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皂李湖景区总体规划
南北湖风景名胜区总规

附表一南北湖风景名胜区景点规划一览表
*注:表中斜体字为新建景点。
附表二南北湖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近、中期)
*注:高尔夫度假村的140公顷用地中有100公顷为高尔夫球场用地;750张床位中,有705床为现状宾馆床位,其余为新建别墅的床位。
湖滨度假村的643张床位均为现状宾馆床位。
附表三南北湖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远期)
*注:高尔夫度假村的140公顷用地中有100公顷为高尔夫球场用地;750张床位中,有705床为现状宾馆床位,其余为新建别墅的床位。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内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本

第一章总则一、项目名称和规划范围1、项目名称樟树市閤皂山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规划范围(1)规划范围的原则:旅游区的界线范围,是根据旅游资源条件和区域旅游发展构想,确定合理的旅游区管辖范围而划定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是划定旅游区范围的主要依据,首先考虑到以自然的地貌、水文、植被等环境单元为基础,同时,为方便于管理,适当参考行政界线,并尽量少包括村镇建成区。
(2)閤皂山旅游区的边界与面积:閤皂山旅游区规划范围为樟树市京九铁路线以东,含福地景区、梦湖景区(店下水库)和玉华景区三个景区,面积约6860公顷,以福地景区为规划重点。
涉及到閤山乡(含閤山林场)、店下乡、店下水库管理局,共20 个行政村,总人口35275人。
其界线范围为:北以京九铁路为界,东部与丰城市接壤,西南与新干县交界。
二、规划编制依据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GB/T17775—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0、《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1、《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2、《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3、《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4、《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赣府(2003)60号);15、《樟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16、樟树市相关政策、规定和文件等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依托閤皂山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山水灵气,将閤皂山建设成为樟树市的龙头景区,全国一流的养生保健旅游、生态旅游、疗养旅游的著名旅游区。
鉴湖旅游度假区 策划简本

鉴湖旅游度假区策划简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鉴湖旅游度假区策划简本导论:鉴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南方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区,是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
鉴湖旅游度假区以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我们进行了全面的策划,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策划简本。
一、发展方向鉴湖旅游度假区将打造成为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艺术、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我们将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项目1.自然风光鉴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湖边,风景优美,是一个优越的天然景区。
我们将打造一条环湖步道,供游客散步、欣赏湖景。
还可以设置观景台和休息亭,方便游客观赏湖景和休息。
2.文化艺术鉴湖旅游度假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资源,我们将在度假区内建设一个文化艺术广场,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等。
我们还可以建设一个文化艺术展馆,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品。
3.休闲度假除了自然风光和文化艺术,鉴湖旅游度假区还将提供各种休闲度假设施,如温泉、SPA、高尔夫球场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放松身心,享受完美的度假体验。
三、市场定位鉴湖旅游度假区的市场定位是高端休闲度假市场。
我们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设施,吸引高端客户群体。
我们还将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四、营销策略为了更好地推广鉴湖旅游度假区,我们将采取多种营销策略。
我们将在各大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客户。
我们还可以与旅行社合作,推出特别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度假。
第二篇示例:鉴湖旅游度假区,坐落于风景优美的鉴湖湿地公园,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拥有清澈的湖水、葱郁的树林、丰富的野生动物和各种娱乐设施,是游客们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绝佳去处。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制定了以下策划简本:一、景区定位1. 自然风光:鉴湖旅游度假区以湖水为主体风景,秉承“水清如镜、树影婆娑”的理念,力求打造出一处清幽、宁静的天然乐园。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六湖植物景观工程三年建设计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六湖植物景观工程三年建设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发文字号】绍政办发[2012]169号【发布部门】绍兴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12.18【实施日期】2012.12.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六湖植物景观工程三年建设计划的通知(绍政办发〔2012〕169号)绍兴县、越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绍兴市“六湖”植物景观工程三年建设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2月18日绍兴市“六湖”植物景观工程三年建设计划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市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在绍兴县、越城区、绍兴高新技术开发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镜湖新区建设“六湖”植物景观工程,特制订如下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省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四边三化”行动为契机,以“尊重现状、突出重点,统一设计、属地负责,服务大众、持续发展”为建设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绿地基础,通过“六湖”连接并网和精心的植物景观建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力的植物景观,构成中心城市绿道生态网络,承栽休闲旅游功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全面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按照《绍兴六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围绕“今年启动、二年成型、三年成网、四年成景”总体目标任务,通过三年努力,建成镜湖、青甸湖、大小坂湖、袍江两湖、瓜渚湖、迪荡湖等“六湖”水网植物网一体化的植物景观工程,在生态上促进城市湿地保护,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文化上突出地域和人文特点,彰显绿地文化内涵;在景观上成为城市绿色新地标,再现“山水越城、诗画江南”,营造国内著名的“城市植物景观八景”,成为目前国内最长的都市滨水绿色慢行系统。
三、工作内容(一)六湖植物工程。
上位规划划定六大湖区总面积50.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4.33平方公里),六湖环湖绿地总规划面积8.31平方公里(不含水面),近期规划新建环湖绿地418.96公顷,加上现有绿地149.29公顷(含提升绿地面积20.38公顷),建成后六湖环湖绿地568.48公顷(不含水面),占规划总面积的68.39%。
上虞城市规划

