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里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 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 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 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和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开创了唐 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一、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末年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刘宋时 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至盛唐,有一 批怀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长期隐居的 诗人,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互相唱和, 诗风较为接近,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首联—起。远景,概写。总写 了雨后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致。 颔联—承。近景,细描。具体 描绘山间雨后初秋月夜的美好 景色。 颈联—转。由景及人,奇峰突 起。 尾联—合。总结收尾,点明题 旨。暗寓情愿归隐山林,不愿 入世作官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通过对秋日傍晚 山间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寄情于山水,归隐田 园的思想感情。
《辛夷坞》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
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
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 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 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 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
王维的诗歌创作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 扛着锄头归来,相互间亲热地打 着招呼。 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 充满了恬然、自乐,散发着大自 然的芬芳。
浅谈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浅谈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关键诗]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群;“清”美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
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
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一、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
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
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
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的意象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夏日南亭怀辛大》)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
(《西山寻辛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晚春》)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
据有人统计,他的100多首山水诗中,共有50多处用了“清”字。
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宴包二融宅》)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溪水是“清溪”,除此之外还有“清川”、“清流”、“清泉”、“清露”等等。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写 到:“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 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 疏语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 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对孟浩然的评价: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完全 摆脱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的影 响,更多地抒写了个人怀抱, 给盛唐诗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初唐诗唐诗发展的准备时期,前五十年不到, 后五十年诗风变化,到陈子昂。理论上继承革新 新主张,实践上写《感遇诗》38首。陈子昂的理 论和实践标志着唐诗转变的关键,进入万紫千红 白花争艳的时代。除李白、杜甫之外,还有许多 其他诗人。
一、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储光羲: 主要写田园诗,山东人,中进士,隐 居终南山,安史之乱投降安禄山做伪职,
后入狱,贬官直到死。 《江南曲》四首 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取逐轻舟。
常建 长安人,中过进士,与王昌龄同年被取, 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佛教信徒,写 到破山寺所看到景物。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天宝年间王维思想已转向消极,经过安 史之乱,更是消极,对政治不闻不问, 尽管官至尚书右丞,仍不感兴趣,上朝 回家便念经拜佛,写诗说:“晚年惟好 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佛门何处销”明白表现他晚年思想, 在佛教圣地寻求精神寄托,对政治漠不 关心。
总的说来,佛教思想是王的主导思想, 先人称他为“诗佛”以佛说明思想境界 是正确的,王维山水诗表现已经与李白 山水诗完全不同,读后给人一种孤清冷 寂、消极出世感觉,然而反映自然美却 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介绍和解析

王、孟的历史评价
• 1、王、孟齐名 许彦周(宋):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 杜而下,当为第一。老杜诗云:不见高人 王右丞。又云:吾怜孟浩然,皆公论也。 《彦周诗话》
• 并称的基础源于二人深厚的友谊。王维“与孟浩 然为忘形之交”(《新唐书》)。 孟浩然应举失败离京时,作《留别王维》: 寂寞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去世后,王维亦有《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山水田园诗派
• 所谓山水田园诗派,实际上包括三层 内涵。就盛唐而言,指以王、孟为代表, 包括祖咏、常建、储光羲等在内的一批风 格相近的专长于山水田园的诗人;就唐代 而言,则指王、孟、韦、柳;而就中国诗 歌史而言,则应以陶、谢、王、孟、韦、 柳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盛唐边塞诗人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孟之异
• 首先,思想不同。王维对待“隐”:“市朝为岩 穴”、“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孟浩然的隐居则任其自然,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 由和高蹈。 • 其次,观照自然的角度不同。孟浩然多叙述景物 的动态姿势 ,王维则多捕捉对象的静态形貌 • 再次,抒情方式不同。孟诗多为明线情感结构 , 构造“有我之境”;王诗多为暗线情感结构,间 或采用双线情感结构方式 ,构造“无我之境”。
