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丰台二模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9届北京市丰台区2016级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9届北京市丰台区2016级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
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
1978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上,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宣告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促进了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逐渐普及。
从2001年开始,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科学研讨会,促使工业遗产能够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3年7月,在俄国下塔吉尔召开的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
该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工业遗产保护逐步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工业遗产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不仅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还包括建筑和机械,矿场和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之前几千年的总和。
工业遗产则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有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等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
因此,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保护性再利用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可行途径。
在制定方案时,对工业遗产中的每一区域都应仔细甄别..并单独评估,在考虑它与整个遗址联系的基础上,确定其最恰当的用途。
同时,方案应对不同工业遗产地段设立明确的限制要求,新的用途必须尊重工业遗产的原有格局和材料特色,维护原始的人流活动,并且尽可能与初始或主要用途兼容。
并应创造条件保留能够记录和解释原始功能的生产区域,用于展示和解说曾有的工业生产用途。
2016 中考-丰台二模 语文试卷

度饥饿中,面对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
的他,面对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奉上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他是
(shuài)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
人。
⑨可以这样说,在《水浒传》中,不同的人物故事体现出不同的文学意义。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知
道,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还有高贵。
(1) 根据第⑤、⑧段拼音在画线处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决 帅
B. 决 率
C. 绝 率
(原文有删改) D. 绝 帅
/sixtteacher/newjsp/tiku/preview/index.html#/grade=2&subject=1&id=09cd308e93bd45389d1b8f3fb890bff1&sign=1&systemSign=1&t… 1/9
雨夜一样阴暗而迷蒙……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起了那个年轻人,抬头见他正向自己鞠
躬,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哦,你明天还来听吧。”老人说。
年轻人站住,但没有转身,“会的,教授,但明天您有客人。”他拉开门,又像想起了什么,“哦对,客人八点十分就
会走的,那时我还会来的。”
①发现野人 ②抗争病魔 ③重返故乡 ④海上冒险 按先后排序为: (3) 请从下列名著片断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主要内容,并简要评价主要人物。(5分) 【甲】鲁滨逊搭救“星期五” 【乙】祥子人生中的一次起落 主要内容: 评价人物:
北京中考语文2016年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16年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016 东城二模】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第8-10题。
(共10分)【材料一】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材料二】顺、康①间,吴门②有顾德麟号顾道人者,工琢砚,果出其手,端溪、龙尾③之精工镌凿者固不待言,即村④常石,随意镂刻,亦必有致,自然古雅,名重于世。
德麟死,艺传于子,子不寿,媳邹氏袭其业,俗称顾二娘,又名顾亲娘者是也。
常与人讲论,其言曰:“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
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其意乃效明代铸造宣德香炉之意也。
其所作古雅而兼华美,当时实无其匹。
邹无子,螟蛉⑤二人俱得其传,惜死其一。
邹死,仅存一人名公望号仲吕者,实邹女之侄而冒姓顾,然.亦无子。
(选自徐珂编撰《清稗类钞》)④村名。
,音..B.石青糁之.乃石之.本来面目C.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D.若听茶声然.然.亦无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⑵艺传于子,子不寿译文:10.从材料二对顾德麟、顾二娘两位制砚名家作品的评价中,选出更贴合材料一里核舟艺术特点的一项,并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北京市丰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本是象形字,象门里有门闩形。
