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课件

合集下载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 图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 图文
春夏秋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 每个人 就像一 粒小小 的尘埃 ,于春 夏秋冬 的轮回 里,在 风风雨 雨中飘 渺,在 阳光下 微笑人 的一生 中,会 品尝着 各种酸 甜苦辣 的味道 ,当回 眸看看 所走过 的路程 ,会让 我们渐 渐明白 一个道 理:人 需有一 颗淡然 的心来 对待这 世间百 态,需 用一颗 平常心 简简单 单过好 生活, 因为淡 然,会 使人简 单,简 单了, 就有快 乐。 在忙碌的生活里,谁都会遇到难处,在 现实的 生活中 ,谁都 有苦楚 ,人的 一生, 总是有 一些纠 结,会 让我们 无助; 总是有 太多的 奈何, 会让我 们无可 。所以 ,有些 事,可 以认真 对待, 但不可 去较真 。当然 ,说说 容易, 做起来 可能就 较难, 很多时 候,我 们往往 会始终 执着一 个人, 一件事 ,一段 情,这 种执着 仅仅是 一种执 念也就 罢了, 有些封 存的往 事,只 会让你 显得落 寞和孤 寂,将 岁月纠 结于此 ,往往 让人痛 不欲生 。岁月 静好, 可是, 你的人 生并非 安好, 许多的 事,我 们自己 是做不 了主的 ,对人 生旅途 中的风 景,我 们也没 有能力 做出选 择,但 是我们 可以对 自己的 心态进 行调整 ,时不 常地换 个角度 待人看 事,就 会给自 己带来 不一样 的感觉 。748219美文 网
丽和幸福,原来就在你路途的景色里!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时间也不能停滞,但是我们可以驻足。人生路上,一路行走,一路都是风景,路上,你会遇到很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不要忘了经常抬头凝视一会儿蔚蓝的天空和飞翔的鸟儿;不要忘了去看一看路边盛开的花朵,嗅嗅花儿散发出的香气。 显得很美丽,你大凡可尽收眼底。只不过人生的风景画册里,有的柔和,有的热烈,有的凄美,还有的悲壮,只要你放慢脚步,多看看沿途的风景,多收藏些快乐的心情,人生就会轻松很多。也许在你放松心境的时候,你就能看见生活的笑容。不同的人生体验,才能让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朗读《太常引》语文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朗读《太常引》语文课件.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像。请作具体简要 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 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 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 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 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 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 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等传世。
新知讲解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 白发欺人奈何? ”初升的时候,还是一片朦胧,当它慢 慢升高,就变得更加明亮,金色的波光,像重新磨过的 铜镜那样明亮了。此时,词人与友人举杯赏月,忽发狂 想,很风趣地向嫦娥提问:“被白发欺人奈何?”
新知讲解
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会想到与月有关的 神话传说:飞入月宫的嫦娥和月中桂树。
新知讲解
很明显,桂树实际 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 娑桂影(黑暗势力), 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 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 金人的势力。
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 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 大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 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 来实现的。
新知讲解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诗中展开了奇妙的想像:以金波四射的转轮 比月之圆(1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1分),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 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1分),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 山(1分),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1分)。(比喻和 想像各举两例,每个1分。)(本小题4分)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课件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课件

词牌名
题目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南宋)辛弃疾
赏 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中秋美景,月光明亮
开篇点题;
暗示着
时光的流逝。
早又是中秋佳节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①比喻②明月比作飞镜③表 现了圆月的皎洁明亮,暗示 时光的流逝,人生短暂。

析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姮héng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用典,拟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行 和言,表达了因岁月流逝、功业 无成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矛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用典,用两则有关月亮的传说, 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 治现实的矛盾。

