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调研报告
材料性能测试报告

材料性能测试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详细测试和分析。
通过对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从而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测试方法物理性能测试密度测试采用测量材料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材料的密度。
通过在已知质量的材料上测量浮力,再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密度值。
硬度测试采用万能硬度计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通过观察材料某一位置上的塑性变形来判断硬度。
化学性能测试腐蚀性测试针对具体应用场景,选取适当的化学试剂对材料进行浸泡或涂覆,观察材料在一定时间内的腐蚀情况,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测试强度测试采用拉伸试验、压缩试验或弯曲试验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强度测试。
通过施加力并记录变形,分析应力-应变关系,得到材料的强度参数。
韧性测试采用冲击试验、弯曲试验或断裂试验等方法,对材料进行韧性测试。
通过施加冲击力或弯曲力,观察材料破裂的方式和强度衰减情况,评估材料的韧性。
测试结果与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结果密度测试结果经过密度测试,得到材料A的密度为1.21 g/cm³,材料B的密度为2.05g/cm³。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材料A相较于材料B而言,密度较小。
硬度测试结果通过硬度测试,得到材料A的硬度为90 HB,材料B的硬度为130 HB。
从硬度值可以看出,材料B比材料A更耐磨。
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腐蚀性测试结果在对材料A进行腐蚀性测试后,发现材料A没有发生明显的腐蚀现象。
然而,对材料B进行腐蚀性测试后,发现材料出现了局部腐蚀。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强度测试结果在拉伸试验中,材料A的抗拉强度为200 MPa,材料B的抗拉强度为300 MPa。
通过对比两种材料的抗拉强度,可以得出材料B的强度更高。
韧性测试结果经过冲击试验,得到材料A的韧性为30 J/m²,材料B的韧性为45 J/m²。
从韧性值可以看出,材料B相较于材料A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教学改革,物理,性能]关于“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改革,物理,性能]关于“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688ec9a300a6c30c229fd3.png)
关于“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武汉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在原耐火材料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
耐火材料专业创办于1961 年,是国内高等院校最早设立的耐火材料专业之一,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原冶金部及湖北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是湖北省楚天学者首批设点学科,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品牌专业。
进入新世纪,国家教育部提出厚基础、宽专业面的人才培养原则,与此同时,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耐火材料的功能化要求和国家提出节能减排基本国策。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对材料物理性能这一专业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21 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
材料技术是现代高科技与经济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材料又往往是高新技术的突破口。
在工业经济时代,尤其是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材料产业政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发展。
材料与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不仅推动了高科技和经济的进步,而且还不断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各种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对具有材料背景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出现了很多对口的材料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必须改变过去过分依赖于行业背景的课程设计,改变原来以无机材料的热、力学性能为重点的授课原则,以培养学生大材料思想为目标,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说来,要培养学生在材料领域宽广的知识面,使其理论知识不仅只局限于耐火材料所涉及的力学、热学性能,还应扩展到功能材料及高新材料的理论知识领域,建立大材料的思想。
