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建筑的一些理解

合集下载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到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盛行的一种建筑风格,与传统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它的特点是简洁、明快、抽象、功能主义、突破惯例,代表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先进的技术思维。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强调“Less is more”,简洁而不简单,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建筑物的外形要有突出的几何美感,总体上以直线和几何形状为主,光和颜色也被视为一种材料,可以用来强调结构和形式。

现代主义建筑在给人们带来锋芒毕露,充满创意的同时,也代表了人类理性、自信、奋斗和探索进取的精神。

它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建筑的传统看法,不再追求表现个人风格和奢侈装饰,而是在功能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尽可能地实现科技和艺术的融合。

当时的社会时代是诞生这种建筑风格的催化剂,现代工业、机械化、全球化等新一轮的变革使人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现代主义建筑由于其强调工程和材料性,其设计和建造技术也卓然出众,理性思维被具象化地体现出来。

现代主义建筑在其兴盛阶段,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艺术价值,被视为一种革命性的风格。

但是在其后继的发展历程中,现代主义建筑也开始引起反感,其同质化的形式,功能性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争议等等问题日益显露。

随着建筑思潮的变迁,形态多样的现代主义建筑也逐渐演变成其他建筑风格的起点,新的思想和理念逐渐提升了建筑师的视野,建筑创造和设计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一种风貌,很好地反映了人们对于理性、科学、技术的反思和追求,同时也发展出了独特的建筑创作技术,影响了后来的一系列建筑风格,是建筑史上重要的一笔。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突破,更是对功能、环境、文化和社会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回应。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建筑设计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首先,可持续性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

设计师们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更注重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零能耗建筑和生态建筑等概念应运而生,它们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自然光和通风、以及采用环保材料等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智能家居系统、自动化控制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能够更加智能和自适应。

建筑不再是静态的,而是能够根据居住者的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生活体验。

再者,模块化和预制化建筑的兴起,为建筑设计和建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种建筑方式通过在工厂中预制建筑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大大缩短了建筑周期,降低了成本,并且提高了建筑质量。

模块化设计还允许建筑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文化和地域性的重视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大趋势。

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建筑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能够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最后,社会参与和用户需求的考虑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方面。

设计师们通过与社区成员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和受欢迎的建筑。

这种参与式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性。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可持续性、智能化、模块化、文化融合以及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

这些理念的融合和发展,不仅推动了建筑设计的进步,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加美好和宜居的环境。

现代建筑基本概念

现代建筑基本概念
现代建筑结构欣赏
主讲 许云燕
现代建筑结构欣赏
基本概念1
嘉庚学院土木工程系 许云燕
1.何谓“现代建筑” (1)建筑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重点) (2)建筑与文化艺术的关系(重点) (3)现代建筑的定义
1.何谓“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 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 筑活动,时间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中国的建筑技术不是一个两个建筑和建 筑群就可以体现的,我所展示的仅仅是 中国博大的建筑史中比较重要的两篇, 但是也不能充分的体现中国的建筑科学 技术的发展。但是,从这两个案例中我 们可以窥见一斑,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 建筑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且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翘楚。
2.2现当 代 中国 建筑 与 科学技术的关系
建筑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1.2科学技术
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我们 从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发现科学技术对我们 的影响和作用。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科学技术的进步、 很多是为建筑服务的,电技术生产发展, 钢铁技术的生产发展,像圆形穹顶的构筑 技术生产发展,斗拱建构技术的生产发展 ,等等,数不胜数的技术革新和产生与建 筑有着不可割断的关系,因此新技术的发 明和发展还会源源不断的应用于建筑方面 ,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科学技术在建筑上 有所体现,同时也对我们建筑技术的未来 产生憧憬。
2.3小结
东方建筑的科学建筑是 显而易见的,当然单纯的从 中国看有些突兀,因为东方 的建筑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不 仅是中国独一家,我们还可 以数得出很多的国家的优秀 建筑,比如印度的泰姬陵, 日本的很多建筑大师的建筑 以及古代建筑保存的完整性 ,柬埔寨的吴哥窟等等都体 现了东方建筑的特殊魅力和 博大精深。
世界史是这样划分的: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 命胜利前夕称为近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至1945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称为现代,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称为当代。 中国史记得从前是这样划分的:把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19年五四 运动以前称为近代,把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以后称为现代,又把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称为当代。