《说文解字》中说:“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后由此引申为重要地段或者边境上的出入口。
因其常建有关门、筑有关城,故形成关口、隘门。
冷峻、庄严、威武的关隘.,遍布于神州大地。
关隘多建于具有重要战略战术价值的关津要道,①这些地方或多深沟峡谷,或扼咽喉之地,地势雄奇,利于攻守。
几乎每一个关隘都发生过敌我的对峙.,几乎每一块砖石都记录下血与火的壮烈,②雄关险隘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如同一只只铁的臂膀挽起绵延的山峰,构成庞大的防御体系,③叙说着石斧铜戟、铁马金戈的赫赫战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关隘已经消失或变得残破不堪。
极负盛名的雄关,如玉门关、阳关,也仅剩下几段城墙和烽燧散落在风卷流沙之中,令人不禁怀想往xī()。
但历史远去而浩气长存,④雄关永远以其守土有责、无所畏惧的英姿,屹立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1)文段中加点词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关隘.(ài)对峙.(shì)往(夕)B.关隘.(yì)对峙.(zhì)往(夕)C.关隘.(ài)对峙.(zhì)往(昔)D.关隘.(yì)对峙.(shì)往(昔)(2)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句中的“扼咽喉之地”的“扼”是“把守、控制”的意思,“咽喉”指战略上非常重要的地方。
B.第②句将“雄关险隘”比作“一只只铁的臂膀”,形象地表达了关隘护卫家国、抵御外敌的强大作用。
C.第③句中“石斧铜戟、铁马金戈”体现了古代战争的特点,与关隘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相对应。
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5

2016年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默写)【2016 东城二模】7.默写。
(第⑴-⑷题任选两题作答......,第⑺题必答..。
8分)......,第⑸-⑹题任选一题作答⑴,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⑵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⑶,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⑷沙鸥翔集,;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⑸每当遇到挫折,有人就会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诗句“,”来激励大家: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抱负。
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老少的精神状态“,”一句,间接表达了他对理想国的认识。
⑺朋友小敏准备参加摄影比赛,他的参赛照片中有落日、河水、沙漠等景色。
小敏希望你能联系古诗词给它拟个雅致的标题。
你由此联想到了哪句古诗(词)?简要说说这幅作品让你联想到这句古诗(词)的原因,并为小敏拟出标题。
(4分)联想到的诗(词)句:①原因:②作品标题:③答案:7.答案:⑴不知天上宫阙⑵决眦入归鸟⑶小惠未徧⑷锦鳞游泳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⑺示例: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作品中,莽莽黄沙,蜿蜒河道,低垂河面的落日,这壮美景色和诗句所描绘的“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一轮徘徊欲坠的红日显得格外浑圆”的景象相契合。
③大漠落日。
评分:共8分。
第⑴-⑷题共2分,第⑸-⑹题共2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第⑺题,共4分,诗句1分,原因2分,标题1分。
【2016 西城二模】5.默写(共3分)(1)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1分)(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2分)6.如果去绍兴参观鲁迅故居,你会发现那里满眼是绿色,白墙的底部和台阶的边角上有着片片绿藓,从简朴的小屋向外望去,院中芳草依依。
身处此情此景,你会想到哪两句古文?请将其默写在答题卡上,再说说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两句古文。
2016年 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2)科

2016年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2【2016 海淀二模】(二)阅读《不能共存的节日》,完成第13-16题。
(14分)不能共存的节日一1961年4月12日,拜克努尔航天基地。
谢尔盖〃科罗廖夫站在被烧黑的发射架旁,抬头看看蓝天,在那看不到的太空中,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大半圈。
‚总设计师同志,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科罗廖夫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身穿工作服的中年男人对他伸出手来,从服装看他是基地级别最低的工人。
科罗廖夫握了他的手。
那人从裤子口袋中掏出一个瓶子,又从另一个口袋摸出一个小金属酒杯,‚我们得喝一杯,总设计师同志,可我只有一个杯子。
‛他咬开瓶盖给杯子倒满酒。
科罗廖夫接过那个脏兮兮的杯子。
他现在已经疾病缠身,不适合喝酒;再说在这个伟大的时刻,他完全可以无视这个人,但科罗廖夫这时可以怠慢官员和将军,却不会无视这个最底层的人——在西伯利亚的那些年,他的身份比这人还低。
那人拿着瓶子与总设计师碰了一下杯,然后猛灌一口。
‚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您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科罗廖夫也喝干了杯子里的酒,伏特加像火箭燃料似的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
‚谢谢,你的笑话?‛总设计师微笑着问。