使学生树立不仅能够从事耐火材料的相关工作,还能从事其他功能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意识。
学生眼界的扩大,必然会使理论知识宽广,就业面扩大。
二、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方法与经验的结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
物理调研报告5篇

物理调研报告物理调研报告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调研报告1前言:现在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在同年级同班级的同学中,有人对学习应付自如举重若轻,有人却不敢重负步履蹒跚。
同样的学习条件,学习效果却相差悬殊,有人事半功倍,也有人事半功倍,这种现象与同学们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当前全满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在同年级同班级的同学中,有人对学习应付自如举重若轻,有人却不敢重负步履蹒跚。
同样的学习条件,学习效果却相差悬殊,有人事半功倍,也有人事半功倍,这种现象与同学们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当前全满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地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变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是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为题的过程,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这长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根本上边个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次调查包括以下内容:研究方法: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确定中学孤儿生意有的学习方式,并成为中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提供可产靠的意见2.调查内容调查中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上表现情况以及课后学习情况三方面内容。
期中课上表现情况分为听课、课堂参与等环节,课后情况分为作业、复习、讨论学习等环节。
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收集上的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3.调查对象实验中学高一26名学生,高二40名学生,高三54名学生。
材料实验报告结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探究某种新型材料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报告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确定新型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密度、硬度、弹性模量等;2. 分析新型材料的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3. 评估新型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一定量的新型材料样品;2. 实验设备:电子天平、硬度计、拉伸试验机、腐蚀试验箱等;3. 实验步骤:(1)称量样品,测定其密度;(2)使用硬度计测定样品的硬度;(3)进行拉伸试验,测定样品的弹性模量;(4)将样品置于腐蚀试验箱中,观察其耐腐蚀性;(5)将样品暴露于空气中,观察其抗氧化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密度实验结果显示,新型材料的密度为 2.8g/cm³,与常见材料相比,具有较低的密度。
这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性能,有利于降低产品重量,提高结构强度。
2. 硬度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材料的硬度为8.5HRC,具有较高的硬度。
这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适用于承受较大摩擦力的场合。
3. 弹性模量拉伸试验结果显示,新型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GPa,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
这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
4. 耐腐蚀性腐蚀试验结果显示,新型材料在腐蚀试验箱中浸泡24小时后,表面无明显腐蚀现象。
这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恶劣环境。
5. 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材料在空气中暴露48小时后,表面无明显氧化现象。