对建筑的理解

对建筑的理解

对建筑的理解建筑是人类创作的艺术和科学结合的杰作,它不仅是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从古至今,建筑一直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对于建筑的理解,既包括对其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认识,也包括对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建筑作为人类的创造,首先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个完美的建筑应具备舒适的住宅空间、安全的工作环境、便利的商业设施等,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同时,建筑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除了满足实用性需求,建筑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古代的宏伟宫殿,还是现代的创意设计,建筑都展现出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观和内部结构,通过形式、比例、色彩和材质等元素的运用,将美感和情感融入其中。

建筑不仅是对空间的塑造,更是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引发对美的追求和思考,成为城市的地标和人们心灵的寄托。

建筑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建筑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传统和信仰。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和皇权统治,而现代的高楼大厦代表着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的象征。

建筑还能通过建筑风格和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元素,传递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品味和人文精神。

另外,建筑还具有社会和经济意义。

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不仅创造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重要标志。

一个有特色和优质建筑环境的城市,不仅能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因此,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建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通过艺术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让人们享受美的享受,感受建筑所带来的力量和魅力。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在当今时代,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居住和使用的基本需求,更是展现创新理念和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对环境、文化和社会需求的深刻理解和融合。

首先,现代建筑设计强调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采用环保材料,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绿色屋顶、垂直花园等设计,既美化了城市景观,又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

其次,现代建筑设计注重人性化和个性化。

设计师们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创造出舒适、温馨、有个性的空间环境。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灵活可变的家具设计等,都体现了对人性化需求的关注。

再次,现代建筑设计强调文化传承和创新。

设计师们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建筑作品。

例如,一些现代建筑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庭院、园林等元素,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具有现代感。

最后,现代建筑设计关注社会需求和公共空间。

设计师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鼓励人们在建筑中进行交流、互动和共享。

例如,一些商业综合体、文化中心等建筑,通过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和多功能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空间和交流平台。

总之,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是对环境、人、文化和社会需求的深刻理解和融合,是对传统与现代、功能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这种创新理念,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有品质的生活环境,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1. 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结构构造等方面与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荷兰等国家,随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在设计理念上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实用性,注重材料的新颖性和先进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对当时传统建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

它摒弃了繁琐复杂、装饰华丽的传统装饰风格,采用简洁明了、线条简练的设计语言。

现代主义建筑概念上提出“空间即形式”的观点,即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形式。

3. 现代主义建筑与材料选择现代主义对于材料选择有着独特的追求。

它追求新颖、先进的材料,如钢、玻璃、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特点,使得现代主义建筑能够实现更大的空间自由度和创造力。

4. 现代主义建筑与结构构造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它采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使得建筑能够实现更大跨度和高度。

这种新型结构体系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还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现代主义建筑与城市规划现代主义建筑对于城市规划有着重要影响。

它提倡将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功能分区和交通便利。

现代主义建筑倡导将人类活动空间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并通过良好的交通网络将这些功能区域连接起来。

6. 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自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欧洲,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对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德国包豪斯学派和荷兰“新建筑”运动。

在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迅猛,如芝加哥学派和国际风格等。

在亚洲,现代主义建筑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日本的“新陈列馆”等。

7. 现代主义建筑的争议与反思尽管现代主义建筑在设计理念、材料选择、结构构造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与突破,但它也面临着许多争议与反思。

现代主义建筑的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建筑的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建筑的名词解释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理念主张突破传统,追求简洁、功能性和技术先进性。

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和空间感,以及对建筑功能和结构的新思考。

现代主义建筑的名词解释涉及了一系列概念和特性,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词语进行解释。

1.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建筑应该根据其功能和使用需求而设计,避免多余的装饰和复杂的形式。

功能主义的标志性作品包括勃列兹新艺术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和巴西巴塞尔之家(Casa de Vidro)。

这些建筑物的外观简洁明了,内部空间也布局合理、功能明确。

2. 简约美学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是简约的美学,即通过剥离多余的装饰和表层讲求简洁、纯粹,强调建筑材料的真实性和质感。

