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快滤池的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水处理技术及原理》第6章-过滤

《水处理技术及原理》第6章-过滤
27
滤池穿孔滤砖
28
复合气水反冲洗配水滤砖
29
4.3 反冲洗

恢复过滤能力
4
1.反冲洗方式

1) 高速水流反冲洗: 30-36 m/h

2) 气、水反冲洗

气冲强度:10-20 L/m2 s

水冲强度:3-4L/m2 s

3) 表面辅冲加高速水流反冲洗




30
冲洗强度 膨胀度
L/(s m2)
24
4.2 配水系统类型

2.小阻力配水系统
减少配水系统阻抗S1
4
降低配水系统流速

增大配水空间

使孔眼处的压力接近

相应降低S2,增加开孔比1.0-1.5%



特点:配水系统结构简单,冲洗水头小(2m左右)

适应于面积小的滤池


25
钢筋混凝土穿孔板:板上铺设一层或两层 尼龙网。
26
穿孔滤砖:开孔比,上层1.07%,下层0.7%
第 2

快 滤 池
9
2.2 普通快滤池的工作过程与周期
第 工作过程 2

快 滤 池
10
2.3 过滤方式-变水头等速过滤

2
随着过滤进行,滤层孔隙率

减少,水头损失增加,滤池
内水位自动上升,自由进流,
以保持过滤速度不变。


-------虹吸滤池

无阀滤池
11
2.3 过滤方式-等水头等速过滤

通过设置出水流速调节器 :普通快滤池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

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

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沉淀和消毒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

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沉淀工艺。

沉淀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

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

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沉淀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

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沉淀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

如果工业用水对沉淀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

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

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

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

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除臭、除味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

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沉淀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

各种滤池比较

各种滤池比较

V型滤池1. 概述V型滤池是快滤池的一种形式,因为其进水槽形状呈V字形而得名,也叫均粒滤料滤池(其滤料采用均质滤料,即均粒径滤料)、六阀滤池(各种管路上有六个主要阀门)。

它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法国Degremont公司引进的技术。

2。

工作过程(1)过滤过程:待滤水由进水总渠经进水阀和方孔后,溢过堰口再经侧孔进入被待滤水淹沿的V型槽,分别经槽底均匀的配水孔和V型槽堰进入滤池。

被均质滤料滤层过滤的滤后水经长柄滤头流入底部空间,由方孔汇入气水分配管渠,在经管廊中的水封井、出水堰、清水渠流入清水池。

(2)反冲洗过程:关闭进水阀,但有一部分进水仍从两侧常开的方孔流入滤池,由V型槽一侧流向排水渠一侧,形成表面扫洗。

而后开启排水阀将池面水从排水槽中排出直至滤池水面与V型槽顶相平。

反冲洗过程常采用“气冲→气水同时反冲→水冲”三步。

气冲打开进气阀,开启供气设备,空气经气水分配渠的上部小孔均匀进入滤池底部,由长柄滤头喷出,将滤料表面杂质擦洗下来并悬浮于水中,被表面扫洗水冲入排水槽。

气水同时反冲洗在气冲的同时启动冲洗水泵,打开冲洗水阀,反冲洗水也进入气水分配渠,气、水分别经小孔和方孔流入滤池底部配水区,经长柄滤头均匀进入滤池,滤料得到进一步冲洗,表扫仍继续进行。

停止气冲,单独水冲表扫仍继续,最后将水中杂质全部冲入排水槽。

V型滤池的特点及设计参数滤速可达7~20m/h,一般为12.5~15.0m/h。

采用单层加厚均粒滤料,粒径一般为0。

95~1。

35mm,允许扩大到0.7~2。

0mm,不均匀系数1.2~1.6或1。

8之间。

对于滤速在7~20m/h之间的滤池,其滤层高度在0。

95~1。

5m之间选用,对于更高的滤速还可相应增加。

底部采用带长柄滤头底板的排水系统,不设砾石承托层。

滤头采用网状布置,约55个/m2。

反冲洗一般采用气冲、气水同时反冲和水冲三个过程,反冲洗效果好,大大节省反冲洗水量和电耗。

气冲强度为50~60m3/(h。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

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

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沉淀和消毒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