这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适用于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场合。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新型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 较低的密度,有利于降低产品重量;2. 较高的硬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3. 较高的弹性模量,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4. 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恶劣环境;5. 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适用于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场合。
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材料物理实验室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
2. 学习并掌握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材料的力学性能规律。
实验仪器:1. 万能材料试验机2. 量具:钢直尺、游标卡尺3. 计算器4. 记录本实验材料:1. 钢材(Q235)2. 铝合金(6061)3. 塑料(聚丙烯)4. 纤维材料(碳纤维)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静态拉伸法测试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
通过拉伸实验,测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力,进而计算出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指标。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钢材、铝合金、塑料和纤维材料分别切割成标准试样。
2. 测量试样尺寸: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长度、宽度和厚度,记录数据。
3. 安装试样:将试样固定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中心线与试验机拉伸轴对齐。
4. 进行拉伸实验:启动万能材料试验机,缓慢拉伸试样,直至试样断裂。
5. 记录实验数据:在拉伸过程中,记录应力、应变等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指标。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弹性模量: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存在差异。
钢材的弹性模量最高,铝合金次之,塑料和纤维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
2. 屈服强度:实验结果显示,钢材的屈服强度最高,铝合金次之,塑料和纤维材料的屈服强度相对较低。
3. 抗拉强度:实验结果显示,钢材的抗拉强度最高,铝合金次之,塑料和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
结论:1. 钢材在力学性能方面表现最佳,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强度。
2. 铝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但比钢材略逊一筹。
3. 塑料和纤维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相对较差,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试样安装正确,避免因安装不当导致实验数据误差。
2. 在拉伸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试样状态,防止试样断裂时发生意外。
pa6材料性能研究报告

pa6材料性能研究报告材料性能研究报告1. 引言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对PA6(聚酰胺6)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PA6是一种合成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2. 材料制备我们使用商业供应的PA6颗粒进行实验。
颗粒根据配方在注塑机中加热熔融,并使用模具制备成板状样品。
制备过程中保持温度和注塑压力恒定。
3. 结构分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PA6样品具有均匀的结晶结构,并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或孔洞。
4. 力学性能测试为了评估PA6材料的力学性能,我们使用万能材料测试机对样品进行拉伸和弯曲试验。
结果显示,PA6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其拉伸强度达到XXX MPa,屈服强度为XXX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XXX%。
在弯曲试验中,PA6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抗弯性能,弯曲强度为XXX MPa。
5. 热性能测试通过热重分析(TGA)测试,我们评估了PA6材料的热稳定性。
结果显示,在XXX°C的温度下,PA6材料的失重率仅为XX%,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结果显示PA6具有较高的熔点。
6. 化学性能测试我们对PA6材料的抗化学腐蚀性进行了测试。
将样品暴露在不同的化学试剂中,观察其重量变化和外观变化。
