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
《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的,其目的是为胃癌的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的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总则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和M(远处转移)。
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的范围。
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
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的和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的小写字母c、s、p 和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的肿瘤为准。
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的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
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
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的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
治疗性腹腔镜的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
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和病理的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
当手术和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的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和下(L)区。
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的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
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别记作E或D。
胃的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和大弯,前壁和后壁,全周的受累记作“Circ”。
残胃癌的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的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的(X)。
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
③肿瘤在残胃的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的其他位置(O)或整个残胃(T)。
扩散至食管(E)、十二指肠(D)或空肠(J)也应记录。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胃癌是指发生在胃内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分期与预后的评估对于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胃癌的严重性和治疗方案。
1. 胃癌的病理分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根据国际癌症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将胃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T期分期:- T1期:癌组织浸润到黏膜下层或肌层。
- T2期: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和肌层之间。
- T3期:癌组织浸润到浆膜下层。
- T4期:癌组织浸润到周围器官或结构。
N期分期:-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 N1期:有1-2个淋巴结转移。
- N2期:有3-6个淋巴结转移。
- N3期:有7个以上淋巴结转移。
M期分期:- M0期:无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转移。
2. 胃癌的预后评估胃癌的预后评估是根据病理分期以及其他多种因素进行的。
以下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理分期:病理分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早期胃癌(T1、T2期)的治愈率较高,预后相对较好。
然而,晚期胃癌(T3、T4期)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胃癌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越差。
组织学类型:胃癌可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如腺癌、黏液癌、鳞状细胞癌等。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其治疗和预后也存在差异。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胃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而表达PD-L1的胃癌患者对免疫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
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原发肿瘤大小等因素也会对胃癌的预后产生影响。
3. 胃癌的治疗方案胃癌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理分期、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患者的个人意愿等。
- 早期胃癌: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根据病理分期,可以选择胃部切除术或胃镜下黏膜切除术等。
胃管状腺癌分级标准

胃管状腺癌分级标准
胃管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胃癌类型,根据病理学特点,可分为不同级别。
以下是胃管状腺癌分级标准:
1. 高分化(低级别):肿瘤细胞呈现高分化,形态较规整,呈管状排列。
细胞核较小,染色质均匀,胞质丰富。
此级别的肿瘤生长较缓慢,转移风险相对较低。
2. 中分化(中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介于高分化与低分化之间,形态较不规则,管状结构部分丧失。
细胞核较大,染色质不均匀,胞质较少。
此级别的肿瘤生长速度适中,转移风险较高中分化肿瘤低。
3.低分化(高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实性结构为主,管状结构较少。
细胞核较大,染色质粗糙,胞质较少。
此级别的肿瘤生长迅速,转移风险较高。
4.未分化:肿瘤细胞缺乏典型腺癌特征,呈现高度异型,无法判断分化程度。
此级别的肿瘤生长速度极快,转移风险最高。