还存在另外两种观点:
2、 扬王抑孟 • 王世贞(明):摩诘才胜襄阳,由工入微,不犯 痕迹,所以为佳。《艺苑卮言》 • 锺惺(明) :王孟并称,毕竟王妙于孟,王能兼 孟,孟不能兼王也。《唐诗归》 3、扬孟抑王 • 李东阳(明) :王诗丰缛而华靡,孟却专心古澹, 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 孟为尤胜。《怀麓堂诗话》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 (2)王维 (4)孟浩然 (5)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6)结束语 (9)注释 (9)参考文献 (9)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刘攀龙[内容摘要]: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
而山水田园诗却是众多诗歌流派中的一颗奇葩,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关键词]: 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引言: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
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一)、山水诗歌的起源中华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多少山水雄奇壮丽,令人惊叹不已!至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由景抒情,多少山水文章令后人仰叹!多少田园诗篇令人神往!对于山水田园的描写早已有了,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关于田园风光的描写,还有《楚辞》中对山水也有所描绘。
但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山水田园诗,它们只是作为抒情主人公活动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不过这些对于山水风景描写的诗词,为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开创了先词,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田园诗是描绘田园风物的诗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潜,至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诸人。
《诗经》中有若干此类作品,如《豳风·七月》依时序写一年的农村劳动和生活,但此后无人继续下去,一直到魏晋之际的陶渊明。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摘要:山水田园诗起源于晋代,其中代表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已是代代经典相传的佳句,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维和孟浩然成为当时的主流。
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优美典雅,风格恬静清秀,语言清丽洗练。
整首诗句都体会着作者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东晋时期,陶渊明等人形成了一种东晋田园诗派,南朝山水诗派则以谢灵运、谢脁为主,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这些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唐诗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种繁荣的局面,山水诗出现了丽日惊天的奇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意境幽深,色彩雅淡,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唐代山水田园诗产生的背景及特点在盛唐时期,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优越,为四处游山玩水,欣赏风景提供了一定得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当时的唐朝盛行佛道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以及追求自然的和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当时的文人提供了精神条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人发展:1.田园诗——陶渊明;2.山水诗——谢灵运;3.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韦柳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主题一、山水田园,潇洒闲适1.歌颂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描绘秀逸雅致的林泉山川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闲适自由的人生境界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4.营造幽美自然的无我之境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遣兴抒怀,寄托失意入世与出世、真隐者与假隐者、终南捷径与怀才不遇、儒家政治功利与道家自然无为的永恒矛盾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理想人格,澄明境界1.隐者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禅意人生: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心之灵境: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因此,王、孟二人的隐居生活同中有异:王维的退隐,是官成 身退的优游生活,是一个饱尝官场风味而皈依佛教思想与山水田园 的居士,所以“心安理得”;孟浩然的归隐,却是随着儒家经济的 理想的破灭,乃无可为后,才在退隐和进取的思想斗争逐渐平息后, 真正地作了鹿门山的隐士。就此,反映在他们的作品里,王维身在 朝廷,心恋山林,多闲适自得之趣,心境与诗风都能达到恬静与平 淡的境界;孟浩然身在山林,常心怀魏阙,有时抒孤寂不平之情, 有时又平淡容与非常。
2.隐逸诗,表达了他栖幽隐逸的心趣,如《夜归鹿门 山》“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 村,余望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照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世人仕途竟进,我 独归隐,而仕途受挫后的归隐,不免有孤独寂寞之感和无 可奈何的幽怨,或者“恨无知音赏”的清高自赏(《夏日 南亭怀辛大》),既无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的欣喜,也没那种“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悠闲。
(二)作品题材内容:以四十岁为界,前期创作的幽 愤诗和边塞诗较为出色,后期则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幽愤诗。大多作于被贬济州和淇上时期。诗人或咏史寓言, 或直抒胸臆,抒发他对人生仕途的不平,如《寓言》二首其一有云: “朱绂谁家子……多承明主恩。……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偶然作》其五有云:“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黄金买歌笑, 用钱不复数。……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被服圣人教,一生自 穷苦。”通过对比,揭示纨绔贵仕,贤才沦落的社会现实。透过 “盛世”看黑暗,揭露较为深刻。而《陇头吟》《老将行》则讽喻 朝廷封赏不公,为老将功高不侯鸣不平。 2.边塞诗。于盛唐边塞诗外自具特色,如《陇西行》“十里一 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 断无烟。”从军书传递为切入点,选材角度新颖,惜墨如金,留下 想象空间;《观猎》从狩猎演武入手,只作“角弓鸣”“鹰眼 疾”“马蹄轻”“忽过”“还归”点染,巧于构思、精于用墨; 《少年行》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豪壮慷慨的男 儿情怀和《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奇粗犷的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