结果显示,PA6材料对大多数常见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7.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PA6材料的性能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PA6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 PA6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高温环境。
- PA6对大多数常见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然而,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和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比如材料的可塑性和耐磨性等。
最后,我们希望这份研究报告对于理解和应用PA6材料的性能有所帮助,并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材料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试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力学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能,为后续的材料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希望掌握以下内容:1. 材料的密度、硬度、熔点等基本物理特性;2. 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特性;3. 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等特殊性能。
二、实验材料1. 钢材:Q235钢2. 铝合金:6061铝合金3. 塑料:聚丙烯(PP)4. 陶瓷:氧化铝陶瓷三、实验设备1. 密度测定仪2. 硬度计3. 熔点测定仪4. 拉伸试验机5. 压缩试验机6. 弯曲试验机7. 腐蚀试验箱8. 耐磨试验机四、实验方法1. 物理特性测试:采用密度测定仪、硬度计、熔点测定仪等设备,分别测试材料的密度、硬度、熔点等物理特性。
2. 力学特性测试:采用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等设备,分别测试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特性。
3. 特殊性能测试:采用腐蚀试验箱、耐磨试验机等设备,分别测试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等特殊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特性测试结果(1)密度:Q235钢的密度为7.85g/cm³,6061铝合金的密度为2.7g/cm³,聚丙烯的密度为0.91g/cm³,氧化铝陶瓷的密度为3.95g/cm³。
(2)硬度:Q235钢的硬度为HB180-200,6061铝合金的硬度为HB100-120,聚丙烯的硬度为HB60-70,氧化铝陶瓷的硬度为HB900-1000。
(3)熔点:Q235钢的熔点为约1500℃,6061铝合金的熔点为约660℃,聚丙烯的熔点为约170℃,氧化铝陶瓷的熔点为约2070℃。
2. 力学特性测试结果(1)拉伸强度:Q235钢的拉伸强度为490MPa,6061铝合金的拉伸强度为275MPa,聚丙烯的拉伸强度为35MPa,氧化铝陶瓷的拉伸强度为600MPa。
(2)压缩强度:Q235钢的压缩强度为345MPa,6061铝合金的压缩强度为200MPa,聚丙烯的压缩强度为80MPa,氧化铝陶瓷的压缩强度为600MPa。
材料物理性能调研报告

材料物理性能调研报告学院:材料学院专业:铸造10-4班姓名:***学号:************金属塑料一种集塑料和金属特点于一身的新型材料——“金属塑料”近日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
有关专家评价说,这种“金属塑料”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大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可作为纳米、微米加工和复写的优良材料,将来可使汽车部件像塑料一样便宜。
1.块体金属玻璃(玻璃茶杯)与可加工性。
众所周知,从结构上来说,固体物质至少有晶态结构(原子,分子或分子链排列有序)与非晶态结构(原子,分子或分子链排列无序)两大类。
而从熔融态冷却形成非晶态结构的固体物质通常又被特指为玻璃态或玻璃。
为了从化学组成上区分不同类型的玻璃,在"玻璃"前面又冠以某种定语,如喝酒用的透明玻璃杯一般是氧化物类的,因此称为氧化物玻璃,而塑料通常是由碳-氢分子类聚合物链无序排列而成,因此又称为聚合物玻璃。
氧化物或聚合物玻璃在高温的可加工性源于这些材料在高温时发生的软化特性,即可以在"某个温度"以上的"非常宽的温度范围"内能够像揉面团那样进行长时间的无限度变形加工。
这里所说的"某个温度"用专业的术语讲叫玻璃转变温度(Tg),而"非常宽的温度范围"称为"过冷液相区"(ΔTx),过冷液相区ΔTx越宽越好,就越有利于加工成型,而处于该温度范围内的玻璃又称为"过冷液体".在过冷液相区能够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意味着过冷液体的稳定性好,如果稳定性不好,则意味着过冷液体会很快发生晶化而无法再继续进行加工。
从玻璃态而来的过冷液体不同于从高温熔融态的熔体冷却得到的过冷液体,前者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保持一定的形状,这也是玻璃工艺品制作大师们能够进行无模吹制复杂形状工艺品的关键。
金属玻璃的出现则还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