‚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
‛‚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事实上,真正的重要节日我一个都没有发现。
‛‚圣诞节不重要吗?‛‚当然不,尤其对唯物主义者而言。
‛‚那新年呢?‛‚也不重要,这颗行星又公转了一圈而已。
‛‚那你认为的重大节日是什么呢?‛科罗廖夫有些①(心不在焉心有余悸),他转身向不远处的军用吉普走去,他要回控制中心了,‚东方号‛飞船即将开始减速,开始载入过程。
‚比如说分裂节。
‛‚什么?‛‚地球上生命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正要上车的科罗廖夫停下来,扶着车门回头看着G。
【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

【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
咎犯闻之,中夜而哭。
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
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
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
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
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
”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
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
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
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周内史叔舆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
《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取材于北京大学出版社版《说苑》卷六)9. 给文中加点词注音(2分)手足胼胝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 不胜其哀胜:禁得住B. 而皆后之后:以……为后C. 暴浣我行暴:曝晒D. 且子独不闻乎独:单独11. 下列文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 吾亡也十有九年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所以资者也所以遣将守关者C. 其不欲吾反国乎吾其还也D. 子试为我言之君为仲卿母所遣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我听说,国君抛弃士人,就无法得到忠臣B. 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诬陷么C. 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还是我有大的过错D. 文公其霸乎文公大概可以称霸了13. 晋文公功成归国,首先按照三个层级赏赐有功之士。
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

丰台区2016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基础·运用(共21分)1.(共12分)(1)B(2)B(3)D(4)A评分标准:(1)-(4)题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5)参考答案示例:林冲忍得屈辱,忍得构陷,忍得迫害。
评分标准:共4分,语言形式1分,点评内容3分。
2.(共5分)(1)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而无车马喧(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分标准:共5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3.(4分)参考答案示例:我会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因为春天的早晨,天气晴明,公园中“鸟欢鱼跃、花茂草盛”的景象,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写到的岳阳楼春和景明的自然景物和意境相似,所以联想到这几句。
评分标准:准确写出《岳阳楼记》中的文句2分,说明联想原因2分,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4.(2分)A5.(2分)(1)谎:说谎(2)才闻:刚刚听说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6.(共4分)(1)(少年)偶然在市井中遇到一个老人。
(2)(老人)才知道这番话就是说谎。
评分标准:“于”“市”“乃”各1分,语句通顺畅达1分。
7.(3分)答案要点:不要过于自信,不要轻视别人,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要保持清醒。
评分标准:写出2点启示,意思对即可。
三、名着阅读(共11分)8.(4分)参考答案示例:我赞同上海市处罚不肖子孙的条例。
正像《论语》中说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长者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修养,而且“孝”不是“能养”就可以,作为子女不仅要尽力供养父母,还要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关爱。
评分标准:表明自己的看法1分,结合两则《论语》加以解说3分,意思对即可。
9.(2分)参考答案:④②①③10.(5分)参考答案略。
评分标准:叙述主要内容3分,选择【甲】应写出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选择【乙】应写清祥子人生中一次起落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评价人物2分,意思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台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全书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苏轼的《东坡志林》有这样一条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说明至少从北宋起,在“说三国事”中已经形成“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并引起大众共鸣。
