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复习(南京工程学院)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号,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大脑,大脑把这些信号分析处理传递给肌体。
如果用机器完成这一过程,计算机相当人的大脑,执行机构相当人的肌体,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
1.1.1传感器的定义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的输出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对传感器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以下含义:1、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检测装置;2、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3、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按使用的场合不同又称为: 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1.1.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三部分组成:图示:被测量---敏感原件-----转换原件----基本电路-------电量输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1.1.3传感器的分类1)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生物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2)按输入量分类:速度、位移、角速度、力、力矩、压力、流速、液面、温度、湿度3)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4)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5)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单功能传感器6)按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分类:机—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
7)按传感器的能源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国标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将传感器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类传感器三大门类;1.2 传感器的地位与作用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传感器更有突出的地位。
宏观上的茫茫宇宙、微观上的粒子世界、长时间的天体演化、短的瞬间反应。
南工程传感器与检测胡向东整理复习

14届考试参考方向第1章 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 P6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 P6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P7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 P10-11答:① 差动技术;② 平均技术;③ 补偿与修正技术;④ 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 稳定性处理。
第2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P15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P24 传感器的标定:利用某种标准仪器对新研制或生产的传感器进行技术检定和标度;它是通过实验建立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间的关系,并确定出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或测量精度。
传感器的标定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两种。
第3章 电阻式传感器3.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P30-31答:常用的电阻应变片有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应变效应导致其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P41 电阻式力传感器的分类和各类别的适用场合:电阻式力传感器分为柱式、环式、悬臂式等,柱式力传感器为为实心的,结构简单、紧凑,可承受很大载荷,如火箭发动机实验;载荷较小,为增大柱的曲率半径,便于粘贴电阻片等,使用空心筒式结构;环式多用于测量较大载荷,它应力分布有正有负,易接成差动电桥;悬臂梁式弹性元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电阻应变片容易粘贴,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测量小载荷。
《传感器期末复习》课件

精度
传感器输出测量值与 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程 度,通常用百分比来 描述。
稳定性
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 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 能稳定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择传感器的 方法
选择传感器需考虑测 量物理量、测量范围、 环境等因素,同时也 需考虑性能和成本方 面。
传感器的应用案例
温度传感器在工业生产中 的应用
光敏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 的应用
在本次期末复习中,我对传 感器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 也认识到其在社会中的重要 性和潜力。
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如自动化生产线、空调、冰箱等。
光敏传感器在智能灯具、自动晾 衣架、自动窗帘等智能家居中被 广泛应用。
磁力传感器在医学检测中 的应用
磁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人体磁场 分布,目前主要应用于心电监测 和磁共振成像等方面。
压力传感器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
气压传感器通常应用于气象站、飞机、导弹及地矿勘察等领域,可以帮助进行气象预测和环境监测。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 无线传感器网络
2 微型化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有望提高传感器的可拓展性、 灵活性和传输效率。
随着微型技术的发展,将出现越来越小的传 感器,为监测和控制提供更便捷的方式。
3 智能化传感器
感知科技的发展使得传感器从单纯的物理信 号转变为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智能系 统。
4 物联网时代下的传感器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应 用和普及,未来有望推动社会的数字化和智 能化进程。
总结与展望
传感器对社会的贡献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 会的面貌,为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贡 献。
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应用环 境的变化,未来传感器技术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复习大综合

一、填空题(每题3分)1.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2.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 产生机械变形, 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3、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是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 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4.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 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
5、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不同点是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 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 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 而机械形变为辅。
6.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是指金属应变片单位应变引起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叫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7、固体受到作用力后电阻率要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称压阻效应。
8、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9、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10、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敏感元件构成, 弹性元件用来感知应变, 电阻敏感元件用来将应变的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11.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敏感元件构成, 弹性元件用来感知应变, 电阻敏感元件用来将应变的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12、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敏感元件构成, 弹性元件用来感知应变, 电阻敏感元件用来将应变的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13.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敏感元件构成, 弹性元件用来感知应变, 电阻敏感元件用来将应变的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传感器复习题库.docx