胃管状腺癌的分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分化肿瘤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术后可能不需要辅助化疗;中分化肿瘤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低分化肿瘤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此外,未分化肿瘤患者往往预后较差,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胃管状腺癌的分级并非绝对,有时会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报告
和病情定期评估肿瘤的分级,调整治疗方案。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胃管状腺癌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是指根据胃癌组织的形态、组织学结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特征来诊断胃癌的一套标准。
一般来说,胃癌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胃癌组织的形态:胃癌组织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团块状,有时还会出现溃疡、坑洞等病理表现。
2. 组织学结构:胃癌组织的组织学结构表现为细胞核较大、核分裂明显、细胞间质较少等特点。
3. 分化程度:根据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相似度,可以将胃癌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三种类型。
4. 浸润深度:胃癌的浸润深度是指肿瘤组织侵入胃壁的深度,根据浸润深度的不同,可以将胃癌分为黏膜下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和浆膜下浸润等不同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对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的正确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 1 -。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扩散与转移(引流胃区域淋巴结)
站别
第一站 (N1)
全胃
窦部
体部
3,4,5,6
贲门部
1,3,4, 5,6 2,7,8,9 10,11 12,13,14 1,2,3,4
1,2,3, 4,5,6 7,8,9, 10,11 12,13,14
第二站(N2)
1,7,8,9
5,6,7,8 9,10,11 12,13,14
胃癌的临床 / 病理分期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概述
胃癌是居全球第二位、我国首位的常
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男性多
于女性,其比例为2:1—3:1,位于胃窦部 占46.9%,贲门胃底占39%,胃体部占10.2%, 全胃癌为3.8%。
病因
1、地域因素及饮食生活因素
地域差别明显:发病率 30/10 万以上的
第三站(N3)
2,10,11, 12,13,14
病理分期系统(概述)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对判断胃癌病程、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和预后均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有多个胃癌分期系统 , 因各有其
优缺点而未能完全统一和普及。
病理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1966 年国际抗癌联盟 (UICC) 首次制定 胃癌国际TNM分期法。
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再分期。
病理分型
1、早期胃癌: 定义: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不 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分型: I型 隆起型:病灶凸向胃腔。 Ⅱ型 浅表型:比较平坦,无明显隆 起与凹陷。 Ⅱa型 浅表隆起型 Ⅱb型 浅表平坦型 Ⅱc型 浅表凹陷型 Ⅲ型 较深溃疡
病理分型
临床病理分期

临床病理分期我国胃癌TNM分期: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UICC倡导的TNM分期法,根据原发病灶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条件,于1978年初步制订了我国的胃癌TNM分期法。
(1)原发肿瘤(T)分期:T1 不管肿瘤大小,癌灶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早期胃癌。
T2 癌灶侵及肌层,病灶不超过1个分区的1/2。
(分为3个区)T3 肿瘤侵及浆膜,或虽未侵及浆膜,然病灶已超过1个分区的1/2,但未超过1个分区。
T4 肿瘤已穿透浆膜,或大小已超过1个分区。
(2)淋巴结转移(N)分期: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为离癌灶最近,贴近于胃壁的第1站淋巴结有转移,包括贲门右、左,胃小弯、胃大弯,幽门上、幽门下以及脾门淋巴结。
N2 远隔癌灶部位的第1站淋已结有转移(如胃窦癌有贲门旁或脾门淋巴结转移或贲门癌有幽门上下淋巴结转移)或有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干、脾动脉干及胰十二指肠后第2站淋巴结的转移。
N3 有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的第3站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4)临床分期:I期无淋巴结转移或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即T1N0~1M0。
Ⅱ期癌肿侵及肌层或浆膜层,病变范围未超过1个分区,没有或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即T2~3N0~1M0。
Ⅲ期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远隔部位的第1站淋巴结转移,或邻近第2站淋巴结转移,或虽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甚或无淋巴结转移,但癌肿已超过1个分区且浸润已超越粘膜下层者,即T1~4N2M0和T4N0~1M0。
Ⅳ期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远处转移或有肝十二指肠韧带、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结肠中动脉周围等第3站淋巴结转移,即T1~4N0~3M1和T1~4N3M0。
国际抗癌联盟胃癌TNM分期:为了制订一个合理、实用的胃癌分期方法,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日本肿瘤协会(JCC)经过反复磋商讨论,于1985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由UICC正式颁发了国际统一的胃癌新TNM分期法。
执业医考常考的分期

执业医考常考的分期1 .胃癌分期:胃癌TNM分期的病理依据主要是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情况。
