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铁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掌握邻二氮菲法测定铁的原理;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吸收曲线的绘制和样品的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邻菲啰啉是测定微量铁的较好试剂。
在pH=2~9 的条件下,邻菲啰啉与Fe2+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Fe3+能与领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不稳定),故显色前加入还原剂:盐酸羟胺使其还原为Fe2+。
三、仪器及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含铁0.01mg/mL、0.1%邻菲罗啉水溶液、10%盐酸羟胺水溶液、1mol/lNaAc缓冲溶液(pH4.6)。
四、实验步骤
1.吸收曲线的绘制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吸取0.0mL和6.0mL 铁标准溶液分别注入两个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5mlNaAc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60nm之间,每隔0.5nm测吸光度。
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找出最大吸收波长。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铁的标准溶液0.0、2.0、4.0、6.0、8.0、10.0ml于6只50ml容量瓶中,依次分别加入5m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试剂溶液为空白,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铁含量(mg/50ml)为横坐标,溶液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绘制曲线图。
(2)。
紫外可见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会利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当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其外层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吸收光谱。
通过测定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某物质的浓度。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础,其表达式为: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长度,c为溶液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移液管、比色皿、洗耳球等。
2. 试剂:标准溶液、未知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标准曲线的绘制:将标准溶液依次倒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未知溶液的测定:将未知溶液倒入比色皿中,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4. 未知溶液浓度的计算:根据未知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标准曲线的绘制:绘制标准曲线后,发现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说明该实验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 未知溶液的测定:将未知溶液的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为xmol/L。
3.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环境因素等。
为减小误差,本实验采用以下措施:a. 选用高精度的容量瓶和移液管,确保溶液体积的准确性;b. 严格控制实验环境,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浓度为 0.1%的 TiO2 水悬浮液的光谱剖析二、实验日期:三、实验人员:四、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是掌握 TiO2的光学特征,特别是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光学特征的检测方法,同时拥有剖析和运用资料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光谱特征的能力。
五、实验原理当光作用在物质上时,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份被物质汲取。
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时,不一样物质对每种波长的光都有对对应的汲取程度(A)或透过程度( T),能够作出这类物质在实验波长范围内的汲取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
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能够作出资料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汲取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
利用的是朗伯-比尔定律:A=abc(A 为吸光度, a 为吸光系数, b 是光路长度, c 为浓度)。
六、实验过程1、准备样品:a、粒径为30nm 的锐钛型纳米TiO2 粉末;b、粒径为 13nm 的锐钛型纳米 TiO2粉末;c、以上两种粉末各自配成 0.1%质量比的水溶液,超声分别 15 分钟,使之成为平均分别的悬浮液。
1 / 22、开启计算机和紫外分光光度计。
3、经过计算机页面设置使用参数,确立波长扫描范围。
4、进行标准校订和特别校订。
5、装夹样品,进行样品丈量。
6、进行图谱的办理,打印图谱。
七、实验结果剖析及结论经过两种不一样粒径的纳米 TiO2 在紫外和可见光的波长扫描,能够获得以下结论:1、锐钛型纳米 TiO2 在浓度只是为 0.1%的状况下在紫外区已经表现为优秀的紫外汲取特征,能够此做为涂料改性的功能资料使用。
2、在同样浓度下,纳米TiO2的粒径越小,紫外区的汲取性能越优胜。
附测试图谱2 /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验报告

分子光谱实训报告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2015年10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训日期______ 年_____ 月 ____ 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_【仪器概况】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型号:UV1801厂家:北京瑞利编号:090953、【仪器结构】三、【实验项目】波长准确度检查仪器零点稳定性检查光电流稳定度检查吸光度准确度检查紫外区透色比检查杂散光合格性检查吸收池配套性检查皿差四、【仪器及试剂准备单】1、试剂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H2SO3、K2Cr3O7、HCI04、碘化钠、蒸馏水、亚硝酸钠、无水乙醇、苯、硫酸铜。
2、仪器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UV1801紫外分光光度计、烧杯14个、容量瓶9个、玻璃棒、滤纸、洗瓶、错钕滤光片、比色皿、胶头滴管、洗耳球、移液管、表面皿、移液管架。
五、【检测步骤】开机自检(5个ok)(一)、波长准确度可见分光光度(空气)1 、按1、波长扫描;按F1,参数设置(E、波长范围460--680nm、间隔0.1nm、换灯点800nm)按返回键。
2 、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确定键;出现两个峰,分别记录两个峰值的波长和吸光值。
(重复3次;参比和样品都是空气)。
错钕滤光片1 、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500--540nm、间隔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 、把错钕滤光片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一个峰,记录读数。
紫外分光光度1 、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200--270nm、间隔0.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 、力口3滴苯在石英比色皿中,盖上比色皿盖,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五指峰,分别记录五个不同峰的波长和吸光值。
实验课紫外实验报告

实验课紫外实验报告一、引言紫外(UV)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和透射特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而了解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研究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特性。
二、实验方法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石英比色皿3. 待测物质溶液4. 工作曲线样品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
b. 校准分光光度计,设置较低的基准波长,比如190nm。
c. 准备工作曲线样品溶液。
2. 测定待测物质的吸收和透射特性a. 将待测物质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石英比色皿中。
b. 将一个比色皿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设置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记录吸收光谱曲线。
c. 将另一个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测量透射光强。