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填空,简答,计算,综合,画图简答(一):1、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以及应用。
2、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静态特性主要技术指标有那些?3、什么是应变效应?应变传感器的类型?4、简述电感传感器的基木工作原理及其分类?其测量特点是什么5、电容式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6、压电传感器能测静态的力吗?为什么?7、何谓光电效应?如何分类?具体的实例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抗干扰措施?9、以应变传感器为例简述如何实现电量获取以及非电量的测量?10简述热电偶的测温原理?——热电效应11、并动技术的特点?(4方面)12、智能传感器的组成?13、误差的分类和表示?14、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也可能是画图题门)简答(-):1、简述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结构?2、误差按岀现的规律又如何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从提高测量精度来看,应如何处理这些谋差?3、、直流电桥是什么?若按桥臂工作方式分类,可分为哪儿种,各自的输出电压是什么?4、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5、电涡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其线圈的品质凶素耍如何变化?6、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7、什么是正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齐举例一应用实例。
8、什么是霍尔效应,简述霍尔传感器的应用场合?9、工程测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和连接方式?11、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区别?(标称阻值,连接电路,电阻的测温变化情况,温度范围等等)12、频差法,时差法测流速的特点?13、精度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各类型和误差之间的关系?14、标准信号的定义?简答(三人1、常见的执行机构有哪些?2、何为误差?按表示形式分哪几种?3.简述应变片温度误差效应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补偿办法。
4、常用的压力传感器有哪些?5、如何实现信号的频率测量?举例说明?6、简述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导体应变传膊器r7、 常用的压电材料冇哪些?各冇何特点?8、 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9、 应变片的温度补偿?10、 试分析下面电路(图1)的温度自动补偿原理?11、 热电偶的温度补偿?12、 光电编码器的分类以及分辨率的计算? 图113、 随机误差的特点?(单峰,冇界,对称)简答(四):1、 现代测量系统由那几部分组成?齐组成部分的功能?2、 标定的作用?(20)3、 应变片的测量电路什么电路、其特点是什么?4、 差动自感式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的区别?特点是什么?5:接近开关的特点,常用的有哪些类型的接近开关?6、 什么是压电效应?7、 常用数字式位置传感器有哪些?8、 简述非电量的电测系统的含义?9>电感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以及其测量特点?10、 分析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画图分析)11、 热电偶的四大定律以及其意义?12、 超声波传感器的温度补偿?13、 标度变化的作用?(掌握线性标度变化)计算分析1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 大米、10kg 苹果、1kg 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如果你是 采购员,你对哪家商店意见最大,是何原因?2、测量悬臂梁形变的的原理如卜图 彳R 』 ;., (1) 说明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件。
传感器复习提纲1

复习主要内容第一章1、传感器概念、电量、非电量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将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测控系统的构成、特点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装置、电源四部分组成。
3、传感器分类:按被测量,按工作原理,了解表1-14、传感器静态特性:灵敏度(K=dx/dy)、线性度(掌握端基拟合法、理论直线法)、迟滞、重复性、分辨力(分辨力:输入量从某个任意值(非零值)缓慢增加,直到可以测量到输出的变化为止,此时的输入量的变化量即分辨力,分辨力的单位为输入量的单位。
如:输入量为质量,那分辨力的单位为g/kg)、漂移(时间漂移、温度漂移、零点漂移、灵敏度漂移)5、传感器动态特性:时间响应法、频率响应法6、提高传感器性能的方法:线性化技术、差动技术(提高灵敏度、减少系统误差)、数据平均与误差平均、补偿与校正技术、屏蔽隔离和抑制干扰、稳定性处理;7、了解传感器材料8、电子测量相关概念:真值、实际值、示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仪表的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值,记作δ,有符号、单位。
δ=X-X0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的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真值的比值,记作r。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δ与仪表量程L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最大引用误差:最大绝对误差δ与仪表量程L的比值决定仪表的精度等级。
测量仪表一般采用最大引用误差不能超过的允许值作为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
工业仪表常见的精度等级有:0.1级、0.2级、0.5级、1.0级、1.5级、2.0级、2.5级、5.0级(8个)。
9、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精度、精密度、准确度系统误差: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符号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这种误差较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
10、标定、校准、标准量传递例1:某1.0级电流表的满度值(量程上限值)是100μA,求测量值分别为100μA、80μA、20μA时的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
传感器复习大纲