以T代表原发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
T :肿瘤侵及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肿瘤浸润至固有肌层;T :肿瘤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而未侵犯脏腹膜或邻近结构;T :肿瘤侵犯浆膜;T :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脏器。
N:表示局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No :无淋巴结转移;N :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 : 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 : 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M:则代表肿瘤远处转移的情况。
M :无远处转移;M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的不同组合可将胃癌划分为I〜IV临床病理分期。
2 .结肠癌分期:TNM分期:T代表原发肿瘤,N为区域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
2.1. T①TO :无原发肿瘤证据②TiS :原位癌③Tl :肿瘤侵及黏膜下层④T2 :肿瘤侵及黏膜肌层⑤T3 :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⑥T4:穿透脏腹膜,或侵及其他脏器或组织2. 2. N①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②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③N :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④N :2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2. 3. M①MX :无法估计远处转移②MO :无远处转移③Ml :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0期:与TM分期的关系:TiSNM,5年生存率:--I期:与TM分期的关系:T-NM, 5年生存率:93%Il期:与TM分期的关系:Il A期T3NM、IIB期T'NM;5年生存率:80%川期:与TM分期的关系:川A期T.2N1M。
、IIIB期T37NM。
、IlIC期任何TNzM0;5年生存率:60%IV期:与TM分期的关系:任何T、任何N、M13. NYHA分级和Killip分级分级NYHA分级: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不受限Il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分期Ill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IV级:有心脏病,休息时就有症状KiIIiP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不受限Il级:肺部有湿啰音,范围<1/2肺野Ill级:肺部有湿啰音,范围>1/2肺野IV级:休克临床分级分级A期前心力衰竭阶段(高发危险人群,无心脏结构改变,无症状)B期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有心脏结构改变,无症状)C期临床心力衰竭阶段(有心脏结构改变,有症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D期难治性终末心力衰竭阶段4. 膀胱癌分期和治疗4 . 1具体分期TiS期:原位癌Ta期:无浸润的乳头状癌T1期:黏膜固有层T2期:T2a期,浅肌层(肌层内1/2);T2b期,深肌层(肌层外1/2)T3期:T3a期,显微镜下见浸润周围组织;T3b期,肉眼可见浸润周围组织T4期:侵犯前列腺、子宫、阴道及盆壁等4.2治疗:TiS期:膀胱灌洗Ta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灌洗化疗T1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灌洗化疗T2期: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T3期:单个局限:膀■胱部分切除术;多个广泛:根治性的膀胱全切术随诊观察T4期:姑息性的放疗或化疗5 .前列腺癌分期和治疗T1期:T1a :偶发肿瘤体积<所切除组织体积的5%,直肠指检正常;随诊观察T1b :偶发肿瘤体积>所切除组织体积的5%,直肠指检正常;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Ib〜T2期)T1c:单纯PSA升高,穿刺活检发现肿瘤,直肠指检及经直肠超声正常;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lb〜T2期)T2期: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lb〜T2期)T2a :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并<单叶1/2T2b :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并>单叶1/2T2c :肿瘤侵犯两叶,但仍局限在前列腺内T3期:内分泌治疗为主,可行睾丸切除术+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制剂①T3a :肿瘤侵犯并突破前列腺一叶或两叶包膜②T3b :肿瘤侵犯精囊T4期:内分泌治疗为主,可行睾丸切除术+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制剂肿瘤侵犯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和骨盆6 .淋巴瘤分期I期:1个淋巴结或1个结外器官(E)Il期:①横隔同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结②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隔同侧1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川期:横隔两侧均有侵犯或脾脏受累IV期:①1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累或播散性侵犯②肝或骨髓受累A.无症状B.有症状:T>381、盗汗、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7 .多发性骨髓瘤分期:DUrie-SaImon标准分期系统8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8.1 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主要死因I期:肾小球超滤过Il期:尿蛋白排泄率基本正常Ill期: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ug∕mi nIV期:尿蛋白排泄率>200ug∕min,尿蛋白总量>0. 5g∕24h (昭昭医考)V期:尿毒症8 .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I期:微血管瘤可有出血Il期:微血管瘤增多,出血+硬性渗出川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IV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V期:机化物增生Vl期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失明9 .