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

合集下载

普通快滤池与V型滤池的性能比较

普通快滤池与V型滤池的性能比较

重要措施 , 也是提高水厂自动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 快滤池在超表面负荷的情况下运行仍比较 稳定 , 且出水浊度满足标准要求, 为水厂的挖潜增效 提供了参考, 但必须对其处理极限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
[ 1] [ 2] 严煦世 . 给水工程 ( 第四版 ) [ M ] . 北京 : 中国 建筑工业 出版社 , 1999. 安明 . 滤 池气 - 水反 冲洗 技术 的节 水、 节能 效益 研究 [ J]. 工业水处理 , 2006( 7) : 91- 93. 作者简介 : 邵 林广 ( 1952 教授 , 电话 : 027- 68893480 E ma il : shao_l_g @ 263. net 收稿日期 : 2007- 10- 19 ), 男, 江苏靖江人 ,
详细的阐述 , 分析了 V 型滤池在性能上优于普通快滤池的原因。 提出待滤水浊度和温度是影响滤 池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 V 型滤池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普通快滤池 ; 将快滤池的水反冲洗改为气 水反冲洗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 ; 快滤池在超表面负荷的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 但必须对其处理极 限进行研究 。 关键词 : 快滤池 ; V 型滤池 ; 性能比较 中图分类号 : TU991 . 2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 9353( 2007) 05- 0041- 03
1 3 表面负荷比较 滤池表面负荷为产水量与池表面积的比值, 主 要表 现为 单 位表 面 积滤 池 的产 水能 力。表 1 为 2006 年两套滤池单月日平均产水量, 月平均表面负 荷见图 2 。
表 1 2006 年两套滤池单月日平均产水量 singu lar m on th 2006 m 3 ! d- 1 T ab. 1 D a ily average capac ity of two filters in 月份 1 3 5 7 9 11 普通 155 390 179 900 233 765 245 580 246 841 234 269 快滤池 V 型滤池 92 606 110 275 130 204 133 647 114 990 113 604

V型滤池与滤池的设计方法

V型滤池与滤池的设计方法

V型滤池与滤池的设计方法•V型滤池工作原理V型滤池是法国德格雷蒙(DEGREMONT)公司设计的一种快滤池,V型滤池因两侧(或一侧也可)进水槽设计成V字形而得名,目前在我国普遍应用,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V型滤池一般采用较粗、较厚的均匀颗粒的石英砂滤层,V型滤池提升了过滤及反冲洗的自动化控制,另外由于采用了不使滤层膨胀的气、水同时反冲洗兼有待滤水的表面扫洗,明显提升了滤池的反冲洗效果,改善V型滤池过滤能力的再生状况,从而增大滤池的截污能力,降低了滤池的反冲洗频率,具有出水水质好、滤速高、运行周期长、反冲洗效果好、节能和便于自动化管理等特点。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京、西安、重庆等地开始引进使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建的大、中型给水差不多都采用厂V型滤池这种滤水工艺。

近几年来,V型滤池作为工艺处理核心单元出现在我国很多钢铁企业总排口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中。

滤池的主要工艺结构由一般由4部分组成:进水系统、过滤系统、反冲洗系统、反冲洗扫洗系统和排水系统。

V型滤池结构示意图见图14-14,V型滤池图见图14-15。

•V型滤池工艺特点V型滤池是一种气水反冲洗快滤池,它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均质滤料,滤层的纳污能力得到增强;2.在水冲洗过程中引入了气洗和横向表面扫洗,可以速地将杂质排入污水槽中,从而减少冲洗时间,冲洗水量大大减少;3.反冲洗时,滤料处于微膨胀状态,可减少滤池深度;4.采用V型槽进水,布水均匀。