第一章测试的基础知识1、计量的概念:实现测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传递2、测量的概念: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3、测试的概念:测试则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第二章信号分析基础1、信号分为:连续、离散、能量、功率、确定(周期、非周期)、随机(平稳、非平稳)信号2、周期信号的频谱有以下特点: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第三章测试系统的特性1、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不失真的测试2、理想的测试系统应该具有:单一性、输入与输出关系3、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灵敏度(输入与输出之比)、线性度、回程误差(迟滞误差)、重复性、精度、稳定性和漂移(稳定度、环境影响)、分辨力、可靠性第四章传感器技术概论1、传感器的组成:敏感组件、变换组件、信号调理电路、(Extra :辅助电源提供转换能量)2、弹性敏感组件的基本特性:● 刚度: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k=dF/dx )● 灵敏度: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大小(S=1/k=dx/dF )● 弹性滞后原因:分子间存在内摩擦)● 弹性后效与载荷、时间有关)● 温度特性:αt 表示膨胀系数、0L 表示温度为0t °C 时的长度则t °C 时的长度为]t -t 1[0t 0)(α+=L L ● 固有频率:em k 21f π= (k :刚度e m :振动质量)机械品质因数:Q 值越大,弹性敏感组件消耗的能量越少,储能效率越高,工作频带越窄3、弹性敏感组件的要求:极限强度高、滞后温度小、抗氧化绝缘耐腐蚀第五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1、电阻应变片的结构:敏感栅、基底、引线、覆盖层、粘合剂、电极2、电阻应变片原理:电阻应变效应、压阻效应3、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值随机械变形而变化的物理现象4、压阻效应:受到载荷应力作用,电阻产生变化5、公式:AL R ρ=(L :长度A :截面积(4d 2π=A )ρ:电阻率) 6、电阻应变片种类:丝式、箔式、半导体、薄膜应变片7、电阻应变片材料要求:灵敏度、电阻率高而稳、电阻系数小热稳定、抗氧化耐腐蚀、无机械滞后8、测量电桥:电桥是电阻(电感或电容)所组成的一个四端网络,参与测量的桥臂数越多,电桥的灵敏度越高计算方法:图,详见书46页当L R →∞时,电桥输出电压为)(4332110R R R R R R U U I +-+= 当电桥平衡时,0U =0则有:1R 4R =2R 3R 或4321R R R R = 结论:电桥若平衡,相对两臂的乘积相等,或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必定相等 半桥单臂:I U RR U ∆=410只有一个电阻工作,其他都为0 半桥双臂:I U RR U ∆=210只有两个电阻工作,其他都为0 全臂:I U RR U ∆=0所有电阻都相等 第六章电感式传感器1、电感式传感器分为:自感、互感、电涡流式2、自感式(线圈、铁心、衔铁组成):变气隙式、变面积式、螺管式、差动式自感传感器变间隙型:图详见53页:m2R N L =(N 为线圈匝数,m R 磁路总电阻)差动式自感传感器:两个结构相同的自感线圈组合在一起形成差动式电感传感器,提高灵敏度,减少测量误差3、互感式电感传感器:即差动变压器工作原理类似变压器,但接线方式是差动的,用来测量被测量转化为互感系数M 的变化4、电涡流式传感器: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块状金属在变化的磁场或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内将产生旋涡状的感应电流,称为电涡流电涡流式传感器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干扰能力强第七章电容式传感器1、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结构:d AC ε=(12-100.9⨯=ε为介电常数A 为面积d为间距)两块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
(完整版)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复习讲义

