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里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 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 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 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和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开创了唐 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一、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末年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刘宋时 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至盛唐,有一 批怀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长期隐居的 诗人,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互相唱和, 诗风较为接近,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首联—起。远景,概写。总写 了雨后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致。 颔联—承。近景,细描。具体 描绘山间雨后初秋月夜的美好 景色。 颈联—转。由景及人,奇峰突 起。 尾联—合。总结收尾,点明题 旨。暗寓情愿归隐山林,不愿 入世作官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通过对秋日傍晚 山间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寄情于山水,归隐田 园的思想感情。
《辛夷坞》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
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
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 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 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 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
王维的诗歌创作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 扛着锄头归来,相互间亲热地打 着招呼。 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 充满了恬然、自乐,散发着大自 然的芬芳。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写 到:“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 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 疏语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 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对孟浩然的评价: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完全 摆脱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的影 响,更多地抒写了个人怀抱, 给盛唐诗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初唐诗唐诗发展的准备时期,前五十年不到, 后五十年诗风变化,到陈子昂。理论上继承革新 新主张,实践上写《感遇诗》38首。陈子昂的理 论和实践标志着唐诗转变的关键,进入万紫千红 白花争艳的时代。除李白、杜甫之外,还有许多 其他诗人。
一、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储光羲: 主要写田园诗,山东人,中进士,隐 居终南山,安史之乱投降安禄山做伪职,
后入狱,贬官直到死。 《江南曲》四首 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取逐轻舟。
常建 长安人,中过进士,与王昌龄同年被取, 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佛教信徒,写 到破山寺所看到景物。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天宝年间王维思想已转向消极,经过安 史之乱,更是消极,对政治不闻不问, 尽管官至尚书右丞,仍不感兴趣,上朝 回家便念经拜佛,写诗说:“晚年惟好 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佛门何处销”明白表现他晚年思想, 在佛教圣地寻求精神寄托,对政治漠不 关心。
总的说来,佛教思想是王的主导思想, 先人称他为“诗佛”以佛说明思想境界 是正确的,王维山水诗表现已经与李白 山水诗完全不同,读后给人一种孤清冷 寂、消极出世感觉,然而反映自然美却 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

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中国山水田 园诗的最高成就。闻一多先生说: ‚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 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 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 然‛。
1、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
山水诗在谢灵运的笔下,往往追求 形似,写景繁富,而情与景两者则是 割裂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写意为 主,并不着力于景物的刻画。 王维吸收了两家之长,把写景与 抒情密切结合,熔抒情与写景于一炉, 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 种玲珑剔透、不可凑泊的意境。
王维不是象谢灵运那样把山水景 物作为自己瞩耳流目的感官享受,而 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 的知音,当他写景时,景物就不是独 立于诗人主体之外的纯粹的客观对象, 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 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 合。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征
意境平淡清远。写平静明丽的自然景物,总
是带着一种闲适清爽的心情。没有一般隐士 诗的远离人间的寂寞感,而是在宁静的环境 中表现生活的美好感受。因此,他的诗于宁 静的美中有生活的热烈和喧闹的气息。正因 为这种感情基调,其诗有一种外恬淡而内明 丽的风格。有的在宁静秀美中带壮逸之气。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资料

1、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 2、诗派及其形成原因 3、 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貌
盛唐诗坛(713-766)
❖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
❖ “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 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 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 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 汇》
❖ 四隐。“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 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 《旧唐书》本传
❖ “禄山命搜捕百官、宦者、宫女等,每获数 百人,辄以兵卫送洛阳”
3、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 六朝形似之美 ❖ 唐代形神并重
三、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 1、组成 ❖ 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
卢象、丘为、綦毋潜等 ❖ 隐居 ❖ 漫游
2、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
❖ (1)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表现出一种 回归自然、向往闲逸的思想。
❖ (2) 形式:长于五言,多五绝、五律、五古。 ❖ (3) 风格:大多偏于恬静雅淡,静逸明秀之美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此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 事,充满生活气息