•V型透应范围1.大中水量污水处理;2.城市污水处理厂除氮脱磷深度处理;3.工业废水处理回用工艺;4.进水SS<10-15mg/L。

•V型滤池设计要求1.滤层表面以上水深不应小于1.2m;2.两侧进水槽的槽底配水孔口至中央排水槽边缘的水平距离宜在3.5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5m,表面扫洗配水孔的预埋管纵向轴线应保持水平;3.水槽断面应按非均匀流满足配水均匀性要求计算确定,其斜面与池壁的倾斜度宜采用45°-50°;4.进水系统应设置进水总渠,每格无烟煤滤料滤池进水应设可调整高度的堰板;5.反冲洗空气总管的管底应高于滤池的最高水位;6.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的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同格滤池所有滤头、滤帽或滤柄顶表面在同一水平,其误差不得大于±5mm;7.冲洗排水槽顶面宜高出滤料层表面500mm;8.V型滤池的布置可分为单排及双排布置;就单池而言,可分为单格及双格布置。

V型滤池工艺参数

V型滤池工艺参数

V型滤池的工艺设计滤池有多种型式,以石英砂作为滤料的普通快滤池使用历史悠久。

在此基础上,人们从不同的工艺角度发展了其它型式的快滤池。

V型滤池就是在此基础上由法国德利满公司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

V型滤池采用了较粗、较厚的均匀颗粒的石英砂滤层;采用了不使滤层膨胀的气、水同时反冲洗兼有待滤水的表面扫洗;采用了气垫分布空气和专用的长柄滤头进行气、水分配等工艺。

它具有出水水质好、滤速高、运行周期长、反冲洗效果好、节能和便于自动化管理等特点。

因此70年代已在欧洲大陆广泛使用。

80年代后期,我国南京、西安、重庆等地开始引进使用。

90年代以来,我国新建的大、中型净水厂差不多都采用了V 型滤池这种滤水工艺,特别是广东省新建的净水厂几乎都采用了V型滤池。

91年至94年我公司在沙口水厂(50万m3/d)的建设中,首次自行设计、施工安装了V型滤池。

此后我们就开展了V型滤池的设计与安装这项工作。

我们先后帮高明、中山小榄、中山东凤、顺德龙江、三水、广宁、汕头、惠州等兄弟自来水公司设计和安装了V 型滤池。

在近十年来的V型滤池的设计、施工安装以及自动控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点工作体会:一、研究掌握V型滤池结构、工作原理、工艺特点滤池是水厂净水工艺中的重要环节,而滤池过滤能力的再生,是滤池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

若采用较好的反冲洗技术,使滤池经常处于最优条件下工作,不仅可以节水、节能,还能提高水质,增大滤层的截污能力,延长工作周期,提高产水量。

而V 型滤池过滤能力的再生,就采用了先进的气、水反冲洗兼表面扫洗这一技术。

因此滤池的过滤周期比单纯水冲洗的滤池延长了75%左右,截污水量可提高118%,而反冲洗水的耗量比单纯水冲洗的滤池可减少40%以上。

滤池在气冲洗时,由于用鼓风机将空气压入滤层,因而从以下几方面改善了滤池的过滤性能:①压缩空气的加入增大了滤料表面的剪力,从而使得通常水冲洗时不易剥落的污物在气泡急剧上升的高剪力下得以剥落,从而提高了反冲洗效果。