罗贯中顺应大众的心理,继承了这种基本倾向;同时又超越以往的通俗文艺,尊重历史,博采史料,塑造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奸雄”曹操。
罗贯中以大开大阖的笔触,艺术化地展现了曹操在汉末群雄中脱颖而出,逐步战胜众多对手的豪迈历程,又不时地揭露曹操奸诈的作风、残忍的性情。
而在曹操与刘备、诸葛亮的对比中,则更多地鞭笞和嘲笑其恶德劣行。
这样的曹操形象,以历史真实为基础,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
在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当董卓擅行废立,残杀大臣,甚至悍然害死何太后和汉少帝,随意屠戮百姓时,众大臣惶恐无计,只能聚在一起掩面而哭;曹操却与众不同,反而“抚掌大笑”,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这气魄,这胆略,众大臣只能自愧不如。
当董卓的猛将华雄击败孙坚,并连斩联军几员大将,众诸侯“皆失色”时,关羽自告奋勇愿斩华雄,袁绍、袁术都以位取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支持关羽出战。
关羽一举斩了华雄,袁术仍欲以势压人,曹操却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两相对照,曹操的慧眼识人可谓鹤唳鸡群。
当然,罗贯中也不断揭露着曹操丑恶的一面。
为报父仇而攻打徐州,竟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对于忠于汉室,反对自己的大臣,毫不留情地挥起屠刀;甚至辅佐他最得力的首席谋士荀彧,仅仅因为不赞成他封魏公,便被逼服毒而亡;至于“借头欺众”“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更是花样百出,令人怵目惊心……毛宗岗称他为“奸绝”,实在并不过分。
这一连串情节,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表现了曹操性格的各个侧面。
是的,曹操就是这样的典型:机智与奸诈杂糅,豪爽与残忍并存;时而厚遇英雄,时而摧残人才;杀人时心如铁石,杀人后又常常挤出几滴懊悔的眼泪;昨天蛮横无理地杀人,今天又假惺惺地予以厚葬。
这种翻云覆雨的手段,充分表现了曹操惊人的权术:做了亏心事却从不认错,企图以“厚葬”来抹掉自己手上的血迹,在自欺欺人中求得心灵的平静。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不仅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艺术演绎,而且集中涵盖了千百个封建统治者的复杂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像曹操这样集真伪、善恶、美丑为一体的封建政治家形象,这样的“圆的人物”,他完全可以称得上世界名著之林的艺术典型,具有永恒的审美意义。
(取材于沈伯俊《再论曹操形象》)1.“材料一”中出现的下列词语,音形义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颦蹙(cù)阴谋诡计大开大阖:形容文思跌荡,十分放得开。
B. 蛮横(héng)屠戮百姓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C. 擅行(shàn)惶恐无计怵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D. 鞭笞(chì)鹤唳鸡群翻云覆雨:形容本领很大。
2. 对于“材料一”第三段说的“历史真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在塑造曹操形象时“尊重历史,博采史料”B.《三国演义》顺应了广大民众“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C.《三国演义》既表现了曹操英武豪迈,又揭露其奸诈残忍D.《三国演义》并没有刻意地去掩饰曹操的诸多恶德劣行3.“材料一”说曹操是“圆的人物”,请结合“材料一”,解释何谓“圆的人物”。
(4分)材料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有着深远、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
三国之后,历代史家和统治者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采取了“拥刘”或“拥曹”的不同态度。
但实质上,这种“拥刘”与“拥曹”之争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而已。
曹操的儿子曹丕逼汉献帝下台,建立曹魏王朝后,继起的司马氏集团如法炮制,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政变,逐步削弱曹魏势力,最后推翻曹魏统治,建立了西晋王朝。
因为司马集团是以同样的方式获得政权的,所以它必须奉曹魏为正统,将自己定格为曹魏的继承者,故陈寿的《三国志》将曹魏树为正统。
东晋是一个偏安的政权,情况有点类似于蜀汉,于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提出,蜀汉才是正统。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不是正常的政权过渡,所以欧阳修在《正统论》中,认为曹魏是正统。
南宋偏安,又有点类似固守四川的蜀汉,于是朱熹提出蜀汉是正统。
明清的统治者,在理论上无法接受这种权臣架空、威逼皇帝并取而代之的模式,于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争论以后,终于将曹操和司马懿父子归入篡逆的奸臣。
永乐年间的《春秋大全》,更是正式地将曹操归入“乱臣贼子”行列。
而民间,从两晋南北朝开始,“拥刘反曹”倾向就日趋鲜明。
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因此,偏处西南一隅的蜀汉被当作汉族政权的象征,而盘踞中原的曹魏则被视为汉族政权的篡夺者。
同时,民间的“拥刘反曹”情结还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在困苦的生活境遇中对明君贤相的渴望。
宋元时期,社会民众饱受压迫摧残。
他们无力改变现实,于是将对生活的理想寄托在掌握国家政权的国君和文臣武将身上。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蜀汉君臣的贤明、仁义正好符合民众渴望明君贤相的理想,而曹操的奸诈、残忍正是他们所厌恶和恐惧的。
于是,蜀汉君臣成为民间理想君臣的代名词,并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被美化;而曹操则成为百姓眼中残民害民的君主代表,并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被丑化。