析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词中作者情感发生了怎样感叹白发欺人,抒发壮志未酬的惆怅 ; ②俯瞰山河,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渴 盼; ③砍去桂树,表达想铲除一切黑暗势力
主旨
托物言志,词人在咏月,更是在抒 发自己的壮志豪情。通过古代的神 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 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 理想。全词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 浪漫主义色彩。感情色彩并非悲苦 感伤,是“豪放派”代表。
面对良辰美景,词人可能想到了沦 陷的北国。他要乘风飞去,到万里 高空去看一看魂牵梦绕的山河。 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阻碍北伐的人比喻成月中桂树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①想象,象征、用典(或比喻,托物言 志)②词人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 娑的桂树,让更多的月光洒向人间;③ 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 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 和收复失地的壮志爱国情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教学课件

赏析词句
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 更广泛的象征意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扫荡黑暗,把光明 带给人间。这一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神 话材料,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 来实现的。
赏析词句
归纳文章的主旨:
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 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都与运用神话传 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 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的苦闷, 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精读课文
品味赏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 欺人奈何?
上片对月抒怀,开篇两句写中秋的圆月皎洁。月轮转动, 暗示着时光流逝。白发不请自来,词人忍不住向月中嫦娥发 问。这一问有力地展示了词人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怀才不 遇的苦闷。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随堂检测
1.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下来。 B. 错了就不要试图去做任何无谓的解释,否则只能无功而返甚至事 与愿违。 C.来到海边,极目远望,碧蓝的海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随堂检测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 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 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 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赏析词句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 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 想与情怀。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优质课件.ppt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优质课件.ppt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 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 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金人 的势力。因为从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 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 压迫的家乡人民。
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 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 人间。这一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 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 7、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full also of the overcoming of it.----Hellen Keller, American writer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20.8.520.8.520.8.5。2020年8月5日星期三二 〇二〇年八月五日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
课文主旨
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 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都与运用神 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 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的 苦闷,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 词章。
•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0.8.58.5.202011:0311:03:10Aug-2011:03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

第十一页,共19页。
第十一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六点 四十分。
赏析(shǎnɡ xī)词句
乘风(chénɡ fēnɡ)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 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 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cí rén)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 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zǔguó)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第九页,共19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四十分。
赏析 (shǎnɡ xī) 词句 一轮(yī lún)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以寄托( jìtuō)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即嫦娥,传说(chuánshuō)中的月中仙女。 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第七页,共19页。
第七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六点 四十分。
理解语
“斫去”三句:
斫:
桂:
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意。
婆娑(p砍ó 。suō):
第十二页,共19页。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四十分。
赏析(shǎnɡ xī)词句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 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 括金人的势力。因为(yīn wèi)从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 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精品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精品课件ppt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 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 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 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 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 内心矛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 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 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 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 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 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诵读课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 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 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 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 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 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 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 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赏析词句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 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 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 的理想与情怀。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 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 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 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 盾。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学课件,含视频)-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学课件,含视频)-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上片:望月抒怀 抒壮志难酬之悲
下片:浪漫想象 飞上长空,砍除桂树
表达抗金的信念。
课堂小结
(1)辛弃疾:爱国词人。 (2)内容情感:对传说进行想象,表达了词人 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3)表现手法:比喻、想象、象征。
主旨:
●辛弃疾的这首词,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 手法,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 的苦闷,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 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 光明带到人间的思想情感。
新课导入
中秋之夜,月亮仿佛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月亮 中的“桂树”婀娜婆娑,如此美妙的景致,作者 却希望砍掉月中“桂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又寄寓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 去探寻一下!
背景资料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 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 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 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 族侄赵昚,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 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shèn) 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作者七年之内,四次奏议,慷慨 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 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 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 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 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 欺负我。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黑暗
光明
南宋 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诵读课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 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
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
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
想到与月有五百丈的桂树。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
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
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
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
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
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 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 内心矛盾。
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
压迫的家乡人民。
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 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 人间。这一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 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课文主旨
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 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都与运用神 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 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的
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 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
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
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赏析词句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 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 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 的理想与情怀。
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
苦闷,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
词章。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 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 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 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
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
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 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 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金人 的势力。因为从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