上虞市城市规划建设分析一、发展定位上虞市位于杭州、宁波两大城市群之间,嘉绍高速跨江大桥的建设更是把上虞市纳入上海市二小时经济圈范围,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给上虞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上虞市发展将积极投身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发展成为杭州湾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浙东北商贸强市和旅游休闲之都。
二、城市化水平预测上虞2005年全市现状总人口(含暂住人口)约为100.37万人,预测到2010年上虞市总人口为117.50万人;2020年为142.00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为: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62%左右;2020年为75%左右。
三、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将市域空间发展确定为“北工、中城、南闲”的总体格局。
北部区包括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沥海、盖北、谢塘和崧厦4镇,面积435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优势,规划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突出桥头堡作用,建设新兴的现代工业新城。
中部区包括上虞中心城市、道墟、小越、驿亭、梁湖、丰惠等镇,面积大约359平方公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联动周边城镇发展,形成人口集聚,产业高端发展的城镇-产业密集区。
南部区包括长塘、上浦、汤浦、章镇、永和、下管6镇和陈溪、丁宅、岭南3乡,面积约601平方公里,山丘广布,大部分为本市河流水系的上源,需加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未来重要的生态保障基地。
同时规划发展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了“1-4-30”型“群星拱月”式城乡一体的居民点体系框架。
其中“l”为一个中心城市,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辐射作用,加快人口和二、三产业向中心城市的集聚。
“4”为4个各具特色的中心镇,分别为章镇、丰惠、小越、崧厦镇,将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产业要素集聚,形成具有片区服务功能,能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的中心城镇:“30”为建设30个左右的示范新农村(中心村),通过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成为宜居的新型社区化农村。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1-11-30 本站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九章植物景观规划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七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第二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东湖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审批通过,为今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从原来的城郊湖变成了城中湖,东湖风景名胜区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其它相关法规,特编制《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的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宗教事务条例。
2、《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23号)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6、《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7、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建办城函[2006]663号)8、关于转发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的通知(鄂建办公[2006]85号)9、《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10、《湖北省水功能区划》(2003年)1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年)12、《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年)13、作为参考的其他有关规划文件14、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保障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
上虞曹娥江旅游开发研究

上虞曹娥江旅游开发研究胡 源(绍兴文理学院 上虞分院,浙江 上虞312300)摘 要:上虞曹娥江是浙江省境内第三条大江,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自创一格,已被列为省级旅游区开发景点,但相对于杭州、绍兴等旅游名胜,曹娥江还是旅客感知的/灰度区0,如何通过以杭州、绍兴为依托,/借船渡海0,加强规划,重点开发,突出个性和加大宣传,制定营销策略,使曹娥江成为旅客感知的/光环区0,是曹娥江旅游开发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曹娥江;旅游开发;营销策略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05)04-0091-06浙江上虞曹娥江是省级旅游开发景点,上虞市的地理位置素有/九县通衢0之称,是浙东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六个对外交通接口,立体式的现代交通网络联通上海、杭州、宁波、台州、温州、金华等城市,南至温州384公里,东至宁波62公里,西到绍兴25公里,至杭州72公里,北距上海220公里,即将修建并预计在2008年完工的绍兴至嘉兴的跨海大桥建成之后,上虞至上海的距离缩短至130公里,现在的上虞在市政府的整体规划中,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中,这都为上虞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兴的支柱产业有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使曹娥江风景点成为知名度高、品牌叫得响的旅游胜地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曹娥江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旅游发展现状曹娥江自南而北贯穿上虞市区,主要的支流有小舜江、下管溪、隐潭溪,在市内这一段的主要景点区是曹娥庙。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上虞市已经形成以曹娥江为景观轴,集堤、景、路、房、水、桥六位一体的城市景观格局。
曹娥庙景区位于上虞市区西南侧,东濒曹娥江西岸,南倚秀丽的凤凰山,西靠杭甬(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和104国道等多条交通主线,北与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仅隔一条沪甬(上海)))宁波)铁路线,是上虞的西大门。
它是上虞市的龙头景区,市政府在旅游规划中把曹娥景区是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已投入数千万元的建设资金,形成了一定的景点规模,前来上虞的游客也由1996年的18.5万人次增加到2002年的80.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