❖ 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朴素流畅,与诗境契合无 间,不刻意求工而自工。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4、擅长五古、五律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人发展:1.田园诗——陶渊明;2.山水诗——谢灵运;3.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韦柳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主题一、山水田园,潇洒闲适1.歌颂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描绘秀逸雅致的林泉山川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闲适自由的人生境界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4.营造幽美自然的无我之境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遣兴抒怀,寄托失意入世与出世、真隐者与假隐者、终南捷径与怀才不遇、儒家政治功利与道家自然无为的永恒矛盾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理想人格,澄明境界1.隐者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禅意人生: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心之灵境: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因此,王、孟二人的隐居生活同中有异:王维的退隐,是官成 身退的优游生活,是一个饱尝官场风味而皈依佛教思想与山水田园 的居士,所以“心安理得”;孟浩然的归隐,却是随着儒家经济的 理想的破灭,乃无可为后,才在退隐和进取的思想斗争逐渐平息后, 真正地作了鹿门山的隐士。就此,反映在他们的作品里,王维身在 朝廷,心恋山林,多闲适自得之趣,心境与诗风都能达到恬静与平 淡的境界;孟浩然身在山林,常心怀魏阙,有时抒孤寂不平之情, 有时又平淡容与非常。
2.隐逸诗,表达了他栖幽隐逸的心趣,如《夜归鹿门 山》“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 村,余望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照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世人仕途竟进,我 独归隐,而仕途受挫后的归隐,不免有孤独寂寞之感和无 可奈何的幽怨,或者“恨无知音赏”的清高自赏(《夏日 南亭怀辛大》),既无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的欣喜,也没那种“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悠闲。
(二)作品题材内容:以四十岁为界,前期创作的幽 愤诗和边塞诗较为出色,后期则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幽愤诗。大多作于被贬济州和淇上时期。诗人或咏史寓言, 或直抒胸臆,抒发他对人生仕途的不平,如《寓言》二首其一有云: “朱绂谁家子……多承明主恩。……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偶然作》其五有云:“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黄金买歌笑, 用钱不复数。……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被服圣人教,一生自 穷苦。”通过对比,揭示纨绔贵仕,贤才沦落的社会现实。透过 “盛世”看黑暗,揭露较为深刻。而《陇头吟》《老将行》则讽喻 朝廷封赏不公,为老将功高不侯鸣不平。 2.边塞诗。于盛唐边塞诗外自具特色,如《陇西行》“十里一 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 断无烟。”从军书传递为切入点,选材角度新颖,惜墨如金,留下 想象空间;《观猎》从狩猎演武入手,只作“角弓鸣”“鹰眼 疾”“马蹄轻”“忽过”“还归”点染,巧于构思、精于用墨; 《少年行》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豪壮慷慨的男 儿情怀和《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奇粗犷的塞
盛唐田园诗派名词解释

盛唐田园诗派名词解释
盛唐田园诗派是唐朝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其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盛唐田园诗派的作品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崇尚自然美,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陶醉和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该流派的作品常常呈现出清淡自然、恬静闲适的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
盛唐田园诗派的兴起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密切相关。
唐代初期,政府重视生产,生产力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繁荣,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能够饱览山水田园,创作诗歌。
同时,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思想也为诗人的漫游、隐居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思想基础。
总结起来,盛唐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作品中呈现出的自然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对后世诗歌创作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 诗歌的一个流派,最 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 诗人陶渊明。古往今 来,陶渊明的诗作及 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特别是田 园诗,它自成流派、 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 作的发展,陶渊明的 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 生活,来源于陶渊明 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 受,有的接近于口语, 有的近似歌谣:有的 直抒胸臆,直接表明 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 之情,语言平淡而自 然,朴实而又毫不缺 管色彩,给人一种清 新、淳美的感觉、诗 情画意的感受。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 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 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 《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 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 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 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 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 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 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 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 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 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 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 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 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 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 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失火,迁至栗里,生活较为 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 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 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 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 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 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 