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沉淀工艺。

沉淀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

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

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沉淀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

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沉淀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

如果工业用水对沉淀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

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

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

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

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除臭、除味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

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沉淀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

普通快滤池

普通快滤池

三种滤池的介绍一、滤池形式的发展普通快滤池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池型,其他形式的滤池都是随着水厂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改进,为了满足不同需求、从减少阀门数量、提高滤层截污能力、降低反冲洗能耗等不同角度逐步发展起来的。

(1)普通快滤池过滤时,滤池进水和清水支管的阀门开启,原水自上而下经过滤料层、承托层,经过配水系统的配水支管收集,最后经由配水干管、清水支管及干管后进入清水池。

当出水水质不满足要求或滤层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值时,滤料需要进行反冲洗。

为使滤料层处于悬浮状态,反冲洗水经配水系统干管及支管自下而上穿过滤料层,均匀分布在滤池平面,冲洗废水流入排水槽、浑水渠排走。

(2)虹吸滤池我国水厂中,北京印染厂给水工程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了虹吸滤池,设计规模700 m3/h,是最先采用虹吸滤池的。

它与普快滤池的主要区别在于滤池的进水和反冲洗排水阀门由进水和排水虹吸管来替代,不需要大型阀门、不设管廊;滤池本身提供所需反冲洗水头和水量,不需设高位水箱或水泵。

此外虹吸滤池在过滤时滤后水位一直高于滤层,不会发生负水头现象。

(3)移动罩滤池每座移动罩滤池可包括几个或几十个滤格,布置成单排或多排式。

它的反冲洗机构由冲洗罩、行车、导轨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行车沿导轨将冲洗罩按程序带到冲洗的滤格上部,下落形成密封圈,使冲洗的滤格就和整个滤池的上部进水区完全隔离,其他滤格的滤出水就会从冲洗罩所隔离的滤格底部,自下而上通过滤层,经过罩顶排出滤池外。

(4)无阀滤池原水经进水分配槽、进水管、和配水挡板的消能和分散作用后均匀分布在滤料层上部。

水流通过滤层、滤头进入集水空间,后经连通渠上升至冲洗水箱,最后通过溢流堰进入清水池。

无阀滤池的特点是虹吸的产生和破坏是利用滤池进出水压差自动控制。

(5)V型滤池由法国Degremont公司设计的V型滤池在20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于欧洲大陆。

V型滤池滤料为均匀粗粒石英砂,保持恒水位、等速过滤,采用带有表面扫洗的气水联合冲洗方式。

给水工程普通快滤池设计说明书

给水工程普通快滤池设计说明书

一、原始资料1.滤池形式:普通快滤池2.水质资料:水源为水库水,水库上游植被较好,无工业废水等污染,库容积较大,常年雨量充沛。

水质具体资料如下:①浊度:常年平均浊度10-15mg/L,汛雨期及风浪时为150-200mg/L;②色度:15度;③水温3-25℃;④PH值:6.8;⑤细菌总数:12000个/mL;⑥大肠杆菌:20000个/L;⑦臭和味:略有;⑧耗氧量:4.5mg/L;⑨总硬度:8度;⑩碳酸盐硬度:6度。

3.其他资料①常年平均水温18℃,最高水温27℃,最低水温1℃;②常年气温:最冷月平均-2.5℃,最热月平均26.3℃,极端最高42℃,极端低温-15.7℃;③土壤冰冻深度0.15cm;④地基承载力10T/m2;⑤地震烈度7度以下;⑥高峰水量(8月)低峰供水量(1月)之比1:4.3,日变化系数Kd=1.2。