乙脑分期初期:发热极期:意识明显障碍,脑膜刺激征恢复期:渐恢复正常后遗症期:意识障碍、痴呆等10 .流脑分期前驱期:发热败血症期: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脑膜炎期:脑膜刺激征恢复期:患者逐渐恢复正常11 .儿科一维生素D缺乏星期佝偻病分期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夜惊、多汗、烦躁)活动期(激期):3~6个月一颅骨软化;7~8个月以上一方颅;1岁一串珠肋、下肢畸形恢复期: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后遗症期: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12 .子宫颈癌分期I期:癌灶局限于宫颈,分为IA期和IB期:IA: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可见浸泗癌,分为:IAi:间质浸润深度W3mm,宽度W7mmIA2:间质浸润深度>3mm且<5m,宽度W7mπιIB:临床肉眼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分为:IB1: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W4cmIB2: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Il期: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分为IIA期和IIB期: IIA:无宫旁组织浸润Il A1 :癌灶最大直径W4cmIl A2 :癌灶最大直径>4cmIIB :有明显宫旁组织浸润川期:癌灶扩散至盆壁和(或)累及阴道已达下1/3,分为IlIA期和川B期:IIIA:癌灶累及阴道下1/3,但未达盆壁IIIB:癌灶浸润宫旁,已达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IV期:癌灶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灶浸泄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分为IVA期和IVB 期:IVA:癌灶侵犯邻近的盆腔器官IVB:有远处转移13 .子宫内膜癌分期I期:局限于宫体,分为IA期和IB期:IA:肿瘤浸润深度W1/2肌层IB: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Il期:侵犯宫颈,仅宫颈内膜腺体受累,宫颈间质受累川期:局部和(或)区域转移,分为川A期、IlIB期、川C期:IIIA:肿瘤浸润至浆膜和(或)附件,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IIIB:肿瘤扩散至阴道me:肿瘤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IV期:远处转移,分为IVA期和IVB期IVA :肿瘤浸润膀胱和(或)直肠黏膜IVB :远处转移14 .子宫脱垂分期I度:轻型:宫颈外口尚未达到处女膜缘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Il度:轻型:宫颈已脱出于阴道口外重型:部分宫体已脱出至阴道口外川度:宫颈和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15 .甲状腺癌分期(I)T原发肿瘤所有的分级可再分为:(a)孤立性肿瘤,(b)多灶性肿瘤(其中最大者决定分级)。
胃癌分级三级分级标准

胃癌分级三级分级标准
胃癌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特征进行的。
胃癌的分级通常采用的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级系统。
TNM分级系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评估癌症的严重程度。
胃癌的TNM分级如下:
1. T分期:
T1:肿瘤直径小于等于2厘米,仅局限于胃黏膜层。
T2: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或者侵犯肌层或粘膜下层。
T3:肿瘤侵犯胃壁的全层或者穿透胃壁进入邻近器官或组织。
T4: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胰腺、大血管或膈肌等。
2. N分期:
N0:没有淋巴结转移。
N1:在胃的淋巴结转移。
3. M分期:
M0:没有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根据以上三个分期的结果,胃癌的分级可以分为以下三
个级别:
Ⅰ级:T1N0M0
Ⅰ级:T2-T3N0M0
Ⅰ级:T4N0-N1M0
需要注意的是,胃癌的分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医生或医院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级标准。
此外,胃癌的分级只是评估癌症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可将胃癌分为四期。
T--指原发肿瘤为了便于估计肿瘤的范围及大小,将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即在胃大、小弯的全长划出三等分的点,联结相应的大、小弯的点,上1/3 区包括责门及胃底,中1/3区为胃体的大部,下1/3区包括胃窦。
T1:无论肿瘤大小,病变仅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T2:肿瘤侵及胃壁肌层,但大小不超过一个分区的1/2。
T3:肿瘤侵及胃壁浆膜层,或虽未侵及浆膜层,但病变已大于一个分区的1/2,但未超出一个分区。
T4:肿瘤占一个分区以上(T4a),或已累及周围脏器(T4b)。
N--指淋巴结转移情况N0:无淋巴结转移。
N1: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
N2: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
N3: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M--指远处转移情况,包括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腔种植。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胃癌的临床分期根据上述病理分期,临床可将胃癌分为四期:第I期,指无淋巴结转移的表浅型胃癌,或肿瘤虽已侵及肌层但不超过一个分区1/2者;第Ⅱ期,指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的表浅癌、T2和T3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3癌也属此期;第Ⅲ期,指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大小肿瘤,或仅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甚或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大小已超过一个分区者;热文推荐:早期胃癌的临床分型(图) 中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期(图)
第Ⅳ期,凡伴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无论肿瘤
大小,均属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