II
2023-5-11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复习
考试题型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选择题(10 空,20 分) 填空题(15 空,30 分) 简答题(4 题,30 分) 计算题(2 题,20 分)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1.1 测量概论
(1)测量:以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由下式表示: x nu 或 n x / u 。(式中 x:被测量值;u:标准量,即测量单位;n:比值。)由测量所获得的被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复习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A v12 v22 vn2
B v1 v2 2 v2 v3 2 vn1 vn 2 vn v1 2
若 B 1 1 ,则可能含有变化的系统误差。
2A
n
(6)粗大误差的检验:3σ 准则、肖维勒准则、格拉布斯准则。
(7)格拉布斯准则[理解]: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绝对值 vi G , 则判断此值中含有粗大误 差, 应予剔除。此即格拉布斯准则。G 值与重复测量次数 n 和置信概率 Pa 有关, 见表 1-4。
m
pivi2
i 1 m
,其中 vi xi x p 。
(m 1) pi
i 1
⒉求误差范围 3 xp ,3 xp ,并写出置信概率 Pa。
(4)残余误差观察法【选择填空】: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 直接由误差数据或误差曲线图形判断有无变化的系统误差。若测量列中含有不变的系统误
(3)闭环测量系统:有一正向通道和一反馈通道,系统框图如图 1-3:
1
2023-5-11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复习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磁感应、霍尔效应的基本概念;
➢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恒磁通式:
知识 单元 与知 识点
动圈式和动铁式结构,变磁通式:开磁路和闭磁路 结构)、基本特性与应用; ➢ 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与应用; ➢ 霍尔元件的基本结构、基本特性、误差(不等位电 势)及其补偿。
➢ 了解磁电感应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
器的应用。 ✓ 了解多普勒效应
第11,12.13章 化学、生物、新型
气敏传感器 湿敏传感器 各种传感器的种类、概念、特点; 了解新型传感器的结构、作用
第14章 参数检测
➢ 测量、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 测量方法的分类; ➢ 测量系统的结构、基本类型; ➢ 参数测量的一般方法(过程参数、机械量参数和
本章重点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 传感器的性能改善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1.4.1 传感器性能的改善
差动技术
(正反行程误差偏大、偏小的“中和”效应,改善灵敏度、非
线性)
平均技术 (减小误差、增大信号量)
补偿与修正技术 (针对传感器本身或测量环境两种情形)
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针对恶劣的电磁、温度、湿度、机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主讲:高海涛
传感器技术基础
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概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各类典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 磁敏式、热电式、光电式、辐射与波
式、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如何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有助于传感器选型)
新型传感器
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模糊传感器、微传感 器、网络传感器等)
电路; ➢ 分布电容及消除方法 ➢ 电容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第6章 压电式
➢ 压电效应、正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的基 本概念;
知识单 ➢ 压电材料的分类及其特性; 元与知 ➢ 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电荷放大器与
识点 电压放大器的测量电路; ➢ 压电元件的连接特性; ➢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7章 磁敏式
第1章 概述
第2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电阻式 电感式 电容式 压电式 磁敏式
第8章 热电式
第9章 光电式
第10章 辐射与波式 第11章 化学传感器 第13章 新型传感器(智能、微、网络传感器) 第14章 参数检测
第20章 自动检测系统
✓ 原理 ✓ 类型 ✓ 特性 ✓ 误差补偿 ✓ 测量电路 ✓ 应用
元与知 除)
识点 ➢ 差动整流电路和相敏检波电路; ➢ 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等效电路、 测量电路与典型应用。
第5章 电容式
➢ 平板电容式传感器(变面积型、变介质型、变极 距型)的工作原理;
知识单 ➢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 元与知 ➢ 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变压器式交流电桥、二
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等测量 识点
第8章 热电式
✓ 熟练掌握热电效应、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接触 电动势、温差电动势、工作端(热端)、自由端(冷 端)、分度表等概念;
单元 ✓ 掌握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本定律、热电偶的结构与种 知识 类、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热电偶的测温电路;
点 ✓ 掌握热电阻(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的温度特性、测量 电路(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
理; 求
✓ 了解CCD图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光纤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光 电式编码器(码盘式、脉冲盘式)的结构和计量光栅的结构、 组成;
✓ 掌握粗大误差的消除方法; ✓ 了解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10章 辐射与波式
✓ 了解红外辐射、微波、超声波的概念与特性; ✓ 了解微波传感器的分类、组成、特点; 学习 ✓ 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要求 ✓ 了解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与超声波传感
理解应变片的分类;
把握应变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桥平
单元知 识点
衡条件与电压灵敏度特性;
会分析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方法、直
流电桥的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方法;
了解应变电阻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第4章 电感式
➢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 测量电路及典型应用;
知识单 ➢ 差动变压器电感式(变隙式、螺线管式)传感 器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零点残余电压及消
传 检测技术
感 器 与 检 测 技
术
自动检测系统
实现参数检测的基本方法 (参数检测、微弱信号检测)
检测技术
新型检测技术 (软测量、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怎么用?方法是什么?)
测量结果的估计与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与回归分析)
检测系统
虚拟仪器 自动检测系统
(如何构建检测系统?原理 与方法的实用化、工程化)
振动、气压、声压、辐射、气流等工作环境)
稳定性处理
(针对时间老化、温度老化、机械老化等)
第2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知识 ➢ 传感器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的基本概念;
单元 ➢ 传感器静态特性基本参数与指标;
与知 ➢ 传感器动态响应的特性指标与分析;
识点
第3章 电阻式
深入理解应变、应变效应的基本概念;
✓ 掌握热电偶、热电阻的分度表使用方法; ✓ 了解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应用。
第9章 光电式
✓ 熟练掌握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亮电阻、暗电 流、全反射、数值孔径、粗大误差、莫尔条纹、辨向与细分等 基本概念;
✓ 了解各种光电器件的基本特性; 学习要 ✓ 掌握光电式编码器(码盘式、脉冲盘式)和计量光栅的工作原
其他参数及测量方法)
第20章 参数检测
重点: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 重难点
难点:A/D转换器的选择、标度变换。
✓ 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 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传感器的 学习要
选型、微处理器及A/D转换器的选择、采样速率的 求
确定、标度变换的方法); ✓ 会设计简易的自动检测系统;