3. 制备工作曲线a. 取不同浓度的工作曲线样品溶液,分别倒入石英比色皿中。
b. 分别测量吸收光强,绘制工作曲线。
4. 分析实验结果a. 根据待测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找出吸收峰的波长。
b. 利用工作曲线,通过比较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溶液中的浓度。
三、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待测物质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我们观察到在特定波长处有吸收峰。
根据工作曲线,我们可以比较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待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并通过工作曲线计算了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
然而,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待测物质的吸收峰可能出现在较高的波长,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所选用的分光光度计可以测量更高范围的波长。
否则,我们可能会错过待测物质的吸收峰,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其次,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吸收峰的强度不明显,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样品浓度,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吸光度,了解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标定方法。
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光谱仪器,可用于测定溶液吸光度。
其原理是通过将入射光分光为不同波长的光束,经过被测溶液后,测量出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即吸光度。
吸光度与溶液浓度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实验步骤:1.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待仪器启动后进行预热。
2.调节光电倍增管的位置,使得入射光线居中。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检测波长。
4.调节样品舱盖,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舱内。
5.按下“调零”按钮,将吸光度调零。
6.按下“测量”按钮,记录下测量的吸光度数值。
7.将待测样品取出,用试剂喷洒清洗样品舱。
8.重复步骤4-7,测量其他样品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1.测量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对苯二酚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了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曲线。
通过拟合可以得到该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这为后续测量其他溶液的浓度提供了基础。
2.在测量过程中,注意避免样品舱残留上一次测量的溶液,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在选择波长时,应根据被测样品的特性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检测波长,以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了解了溶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节,如样品舱的清洗、选择合适的波长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对我深化了对光谱仪器的理解,并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实验
实验2 鉴定和识别有机化合 物中的电子跃迁类型
实验3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 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
指导老师:马少妹
实验4 三氯苯酚存在时苯 酚含量的紫外分光 光度法测定
实验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2020/9/30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写法
1.每个实验于下个实验之前交,每人交一份。报告要书写整齐清楚。 2.报告不可剽窃或抄袭他人之作,更不可造假数据。 3.报告以A4大小纸张撰写,格式如下: 封面 : 记载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实验日期及报告人姓名。 內容 : 按“前言→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結果→ 讨论→结语→参考文献→ 附录”等。 (I)在“前言”(或“绪论”)部份,扼要敘述实验目的,所使用之仪器的特 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论背景等,并用几句话归纳所作的实验项目及所 获得的结果。
2020/9/30
(6)气态苯和溶液中苯的吸收曲线有何个同?为什么? (7)助色团—NH2将如何影响苯胺?质子化作用后,产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文宽等编,《仪器分析实验》)
2020/9/30
实验3 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 2.实验目的 掌握在紫外区中同时测定—个双组分体系[抗坏血酸(维生素C) 和α-生育酚(维生索E)的实验方法。 2.仪器和试剂 91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石英比色皿2只,容量瓶移和 液管若干。抗坏血酸(AR):0.0132g/L在无水乙醇中(7.50 ×l0-5mol/L);α-生育酚(维生素E):0.0488g/L在无水乙醇中; 无水乙醇;未知溶液:在无水乙醇中含有抗杯血酸和α-生育酚 溶液。
2020/9/30
为292nm),以吸光度对浓度作图。
(2)计算抗坏血酸和α-生育酚在最大吸收波长(246nm和 292nm)时的摩尔吸光系数:即标准曲线图的斜率。
分光含量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3. 通过实验,学会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一定厚度的均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皿、锥形瓶、烧杯、蒸馏水等;2. 试剂:待测溶液、标准溶液、显色剂、缓冲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容量瓶中,加入显色剂和缓冲溶液,定容,配制成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2. 测定吸光度: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设定波长,测定吸光度。
3. 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测定待测溶液含量:将待测溶液置于比色皿中,按照步骤2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测溶液含量测定: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等。
本实验中,仪器误差和试剂误差较小,操作误差主要来自于移液和定容操作。
2.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应尽量保持相同的pH值;(2)显色剂和缓冲溶液的浓度应适中,避免影响吸光度;(3)比色皿应清洗干净,避免污染。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浓度为0.1%的TiO2水悬浮液的光谱分析
二、实验日期:
三、实验人员:
四、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掌握TiO2的光学特性,特别是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光学特性的检测方法,同时具有分析和运用材料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光谱特性的能力。
五、实验原理
当光作用在物质上时,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份被物质吸收。
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时,不同物质对每种波长的光都有对对应的吸收程度(A)或透过程度(T),可以作出这种物质在实验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作出材料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
利用的是朗伯-比尔定律:
A=abc(A为吸光度,a为吸光系数,b是光路长度,c为浓度)。
六、实验过程
1、准备样品:
a、粒径为30nm的锐钛型纳米TiO2粉末;
b、粒径为13nm的锐钛型纳米TiO2粉末;
c、以上两种粉末各自配成0.1%质量比的水溶液,超声分散15分钟,使之成为均匀分散的悬浮液。
2、开启计算机和紫外分光光度计。
3、通过计算机页面设置使用参数,确定波长扫描范围。
4、进行标准校正和特殊校正。
5、装夹样品,进行样品测量。
6、进行图谱的处理,打印图谱。
七、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通过两种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在紫外和可见光的波长扫描,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1、锐钛型纳米TiO2在浓度仅仅为0.1%的情况下在紫外区已经表现为优异的紫外吸收特性,可以此做为涂料改性的功能材料使用。
2、在相同浓度下,纳米TiO2的粒径越小,紫外区的吸收性能越优越。
附测试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