由于金属的特殊性,在常规的冷却条件下,金属合金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总有结晶的倾向,从而形成晶体结构的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物理性能调研报告学院:材料学院专业:铸造10-4班姓名:***学号:************金属塑料一种集塑料和金属特点于一身的新型材料——“金属塑料”近日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
有关专家评价说,这种“金属塑料”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大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可作为纳米、微米加工和复写的优良材料,将来可使汽车部件像塑料一样便宜。
1.块体金属玻璃(玻璃茶杯)与可加工性。
众所周知,从结构上来说,固体物质至少有晶态结构(原子,分子或分子链排列有序)与非晶态结构(原子,分子或分子链排列无序)两大类。
而从熔融态冷却形成非晶态结构的固体物质通常又被特指为玻璃态或玻璃。
为了从化学组成上区分不同类型的玻璃,在"玻璃"前面又冠以某种定语,如喝酒用的透明玻璃杯一般是氧化物类的,因此称为氧化物玻璃,而塑料通常是由碳-氢分子类聚合物链无序排列而成,因此又称为聚合物玻璃。
氧化物或聚合物玻璃在高温的可加工性源于这些材料在高温时发生的软化特性,即可以在"某个温度"以上的"非常宽的温度范围"内能够像揉面团那样进行长时间的无限度变形加工。
这里所说的"某个温度"用专业的术语讲叫玻璃转变温度(Tg),而"非常宽的温度范围"称为"过冷液相区"(ΔTx),过冷液相区ΔTx越宽越好,就越有利于加工成型,而处于该温度范围内的玻璃又称为"过冷液体".在过冷液相区能够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意味着过冷液体的稳定性好,如果稳定性不好,则意味着过冷液体会很快发生晶化而无法再继续进行加工。
从玻璃态而来的过冷液体不同于从高温熔融态的熔体冷却得到的过冷液体,前者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保持一定的形状,这也是玻璃工艺品制作大师们能够进行无模吹制复杂形状工艺品的关键。
金属玻璃的出现则还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
由于金属的特殊性,在常规的冷却条件下,金属合金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总有结晶的倾向,从而形成晶体结构的固体。
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是采用至少高达105K/s的冷却速度来冷却合金熔体,以制备出厚度在几十到上百微米的薄带状金属玻璃,这些薄带状玻璃的过冷液相区一般都较窄或几乎没有,其应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
人们研究发现,金属玻璃在多方面都具有其相应晶态合金所不具备的优异物理,力学与化学等特性,因而成为材料与物理学家及工业部门非常感兴趣的开发研究的对象。
人们研究金属玻璃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金属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或非晶形成能力),一个金属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可以简单地用所获得的最大非晶样品直径或厚度(在三维空间上是最小尺度的方向)来表示,即,所能获得的非晶样品直径或厚度越大,表示该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越高。
作为塑料的聚合物玻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玻璃,相对于金属玻璃而言,它的玻璃形成能力高,玻璃转变温度低,过冷液相区宽而过冷液体的稳定性又高,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热塑性是聚合物玻璃的最显着特征之一,因此聚合物玻璃(塑料)广泛应用于塑性成型工业,用于制作各种模型和零件。
同聚合物玻璃相比,虽然金属玻璃具有优越的机械和电学等性能。
但是,以往发现的金属玻璃其玻璃形成能力非常低,其可加工性能和塑性都比较差。
最近十年来,对金属玻璃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可以在多个金属合金体系获得毫米甚至厘米级尺寸的块状金属玻璃。
由于块状金属玻璃在过冷液相区也表现出如氧化物玻璃和塑料那样的粘性流变特性,因此,人们也自然会希望块状金属玻璃能像聚合物塑料那样,在过冷液区对其进行变形和塑性加工。
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块状金属玻璃的玻璃转变温度都很高,过冷液体的稳定性相对地说也还比较低,对它们的塑性和应用研究都受到了限制。
开发出一种像聚合物塑料一样的,在很低的温度下(特别是室温附近)就表现出粘滞性和优良塑性的金属材料是材料研究人员的梦想。
2.金属塑料的合成。
在国际上,进行具有优异玻璃形成能力的金属玻璃的合成探索一直是块状非晶合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多年来,我们在包括Cu2Zr二元块状非晶合金的合成在在内的多个体系的块状非晶合金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结果。
近两年在稀土基块状非晶合金的合成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我们合成出元素周期表的镧系稀土元素中分别以8个稀土元素为基的一系列块状非晶合金。
在2003年,我们就报道了具有强玻璃形成能力而玻璃转变温度[Tg=409K(136℃)]较低的PrCuNiAl块状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宽度也达43K.2004年以来,我们在Ce基非晶合金的合成研究上又取得了重要进展,获得了具有强玻璃形成能力和玻璃转变温度极低的CeAlCu等多个成份的块状非晶合金:玻璃转变温度低到Tg=341K,过冷液相区宽达ΔT=80K.因此,该基的一系列成分的块状非晶合金可以在近开水的温度附近像塑料那样对其进行复杂的成型加工,我们称具有这样优异可加工特性的非晶态金属合金为非晶态金属塑料(本文以下也简称为金属塑料)。
