂离婚。
郗道茂不久郁郁而终。
王献之非常悲痛,临终前还一直念叨着郗道茂的名字。
这个成语形容对人或事物有特别深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
5.破镜重圆:出自乐昌公主与陈后主的故事。
陈后主被隋朝灭亡后,
乐昌公主流落到隋朝越国公杨素家里,与丈夫徐德言分别时,将一面镜子打破,各执一半,相约在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求重逢。
后来两人果然在元宵节相遇。
这个成语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这些成语典故都反映了南京历史上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成语

败军之将读音: bài jūn zhī jiàng释义: 打了败仗的将领。
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自: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造句: 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背水一战读音: bèi shuǐ yī zhàn释义: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造句: 我军下定了背水一战的决心,终于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近义词: 破釜沉舟 背城借一反义词: 重整旗鼓兵贵先声读音: bīng guì xiān shēng释义: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出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军事方面近义词: 先声夺人不赏之功读音: bù shǎng zhī gōng释义: 形容功劳极大。
出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形容功劳巨大近义词: 盖世之功 丰功伟绩传檄而定读音: chuán xí ér dìng释义: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
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造句: 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用法: 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爱好、扩大视野、增长学问、丰富词汇。
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展思想教育,可以从民间成语故事中造就学生的缔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开展,将来社会所须要的正是有缔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缔造思维的人才能在将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旺盛兴盛的重担,所以造就缔造性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成语故事,便利大家学习。
历史成语故事1韩信是汉朝闻名的开国大将,诞生于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
他年轻时生活困顿,人们都很轻视他。
秦末天下大乱,韩信投奔楚人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军队。
但是在那里,韩信始终没有时机展露锋芒。
项梁战死后,韩信被项羽委任为侍卫官。
他设法为项羽出谋划策,却从未被采纳过。
后来,韩信坚决地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
最初,刘邦并不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军官。
有一回韩信违反军法,险些被处死,虽然幸运被救下,也只是被派去掌管军粮,仍旧人微言轻,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时机。
后来,韩信结识了刘邦的心腹重臣萧何,萧何发觉他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賦,因而非常佩服他。
当时,刘邦刚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汉中地区。
刘邦的手下多来自于关中旁边地区,那些人归乡心切,接连逃亡。
韩信得不到刘邦的重视,也弃官逃跑。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立刻连夜追逐,最终追上韩信,把他劝了回来。
刘邦知道后,特别生气,责怪萧何不该大张旗鼓地追一个逃兵。
萧何对刘邦说:“韩信之才异于常人。
您要是只满意于汉中王的位置,那就不用管他;但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就必需重用此人!”他竭力夸赞韩信的才能,劝刘邦尽快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必须要择吉日良辰慎重地举办拜将仪式。
刘邦非常信任萧何,就按萧何所说的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为刘邦分析了诸侯割据的局势,并提出了战胜项羽、:统一天下的作战打算。
刘邦听后极为开心。
后来,刘邦依据韩信的策略,举兵东征,歼灭了魏国和赵国,战胜了燕国和齐国,最终与项羽绽开决战,并赢得了成功,实现了统一大业。
最美淮安6句话描写

最美淮安6句话描写淮安,古韵犹存的水乡。
她的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让我们一起来描绘出最美的淮安吧。
一、淮安的江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
江面泛起微波,水面上倒映着碧绿的垂柳和青山,宛如一幅水墨画。
站在江边,沐浴在微风拂面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二、淮安的秋天,金黄的稻田连成一片。
丰收的季节里,稻谷金黄欲滴,沉甸甸地垂下,宛如一片金海。
走进稻田,迎面扑来阵阵清香,让人陶醉其中。
三、淮安的夜晚,星光点点。
夜空中,繁星闪烁,点缀着整个城市。
站在高楼上,俯瞰着夜景,灯火辉煌,宛如一幅美丽的星空画卷。
四、淮安的春天,花开满城。
樱花盛开的季节里,整个城市被粉色的花海包围。
漫步在樱花林中,花瓣随风飘落,像是天上的粉色雨点,美得让人心醉。
五、淮安的古镇,古朴典雅。
走进淮安的古镇,古老的石桥、青砖瓦房,处处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古镇上的巷道弯曲幽深,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
六、淮安的美食,琳琅满目。
淮安的小吃丰富多样,有糖醋排骨、蟹黄狮子头等地方特色美食。
每一口都是滋味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
七、淮安的人民热情好客。
淮安的人民热情好客,待人友善。
无论是到访的游客还是外地来淮安工作生活的人,都能感受到淮安人的热情款待,让人倍感温暖。
八、淮安的文化底蕴深厚。
淮安是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从淮剧、淮扬菜到淮安的传统手工艺品,都体现了淮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九、淮安的公园亭台林立。
淮安拥有许多美丽的公园,如淮海公园、盱眙湖公园等。
公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十、淮安的黄河大堤壮丽雄伟。
淮安位于黄河边,黄河大堤是淮安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大堤上绿树成荫,蜿蜒曲折,远眺黄河奔腾而过,壮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十一、淮安的季节变幻多样。
无论是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意,秋天的金黄还是冬天的银装,淮安的季节变幻多样,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十二、淮安的夕阳余晖美不胜收。
夕阳西下时,淮安的天空被染上了一层美丽的红色,夕阳余晖映照在江面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生向往。
胯下之辱的成语故事