元明之际,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罗贯中正是在元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在民间浓重的“拥刘反曹”氛围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将“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熔铸于《三国演义》的创作中。
他将大部分艺术心血都倾注在了刘蜀集团的那些“虎贲之士”身上,而曹操作为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却是“腹隐机谋”,他的智慧加上他的善用人才,使他在三国这个纷争的社会里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但所有的英雄业绩一旦和他在道德伦理上的丑行结合起来,就顿时黯然失色了。
(取材于赵凤杰《<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4. 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对统治者来说,无论“拥刘”还是“拥曹”,都是为了巩固自己政权的舆论需要。
B. 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不断丑化曹操,是广大民众“拥刘反曹”情结助推的结果。
C. 经过数百年的争论,曹操终于被归入“乱臣贼子”之列,这说明历史自有公论。
D. 罗贯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既来源于他所处的时代,也与其所属阶层有关。
5.“材料二”第三段中,“同样的方式”指的是。
(3分)6.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曹操在历史上并不总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
这可从许多文学作品中得到验证。
比如苏轼就曾在《赤壁赋》中盛赞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固一世之雄也。
”(3分)材料三千百年来,对于曹操的历史评价之所以难以统一,起因于衡量历史人物的标准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这个标准就是封建的正统观念。
而正统观念自身充满了矛盾、虚伪和混乱,经不起认真的推敲。
正统观念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华夷之辨。
可是,帝王有没有嫡长子,有没有一个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嫡长子,嫡长子是不是具有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智商和能力,都没有绝对的把握。
嫡长子继承制来自宗法制。
更重要的是,帝王视天下为一家一姓之私产,奉行一种“老子打江山,子孙坐江山”的观念,而这种保证子孙坐享其成的制度又往往促成了子孙的腐败和无能。
至于华夷之辨,有人认为,汉人建立的王朝代表正统。
按照这种标准,元朝和清朝都不是正统。
但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并不以为自己是“夷”,因为所谓“华夷之辨”,常常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看的,血缘、种族和地理的因素反而是次要的。
只要继承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就是正统。
事实上,汉族从来也没有“纯”过,汉族本是华夏众多民族融合的产物。
在历史上,只要使用汉字,奉儒家学说为正宗,遵循礼教,在中华大地上实行了有效的统治,那就会被认为是正统。
更何况,在有些文人那里,所谓“正统”更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概念。
《三国演义》评点者毛宗岗曾说,要读懂《三国演义》,“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
所谓“闰运”,指的是不正常的时世、乱世,如闰月之于正常的年份。
毛宗岗说蜀汉是正统,是三国中唯一合法的政权,因为刘备是“帝室之胄”。
可是,刘备是否景帝的后裔,谁也说不清楚。
毛宗岗认为:曹魏是“窃国之贼”,而且曹魏没有统一中国;西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西晋“以臣弑君,与魏无异”,是一丘之貉,“亦不得为正统”。
不但西晋不是正统,东晋也不是正统,因为“东晋偏安”,“愈不得以正统归之”。
他甚至认为,“炀帝无道而唐代之,蹈魏、晋之陋辙,则得天下之正不如汉也”。
至于宋朝,“终宋之世,燕云十六州未入版图,其规模已逊于唐,而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取得天下之正亦不能如汉也”。
总之,按照毛宗岗的意思,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朝代是正统,真正合格的只有汉朝和刘备的蜀汉。
可见,毛宗岗的正统概念也是一片混乱。
他指责魏和东晋是“偏安”,指责宋的版图不广,却不知蜀汉更是偏安的一朝。
(取材于张国风《曹操的“正”与“反”》)7. 下列对“材料三”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黄袍:古代帝王袍服。
“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源于唐朝,后来“黄袍”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
B. 帝室之胄:胄,从由从月,本义为头盔,引申为受到保护的帝王或贵族子孙。
“帝室之胄”即帝王的子孙。
C. 华夷:华夏与蛮夷。
古代华夏族是文明中心,称合于华夏礼俗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D. 以臣弑君:弑,从杀,式声,古代专指臣杀君,贬义词。
“以臣弑君”即以臣子的身份谋杀自己的君王。
8. 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简析《三国演义》及民间“贬曹”的原因。
(6分)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
咎犯闻之,中夜而哭。
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
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
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