这一理念体现在勃尔格建筑师事务所所设计的杜塞尔多夫博物馆(K20)上。

该建筑采用了简化的几何形状和最小限度的装饰,充分展现了建筑材料的力量和原始美。

3. 组合和封闭现代主义建筑通过模块化的构造和抽象的几何形态,使建筑看起来像是一组组独立的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

同时,现代主义建筑也注重建筑的封闭性,通过严谨的建筑立面和结构来创造私密性和安全感。

洛杉矶的雪柔剧院(Walt Disney Concert Hall)就是一个优秀的例子,其建筑外观由一系列由不锈钢板组成的曲线体块构成,形成了一个连续而流畅的整体。

4. 抽象与形式复杂性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是抽象的形式,通过简化和抽象,将建筑元素还原为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线条。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则体现了这一特点。

这座博物馆由一个连续的螺旋形混凝土坡道组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室内空间,使参观者能够沿着自然的流线体验艺术品。

5. 利用新材料和技术现代主义建筑追求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大量运用了当时新兴的工业化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

对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对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挖掘。 关 键 词 :景 观 建 筑 含 义 理 论 研 究
引言
态 。这时候的景观建筑设计没有了传统 的意识形态包袱 , 但景
观建筑设计仍然具有局 限性 。 美国是个具有丰富的 自然地貌 的
景 观 建 筑 (a dcp rh etr) 一 门 内 容 涵 盖 相 当 广 L n sa e cic e A t u 是
华 而 去其 糟 粕 , 以 后 面 两 种方 法是 应用 范 围 较 广 、 所 也是 较 常 被用 到 的方 法 。
4. 结 总
的 内在 需 要 ,一 个 具 有 自己 特 色 的 酒 店 才 能 在 当 今 的 市 场 环
境 中很好 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
通过前面部分 的论述 ,我们知道在酒店设计过程 中要处 理好 传统 的继承 与创新的关系 , 具体来讲 : 酒店 的室 内设计要 直接大胆地使用地域文化表现元素 ,以此来渲染酒店室 内的 氛围 ,从 而达到传统与时 尚的完美结合 ,突 出酒店 的个性特 征。但同时也要注意对这些元素进行分析研究 , 加以提炼 、 变 形或改造 , 使之更好的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
的“ 功能主义” 给了景观建筑设计 。 带 现代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
由于 1世纪 中后叶 , 9 受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 , 巴黎 以自 在 然主义为代表 的超现实主义运动蜂起 , 人们注重对 自然 的高度 抽象与概括 , 同时利用人们的潜意识去描绘各种景观建筑 的形
【】 伟 . 统 文化 和 地 域 文 化 及 现 代 设 计 Ⅱ. 西 建 筑 , 0 , 1王 传 1 山 2 7 0
(0. 1)
【】 琼 .酒 店设 计 的 地 域 性 和 文 化 性 U.室 内设 计 与 装修 , 2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现代建筑的一些理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对现代建筑的一些理解
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各色各样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主义。

而本文中所指的现代建筑是指后者。

现代建筑不是随着20世纪的来临而突然出现的。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

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影响建筑发展的新的因素。

这种变革表现如下:一、房屋建造量急剧增长,建筑类型不断增多;二、工业发展给建筑业带来新型建筑材料;三、结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四、建筑业的生产经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有利的。

第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第二,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

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

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

现代主义建筑最出名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和L.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他们在二十世纪提出下列观点: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
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三、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五、主张发展建筑美学,创造反映新时代的新建筑风格。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表现出很多与传统建筑完全不一样的特点:一、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四、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五、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在美学上的特点则表现为:一、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二、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三、建筑形象的逻辑性;四、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五、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六、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随着房地产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怎样营造自己栖息的居住空间和环境,对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日趋加快,不同国家地区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和发展经验,也必将使人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科技化的步伐。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改善居住条件,不断改进室内设备和部品质量,进一步发展完善住宅建筑工业化,研究与开发新型建筑材
料,开发建筑节能和新能,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机器人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环境治理的技术,加强对质量技术与管理研究等。

总体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利用高新技术更新改造房地产
引进、利用高新技术,将其作为住宅产业科技进步的先导和技术革新的动力,将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住宅的生产技术、材料技术、建筑节能、居住环境等方面,为解决技术难题、提高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同时,把建筑科技研究扩展到居住环境与城市建设发展,注重住宅质量功能与环境协调,研究城市规划、土地有效利用、交通水电等设施的发展对住宅科技的相互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居住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注重技术进步与研究成果转化
技术进步和技术转移可以促进研究开发成果的实际应用,以较少的投入,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