——以王维为例
琼州学院教科院10级小教数学班沈坚
【摘要】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以下主要讲述的是该诗派中代表人物王维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盛唐王维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王维
王维○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后谪官济州。
曾在骐上,蒿山一带隐居,开元二十三年被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
后迁监察御史,出使凉州。
天宝年间先后住在终南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安史之乱后被强迫任伪官。
晚年笃奉佛,官终尚书右丞。
王维是盛唐最负盛名的大诗人。
王维今存诗三百七十六首,其中山水诗一百零二首,田园诗三十五首,可见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就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其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谢灵运及同代山水田园诗人一样:具有质朴、自然、清新的风格,但他的山水田园诗,在熔铸陶诗的意趣和谢诗细腻逼肖的诗风的同时,继往开来,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他的诗个性与自然契合、情与景相融、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情调丰富多彩、富有诗情画意。
这就使得他在这领域有很高的成就,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会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一些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句。
陶渊明、谢灵运这些前辈的诗歌给王维提供了创作基础。
王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踵事增华,学陶之自然浑成,取谢之细丽精工,再加之独有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修养,成为诗坛上开宗立派的大师。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
想感情。
这一切同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的开元盛世是一致的。
但后期由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再加上他本身信奉佛教,所以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决定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
这就导致了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以及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点○3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有画境的灵魂。
《鹿柴》里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他还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传神之作。
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关于结构画面,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饱含浓情,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侯荆扉。
雉拘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
又如《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瓜园诗》中“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
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
穷巷正传呼,故人傥相存。
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
林端出绮道,殿顶摇华幡。
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回风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
尊酒,往往闻清言。
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
犹羡松下客,石上闻清猿。
”又《田园乐》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些都给人静中闻响更清幽之感。
(三)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葱茏氤氲、天机流荡,多融文学、绘画、音乐及禅趣于一体。
这些诗读来既素雅清淡,又有“味外之味”,令人品尝不尽,展现了诗人卓异的才情和宁静深邃的心灵世界。
其山水诗可用“清逸”、“淡远”、“空寂”、“脱俗”这几个关键词来诠释,正反映了诗人“自性清净”的追求和所达到的“静虚”之境,故其心能与自然凝合。
无论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与其心境契合,因而淡泊的山水文字便透出了一种恬然自适与清远空灵的风彩,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处处有禅机的境界。
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棰。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谀,谈笑无还期。
”
王维凭着自己的天才妙悟,将“诗”与“禅”弥合无间,联系到道教、佛教的崂山,他这种山水诗的诗境与禅心,又集中表现在营造寂静清幽的诗歌意境与寄寓恬然自适、“随缘任性”的禅思上。
禅定之说可使诗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排除烦扰,在虚静中聆听天籁之音,在清空里参悟到象外之形,觉察到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神妙。
这种由虚静和清空所构成的“静美”便成了王维山水诗禅意氤氲的诗境外观。
四、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影响○3
王维的山水诗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
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
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
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
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
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
如《竹里暄》、《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
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结论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历来为人称道和公认,堪称顶峰。
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有气象雄伟、意境开阔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
无论写何处山水,他都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多种高水平的盛世文化艺术相互化合的结晶。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他的山水田园的诗兼有绘画,音乐之美,被后人称为诗中有画,”画啭流莺,宫商迭奏”,体现了盛唐诗形象鲜明,情韵深长的典型风貌。
王维总结了自陶、谢以来山水田园诗的全部成就,并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运用动静虚实相生之理以简化意象,追求象外之趣的问题.再创造静美的意境和处理空间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为后世的文人诗和文人画树立了极高的艺术标准。
【参考文献】○1王维——百度百科
○2山水田园诗——新浪微博
○3山水田园诗鉴赏——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