胯下之辱的成语故事胯下之辱的成语故事1胯下之辱的典故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
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
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宋·陆游《忆荆州旧游》诗:“君不见将军昔忍胯下辱。
”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回:“如韩淮阴贫时受了胯下之辱,后来以千金谢了漂母,把恶少封了官,真如太虚浮云,有何挂碍!”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
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对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史书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关于韩信胯下之辱的原因,在老淮安市还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韩信年轻时有二种爱好,一是钓鱼,二是剑,当地一个屠夫要他的剑,他不给,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第二种说法是一次经常周济韩信的漂母生病了,韩信为了给漂母弄点肉吃,到屠夫那里赊肉,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还有一种说法是,韩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说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我就不要了,在韩信做了大将军后,还去看过这个屠夫,不但没有报复他,还让他作了手下的中尉。
对于胯下之辱,韩信后来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
胯下之辱的主人公韩信军事成就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淮安方言趣谈

淮安方言趣谈·成语篇朱小飞1.挨挨倡倡:淮安土话,方言记音,用字待考。
理应是‚挨挨轧轧‛或‚挨挨擦擦‛的方言变音,形容肌体相挤擦之状。
‚倡‛,与‚蹭‛同义。
如:‚倡痒痒‛,即在不能直接抓痒的情况下,将身体抵在硬物上磨蹭以期煞痒。
《西游记》六四回:(杏仙)渐有见爱之情,~,渐近坐边,低声悄语,呼到:‚佳客(唐僧)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却说养娘先去,以服事为名,~,渐近神道身边。
‛李渔《比目鱼〃耳热》:‚离开些走,不要~,讨人的便宜。
‛例句:那个女人很贱,搞没见过男人似的,一见你大哥就~的。
《汉语大词典》收录此语为晋语与西南官话,似不准。
2.碍手碍脚:意指影响或妨碍他人做事,与‚碍事绊绊‛义同。
《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二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到底不妙。
‛《红楼梦》第十八回宝钗因说道:‚‘咱们别在这里~。
’说着,和宝玉等便往迎春房中来。
‛《江苏方言总汇》收录为‚碍事绊绊‛。
3.碍事绊绊:淮安土话,意指影响或妨碍他人做事,与‚碍手碍脚‛义同。
例句:你该滚一边去,~的,别在我眼睛头上转。
淮安俗语‚好狗不拦路‛与此语义近。
4.矮不啦叽:淮安土话,形容人身材短小,贬义。
‚矮‛,是个会意字,由‚矢‛和‚委‛组成,而矢为‚箭矢‛,‚委‛有推出去之意,可见其本义非为‚短小‛。
而真正表身材‚短小‛之义的,应是会意字‚射‛。
‚矮‛与‚射‛,其本义所以错位,盖乃后人误用所致,习惯使然。
‚不啦叽‛,在淮安口语中,常常充任词的后缀,表强调。
诸如:‚灰不啦叽‛、‚土不啦叽‛、‚苦不啦叽‛、‚酸不啦叽‛。
其近义词:‚矮不恁墩‛、‚三拳溜高‛等。
例句:他那~的样子,我估计连女人都找不到。
5.肮里不脏:淮安土话,意指肮脏,不干净。
‚里‛与‚不‛均为词缀,表强调之意。
李鉴堂《俗语考原》:‚俗谓不洁者曰‘肮脏’。
‛明周茂兰《王五痴积制钱为佛像五躯送供虎丘禅院》:‚岂其肮脏存胸次,恭成法相系所思。
形容淮安的成语