因此,日、美等国非常重视将技术从官方转向民间,从大学、研究所转向企业,从大企业转向中小企业。

技术成果最终要在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主要采取委托开发、推荐开发、技术转让、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的衔接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注重研究开发投入
日、美等发达国家住宅产业研究开发经费比例大大高于我国,
但与本国其它产业相比,还是非常低。

这也造成住宅产业的科技水平远落后于其它产业,而且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差别悬殊。

科技投入的主体,是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或住宅产业集团。

最近几年,国外住宅产业也提出要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加快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扩散,用现代科技提高住宅产业及其相关的建筑业、建材业的技术管理水平。

同时,很多著名建筑学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绿色环保、智能化、健康型等类型建筑将形成较大发展趋势。

第四、绿色环保建筑大行其道
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是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这一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课题而提出的。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消耗太大,人类不得不面对资源更加匮乏的境地。

怎样节约资源,为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建筑师们有两点考虑:一是建筑材料;二是造出来的房子自身消耗的能源要少。

从绿色环保建筑的趋势看,一般认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建材和饰材将是市场消费的热点,其中室内装饰材料要求更高,绿色观念更强。

具体要求是:绿色墙材,如草墙纸,丝绸墙布等;绿色地材,如环保地毯、保健地板等;绿色板材,如环保型石膏板,在冷热水中浸泡48h 不变形、不污染;绿色照明,通过科学设计,形成新型照明环境;绿色家俱,要求自然简单,保持原有木质花纹色彩,避免油漆污染。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兴起一股绿色环保建筑的热潮。

我国也已
非常重视生态、环保建筑的开发与建设。

如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正在加紧建设我国首幢生态办公楼,它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再生能源,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空调,收集雨水再利用,全方位采取节能降耗技术,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四分之一,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环境优质,再生建材资源利用率60%。

第五、智能化建筑将成新宠
建筑智能化,从技术的角度看,发展到当前已广泛应用的楼宇自动化控制,是一种保证现代化的建筑内全部设备整体正常运转的技术。

智能化建筑首先解决的是安全问题和设备管理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保安和防火。

通过电脑控制中心的可视电话和指纹识别系统,对来访者的身分加以辨别和确认,杜绝恶意来访者进入建筑或社区。

适时的火灾预警系统不仅对发生的火情发生警报,而且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消防部门,同时启动自动控制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

设备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住户对设备的要求;二是物业管理者对设备的要求。

居住建筑智能化对建材饰材的要求是巧妙、实用、合理,富有艺术性、装饰性。

厨房设施要求系列化、立体化,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物品储藏量,更巧妙地减少油烟、噪声;传统“躺着”的洗浴设备要求“站立”起来,厨房笨重的水池要精巧化,占地过多的浴缸将被保温、节水、占地面积小的浴房代替;衣柜、书架和桌椅进究立体化、储量大,充分利用空间。

居住建筑智能化对安全的要求,从居住建筑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入手去构造安全环境,要将安全防范的技术及管理问题纳入设计标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居家安全度。

国内不少地区已开始采用现代高科技,如多媒体安全防范及综合减灾物业管理系统,与社区及建筑物安全设计相结合,确保建筑物安全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第六、健康型建筑和特型建筑将成新的追求
现有的建筑虽然不会对居住者的健康有副作用,但确实存在令人不舒服的因素,如建筑原材料的放射性问题。

有的材料,包括建筑用土、混凝土和石材的含氡量比较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从建筑材料方面入手,尽量减少可能有害物质的含量;二是加强建筑物的通风。

法国有的建筑师在建筑模型完成后要进行“吹风”实验,以观察建筑物的通风性能,完善建筑群的整体规划。

英国住房协会为用户提供的特型建筑,有流线形顶棚、多层玻璃窗,装有太阳能供水和循环用水系统的建筑物,具有采光充分、内部空间灵活以节省建材的21世纪特型居住建筑。

建筑是人类艺术极致的发挥,建筑本身无处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对于建筑的发展,我们今后要怀着更包容的心态和更科学的手法,才能在建筑身上印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烙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