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景平元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 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的 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元嘉元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 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 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 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 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 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 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 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 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 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 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 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多 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 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 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 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四、孟浩然 1、生平: 、生平:
孟浩然( ),襄阳人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四十岁离家 ),襄阳人。 求仕未果,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求仕未果,在“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哀 歌中离开长安。长期漫游江淮吴越之间。 歌中离开长安。长期漫游江淮吴越之间。晚年依 旧过着隐居生活。开元二十八年因病不治而终。 旧过着隐居生活。开元二十八年因病不治而终。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大诗派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和两大诗人(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和两大诗人(李白 和杜甫)开创了唐朝一代诗风, 和杜甫)开创了唐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 高水平。 高水平。
盛唐诗人大多有较浓厚的理想色彩。 盛唐诗人大多有较浓厚的理想色彩。写作重 视神似,偏于写意,强调主观感受,追求灵感, 视神似,偏于写意,强调主观感受,追求灵感, 这也就是严羽所谓“兴趣”。 这也就是严羽所谓“兴趣” 盛唐诗歌多浑厚真朴之作,尚自然, 盛唐诗歌多浑厚真朴之作,尚自然,致力于 表达真情实感,注重通篇浑成。 表达真情实感,注重通篇浑成。 一些诗人已经善于把深层的主观感情融合 到优美的自然景物描绘之中, 到优美的自然景物描绘之中,创造出情韵悠长的 意象,这就是殷璠所谓的“兴象” 意象,这就是殷璠所谓的“兴象”。
二、山水田园派产生原因(史39页) 山水田园派产生原因( 页 社百姓富庶,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庶, 文人士大夫有足够的条件漫游各地, 文人士大夫有足够的条件漫游各地,或生活于农 优游林下,寄情山水; 村,优游林下,寄情山水;
社会原因之二: 社会原因之二:
三、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
成就之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紧密结合, 成就之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紧密结合,丰富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 成就之二: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成就之二:形神兼备,物我契合,诗意与画 境的结合,对前代山水田园诗加以继承发展, 境的结合,对前代山水田园诗加以继承发展,扬 长避短。 长避短。
其四,王维影响最大, 其四,王维影响最大,奠定他在文学 史上重要地位的作品, 史上重要地位的作品,主要是他的山 水田园诗。 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 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 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由 于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 于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 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 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 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语淡:是指其诗语言浅易、叙述平直、 语淡:是指其诗语言浅易、叙述平直、 意境冲淡高远。 意境冲淡高远。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 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 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 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 在全篇中 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 闻一多《唐诗杂论》 有。”(闻一多《唐诗杂论》) 味浓:指的是他诗中有醇厚的情、 味浓:指的是他诗中有醇厚的情、质 朴的人、高洁的趣、壮逸的气。 朴的人、高洁的趣、壮逸的气。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 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 语淡 沈德潜所论: 襄阳诗从静悟得之, 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 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 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 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 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 观感受和情感意蕴, 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 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总之:孟浩然的诗融合陶、谢特点, 总之:孟浩然的诗融合陶、谢特点, 以白描的手法,清新自然的语言, 以白描的手法,清新自然的语言,将情 致意兴与物象融为一体, 致意兴与物象融为一体,形成清旷冲淡 而又不乏壮逸之气的独特风格。 而又不乏壮逸之气的独特风格。这是对 盛唐山水田园诗做出的独特贡献。 盛唐山水田园诗做出的独特贡献。其气 节人品和诗歌创作都受到后人的敬重。 节人品和诗歌创作都受到后人的敬重。
道三家并行, 佛、道思想影响。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 道思想影响。唐代儒、 不少文人受佛、道出世思想影响,喜欢清静, 不少文人受佛、道出世思想影响,喜欢清静,爱 好自然; 好自然;
社会原因之三: 社会原因之三:
由隐入仕的社会风气。一些文人为了早做官, 由隐入仕的社会风气。一些文人为了早做官, 先当隐士,闹大知名度以待朝廷征召。 先当隐士,闹大知名度以待朝廷征召。这种被视 终南捷径”的社会习尚, 为“终南捷径”的社会习尚,刺激了山水田园诗 的发展。 的发展。
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寓言》其一、 偶然作》其五等。 寓言》其一: 如《寓言》其一: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 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 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 恩。 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苑。 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苑。曲陌车马 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 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 言?