二、滤池的选择(1)滤池的工作原理:过滤时,开启进水支管与清水支管的阀门。

关闭冲洗水支管阀门与排水阀。

浑水就经进水总管、支管从浑水渠进入滤池,经过滤料层、承托层后,由配水系统的配水支管汇集起来再经配水系统干管渠、清水支管、清水总管流往清水池。

浑水流经滤料层时,水中杂质即被截流。

随着滤层中杂质截流量的增加,滤料层中水头损失也相应增加。

一般当水头损失增至一定程度以致滤池产水量减少或由于滤过水质不符合要求时,滤池便需停止过滤进行冲洗。

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与进水支管阀门。

开启排水阀与冲洗水支管阀门。

冲洗水即由冲洗水总管、支管,经配水系统的干管、支管及支管上的许多孔眼流出,由下而上穿过承托层及滤料层,均匀的分布于整个滤池平面上。

滤料层再由下而上均匀分布的水流中处于悬浮状态,滤料得到清洗。

冲洗废水流入冲洗排水槽,再经浑水渠、排水管和废水渠进入下水道。

冲洗一直进行到滤料基本洗干净为止。

冲洗结束后,过滤重新开始。

(2)滤池的分类及优缺点:1.普通快滤池有成熟的运转经验,运行稳妥可靠;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的较大,池深较浅;可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但是,阀门多,必须设有全套冲洗设备。

滤池工艺

滤池工艺

水处理工艺中滤池工艺比较班级:给排水XXX 姓名:XXX 学号:1234567890摘要:在水处理过程中,经混凝,沉淀后,需要过滤。

过滤所需构筑物即为滤池。

过滤的目的,有的用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以获得浊度更低的水;有的是用来去掉污泥中的水,以获得含水量较低的污泥。

过滤机理为机械筛滤和接触凝聚。

滤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滤池滤料就需要进行反冲洗使滤池恢复工作性能。

下面就各种类型滤池的构造,特点与应用分别进行介绍并比较。

关键词:滤池滤料冲洗优缺点1. 普通快滤池普通快滤池(rapid filter)指的是为传统的快滤池布置形式,滤料一般为单层细砂级配滤料或煤、砂双层滤料,冲洗采用单水冲洗,冲洗水由水塔(箱)或水泵供给。

1.1 普通快速滤池站的设施组成普通快速滤池站的设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滤池本体,它主要包括进水管渠、排水槽、过滤介质(滤料层),过滤介质承托层(垫料层)和配(排)水系统;管廊,它主要设置有五种管(渠),即浑水进水管、清水出水管、冲洗进水管、冲洗排水管及初滤排水管,以及阀门、一次监测表设施等;冲洗设施,它包括冲洗水泵、水塔及辅助冲洗设施等;控制室等。

1.2 普通快速滤池的设计要点和主要参数1).滤池数量的布置不得少于2个,滤池个数少于5个时宜采用单行排列。

2).单个滤池的面积一般不大于100平方米,长宽比大多数在1.25:1~1.5:1之间,小于30平方米时可用1:1,当采用旋转式表面冲洗时可采用1:1、2:1、3:1。

3).滤池的设计工作周期一般在12~24个小时,冲洗前的水头损失一般为2.0~2.5m。

4).对于单层石英砂滤料滤池,饮用水的设计滤速一般采用8~10米/小时,当要求滤后水浊度为1度时,单层砂滤层设计滤速在4~6米/小时,煤砂双层滤层的设计滤速在6~8米/小时。