对于Ce金属塑料的合成,其方法与块状非晶的制备类似,在电弧炉中熔炼母合金,然后采用铜模吸铸或者喷铸的方法冷却成型。
金属Ce基金属塑料的成分通常是由三种,四种或五种元素组成,而其玻璃形成能力依组成的差异而有较大的变化。
如对成分为Ce70Al10Cu20的三元合金,可获得的样品直径至少为2mm,通过成分的调整和微量元素掺杂的方法,可获得的玻璃样品直径从2mm提高到8mm,即玻璃形成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从实验研究上来说,确定所制备的金属合金是否获得了完全非晶态结构,最常用的三种鉴定是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XRD),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结构观察。
X射线衍射曲线上显示有一个明显宽化了的一级衍射峰和一个较低的次级衍射峰,表明该合金样品具有非晶结构特征。
但仅根据X射线衍射结果还不能确定样品是完全非晶态结构。
在该样品的DSC测量曲线上,非晶态结构的样品应显示出由于发生玻璃转变而产生的吸热峰,在该温度范围的非晶样品会变得非常软。
在更高温度表现出晶化过程的放热峰,这样的放热峰可能不止一个。
应当提及的是,非晶态结构的样品在高温一旦发生晶化,样品会再一次变硬。
用上述的XRD和DSC方法来确定样品的非晶态性质还只是宏观上统计性质的。
为了从微观上确定这样的非晶样品基体中是否还存在纳米尺度的晶体结构相,一种好的方法是借助于HREM观察。
一个完全非晶态结构的样品中,用HREM观察到的应该是由无序的点状衬度组成的图像,对我们的CeAlCu合金样品的HREM观察也明确了该样品的完全非晶态结构特征。
Ce基金属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很低,如Ce70Al10Cu20的为68℃,低于开水的温度(100℃),接近于室温。
这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玻璃转变温度最低的块状非晶合金,比典型的Zr-和Pd-基块体非晶低200―300℃之多,而和许多聚合物玻璃的铸态的1.5mm×12mm×70mm尺寸的Ce702Al10Cu20(A)和8mm的直径的Ce68Al10Cu20Nb2(B)合金的照片;(b)对应的A和B金属塑料的在10K/min扫描速度时的DSC曲线类似如尼龙(大约43℃),甚至比许多聚合物玻璃都低如聚氯乙烯(约75―100℃)。
这种很低玻璃转变温度的金属塑料,将金属玻璃和聚合物玻璃的界限打破了,使金属玻璃和普通的聚合物塑料一样在很低的温度下就可以软化加工。
3.金属塑料的超塑性。
由于该金属塑料的玻璃转变温度与通常的聚合物玻璃类似,因此完全可以利用它的过冷液体的特性进行超塑性变形。
在室温时该金属塑料表现出和其他块状非晶相类似的脆性断裂,几乎没有明显的压缩塑性。
室温时,该金属塑料的断裂强度为490MPa,接近于超高强度铝和镁合金的强度(如2024铝合金和ZC71-T6镁合金)。
但是当温度增加几十度,如在90℃时,该金属塑料就可以在很低的压力下实现超塑性压缩,直径为2mm的圆柱很容易被压缩成直径5mm的薄片。
Ce基金属塑料可以如我们希望的那样在开水中十分方便地进行压缩,拉伸,扭曲,压印等塑性加工和变形。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独特的性质,类似于聚合物玻璃的玻璃化温度和聚合物塑料的优良的可塑性,同时兼有普通的金属玻璃所具有的性质如导电性,因此是真正的金属型塑料。
4.金属塑料的热稳定性。
金属塑料的玻璃转变温度接近室温,因此它的热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该金属塑料能否在室温时稳定存在而能得以使用。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金属塑料的时间-温度-转变曲线(称之为TTT曲线)来考查其在室温的稳定性。
结果显示,在85℃晶化开始发生前的孕育时间大约是9小时(在某温度下等温时晶化前的孕育时间越长,说明该玻璃在此温度下越稳定),这和典型的Zr基金属玻璃在其玻璃化温度(大约400℃)附近退火类似。
通过TTT图的结果计算外推到室温时该金属塑料发生晶化的孕育时间大约是1010s,即约200年。
这说明该Ce基金属塑料是能够在相当长时间内稳定存在的。
在室温下放置了3个月的样品,在120℃等温条件下进行DSC测试,结果也发现样品没有发生明显晶化。
金属玻璃能否稳定的存在是非晶态物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该金属塑料的玻璃转变温度接近室温,因此也是一种理想的研究金属玻璃的结构转变和结构弛豫的材料。
5.金属塑料的声子也可以软化。
为了进一步研究Ce基金属塑料的独特结构和物理特性,实验测量了晶化前后的Ce70Al10Ni10Cu10合金的密度ρ,用超声波技术测量了该金属塑料的超声纵波波速vl和横波波速vs并依次计算出杨氏模量E,切变模量G和体模量K.结果表明,Ce702Al10Ni10Cu10金属塑料的晶化前后的vl(14.4),vs(20.9),E(43.6),G (47.8)和K(22.9)的变化都很大,但是密度的变化却很小,只有0.6.晶化前后的弹性模量的显着变化说明,Ce基金属塑料相对于它的晶态材料而言,长波段的纵向和横向声子都有大的软化行为。
相反的是,通常其他的非晶材料的晶化过程(包括块状非晶合金和氧化物玻璃)都只有明显的横向声子的软化,而没有明显的纵向声子的软化。
Ce基金属塑料的这种异常的声子软化行为,可能与它的独特的结构有关。
Ce原子具有可变的电子结构和双重的价态,只需要较小的能量就可以改变电子能级的填充状态。
另一方面,晶化前后非常小的密度变化,说明Ce 基金属塑料含有的自由体积少,是一种更加密堆积的结构,甚至比典型的ZrTiCuNiBe合金的结构堆积效率还要高。
6.金属塑料的潜在应用。
作为块状非晶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金属塑料,虽然这里介绍的还仅仅是Ce基金属塑料,我们相信,随着块状非晶合金新体系探索的越来越广泛进行,人们将合成出更多成分的非晶态金属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