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

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

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1.滤池面积和尺寸设计水量位40000?/d、滤池工作时间为24h,冲洗周期为12h,冲洗时间6min(0.1h)、冲洗强度q=12L/(s·㎡),设计滤速V=10m/h,=23.8h(只考虑反冲洗停用,不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T=24-0.1×2412考虑排放初滤水时间)=168.1㎡滤池总面积为:F=QV1×T根据设计规范,滤池个数不能少于2个,即N≥2个,根据设计规范采用滤池个数N为4个,其布置成对称单行排列=42㎡ 2 每个滤池面积为: f=FN设计中采用滤池尺寸L:B=2:1,则L=9m,B=4.5m,故:滤池的实际面积为9×4.5=40.5㎡=10.37m/h,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滤速为实际滤速V′=4000023.8×4×40.58~10m/h校核强制流速为:当一座滤池检修时,其余滤池的强制滤速为:=13.83m/s,符合规范要求:强制滤速一般为10~14 m/h V2=N·V1 N?12.滤池高度:H=H1+H2+H3+H4式中:H---滤池高度(m),一般采用3.20-3.60m;H1---承托层高度(m);厚400mm,H2---滤料层厚度(m),700~800mm,H3---滤层上水深(m);又称砂面水深一般为1500mm~2000mm,H4---超高(m);一般取300mm~400mm 设计中取:H1=0.40m,H2=0.70m,H3=1.80m,H4=0.30m 滤池总高度H=0.4=0.7+1.8+0.3=3.23.配水系统1)干管流量:q j=f·q=40.5×12=486L/s采用管径:dm=600mm干管始端流速:Vg=1.09m/s2)支管:支管中心距离:采用aj= 0.25m每池支管数:n j=2×La j =2×90.25=72根每根支管入口流量:q j=q gn j =48672=6.75L/s采用管径:d j=50mm支管始端流速:V j=1.78m/s3)孔眼布置:支管孔眼总面积占滤池总面积的0.25%孔眼总面积:F k=K·f=0.25%×40.5=0.10125㎡=101250mm2采用孔眼直径:d k =9mm每个孔眼面积:f k=π4d k2=0.785×92=63.5mm2孔眼总数:N b=F kf k =10125063.5=1594个每根支管空眼数:N k=N bn j =159472=22个支管孔眼布置成两排,与垂线成45度夹角向下交错排列每根支管长度:l j=1/2(B-dg)=1.95m每排孔眼中心数距:a k=l j12n k=0.177m4)孔眼水头损失:支管壁厚采用:ξ=5mm 流量系数:μ=0.68水头损失: h k=12g (q10μK)2=2.54m5)复算配水系统:支管长度与直径与之比不大于60,则l jd j=30<60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F k n j f j =0.102572×π×(0.0325)2=0.42<0.5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一般为1.75~2.0,则f g n j f j =π×(0.3)272×π×(0.0325)2=1.18孔眼中心距应小于0.2,则a k=0.18<0.2m4. 洗砂排水槽:洗砂排水槽中心距,采用α0=1.7m排水槽根数:n0=4.5/1.7≈3根排水槽长度:l0=L=6m排水槽水量:q0=ql0α0=12×6×1.7=122.4L/s 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

普通快滤池

普通快滤池

三种滤池的介绍一、滤池形式的发展普通快滤池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池型,其他形式的滤池都是随着水厂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改进,为了满足不同需求、从减少阀门数量、提高滤层截污能力、降低反冲洗能耗等不同角度逐步发展起来的。

(1)普通快滤池过滤时,滤池进水和清水支管的阀门开启,原水自上而下经过滤料层、承托层,经过配水系统的配水支管收集,最后经由配水干管、清水支管及干管后进入清水池。

当出水水质不满足要求或滤层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值时,滤料需要进行反冲洗。

为使滤料层处于悬浮状态,反冲洗水经配水系统干管及支管自下而上穿过滤料层,均匀分布在滤池平面,冲洗废水流入排水槽、浑水渠排走。

(2)虹吸滤池我国水厂中,北京印染厂给水工程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了虹吸滤池,设计规模700 m3/h,是最先采用虹吸滤池的。

它与普快滤池的主要区别在于滤池的进水和反冲洗排水阀门由进水和排水虹吸管来替代,不需要大型阀门、不设管廊;滤池本身提供所需反冲洗水头和水量,不需设高位水箱或水泵。

此外虹吸滤池在过滤时滤后水位一直高于滤层,不会发生负水头现象。

(3)移动罩滤池每座移动罩滤池可包括几个或几十个滤格,布置成单排或多排式。

它的反冲洗机构由冲洗罩、行车、导轨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行车沿导轨将冲洗罩按程序带到冲洗的滤格上部,下落形成密封圈,使冲洗的滤格就和整个滤池的上部进水区完全隔离,其他滤格的滤出水就会从冲洗罩所隔离的滤格底部,自下而上通过滤层,经过罩顶排出滤池外。