4.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 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 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 又能超凡拔俗。清沈德潜评论说: 又能超凡拔俗。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 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 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 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 闻一多说: 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 淡得看不见诗了, “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 唐诗杂论》 诗。”(《唐诗杂论》)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 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纹 綵。……在京师,日饭十数名 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 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 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 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 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旧唐书 王维传》
不 向 空 门 许 何 处 销 事 心 伤 几 生 一
文学自身的原因: 文学自身的原因
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魏晋时期出现完整的 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 山水田园诗。东晋末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东晋末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朝 刘宋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山水诗牢固占领诗坛; 刘宋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山水诗牢固占领诗坛; 王绩清淡自然的田园诗,张九龄“ 王绩清淡自然的田园诗,张九龄“首创清淡之 派”。这些都为山水田园诗的繁荣准备了必要的 条件,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条件,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2、思想: 、思想:
孟浩然既有儒家热衷功名的理想和追求,又 孟浩然既有儒家热衷功名的理想和追求, 有求仕未果后的真心归隐; 有求仕未果后的真心归隐;这种仕与隐的矛盾一 生都纠缠着他的头脑;理想破灭后,洁身自好、 生都纠缠着他的头脑;理想破灭后,洁身自好、 保全人品。 保全人品。
3.诗歌创作 .
描写山水行旅和隐逸生活的诗作最能代表孟 描写山水行旅和隐逸生活的诗作最能代表孟 浩然诗歌的风格。 浩然诗歌的风格。他的山水诗或写游历所见各地 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 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 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 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宿建德江》 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 洞庭湖赠张丞相》 江上思归》 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 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 闲情逸志。 过故人庄》 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 云在后》 云在后》等。
孟浩然的诗也有明显的缺点: 孟浩然的诗也有明显的缺点: 一是题材较窄,内容不够丰富; 一是题材较窄,内容不够丰富;二是 不能兼擅众体,仅工五言, 不能兼擅众体,仅工五言,形式上较为单 调。 苏轼曾说孟诗:“韵高而才短” 。 苏轼曾说孟诗: 韵高而才短” 孟襄阳写景、叙事、述情, “孟襄阳写景、叙事、述情,无一不 精妙,令读者躁心欲平。但瑰奇磊落, 精妙,令读者躁心欲平。但瑰奇磊落,实 所不足,故不甚作七言,专精五字” 所不足,故不甚作七言,专精五字”(贺 载园酒诗话又编》 裳《载园酒诗话又编》)。
其二,王维的乡情、友情、爱情诗: 其二,王维的乡情、友情、爱情诗:
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杂诗》其二、 送元二使安西》 《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 送沈之福之江东》 相思》 《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
其三,政治感遇诗: 其三,政治感遇诗:
宋代严羽把“气象” 宋代严羽把“气象”一词用来表示时代创作 风貌,并有了“盛唐气象”的概念。 风貌,并有了“盛唐气象”的概念。 他认为盛唐诗的气象是“浑厚” 。 他认为盛唐诗的气象是 浑厚的含义主要有三点: 一是厚重有力,用笔雄劲。 二是浑朴真厚,感情沉实。 三是凝整浑成,气足神完。 换言之,是说盛唐诗有力度,有深度,有风 度,是标准的唐音。
早期山水田园诗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 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 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 川来加以描绘, 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 想感情。这一切同经济繁荣、政治开明、 想感情。这一切同经济繁荣、政治开明、 文化发达的开元盛世是一致的。 文化发达的开元盛世是一致的。如《华 终南山》 风格壮美的《 岳》、《终南山》、风格壮美的《汉江临 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