形容淮安的成语
以下是 9 条形容淮安的成语及例子:
1. 人杰地灵:淮安可真是人杰地灵啊!瞧瞧那历史上涌现出的众多名人,就像那璀璨繁星,耀眼得很呢!比如说韩信,多厉害呀,这难道不是人杰地灵的最好证明吗?
2. 物华天宝:哎呀呀,淮安绝对称得上物华天宝!那丰富的物产,就如同宝藏一般,让人赞叹不已!像那美味的淮扬菜,不就是物华天宝的体现嘛!
3. 山清水秀:你看看淮安,那真叫一个山清水秀哇!那绿水悠悠,青山绵绵,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不比那些著名的风景区差呀,你说呢?
4. 钟灵毓秀:淮安就是钟灵毓秀之地呀!这里孕育出的文化和艺术,就像绽放的花朵一般绚丽多彩!像那独特的戏曲文化,不正是钟灵毓秀的结晶吗?
5. 鱼米之乡:嘿,淮安可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呀!那稻田里的麦穗金黄,池塘里的鱼儿欢跳,可不是随便哪里都能看到的哟!
6. 繁华胜地:咱淮安那也是繁华胜地啊!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商场店铺琳琅满目,这人气旺得很嘞!
7. 风土人情:淮安的风土人情那叫一个有特色!那浓浓的烟火气,温暖又亲切,不感受一下可太可惜啦!
8. 古色古香:走进淮安的老街,哇,那古色古香的韵味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多有意思哇!
9. 美轮美奂:夜晚的淮安,那灯光闪烁,美轮美奂得如同梦幻世界一般!让人陶醉其中,简直太棒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淮安是一个充满魅力、极具特色的城市,值得大家去深入了解和感受!。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
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
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
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
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
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
小名,大鸾。
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
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找出一些“淮安成语”成语并说明其依据:
1、关于淮安名人韩信的成语----
①胯下之辱
【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屠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②怯耳。
‟众辱③之曰:…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胯⑤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⑥。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典故】: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
”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
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②一饭千金
【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对人的尊称)而进食,岂忘报乎!’”汉五年正月,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典故】: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
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③背水一战
【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
【典故】:《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
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
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
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
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
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
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
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
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
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
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
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
2、故事发生在淮安的成语
④楚河汉界
【典故】汉五年(前202年),西楚和汉两大军事集团纷争于天下已达四年多的时间,当时的整个中国都被拖入了这场耗费巨大、旷日持久的战争里,“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社会处于极度疲惫的崩溃边缘。
楚汉双方谁也无力使对方屈服,消极地在故韩国境内军事要塞成皋城附近黄河岸边的广武山上对峙。
广武山有东、西两个山头,中间隔着一条人工运河,名曰“鸿沟”,两军就各据一个山头,隔水相望。
这样对峙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汉方提议,双方在广武举行和谈,成功地达成了和约,划鸿沟为界,以东属楚,以西属汉,中分天下,各自罢兵。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盟”。
为了纪念这历史上最经典的一场不分胜负的对峙,人们形象地将“鸿沟水”画在棋盘上,成为了所谓的“河”,并命名为“楚河汉界”。
二、如何利用淮安成语来打造淮安历史文化名城
淮安历来有“运河之都”的美称,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同时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淮安区人文答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刘少奇、陈毅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1986年原县级淮安市(现淮安区)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虽然淮安已经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但是从成语这方面来说淮安做得远远不够。
那到底怎样利用成语来打造淮安历史文化名城呢?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关于淮安的成语。
可以给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等部门发放文件,让他们重视起淮安成语来。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
伴随它的便是一些网络用语,这些用语虽加强了人们之间交谈的乐趣,但是它不利于文化的传播,特别是成语的运用。
而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成语可以一方面促进淮安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成语的传播,而使成语在众多网络用语中保持自己固有的稳定的位置。
第二,举办一些关于淮安成语的比赛。
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学习成语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促进成语的传播。
比如说关于韩信的一些成语,人们在收集这些成语的同时对那段历史重新有了认识,对于韩信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甚者自己的价值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就好比“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挫折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以使人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多举办一些关于成语的比赛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第三,请国内知名的学者来淮安开展关于成语的知识讲座。
可以抓住人们对这些学者的敬畏的心理来开展成语的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将重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那么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就营造出来了。
第四,把学生作为所有人的主体。
学校里,班级里都可以开展关于成语的一系列活动,这远比在社会上展开要容易得多。
都说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中国的顶梁柱,那既然这些顶梁柱身上都具有很高的成语文化素质,那又何须担心淮安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呢?
总的来说,淮安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那么多的名人轶事,伴随着那么多的成语如果不利用起来也着实是种浪费。
所以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可以很好的去利用成语,这样淮安也许会更上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