(4)无阀滤池原水经进水分配槽、进水管、和配水挡板的消能和分散作用后均匀分布在滤料层上部。

水流通过滤层、滤头进入集水空间,后经连通渠上升至冲洗水箱,最后通过溢流堰进入清水池。

无阀滤池的特点是虹吸的产生和破坏是利用滤池进出水压差自动控制。

(5)V型滤池由法国Degremont公司设计的V型滤池在20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于欧洲大陆。

V型滤池滤料为均匀粗粒石英砂,保持恒水位、等速过滤,采用带有表面扫洗的气水联合冲洗方式。

普通快滤池设计方法

普通快滤池设计方法

普通快速滤池设计方法•普通快滤池滤料一般为单层细砂级配滤料或煤、砂双层滤料,冲洗采用单水冲洗,冲洗水由水塔(箱)或水泵供给。

普通快滤池结构示意图见图14-7。

•普通滤池适用条件(1)一般适用于大、中型水厂,为避免冲洗不均匀,单池面积不宜超过50m2。

(2)可与平流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组合使用;(3)普通快滤池高度包括承托层、滤料层、砂面上水深以及超高,一般总高度在3.2-3.6m。

•普通滤池有那些要求(1)滤料粒径可根据需要做出调整,粗粒滤料可达1.2-2.0mm,冲洗强度亦应作相应调整,有条件时可改造为气水联合冲洗;(2)根据污水性质需选择耐腐蚀滤料,如多孔陶粒、瓷砂等;(3)处理含金属离子或荷ξ电位较高粒子的废水,可设活性炭滤层来提高处理效果;(4)反冲洗水力分级大,砂粒不均匀系数(K80)应尽可能小,以免滤池水头损失增大。

(5)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6)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宜采用 1.5-2m;(7)普通快滤池设计过滤周期为12-24h;(8)滤池底部宜设有排空管,其入口处设栅罩,池底坡度约0.005;(9)配水系统干管末端一般装排气管,管径为32一40mm,排气管伸出滤池顶处应加截止阀;(10)DN≥300的阀门及冲洗阀门一般采用电动阀或气动阀;(11)每格滤池应设水头损失计及取样管;(12)密封渠道应设检修人孔。

•快滤池设计要求与参数1.滤料与滤速滤料与滤速的设计参见滤池的工艺组成中表14-1、表14-2。

2.滤池①滤池总面积 F滤池总面积F按公式确定:F=Q/v(T0-t0) 式中F滤池总过滤面积,m2;Q-设计水量,m3/d;v-设计滤速,m/h;T0-滤池每日工作时间,h;t0-滤池每日冲洗过程的操作时间,h。

②滤池个数滤池个数一般不少于两个。

滤池个数多,单池面积小,配水均匀,冲洗效果好,滤池总面积和格数可参见表14-8采用。

•③单池尺寸单个滤池面积按式计算:f=F/N 式中:f-单个滤池面积,m2;F-滤池总面积,m2m;N-滤池个数。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设计水量Qn=20000m3/d ≈833m3/h.滤料采用石英砂,滤速v=6m/h,10d =0.6,80K =1.3,过滤周期Tn=24h ,冲洗总历时t=30min=0.5h;有效冲洗历时0t =6min=0.1h 。

2.设计计算(1)冲洗强度q q[L/(s*m3)]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dm ——滤料平均粒径,mm ; e ——滤层最大膨胀率,采用e=40%;v ——水的运动黏度,v=1.142mm /s (平均水温为15℃)。

与10d 对应的滤料不均匀系数80K =1.3,所以 dm=0.980K 10d632.0632.145.114.1)4.01()35.04.0(702.02.43⨯++⨯⨯=q =11[L/(s*m3)](2)计算水量Q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为滤池冲洗用水,自用水系数α为vqt t Tn Tn06.3)(--=α=61.0116.3)5.024(24⨯⨯--=1.05Q=αQn=1.05X883=875(m3/d) (3)滤池面积F滤池总面积F=Q/v=875/8=109㎡ 滤池个数N=3个,成单排布置。