5).滤层上面水深,一般为1.5~2.0米,滤池的超高一般采用0.3米。

6).单层滤料过滤的冲洗强度一般采用12~15L/s·m2,双层滤料过滤冲洗强度在12~16L/s·m2。

水质工程学——第5章 过滤

水质工程学——第5章 过滤
滤层含污量(g/cm3) 1
单层滤料
双层滤料
石英砂
滤 层 深 度 (cm)
石英砂
2
在一个过滤周期内,单 位体积滤层中的平均含 污量称为“滤层含污能 力”,单位g/cm3或 kg/m3。
无煤烟
表面过滤(surface filtration) 被截留的颗粒物聚集在过滤介质表面时,称表面过滤。 粗滤、微滤和膜滤都属于表面过滤,利用孔隙的筛除作用。
滤后水质较差,而后绿层顶部几厘米厚,由原来的松散 砂粒,变成一个发粘的滤层(滤膜),具有微生物的净 化作用。
清洗:慢滤池的运行周期较长, 一般在几个月或一年
以上。当滤料堵塞需要清洗时, 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 用铲将表层25 ~30mm 厚度的滤层铲出清洗。
设计参数:
慢滤池的滤料多采用粒径为0.3 ~1.0mm的石英砂或普通河沙。 慢滤池内的滤料层厚度一般在0.65 ~1.50m之间, 不得小0.65m。 为保证慢滤池正常工作, 滤层上面应保持一定的作用水头, 一般在 0.1~0.5m。 慢滤池的水力负荷一般为0.1 ~0.3m/h。
损失将较小。
5. 直接过滤
原水加药后不经过沉淀,而直接进入滤池的过滤。 接触过滤 原水加药后只经过混合就直接进入滤池过滤 微絮凝过滤 原水加药后经过混合和微絮凝池后进入滤池过滤
直接过滤的特点
采用双层或三层滤料滤池。 采用聚合物为主混凝剂或助凝剂。 工艺简单,药剂用量少。
硫酸铝 原水 混合
聚合物 双层或三层滤料滤池 (a) 过滤出水

由于过滤情况很复杂,目前有不少计算公式,但与生产实际存在 差距。

通过实验Ht与t一般呈直线关系。(见图)
Hmax为水头损失增值为 最大时的过滤水头损失, 一般为1.5~2.0m。 T 为过滤周期。如果不出 现滤后水质恶化等情况,过滤 周期不仅决定于最大允许水头 损失、还与滤速有关。 设滤速 vˊ >v ,其清洁 砂 层水头损失为H0 ˊ 。一方面H0 ˊ> H0 ,同时单位时间内滤层 截留的杂质量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快滤池的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普通快滤池的工艺流程(图)
文章来源:蓝白蓝网 2010-03-03 09:48
快滤池本身包括集水渠、洗砂排水槽,滤料层、承托层(也称垫层) 及配水系统五个部分。

快滤池的管廊内主要是浑水进水,清水出水、初滤水、冲洗来水、冲洗排水(或称废水渠)等五种管道以及与其相应的控制闸门。

1、进水干管;6、集水渠;7、滤料层;8、承托层;10、配水干管;
11、冲洗水管;12、清水总管;13、排水槽;14、废水渠;15、走道空间
普通快滤池构造
快滤池的工作分为过滤和反洗两个过程。

过滤时:经过澄清的水浊度小于20mg/L,从进水干管1,经过集水渠6,流入排水槽13进入滤池,水经过滤料(砂)层,以8-14m/h过滤速度,将水中的残余杂质截留在滤料表面积滤层里面,使水变清成为洁净的过滤水。

过滤水经由级配卵石组成的承托层8、配水支管9,汇集到配水干管10。

最后,从过滤水管进入过滤水池,此时出水浊度小与5mg/L或更低。

反洗时:先关闭进水管道上的进水阀,等滤池的水位下降10cm左右时,再经过冲洗水管11,经过配水系统的干管10、支管9,水从下而上流过承托层8和滤料层7,滤料在上升水流的作用下,悬浮起来并逐步膨胀到一定高度,使得滤料中的杂质、淤泥冲洗下来,废水进入排水槽13,经集水渠和排水管,排入沟渠,冲洗直至排出水清澈为止。

冲洗强度控制在12-15L/(s·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