单池面积f=F/N=109/3=36.33(㎡),设计采用40㎡,每池平面尺寸采用B×L=5.2m×7.8m (约40㎡),池的长宽比为7.8/5.2=1.5/1. (4)单池冲洗流量冲q冲q =fq=40×11=440(L/s)=0.44(m3/s) (5)冲洗排水槽①断面尺寸。

两槽中心距a 采用2.0m,排水槽个数 1n =L/a=7.8/2.0=3.9≈4个槽长l=B=5.2m,槽内流速v 采用0.6m/s 。

排水槽采用标准半圆形槽底断面形式,其 末端断面模数为6.045700.22.5114570⨯⨯⨯==v qla x =0.2m 集水渠与排水槽的平面布置和槽的断面尺寸见图。

②设置高度。

(完整word版)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完整word版)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3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3第二章处理流程选择及说明 4第一节岸边式取水构筑物8第二节药剂投配设备10第三节机械搅拌澄清池10第四节普通快滤池11第五节消毒间12第六节清水池14第七节送水泵站14第三章水厂的平面布置16第一节水厂的平面布置要求 16第二节基本设计标准16第三节水厂管线16第四节水厂的高程布置17第四章排泥水处理20第一节处理对象20第二节处理工序20第二部分计算书21第一章岸边式取水构筑物21第一节设计主要资料21第二节集水间计算21第三节泵站计算22第二章混凝设施26第一节药剂配制投加设备26第三章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35第一节第二反应室35第二节导流室35第三节分离室36第四节池深计算37第五节配水三角槽38第六节第一反应室39第七节容积计算40第八节进水系统40第九节集水系统41第十节污泥浓缩斗42第十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计算43第四章普通快滤池计算48第一节设计参数48第二节冲洗强度48第三节滤池面积及尺寸49第五节配水系统49第六节洗砂排水槽50第七节滤池各种管渠计算51第八节冲洗水泵52第五章消毒处理54第一节加氯设计54第二节加滤量计算54第三节加氯间和氯库54第六章清水池计算56第一节清水池有效容积56第二节清水池的平面尺寸56第三节管道系统56第四节清水池布置56第七章送水泵站58第一节流量计算58第二节扬程计算58第三节选泵58第四节二级泵房的布置59第五节起重设备选择59第六节泵房高度计算60第七节管道计算60第八章给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61第一节平面布置61第九章泥路计算64第一节泥、水平衡计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规模64第二节排泥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67结束语73致谢74参考文献75第一部分说明书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净水厂一般应设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底、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水厂还应考虑防洪措施,同时尽量把水厂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
1.滤池面积和尺寸
设计水量位40000㎥/d、滤池工作时间为24h,冲洗周期为12h,冲洗时间6min(0.1h)、冲洗强度q=12L/(s·㎡),设计滤速V=10m/h,
=23.8h(只考虑反冲洗停用,不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T=24-0.1×24
12
考虑排放初滤水时间)
=168.1㎡
滤池总面积为:F=Q
V1×T
根据设计规范,滤池个数不能少于2个,即N≥2个,根据设计规范采用滤池个数N为4个,其布置成对称单行排列
=42㎡ 2 每个滤池面积为: f=F
N
设计中采用滤池尺寸L:B=2:1,则L=9m,B=4.5m,故:
滤池的实际面积为9×4.5=40.5㎡
=10.37m/h,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滤速为实际滤速V′=40000
23.8×4×40.5
8~10m/h
校核强制流速为:当一座滤池检修时,其余滤池的强制滤速为:=13.83m/s,符合规范要求:强制滤速一般为10~14 m/h V2=N·V1
N−1
2.滤池高度:
H=H1+H2+H3+H4
式中:H---滤池高度(m),一般采用3.20-3.60m;H1---承托层高度(m);厚400mm,H2---滤料层厚度(m),700~800mm,H3---滤层上水深(m);又称砂面水深一般为
1500mm~2000mm,H4---超高(m);一般取300mm~400mm 设计中取:H1=0.40m,H2=0.70m,H3=1.80m,H4=0.30m 滤池总高度H=0.4=0.7+1.8+0.3=3.2
3.配水系统
1)干管流量:q j=f·q=40.5×12=486L/s
采用管径:dm=600mm
干管始端流速:Vg=1.09m/s
2)支管:
支管中心距离:采用aj= 0.25m
每池支管数:n j=2×L
a j =2×9
0.25
=72根
每根支管入口流量:q j=q g
n j =486
72
=6.75L/s
采用管径:d j=50mm
支管始端流速:V j=1.78m/s
3)孔眼布置:
支管孔眼总面积占滤池总面积的0.25%
孔眼总面积:F k=K·f=0.25%×40.5=0.10125㎡=101250mm2采用孔眼直径:d k =9mm
每个孔眼面积:f k=π
4
d k2=0.785×92=63.5mm2
孔眼总数:N b=F k
f k =101250
63.5
=1594个
每根支管空眼数:N k=N b
n j =1594
72
=22个
支管孔眼布置成两排,与垂线成45度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度:l j=1/2(B-dg)=1.95m
每排孔眼中心数距:a k=l j1
2n k
=0.177m
4)孔眼水头损失:
支管壁厚采用:ξ=5mm 流量系数:μ=0.68
水头损失: h k=1
2g (q
10μK
)2=2.54m
5)复算配水系统:
支管长度与直径与之比不大于60,则l j
d j
=30<60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
F k n j f j =0.1025
72×π×(0.0325)
2
=0.42<0.5
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一般为1.75~2.0,则
f g n j f j =π×(0.3)
2
72×π×(0.0325)
2
=1.18
孔眼中心距应小于0.2,则a k=0.18<0.2m
4. 洗砂排水槽:
洗砂排水槽中心距,采用α0=1.7m
排水槽根数:n0=4.5/1.7≈3根
排水槽长度:l0=L=6m
排水槽水量:q0=ql0α0=12×6×1.7=122.4L/s 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

槽中流速。

采用V0=0.6m/s
槽断面尺寸:Χ=1
2√q0
1000V0
=0.226m,采用0.2
排水槽底厚度,采用δ=0.05m
砂层最大膨胀率:e=45%
砂层厚度:H2=0.7m
槽顶距砂面高度:He=eH2+0.25Χ+ξ+0.075
=0.45×0.7+2.5×0.2+0.05+0.075=0.94 洗砂排水槽总平面积:F0=2Χl0n0=2×0.2×6×3=7.2㎡
复算:水槽总平面积与单个滤池面积之比。

一般小于25%,则:
F0
f
=17.8%<25%
5滤池各种管渠计算:
1)进水:
进水总流量:Q j=40000㎥/d=0.463㎥/s
采用进水渠断面:渠宽B1=0.75m,水深为0.6m
渠中流速:V1=0.81m/s
各个滤池进水管流量:Q2=0.116㎥/s
采用进水管直径:D2=300mm
管中流速:V2=0.86m/s
2)冲洗水:
冲洗水总流量:Q3=qf=0.486㎥/s
采用管径:D3=450mm
管中流速:V3=1.94m/s
3)清水:
清水总流量:Q j=Q i=0.463㎥/s
清水渠断面:同进水渠断面(便于布置)。

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Q5=Q2=0.116㎥/s
采用管径:D5=250mm
管中流速:V5=1.25m/s
4)排水:
排水流量:Q6=Q3=0.486㎥/s
排水渠断面:宽度B6=0.6m,渠中水深0.5m
渠中流速:(为了便于布置同进水渠断面)
6.冲洗水箱(或水泵)
冲洗时间:t=6min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之间的沿途及局部损失之和h1=1.0m
配水系统水头损失:h2=h k=3.5m
承托层水头损失:h3=0.022H1q=0.11m
−1)(1−m0)H2=0.68
滤料层水头损失:h4=(γ1
γ
安全富余水头,采用h5=1.5m
冲洗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槽面:H u=h1+h2+h3+h4+h5
=1.0+3.5+0.11+0.68+1.5=6.79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